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王润波将军殉国始末:粉身碎骨浑不怕,黄埔抗战第一将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杨虎城囚禁详考(2)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来路与去路:漫谈我的历史写作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从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漫说黄埔建军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1)》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2)》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4)》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5)》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长城抗战,1933年元旦山海关事变之后,日军加速鲸吞热河,3月,驻守长城的各路中国军队共13个军奋起抵抗,在长城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与日军激战,战至5月,国军撤离长城各口,长城抗战结束。


前记:


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总会有人记忆。


比如你,也比如我……


在《李必蕃殉国始末:将军殉国,只在冲锋路上》文章发表以后,很有多位关注抗战史的朋友在公众号和微信视频、语音等给我留言,情谊支持、转发之外,更多的就是谈论他们对抗战历史的关注与看法。


其中,抗战名将王甲本将军之孙王飚多年来致力寻找、整理当年阵亡抗战官兵名字、看完文章,即给我发来了李必蕃将军遗照。


同时,我的另外二位好友,资深抗战历史同好,李必蕃将军的同乡慕莫藤先生、军刺先生,也先后寄来了李必蕃将军遗照。


李必蕃将军遗照。


另外一位每日奔波经营迷昜山泉水的公众号朋友李彬先生,更是在辛勤工作之余,连夜整理,将他收集多年的他的故乡的一位抗战殉国将军的资料,发给了我……


无疑,他们站在流浪的橡树公众号的背后,都是支撑着橡树坚持走得更远的历史的记忆者。


我的书写,无非继续着你与我的共同的抗战记忆。


今天,我继续述说一位在抗战殉国,当时曾经感动、轰动中国,而后随时光流逝却终于被人们遗忘的抗战将军。


王润波。


王润波这个名字,如今知道的人应该是非常少的。这不能怨谁。这只能说明,经过时光与人性磨砺,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间,问心无愧地学会有选择性去漠视、忘怀了当年的那些人,或者那些事。


这是我们随时代演化而变得更精明的本能。


当然,依然也有很多人不算精明,他们依然朴实而倔强地坚持着能够记忆一些往事。


李彬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朋友。


他告诉我,他每日奔波,勤勉卖水,如果每年放假回到开县,他都会专门祭奠王润波将军。得悉我告知写作计划之后,专门抽空为我送来相关资料和一桶迷昜山泉水,殷殷相告,让我写作王润波将军时候饮用。


我为此感动,他不是作者,却是历史的记忆者。


这里,我基于与李彬先生的闲聊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写作王润波将军抗战殉国往事。


王润波将军遗照。


王启大,字润波,于1905年4月27日出身于重庆开县汉丰镇的一户川军军官家庭。


王润波父亲为书生投戎的军官,因而很是重视对王润波的教育。后来,他在升任巴县知事以后,即安排在开县小学毕业的王润波考入名气极大的巴县中学。


1920年,就在王润波15岁之时,他的父亲回开县处理家务,与开县驻军团长鲁平州发生冲突,遇害。


消息传来,为免斩草除根,王润波母亲携其全家避难杀害,家属恐受株连,全家老小被迫连夜逃往绥定檀木场隐居达三年之久。


王润波作为家中长子,身负血海深成,因而他在绥定读完中学之后,即承担起操持家计、奉养老母、教育幼弟,宽慰其母,誓言“今后一定要有所作为”。


1924年,经在上海的同乡友人介绍,王润波满怀为父报仇心愿,走出夔门,进入广东,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与戴安澜、石觉、黄仲翔、黄公略、方先觉、李天霞、王耀武、康泽等人为同学。


王润波本就天资聪颖,博学强识,更因背负血海深仇所激励,每日勤学苦练,笔试、操场经常名列名列前茅。


1926年1月,王润波自黄埔三期毕业,经过短暂的部队实习,很快,这位年仅21岁,来自四川边缘小镇的全无背景的年轻军官陡然脱颖,被黄埔军校以学业、品行优异,留为第四、第五、第六期三期的中尉步兵战术教官。


是以,王润波对黄埔第四、第五、第六期学校本部学习军事的林彪、胡琏、文强、张灵甫、谢晋元、李弥等人而言,均有半师半兄的情谊。


正是在这一时期,王润波因为工作关系,与黄埔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严重的副官、黄埔四期入伍生团上尉学生队队长关麟征,学生队队长张耀明等人多有交往。


