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结局)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06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最新: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徐树铮之死:冯玉祥刺杀徐树铮始末

明清战争的侧面:从“丁卯之役”到“丙子之役”

来路与去路:漫谈我的历史写作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从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漫说黄埔建军

最新:从海禁,漫说明帝国的灭亡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正在行军的日军。陷入山水不利地形,为国军在武汉会战逆转抗战战略态势的主因之一。


前序:


万家岭战役为1938年武汉会战重要组成单元,为中国军队在万家岭一带围歼、重创日军第106师团的一场战役。


1938年7月至10月,中国军队于日军步步进逼之时,发起绝地反击,重挫日军进攻锋芒。


恰如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评论,万家岭战役,实为“尽歼丑类,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的一场关键性会战。


这篇文章,讲述包括有王耀武第74军参战的万家岭战役的最后决战。


之前,这篇文章部分内容不合时宜,因而遭到处理。时值抗战爆发84周年之际,我为避免违规,专门调整、修撰《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发表以纪念七七事变这一历史事件。


现列万家岭战事系列多篇如下: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1)》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2)》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4)》

本篇5500字,为万家岭大结局,列《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5)》。


武汉会战期间,日军进犯、占领南浔路马回岭车站。


1938年10月12日,11万国军合围万余日军,夺得张古山高地,并依托张古山,向北、向西分割、包围、火力压制日军。


就此,胜败再无悬念,万家岭战役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不过,此刻万家岭战役就整个武汉会战态势而言,国军第9战区主力集结万家岭战区与第106师团连日鏖战,兵势用老,兵力疲惫。


同时,德安一线日军以宇贺支队、铃木支队、佐枝支队,自武永路、德星线而分路击前进,路驰援第106师团。 


就此,冈村宁次调整长江南岸兵力沿南浔线西进,往长沙方向战略迂回,配合日军长江航道攻势,对布兵幕阜山、九岭山的第9战区及万家岭一线薛岳第1兵团主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这一态势,使得现在一些朋友推演万家岭战役认为这是冈村宁次的阴谋,故意以第106师团孤军深入,露出破绽,从而吸引长江以南国军主力,即可以配合日军第11军实现“中心开花”,决战速胜国军主力。


同时,国军在万家岭方向兵力用尽,也导致了第9战区正面兵力空虚,便于日军从长江航道两翼突破,西进汉口。


不过,若非站在诸葛亮款式的上帝视角,而以抗战初期的中日军情、军事角度而言,冈村宁次以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万家岭,并非应该确属其指挥失误。


常态下,日军设置战略包围,往往因其兵力不足、中国国土地形复杂、交通落后等等情况限制,以徐州会战为例,日军极难实现其战役目标。


同时,日军以现代化海陆空合成兵力进攻武汉,其最佳路线应该沿长江航道及战区相应铁路线、公路线展开,而非集中重兵于山水不利地区。


反之,对极为匮缺陆海空现代化兵力,而以步兵为主的国军而言,重兵于山水不利地区对日采取消耗作战,本来就是持久战略的核心军事主张。


此外,松浦淳六郎第106师团本来就是其第11军的主力师团,冈村宁次按照日军、国军战力比较,以第106师团犯险西进,本就有其疏忽和过于自负等等原因。


不过,万家岭战役的进程还是离开了冈村宁次的预计。


第106师团为第6师团在民风彪悍的九州熊本师团管区,以预备役新兵编成的4联队编制师团,满编约26000人,装备、战力相较日军常设主力师团并不逊色太多。


然而,冈村宁次并没有机会完整使用第106师团。


第106师团为第6师团在民风彪悍的九州熊本师团管区基础上,增加预备役编成的4联队编制师团,满编约26000人,师团战力并不让日军常设主力师团,可谓武汉会战早期日军第11军的绝对主力师团。


