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毛人凤与蒋经国的较量:保密局与毛邦初案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7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中)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下)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南京会战到台江海战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事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详说越柬战争的爆发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五代战乱说:鏖战潞州,开启了五代史的序战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上)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中)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下)

张之洞在汉口开启的历史新篇章

决战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

从朝战,到越战:漫说澳大利亚人的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的转折之战顺化之战始末:除夕夜的杀戮之战

告别八十年代:1987年,德国少年鲁斯特驾机飞降莫斯科红场



文前闲聊,每日一句


国人养犬,最喜欢莫过于忠犬。至于犬们,当然不会知道人类心思之复杂。


它们总是以为只要为主人看好大门,未来一生都有嚼不尽的骨头。


然而,它们始终却不知道,如是一天风云突变,它们在主人眼里,不过也仅为一盆好肉。


言归正传,今天,说说毛人凤。


毛人凤为黄埔四期休学,后来受浙江江山同乡戴笠邀约进入特务处,为戴笠主要助手。


抗战期间,郑介民就任军统主任秘书,毛人凤则就任军统副主任秘书,


后来,戴笠去世,军统局改组,其中,军统核心部分编为保密局,毛人凤为保密局首任局长,与郑介民、唐纵、叶秀峰等人并肩,成为民国晚期最具影响力的情报、特务领导人物之一。


败逃台湾之后,1955年,保密局改组为情报局,毛人凤就任局长。


次年,毛人凤在这一职务上病逝。


毛人凤最后军衔为民国二级陆军上将,与韩复榘、傅作义、卫立煌、孙连仲、张发奎、张治中、邓锡侯等人最后军衔相同,大约对应解放军的上将军衔。


平生不带兵打仗而以情报特工方面成就跻身军队上将军衔,可见,毛人凤与解放军李克农上将,确属情报特工方面相当厉害的人物。


不过,毛人凤为1949年台海两岸特工情报战的主角之一,却是素来神秘。


他的名声极大,所作所为却罕为人知。


尤其毛人凤败走台湾前后到最终病逝这段时间,因为往事少为人知,是以现在的网络文人总喜欢空穴来风说一些毛人凤早年的一些神奇故事,跟跑蒋介石败逃台湾的特别倒霉的故事。甚至,现在文人们拿毛人凤与向影心夫妇私生活大作文章,以至于人们对这位超级特工的认知极为模糊。


八卦的私生活毕竟不能替代历史。


那么,毛人凤在败走台湾前后,以及1955年保密局改组情报局前后,有过那些故事呢?


显然,1950年保密局破获台湾地下党事件,1951年毛邦初案,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案,即为毛人凤晚年关联的重大事件。


要解说这些往事,即从毛人凤从军统副主任秘书上位保密局长说起。


抗战军兴,国民政府军委会为抢占对日情报战高点,将特务处扩编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英语简称BIS。


就此,军统成为直接对军委会委员长负责的中国抗战最为重要的情报机构。


因此,军统人事配置一直较高。


首任局长即由陈立夫兼任。


晚年陈立夫与蒋经国。


次后,军统局长即由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任,并形成惯例。


其中,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的历次主任,如贺耀祖、张治中、林蔚、钱大钧、商震等人,均有兼任军统局长的经历。


当然,具体领导和运营军统局,则是戴笠副局长。


出身黄埔第六期,资历不够深,就任军统副局长,权力炙手可热但是场面上的职务却不算高。因此,戴笠最后军衔仅为少将挂中将衔,遭遇空难后,也仅被追赠中将军衔。


戴笠最后军衔因此成为军统头脑军衔参考、比照。


此后,在败逃台湾之前,保密局头脑如毛人凤、毛森、徐远举、沈醉等人的最高军衔,只是少将军衔。


不过,因为军统、保密局存在相当的特殊性,当时军统系列的军衔在离开军统之后,几乎均会提升一级。


抗战结束初期,军统进入鼎盛,直辖特工大约5万名,分布在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海外等等,大致分为内勤、外勤两大单元。