其中,关麟征与王润波两人的年龄、经历、见识相似,谈论军事、政治,观点更是相近,私交甚笃。


就此,便有后来关麟征在组建第25师任命王润波为该师主力团团长的后话。


国军第17军第2师师长黄杰、第25师师长关麟征。


1926年8月,蜀中军阀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成勋等人因反对吴佩孚插手四川督理、省长职务安排,联合通电反吴,愿意接受广州国军命令,出师北伐。


11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国军第21军军长、川康绥抚委员,并且派出王润波等黄埔军校师生前往重庆筹办分校。


于是,王润波也刘湘第21军方面任命为第21军军官训练团大队长。


随着数年黄埔熏受,王润波受到当时民主革命思潮影响,眼界更宽,走出了学习军事即为父报仇的执念。


1929年,中原大战之前,王润波婉拒第21军挽留,离川回到南京中央军系列,此后,王润波为张治中部营长,在蒋阎冯中原大战期间驻防徐州一线。


中原大战前后,南京方面在德国军事顾问襄助下开始实施军改。


其中,张治中及中央军官学校学兵按德式编制,建成教导师。不久,教导师一分为三,即教1师冯轶裴、教2师张治中、教3师钱大钧等三师。


教1师后来发展为第36、第87、第88师,均为德械整理师,后来抗战爆发,这3个师即为淞沪会战的国军第一主力军第71军。


教3师后来发展为第14、89师。第14师为陈诚土木系基干师,而89师则划归汤恩伯第13军。


教2师后来编成第4师,不久,又扩编为第4师、第25师。其中,第4师为调整师,与整理师第89师并列,为汤恩伯部第13军基本部队。早期,关麟征即为任第4师新编的独立旅旅长。


后来,第4师独立旅作战有功,被南京方面扩编第25师,关麟征水涨船高,就任师长。


当时,经过北伐战争、国共分流和中原大战以后,国军体系进行军改、整编,出自教导师的7个步兵师,都堪为当时国军精锐中的精锐,嫡系中的嫡系。


1932年,王润波即受关麟征提拔,就任第25师第75旅第149团团长。


这一年,随着上海一二八事件爆发,中日关系持续紧张,1932年6汪精卫、蒋介石等在庐山会议,在整备全国军队,加强国防预算,预备全面抗战问题达成共识


就此,南京鉴于热河防务空虚,决议整编、调动华北宋哲元、庞炳勋、孙殿英等部,及中央军精锐10个师,北上支援张学良部东北军,加强热河、察绥及山海关防线。


1933年,日军进犯热河。


向山海关进军的日军第8师团一部。


这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南京政府针对日军蚕食华北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亡羊补牢战略。


然而,张学良、张作相、汤玉麟等东北军阀在丧失东北三省之后,既不甘失去华北及热河这些最后地盘,当然也就极力抱团反对南京这一计划。


12月25日,蒋介石继续致电、敦促张学良北上热河,抵抗日军进逼:


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此间自中回京后,已积极筹备增援,期共存亡,并已密备六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粮秣弹药,中到沪亦已备办,甚望吾兄照预定计划火速布置,勿稍犹豫,今日之事,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


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


在这封电报里,蒋介石专门表示了他与东北军“期共存亡”的决心,以打消张学良在中东路战争的芥蒂,更说明了热河抗战,确属有着“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的战略意义。


然而,等到1933年元旦,山海关事件爆发,华北局势却发生了极为荒唐的巨变。


在日军不过2000人的进攻之下,除了何柱国的独立步兵第9旅石世安第626团等部抵抗之外,其余东北军学良、张作相、汤玉麟各部主力再演九一八事变丑剧纷纷撒腿,南逃平津。


其中,1933年3月4日,日军一架侦察机飞临热河省会承德,随后,日军128骑兵向承德进军消息传来,驻防热河的东北军统帅汤玉麟、张作相风声鹤唳,当即坐上卫士担架,仓皇出逃。


山海关事变,日军竹刀所向,轻松鲸吞了热河省。


热河失陷,更是使得华北门户洞开,平津要地岌岌可危。


日军如此盲动并便宜得胜,自然刺激日军高层踊跃尝试扩大冒险。


同期,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也得到了国内授权,命令第6、第8师团、混成第14、第33旅团、骑兵第4旅及航空兵、伪满国军张海鹏、于芷山部、日军舰队一部大举压进,


日军推进神速,很快在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长城关口、蜿蜒1000多里的长城沿线,与中国守军形成对峙态势。


华北危急,平津危急。


3月,南京以何应钦接替张学良指挥,调集东北军、西北军和南京嫡系精锐军队,匆忙赶往长城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布防,以防日军南侵。


