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宋蒙战争之绝响:凌霄城抗蒙之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11-22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最新: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徐树铮之死:冯玉祥刺杀徐树铮始末

明清战争的侧面:从“丁卯之役”到“丙子之役”

来路与去路:漫谈我的历史写作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从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漫说黄埔建军

最新:从海禁,漫说明帝国的灭亡



崖山之后,南宋灭亡。


1279年,祥兴二年三月十九日,崖山之战,宋军大败。


眼看大势已去,南宋大臣陆秀夫背负宋末帝赵昺蹈海。


随后,南宋杨太后,赵宋皇族八百余人,以及不远投降蒙古人的十万南宋军民也在绝望中,集体随皇帝蹈海。


当时,南宋大将张世杰混战突围,闻讯皇帝、杨太后蹈海,绝望大哭,迎面飓风而去,最后,也是蹈海身亡。


史书记载极为文弱的南宋,就此于轰轰烈烈中灭亡。


自1127年建炎南渡,南宋于江南建国,与金、西辽、段氏大理、西夏、吐蕃及蒙古帝国并存。


如此152年,南宋卧薪尝胆,北抗强敌,西和大理,东南入海,发展贸易,建设成了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包容,商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开放的农商帝国。


史学大家陈寅恪论及两宋,无限唏嘘: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可惜,宋蒙战争持续四十五年,南宋军民牺牲无数,还是以宋帝国被灭亡而告终。


宋帝国被灭亡的灾难性的结果,使得华夏文明在最为璀璨之时空为泡影。


当时,蒙古人以暴虐、血腥的战争和屠杀,针对华夏最有血性,最有智慧的人群的广泛戕害,使得历史在穿越蒙元而明清之后,终究再难找回曾经汇聚秦汉、匈奴、沙陀、鲜卑、突厥等经过千年的民族融合所淬炼出来的唐人、宋人的优秀元素。


后人回望,大多对两宋文明惨遭蒙古帝国野蛮覆灭的无限惋惜。


——其实,历史惨痛,何止是南宋一国。


蒙古大军南侵灭亡南宋态势图。


蒙古当年西征、南侵,兵戈所指,烧杀抢掠,曾经繁华富庶的欧亚大陆商道,尤以中亚、东欧等地,惨遭蒙古大军践踏、蹂躏,大多沦为废墟,化作沙漠,再无法恢复当年景象。


现在去看那段历史即可清楚,蒙古帝国破坏能力,可谓空前绝后。


历史上,崖山之战往往被作为宋帝国灭亡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在最后关头,被逼到绝境的宋人放弃妥协,放弃回避,放弃退向南洋、台湾、海南,再续华夏血脉。他们迎面蒙古人的屠刀,选择以崖山死战的方式,悲壮地告别历史。


这份神话一般的悲壮,刻入历史,使得宋人这个族群曾经的那份高贵与体面,总是如此饱满、生动。


——当然,以现在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理念,现在的人们确实难以理解古代的宋人。


可以理解的是,现代人们之所以对当时宋人的无法理解,其实和蒙古帝国当年杀人如麻,且专挑精英杀戮,且在灭宋以后,持续近百年压制中原宋人为贱民,最终驯化得民众精神萎靡而俯首、下跪的结果,有着非常必然的因果关系。


这是历史的遗憾。


事实上,蒙古大军对南宋如此深恶痛绝,实为宋蒙战争数十年领教宋人铁血抵抗使然。


即便在崖山之战以后,被灭国的宋人依然没有停止对蒙古的抵抗。


当年,蒙古大军第三次南侵选择围攻襄阳,突破中路,将东方的江淮战场与西方的巴蜀战场居中分割。


此后,蒙军在东线战场横扫千军,于崖山海战灭亡南宋。


四川抗蒙山城分布图。


但是,蒙军以主力向南宋的江南腹地及广东南侵,直至崖山之战结束,蒙军却未曾抽调兵力向蜀中发起大规模攻势。


是以,南宋在巴蜀的山城堡垒防御体系并未崩溃。


南宋于灭国之后,尚有一丝血脉存在。


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始于南宋名将余玠阶治蜀时期。


当时,余玠为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在蜀中推行了有效遏制蒙古骑兵攻势的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防御策略。


余玠根据巴蜀各州治山势地形,下令巴蜀军民按照统一的山水地形规划,临江沿山修要隘、筑堡垒、挖水井、储粮草。


史书记载,余玠治蜀期间,巴蜀各地广修山城,议弃平土,在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苦竹筑垒,移成都、蓬、阆、洋、夔、合、顺庆、隆庆八府治其上,号为八柱,不战而自守矣。