不过,第106师团一路西进连续作战,先后在九江、马回岭等进军线上部署兵力,真正能够投入万家岭战场的部队不过1.5万上下。


7月下旬至8月初,日军第106师团沿南浔线向德安推进,即在沙河镇、南昌铺一线与国军第8军、第64军等部激战。


第106师团第一次遭受重创,不得不再次转入休整。


次后,不过一月,9月4日,冈村宁次命令第106师团恢复进攻。


等到第106师团激战并占领马回岭,却因战损过大,不得不再次转入休整,等待补充兵源。


短期之内经过两次重创和补充,106师团配属新兵极多,整体战力已然直线下落。


战至10月11日,俞济时第74军强攻夺得张古山,第106师团久战残破,师老兵疲,完全沦入被动挨打态势。


此刻,看似国军围歼第106师团不过弹指之间。


然而,受制国军、日军在战力、装备、机动、通讯等等方面差距悬殊,畑俊六、冈村宁次在了解万家岭战场情况之后,得以迅速调度日军,进行针对性补救。


日军企图以其远远高于国军的战力及作战效率,逆转万家岭战场态势。


战至12日,日军突破多处国军防线,薛岳、吴奇伟等人迫于形势,只得以第66军和第74军再组兵力,从北、南方向总攻日军。


这时,日军收缩兵力,缩小防御,靠着空投粮食弹药,择地凭险坚守。


万家岭战役后期,由九江驰援万家岭的日军。


如此攻防逆转,第66军和第74军本来连续作战,战损极大,几近精疲力竭。在缺乏重火力情况下,数次以步兵攻击,仰攻、强攻日军防守的山头、要隘,终究无法破局取胜。


双方持续作战,都是精疲力尽。


就此,万家岭战役陷入胶着态势。


1938年10月13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畑俊六大将、第11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等人层层督战,宇贺支队、铃木支队、佐枝支队等多路日军主力卖力攻击,已经逼近了万家岭战场侧翼。


此刻,日军援军枪炮声可闻。


就此,鉴于国军持续作战,兵员伤亡、物资消耗,已经不具有正面对抗、打援日军实力,薛岳与吴奇伟仰天长叹,只得调整作战计划,调出主要部队对日军援军作出逐次抵抗、退后作战架势。


按照这一命令,原本用于最后一击日军第106师团残部的诸多部队,转入外线应战日军援军。


其中,第4军主力奉命退守永丰桥、狮子岩之线;第66军也是退守乌龟山、柘林之线;第19师进驻修水以南,再筑防线,预备阻敌。


同时,国军还抽调了第74军及第187师、新编第13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42师等部主力,各自在自己防区预设阻击阵地。


也就因为国军将主要兵力抽调应变外线日军,是以,在万家岭战事最为关键的最后时刻,国军用于万家岭战场的次要兵力同样兵老师疲,兵力缺乏。


因此,最后时刻,国军向凭险据守的日军残部实施进攻,却再无力气对气息奄奄的第106师团残部予以致命一击。


——国军得此战机却碍于国军战力、作战效率等等落后日军太多,被日军后发制人牵制,终究无法全歼日军第106师团残部,可谓万家岭战役最可惜的事情。


战至16日,畑俊六大将亲自督战,催促日军攻击前进。


就此,日军突破柘林以北甘木关防线,当日激战,国军东北军第53军第91师坚守防线,最终副师长王锡山将军率部力战阵亡阵亡,甘木关防线失守。


——王锡山将军也是万家岭战役殉国的国军最高将领。


在万家岭战役中,于外线战场殉国的国军第91师副师长王锡山将军(右1


这天,甘木关防线被突破的同时,其余多路日军援军也是相继突破第53军、预6师、第60师外围阻击防线。


其中,日军前锋铃木支队更是抵近了万家岭战区。


局势骤变,薛岳既苦于万家岭包围部队兵力削弱,外围阻击部队新兵极多,经验匮缺,同时,作为第1兵团主力,第4、第66军连续激战,伤亡极大。


其中,被薛岳作为万家岭战役最后阶段突击主力的第66军,原来参战8815人,经6天激战,剩余不过5000来人。部队疲惫,亟待调整防线。


至于第74军,数度血战以后,残兵不过一团兵力。


于是,面对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日军第106师团,第74军自己同样也是奄奄一息,无法再战。 


主力伤亡太大,而最让薛岳头疼的是,相比第4军、第18军、第25军、第66军和第74军等有限的主力,第1兵团的其余各部,新建部队、地方部队较多,而战力极为低弱。


是以,看着番号人强马壮的第1兵团,实际上存在着“按兵团所指挥各部番号虽及,战力却微,实难派出部队出击”等非常具体、严重的问题 。


如此,眼见日军生力军源源不断进逼,国军外围防线已经多处被日军突破,局势危急,薛岳手上已经无兵可调,万家岭战役最终难免功亏一篑,薛岳与吴奇伟等人只得忍气咬牙,致电重庆和第9战区,请求撤退:


 “此次敌迂回作战之企图,虽遭挫折,但我集中围攻,未将该敌悉数歼灭,至 为痛惜。”


很快,重庆方面同意了薛岳等人的请求,薛岳也就下令各部避战脱离日军:


转进至永丰桥、岷山、郭背山、郭垅山、王家山、柘林之线”。


1938年10月17日,国军各部自万家岭战场全面撤退。


也就在这天,日军铃木支队前锋与第106师团残部会和。


至此,万家岭战役结束。


万家岭战役为武汉会战重要组成单元。


是役,国军无论第9、第3、第5战区,或者第1、第2兵团,又或者粤军、川军、中央军、东北军等,都是精诚合作,同仇敌忾,相互协作。


他们以这场苦战惨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团结抗日的决心。


万家岭战役为中国军队处于弱势中,凭借山水地利,向孤军深入的日军师团重兵发起的围歼战。


当时,第9战区第1兵团在友军配合下,以退后决战的主动防御战略,分别在正面以逐次守备、抵抗的阵地战消耗日军,以侧面和敌后的运动战、游击战侧击、尾击日军,均是取得了抗战爆发以来最好效果。