古北口指挥作战的徐庭瑶。


鉴于古北口至南天门长城一线为平津门户之重要战略价值,南京方面顾忌东北军屡战屡败,便为应变长城抗战,专门编成了以徐庭瑶为军长,下辖黄杰第2师、关麟征第25师、刘戡的第83师的国军精锐第17军。


17军奉命开赴长城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接替东北军防区,参战长城抗战。


因为扩编匆忙,战事紧张,25师飞驰华北却实有火力太过薄弱的尴尬。


当时,25师为第4师独立旅扩编建成,下辖2旅,即杜聿明第73旅,张耀明第75旅,4团人枪不过9千人,除却数门迫击炮,全师更是没有一门后膛火炮。


然而,第25师接到的命令,却师接防号称东北军最精锐、最好装备的王以哲、翁照垣第67军的阵地,并且掩护这部东北军撤退。



彼时,关麟征令王润波的第25师第75旅第149团为全师先锋,急速行军接防东北军阵地。


王润波率部行军至密云之时,他深感这次作战危险,专门为其寡母留信:


日寇占领了东三省,又来大肆进犯长城。


为救民族危亡,儿将率领部队北上,奔赴长城,誓与日寇拼死斗争,与古北口共存亡,望勿以儿为念。


就在第25师行军之时,前敌不断传来东北军王以哲、翁照垣第67军溃退战报。


何应钦徐庭瑶等人很是担忧失去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要地,丧失北平门户,因而层层督战,严令第25师火速接防,不得失去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阵地。


就此,师长关麟征、旅长张耀明均将军务委托副职,自己亲率卫队赶往王润波第149团,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反击。


著名的长城隘口古北口。


3月10日,王润波第149团昼夜行军赶至古北口前线。


然而,就在王润波刚刚指挥部队接防二线阵地之时,驻防古北口高地的一线守阵地的东北军王以哲、翁照垣第67军第112师师长张廷枢听闻援军赶到,即下令全师全面撤退。


日军顺势追击东北军第112师败兵,一路抢占古北口若干阵地、高地。


东北军第112师的不战而退,即将刚刚赶到战场的王润波第149团逼近十分危险的境地。


日军顺势追击东北军第112师败兵,一路抢占古北口若干阵地、高地。


失去一线阵地,日军居高临下发起攻势,国军二线阵地受日军远近火力压制,沦陷只在旦夕之间。


就此,王润波只得抓住日军立足未稳的一丝战机,指挥全团发起夜袭,向日军占据的一线阵地发起逆袭。


第25师本就装备简陋,缺乏重火力,王润波第149团全团2800余人只得冒着日军强大火力冲锋高地,而后,国军在付出惨烈伤亡之后,终于登顶,在山顶棱线地区纠缠日军,短兵相接,拉锯搏杀。


鏖战至3月11日天亮,日军关东军派出战机20来架,助战长城战场。


王润波第149团既无防空火力,又要仰攻日军,因而遭到日军地空火力急袭,全团伤亡十分惨重。


——只得一提,当时关东军新建航空兵的装备的战机,均为九一八事变后缴获东北军战机编成。因而长城抗战期间,如杨虎城的把子大哥冯钦哉等抗战将领,他们在战场受日机压制,目睹日机轰炸,国军伤亡惨重,无不厉声痛骂张学良。


这应该也是冯钦哉在后来坚决反对张学良、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的前因。


闲话。


就在王润波指挥第149团激战而不得进展的胶着之间,关麟征师长、第75旅旅长张耀明各带卫队赶至战场。


原来,关麟征以杜聿明副师长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他亲率特务连赴第75旅防区指挥进攻。


关麟征师长、张耀明旅长和王润波团长三人会面,简单商讨战况,关麟征即决定亲率卫队和第149团隐蔽穿插,预备强攻占领当时干涸的潮河支流的北岸高地。


三人商议战术,认为穿插结束发起冲锋之时,日军火力猛烈,己方应该采取“反斜面作战”,利用散兵坑及其他战场地形地貌,在攻击发起线隐蔽整理军队,再行短促冲锋,从而以减少日军战机、火炮的威力。


——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对日军作战实施“反斜面作战”。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这种“反斜面作战”战术得到汤恩伯、关麟征等部完善、发扬,为当时装备弱势的华北国军对日作战的主要战术。


言归正传。


决心一下,关麟征即要亲率部队发起冲锋。


然而,率队穿插抵发起冲锋的危险极大。如是关麟征师长率队冲锋不幸阵亡,无疑极为全师遭到重大打击。


张耀明旅长和王润波团长相劝不及,王润波挺身而出,挥舞手枪,率领团警卫排当先引领全团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