戴笠之下,内勤、外勤两大单元的各个单位既有司令、处长、站长等等职务之外,统辖整个军统运作的职务,除却戴笠之外,仅为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军统局长,以及协助戴笠、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军统局长的军统局主任秘书、副主任秘书。


可见,军统局的主任秘书、副主任秘书,并且不是全然没有历史概念的网络文人们想象中的那种舞文弄墨的刀笔小吏。


如同蒋介石最早执掌黄埔党军却为黄埔党军的秘书一样,特定情况下,秘书其实与职务无关。


(点击参考《由秘书到总司令:蒋介石崛起详说》)


当年,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副主任秘书毛人凤名义上为秘书,实际上是从事的就是军统局常务副局长的具体工作。


实际上郑介民很多时候并不到职。


因此,毛人凤作为军统局的副主任秘书,长期襄助戴笠执掌、运营军统局,实则就是军统的第二号控有实权的人物。


由此可见,毛人凤虽然资格稍微不如郑介民、唐纵,不能成为大军统体系的话事人,但是,军统局一旦分化,实施改组缩编保密局,毛人凤顺势继任保密局局长,实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1949年1月,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桂系全面得势。


就此,经过桂系、粤系军政大佬施压,本属民国国防部最为重要的情报机关,保密局屡遭削减。


无奈之下,毛人凤接到蒋介石密电,即在上海筹办办事处,负责保密局的隐蔽、实际运作。


之后,毛人凤递交辞呈,即委托保密局助手徐志道、林超等人,携带保密局内勤机关文员和虚假外勤名单,接受了李宗仁组阁的国防部的任命。


国产的第一部谍战神剧《保密局的枪声》剧照。现在再看,剧情如是吹牛。


保密局上海办事处潜身保密局体制之外,隐蔽做事,经费有限。


而徐志道的新的保密局虽然听从李宗仁命令,但是急缺人手,无法展开工作。


就此,国共内战到了1949年,保密局处于瘫痪态势,国军方面在情报战上更是处于完全被动。


后来,国党国军败退台湾初期,保密局上海办事处困在上海,甚至无钱办理东渡台湾事宜。


彼时,台湾防务空虚,国军屡屡战败,风声鹤唳,士气沮丧,解放军全面进军华东及福建沿海,大军威压之下,早就提前部属台湾的地下党更是活跃进取,几乎成为半公开态势。


眼看解放军进攻决胜台海,统一中国,似乎毫无悬念了。


然而,后来的历史波澜再启,解放军并没有一鼓作气进攻台湾。


现在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当年解放军之所以没有一鼓作气收复台湾,除却金门之战失利,朝鲜战争爆发之外,1950年毛人凤在半隐蔽状态下,秘密从上海调集特工赶往台湾,重起保密局,最终破获了台湾地下党,确实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行视事",废黜旅美不归的李宗仁代总统职务,重掌台湾党政军大权。


随即,台湾方面连续颁布条例、命令,除却严令各级官员和军人非特殊使命不得出境,褫夺逾期不归者护照之外,更对台湾全境实施一丝不苟的排查、搜查、清肃。


这些震动台湾全岛的事务大多都由毛人凤的保密局负责。


当时,毛人凤由蒋介石签字聘任复任保密局长,又有神速破获蔡孝乾案功劳,实为台湾岛内春风满面的实力派人物。


然而,好景不长。


经历大陆失败、被桂系逼迫下野、国军高层多人卷入蔡孝乾案等等风浪、挫折,蒋介石自觉在台湾立足未稳,深感危机四伏……也就在这一阶段,他对国党、军队、政治、特工等方面,也就有了更新鲜、更深刻的理解。


就此,蒋介石决意参考苏联模式,对台湾党政军进行全面的彻底整肃。


为了突出政治为先,确保国民政府、军队和国党不再出现大陆四分五裂乱象,蒋介石索性将国党整理事务交给蒋经国、陈诚之外,更将蒋经国任命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