为此,蒋介石不久后即在南岳会议盛赞国军退后作战战略确有效果: 


这是我军过去极光荣、极可宝贵的战斗经验,将来歼敌制胜之道亦即在此。”


可以说,国军在万家岭战役中以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结合一体的退后决战战略,即为正面战场持久战略的核心。更是后来数次长沙会战的先声。


是役,日军在武汉会战用于主要突击力量的第106师团惨遭打击。


该师团自第147联队第1大队长河井丰少佐、野炮第106联队第2大队长海老原毅少佐、步兵第145联队第1大队长寺川完少佐、第106师团参谋成富政一中佐、步兵第147联队第2大队长梅田治助少佐以下,战亡官兵2000余人。


日军统计,第106师团战后退往九江,其伤者、病者,有着高达5、7、9千人等等数字不一的记载。


以106师团近2万人遭此重创,此后,就只得退出华中日军主力阵容,转入守备南浔路北段地区。


由此,日军经过万家岭战役挫折和集结重兵往德安以西地区,在战后极费力气重组、调整兵力,因而迟缓了对武汉的攻击。


同时,日军原计划以101师团、106师团协同攻占南昌,从南线战略侧击武汉的作战计划,也随万家岭战事不利而被迫搁置。


薛岳,时任第9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万家岭战役最高指挥者。


万家岭战役后第74军部分军官与地方及文化界合影。前排身高最高者为张灵甫。


是以,国军在万家岭战役不仅为武汉会战、武汉及宜昌大撤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第9战区在武汉沦陷以后向长江以南展开,争取了回旋空间。


这些条件,实为国军在后来发起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等必要的作战条件。


因此,万家岭战役确属与台儿庄会战并列的,中国在艰苦的抗战抵抗阶段取得的最为伟大胜利之一。


正如前文所言,万家岭战役的胜利,实为各部国军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


在包括同样战功显赫的第4军、第66军等各路参战国军之中,第74军首战即血战岷山,独挡日军主力丸山支队。


这场激战,第74军第51、第58师交替参战,以退后作战,消耗、化解了丸山支队作为战役奇兵发起的攻势,实为保障万家岭第二阶段战事得以展开的关键一战。


此后,在万家岭战役第二阶段战事中,第74军第58师以残破兵力,奋战长岭、背溪街,打残了日军突击力量山地支队。


以及在万家岭战役最后时刻,第51师二夺三战张古山,为国军夺得万家岭战役之战役主动,更为国军全面出击,重创且几乎歼灭日军第106师团打开了战局。


第79军在万家岭战役表现之优秀,堪为抗战早期的新建成军的嫡系部队之罕见。


然而,这场战事也使得第74军付出极大、极惨重的代价。


战后,第74军参战官兵18998人,伤亡和失踪者高达9504人,超过参战人数一半。


其中,该军多个主力团伤亡比例更高,尤其王耀武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张古山一战,几乎遭遇团灭。


读史明白,第74军苦战血战八年,之所以成为不可争议的抗战铁军,确实有其悲壮、惨烈、深沉、确实的理由。


万家岭战役以后,第74军以惨烈、惨重之牺牲换得卓越功勋,自然深为友军敬重和高层认可。


凭借万家岭战役表现,第74军名声鹊起,真正迈进了抗战国军一线精锐。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战后休整,第74军得到重庆方面优先补足兵员,优先补充了有限的、最新式的苏式武器,列为重庆军委会直辖的战略预备队。


同时,为加强第74军实力,蒋介石还亲令从第2军调拨其精锐部队施中诚第57师,调拨、加强了第74军。


就此,拥有包括51师、57师、58师,抗战中被日军视作“35”王牌军的“虎”部队,横空出世。


第74军主要将领合影。前排左二王耀武,左三俞济时,左四施中诚。



战后,第74军自军长俞济时以下各级主官,均得到重庆方面的重用、升迁。


其中,俞济时升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冯圣法升任第74军副军长及第86军军长。


而在万家岭战役表现极佳的王耀武,更为蒋介石、陈诚等人看重,在1939年6月,提升为第74军军长。


就此,经过充分休整、补充、战训,面貌一新的第74军在王耀武率领下,齐装满员,再度走向战场,再度走向了南昌会战、上高会战等等抗战的辉煌……


之后第74军由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到湘西会战的抗战往事,我将逐步撰写。


致谢朋友们的支持。


写作困难,发表困难,这篇文章每日写来改去,分散多篇,最终完稿,确实不易。

以文为生,读与写均不容易,三点必要,敬请顺便。

关注朋友可以添加zksd1222。

看完有空有闲,望支持橡树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