这些核心山城,外置营寨、要隘、堡垒等各类军事工事,内设生活、农业、军工等多种城市后勤设施。平时寓兵于民,进行生产。


待到战时,全民皆兵,转进营寨、要隘、堡垒,依托核心山城,相互策应,逐次抵抗。


巴蜀城市、衙门、平民全部上山,既成凭险防御态势,富庶巴蜀坚壁清野,非常现实地低效了蒙古铁骑来如天坠,去如电逝的快速作战优势。


纵算蒙古大军有着极为强大的机动力,冲击力,一旦入川,即被巴蜀山川阻隔,又受困诸多山城、堡垒扼制。


进退两难不说,最终粮草耗尽,蒙军只得无功而返。


山川地貌错综复杂,要隘坚城错落布置,如此使得蒙军在第二次南侵之时,蒙古大汗蒙哥和蒙古名将汪德臣,即在攻坚钓鱼城一役,双双中炮毙命。


当时,蒙军上下说起蜀道艰难,谈及蜀中八柱山城,无不头痛色变。


其实,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何止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苦竹八柱。


等到余玠苦心经营十年,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基本大成。


核心的八柱山城之外,南宋军民在川西、川北和川东修筑了体系化的大大小小近百座山城堡垒。


于是,在第二次、第三次宋蒙战争全面爆发之时,巴蜀森严壁垒之下,敌不敢近边,岁则大稔。


是以,等到1279年崖山海战败报传来,尤其等到南宋小皇帝、太后及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噩耗传来,坚守各处山城的巴蜀军民无不震惊。


四川抗蒙山城遗址。


震惊之余,苦守大宋帝国城池曾经无畏生死的军民闻讯大宋皇室血脉已断,顿时全体茫然。


在他们大多数人看来,皇室的血脉,即是国家的血脉。


那是想不清楚民众与国家关系的古代,当时南宋人们纵算爱国,大多数也会爱得走位。


是以,南宋的巴蜀官兵抗蒙意志首度开始崩溃。


再无作战士气,如苦竹隘、鹅顶堡、太获城、运山城、青居城、钓鱼城、云顶城、三龟九顶城、紫云城、神臂城等山城、堡垒,便相继放弃抵抗,开城投降。


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不战而降,终于崩溃。


然而,在川南的凌霄城,守城的军民无意投降而坚持着南宋人最后的抵抗。


如今,凌霄城抗蒙往事在正史几乎无法查找,几成绝唱。


沧海桑田,相应凌霄城抗蒙往事,只能结合宋蒙战争的大历史,由凌霄城所处位置,地形,以及当地方志里的蛛丝马迹,去推演凌霄城当年极为悲壮的最后的抗蒙战事。


第二次宋蒙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主要在川西、川北和川东地区建城筑垒。


1255年,忽必烈率蒙军兵分三路,绕道奔袭、灭亡了云南大理国,开辟了蒙军对南宋的第二战线。是以,宋军就亟待在川南补充修建山城,以弥补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出现的漏洞。


参考文章: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


随着蒙军深入云南,潜入贵州,使得宋军原无后顾之忧的四川战区、京湖战区的腹背,均是暴露在蒙军直接攻击之下。


局势直转,南宋守军为维持巴蜀山城堡垒防御体系的完整性,遂急往川南云南交界附近,择址筑城,防御蒙军自云南北上,偷袭腹背。


凌霄城便是在如此情形下开始兴建。


南宋以重庆为核心的巴蜀山城图


凌霄山四十八道拐崖壁刻石于南宋宝祐五年,即1257年的题记


宋保佑乙卯,鞑贼自云南翰腹。


越明年,制臣蒲泽之以天子命,命帅臣朱禩孙措置泸、叙、长宁边面,又明年城凌霄为屯兵峙粮出攻入守据依之地。


闰四月经始,冬十月告成。


长宁守臣易士英等人负责在凌霄山巅修筑凌霄城,主要为情急之时供南宋长宁军驻守防御云南蒙军偷袭泸州、宜宾、长宁等地。


凌霄城建于凌霄山顶,海拔大约千米,比高约在500米以上,山势挺拔、险峻。


相传,凌霄山顶,有浑、素二井,浑井浑浊,专供灌溉和牲畜饮用;素井水清冽甘醇,专供军民饮用。


二井常年不涸不溢,人称神井。


有水之余,山顶更有土地百亩,可耕种粮食。


有水有田,自然是奠定了长期坚守的根本——这些粮食、水源,足以供应数百人长宁军及他们的随军家眷们。


艰苦、有限的自然资源,自然也限制了宋军进驻凌霄城的规模。


因此,凌霄城虽然可以精致地修筑、设置炮台、箭楼、鼓楼、教场、马厩、烽火台,然而,山顶地方狭窄,更兼粮草水源有限,凌霄城确实容不下太多的军队。


驻军虽然不多,可是,凌霄城开门便是万丈悬崖,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再加上驻军长宁军素来善于山地作战,可想,蒙军想要正面登山强攻凌霄城,确实非常困难。