此外,蒋介石授意老派特工唐纵在台北园山成立了非常设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并由蒋经国主要负责这个委员会。


同时,为了配套掌控国防部、国防部总政治部、政治行动员会等等要害部门人事,蒋经国还兼任了特设的“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主任”。


1950年代的蒋经国夫妇。蒋经国败走台湾之时是39岁。


蒋经国本兼多职里面,除却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挂在国防部名下,其他职务都是极不起眼,漫不经心,却又能量十足。


不过,蒋经国就此掌控了凌驾三军,整肃三军的绝对权力。 


通过这些职务的组合、搭配,蒋经国左右手轮换写字,发布命令,既可调动、审查国防部人事,命令台湾保安司令部等实力部门执行具体命令,又可以通过机要室资料组,对整个情报特务机关人事任免的备案,掌握包括保密局在内的所有特工名单。


尤其本属保密局、毛人凤负责的监督军队、特工情报等等工作,以及向大陆派遣游击等等工作,俱被国防部总政治部收拢。


如此一来,保密局日渐悬空,后来居上的蒋经国和他的机构已然成为台湾特工与情报的中枢。


1951年,陈立夫旅居美国。


此后,蒋经国出任“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接受当时国防部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郑介民的建议,即对原来军统、中统两大体系衍生出来的包括保密局、内调局等情报、特工单位进行整肃、整合。


为此,蒋经国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


军统、中统两大特工组织合为一家,严加整肃,统一运筹。


蒋经国开办多期多个训练班,不仅召训新生,更要复训保密局、内调局人员,同时,“情报工作委员会”更要将两局人员混编,以打破两局长期以来的对立状态,建立现代情报机关。


随着陈立夫旅美,叶秀峰加入成为蒋经国的政治行动委员会成员,内调局已经基本被蒋经国整合。


然而,保密局却是堡垒。


毛人凤时年不过53岁,久经风云世故,正值年富力强之年,全然没有退后二线之心。


因此,他在目睹蒋经国着手开始对保密局、内调局进行改组,几乎整合了内调局之后,郁闷至极。


毛人凤屡屡在与亲信心腹谈话之时,当然就要表达对蒋经国准备整合保密局的计划的不满。


毛人凤既坚持认为保密局的情报工作专业性极强,并非政治工作可以替代,同时,他回顾保密局由军统走来的过程艰辛,更是强调保密局的高度独立特色和内部团结不易。


谈话内容自然随风飘散。


就此,蒋经国与毛人凤自然就成针尖麦芒态势。


期间,毛人凤得到了率先阻击蒋经国整合保密局的机会。


当时,蒋经国亲信毛邦初在空军驻美办事处主任,及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代理团长的职务上,借军购之际,闹出贪墨嫌疑,并且与时任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矛盾全面爆发之际。


毛邦初,出自黄埔三期,为蒋氏娘舅远亲,曾为笕桥航校校长,为中国空军筹备人之一。


败走台湾之后,毛邦初为台湾驻美军购实际负责人。


闻悉毛邦初闹事,毛人凤命令保密局特工介入,在美国、台湾多地侦察、搜集毛邦初相关材料。


毛邦初贪墨事情本身如是一滩浑水,然而,保密局高效介入,还是很快找到大量毛邦初居间蒋介石、周志柔和李宗仁之间讨巧赚钱和监守自盗的贪墨证据。


原来,在蒋介石1949年下野之时,世界局势复杂。


当时,国民政府有上千万美金的军购公款无法采购军资,而蒋介石焦虑局势变化美国冻结这笔款项,因此,经过蒋经国举荐,蒋介石即通过蒋经国,密令毛邦初将空置账户的军购公款转入其在美个人账户。