次后,关麟征也亲率卫队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


长城抗战时期的日军重炮阵地。


师长、团长带队冲锋,国军士气大振,一路穿插、冲杀,很快抵近半山腰。


然而,再好的战术,再高昂的士气,也抵不过武器的先进。


日军当时有着电讯和压倒性远程火力优势,都使得中国军队的战术存在极大的被动和变数。由此,在关麟征、王润波指挥第149团攻至山腰,即遭日军潜伏火力点予以狙击。


当时国军战训远不如日军,因而双方短兵相接,虽然关麟征、王润波等人大喝指挥,然而,国军反应迟缓,措手不及连遭日军发射枪榴弹袭击,死伤一片,关麟征也遭中弹负伤。


骤然间,日军居高临下发现第149团转换攻势方向,当即呼唤火力急袭,步兵也发射枪榴弹轰炸。如此精准的狂轰滥炸,国军冲锋被压制,均在山谷低地躲炮,伤亡惨重,再无攻击能力。


这时,王润波团长执枪跃出,身边的警卫排紧跟其后,第149团残部也是奋勇起身,随同王润波团长再向山顶冲锋。


随后,已经中弹,多次负伤的关麟征也勉力起身,挥枪指挥后续部队冲锋。


便在这时,日军野炮群又向国军发起一轮急袭。


山谷炮声隆隆,硝烟滚滚。


突然,就在关麟征的视线里,其中一枚炮弹厉声尖啸,正落在率部冲锋最前的王润波及他的警卫排人群。


如此,等到硝烟散去,王润波等人身影消失,唯有他们冲锋的路上,炸痕斑斑,血肉淋漓……


王润波就此殉国,尸骨无存。时年仅28岁。


当时,关麟征已经被日军枪榴弹炸伤五处,浑然血人,他在目睹王润波以极为惨烈的粉身碎骨的模式阵亡,震撼之余,悲愤交加。就此,关麟征不顾重伤五处,挥枪指挥第149团继续进攻,最终击退日军,重夺高地。


是役,关麟征重伤,王润波殉国,第25师改由杜聿明接任师长,第149团则由覃异之接任团长,退守南天门第二线阵地,继续参加后续的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延续到了1933年5月。


最终,中国迫于日军的优势战力逼压,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塘沽协定》,将部署长城一线的国军撤出了长城各口沿线。


就此,长城抗战结束。


国军喜峰口阵地。


当时,日军根据《塘沽协定》进逼驻军,平津要地实则处于日军三面包围态势,在战略上为后来爆发七七事变提供了条件。因而,就政略、战略、战役而言,日军在长城抗战都是取得了胜利。


不过,长城抗战为九一八事变、锦州事变、山海关事变以后,中国军队首次改变一盘散沙形态,由南京嫡系、东北军、西北军、小西北军等各路军队联军御敌,尤其南京嫡系军队在北方浴血抵抗、重挫优势日军的作战,尤以遏制了日军侵华势头。


中国军人在长城抗战浴血奋战,使得中国人在东北军持续2年有余以溃逃、失败沦丧东北、华北大片国土的极为失望的现实里,终于从南京军队与东北军截然不同的对日作战,看到了中国军队抗日救国的希望。


就此,华北局势稍微稳定,中国各地军民纷纷集会,纪念国军在长城抗战中的阵亡将士。


其中,作为国军嫡系在长城抗战殉国的最高级别部队长,王润波殉国之英勇,之惨烈,更是对全国民众带来极大的震动、感动。


作为黄埔建校、建军以来第一位在抗日战场殉国的黄埔嫡系将领,当时,国民政府特别追赠王润波为国军陆军少将,并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为王润波隆重举行了追悼会。


追悼会上,蒋介石等23名国民政府要员为王润波题写挽联。


其中,蒋介石亲笔题写“血溅长城,心揄汉族”。


于右任亲笔题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939年7月7日,抗战两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再在王润波故乡开县集会,祭奠烈士英灵,并在县城十字街口树立一座“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1987年,四川政府追认王润波为革命烈士。


同年,国家民政部为王润波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写稿辛苦,发稿更难,三点必要,敬请顺便。

关注朋友可以添加zksd1222。

非常希望您能够转发同好朋友,望支持橡树原创。

参考:

详说川军将领饶国华将军殉国始末

详说抗战名将王甲本上将殉国始末

左权将军殉国始末

李必蕃殉国始末:将军殉国,只在冲锋路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