远眺凌霄山,山顶即为凌霄城。


凌霄城三面绝壁,仅有一条古道下山。


古道宽仅尺许,山道不铺宽大石板,而是比照马蹄大小,安装不规则石块。


如是遇到战时,为防备蒙军骑兵奔袭,或者蒙军以驮马拉动攻城器械上山,宋军随时即可敲开部分石块,陷足马蹄。


古道袅绕,隐约于蕨草、楠竹、灌木之间,有四十八道拐之称,一边是陡壁,一边是悬崖,如此狭小、险要地势,宋军只需十余人把关伏路,任蒙军纵算千万,因为炮矢使用不便,就算想要抵近肉搏,也只能一个个排队而上。


如此这般冲到了山城门口,蒙军也只能由窄小的山道仰攻城楼,落得以一对十的阵势。


在冷兵器时代,宋军如此攻防,蒙军受山道地势所逼,以少打多,几乎没有获胜机会。


是以,凌霄城这场攻防战,宋军以不过几百人的军队,才得以自1279年崖山之战结束的当年开始,勉力抵抗,持续耗到了1288年


现在人画作的山城抗蒙图。


远方的崖山,宋帝国皇帝与太后早已蹈海,近处的巴蜀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垒业已次序投降,甚至最早负责修造、驻防凌霄城的朱禩孙也写来劝降信……


然而,凌霄城却依然坚持着宋军最后的战斗。


显然,战至当时,凌霄城内军民官兵心中清楚,天下已沦腥膻,宋帝国复国再无丝毫希望。


然而,这些身陷蒙军重兵围困,早就为主流历史忘却的凌霄城里的宋帝国最后的军民们,依然无怨无悔,坚守山城,独撑漫天苦雨。


这是一段只要潜心去写,便可以写出让人扼腕而叹的跌宕起伏的悲壮与激越的历史活剧。


然而,现代的人们却无从了解、知道当年那些站在凌霄城头,浴血抵抗蒙军一轮又一轮疯狂进攻,最后一个接一个于绝望中倒下的南宋军民,他们在完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时候,靠的是如何的意志,如何的精神,居然支撑着他们咬紧牙关,奇迹般坚持了整整九年抗蒙作战。


想来,他们肯定是为凌霄城里的他们的妻儿、父母,以及凌霄城里的他们作为宋人的最后的尊严与信仰而战吧。


不作被异族奴役、践踏的贱民,作为南宋的最后军队,驻守凌霄城内的长宁军在面临蒙军进逼之时,唯有选择自己的尊严、妻儿、家园而战


九年围城,年年战,月月战,日日战。


小小的凌霄城誓死不降,扼制云南进出四川的干道,使得蒙军商队和蒙古官员的来来往往,都需得蒙军护卫。


凌霄城为南宋最后的一根刺,戳在了蒙古人难以忍受的自尊上。


为此,蒙军不惜成本向凌霄城发起攻击。


凌霄城之战最终战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城外,蒙军援军络绎不绝。然而,凌霄城内,缺盐少粮,官兵渐老,伤亡者众,却再无新的兵员补充。


即便如此,凌霄城以弹丸孤城屹立于横跨亚欧蒙古帝国版图,傲然对战蒙古大军的如雨箭矢、如林弯刀,确是显示了宋人最后之骨气。


1288年,在崖山之战9年之后,蒙军屡败之余,在招降凌霄城再次失败后,终于恼羞成怒,在集结云、贵、川等地蒙军数万之后,更是重金贿赂、雇佣当地善于爬山登岩的僰族等民军参战,向凌霄城发起了最后围攻。



现代人在旅游区的宋蒙山城攻防战的假想雕塑。


这场大战,激战月余,凌霄城每日火光冲天,杀声四起


苦耗九年,凌霄城宋军本身兵力残破,粮草匮缺,兵器破旧,因而在无法应对蒙军、僰族民军等连绵不停的攻城。


最终,在蒙军不惜代价轮番进攻中,凌霄城最终城陷。


蒙军入城之后,因为伤亡惨重,遂以杀戮报复、泄愤


彼时,城内军民深知蒙军残暴,奋力拼搏之余,或战死,或自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玉碎殉国。


南宋最后一面旗帜就此轰然倒下。


凌霄城最后的主将是谁?


凌霄城最后被屠杀的军民人数有多少?


无处得知。


岁月荏苒,在凌霄城头守望着南宋最后一叶江山的人们,以及他们铁血抗蒙那段铮铮往事,终究为平淡岁月消磨,少为人知。


但是,时至今日,如是知道这段历史的朋友,想必还是应该仰望着他们,在心里为那段历史保留着由衷的崇敬。


有闲有空,烦劳三点一转支持。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