同时,蒋介石命令毛邦初,如要动用这笔款项,须由俞国华、毛邦初两人同时具名。


但如遇紧急情况,也可由毛邦初个人支配使用。


——事实上抗战期间,孔祥熙既经常采取这种办法,将军购公款转入私人账户,前往海外采购军火。


抗战八年,孔祥熙每次所托,几乎都无闪失。


毛邦初在1951年受命赴美购置飞机,终酿毛邦初案,震惊美国及台湾朝野。


然而,蒋经国到底运气不佳,他遇到了毛邦初。


抗战结束,毛邦初在觊觎空军司令,数次争取未遂之余,心中本就怨气升腾。


此刻,他目睹蒋介石败走台湾,危亡不过旦夕之间,索性也就不顾蒋介石、蒋经国等人对他的高度信任,伸手公款。


此后,毛邦初专心发财。


他不仅监守自盗随用随取贪墨巨款,而且还利用各派国际势力、利用蒋介石与李宗仁的矛盾,往来取巧,谋取私利。


保密局将证据摆在桌面,事件自然也就没有回旋余地。


从北伐精英到抗战英雄,再到贪墨高官,毛邦初沉沦如此,台湾军政高层为之哗然。


就此,蒋介石严斥蒋经国,在1951年春改组了驻美军事采办机构,电令毛邦初将空军办事处档案、公款等等移交给新机构。


然而,毛邦初并不受命。


在颜面失去的无奈之下,台湾方面于8月21日发布公告停职毛邦初。


接到停职公告,毛邦初索性一拍两散。


此后,毛邦初在美国广招朋友、媒体记者,撰文四面散发喊冤叫屈之外,更是爆料台湾内部军政高层矛盾。


1951年11月19日,原本是华盛顿地方法院原定“毛邦初案”的开庭日。


当时,毛邦初为拖延时日,委托律师在纽约发表声明,声称:


蒋介石已非中国台湾地区合法总统,而是篡位者,李宗仁才是合法总统。


故华盛顿地方法院依据蒋介石政府提出的诉状采取法律行动是不合法的”。


11月24日,美国各报更是登载了李宗仁致华盛顿地方法院的公开信。


在这封信里,李宗仁配合毛邦初,声称自己才是中华民国的合法总统,毛邦初的职务是由他任命的,故蒋介石政府无权提出诉讼。


两人撕破脸皮一唱一和,蒋介石有苦难言。


最终,美国法庭采信台湾方面提交的,由保密局侦察、搜集而来的证据,宣判封闭台湾空军驻美办事处,延长禁止毛邦初动用这笔公款的时限。


此后,毛邦初等人携款投奔李宗仁,两人继续密议选择方向远走高飞。


败逃台湾初期的毛人凤、胡宗南、蒋经国(从左至右)。


这一案件正好发生在朝鲜战争和美国正在计划军援台湾的关键之际,实为蒋介石陷入败走台湾之后最大的政治危机。


他既头痛蒋经国与毛邦初的关联,更恼怒毛邦初做事之决绝。


同时,鉴于保密局空前活跃介入此案,使得蒋介石更是怀疑毛人凤和保密局动机不纯,欲图借此事件扳倒蒋经国。


左右思量,蒋介石既有栽培蒋经国之意,也就索性也就放宽了对毛邦初等人的处置。


毛邦初案日渐淡化,使得毛人凤并没有实现以此抗拒蒋经国整合保密局的预期。


后来,毛邦初托福台湾内耗,得以有惊无险潜逃、隐居墨西哥。


直到1958年,毛邦初在交回大部分资金、档案等,这才与台湾方面达成和解。


得到了蒋介石的宽恕,毛邦初背靠贪墨资产在墨西哥逍遥度日多年。


最后,毛邦初选择回归美国,定居洛杉矶,在1987去世。


经历毛邦初案的正面对撞,毛人凤与蒋经国的矛盾变得明朗起来。


熬夜渐深,就此搁笔,感谢朋友隔网相伴。


后续毛人凤故事和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案,将在下次更新中完成。


敬请关注更新。


写作辛苦,诸君随意点赞,转发。支持橡树写作。

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