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冲天:那些抗战空军的人与事……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两伊战争:用现代武器打一场冷兵战争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从留学日本到落魄台湾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陈仪悬案往事:审判与处决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孔祥熙等视察中国抗战空军。


抗战爆发前夜笕桥航校鼎盛时期的战机和飞行员、学员。后来,他们几乎都在抗战第一年全部殉国。


那一年,9月某日,我应友人相约,在深夜从江北驱车上了重庆南山。


子夜,从大佛寺大桥过去,转瞬便进入了南山景区山道。那时,驱车独行,神游天宇,目力随车灯所及,满目皆是霏霏茂林,绵绵秋雨


南山烟雨,这是重庆南山秋季的独有景象。


烟雨静谧、清冷、唯美,且使人莫名伤怀。


这种伤怀弥漫胸臆,使得我不禁想起1938年秋季,我家正是在武汉会战期间,由祁县而开封、武汉、宜昌、万县而迁徙到了抗战大后方重庆。


秋之重庆,成为我天然感触抗战历史的纪念标签。


于是,我便想起了林薇因先生给她的亲弟的一首哀诗《哭三弟恒》: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給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沈默的光荣是你


重庆南山,有着中国最真实、最庞大的抗战主题纪念馆和纪念遗址群体。才驱车过南山放牛坪附近,便是其中之一。


那里,既非南山有名的景区,平常人迹少去,却正有着很多于抗战中殉国的有名的、无名的少年精英们,悄然沉睡那里


那场战争,实在是损折了中国抗战空军的太多的少年精英。


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曾经都有他们的墓地。他们于少年牺牲,大多无妻、无后,等到他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同窗、好友们离世以后,他们曾为一代天骄,冲天救国,浴血长空,却如今几乎都是成了现代与未来遗忘的人群。


林薇因先生的亲弟,空军航校第十期毕业生林恒便是其中之一。


林恒在成都双流上空与日军搏杀中殉国。


可是,即便林徽因先生写下了《哭三弟恒》一诗,然而,现在还是鲜有人知道林恒到底是谁,他究竟为谁而死去,他死后又是葬身何地,以及是否还会有人会想起与感念他的死去。


往事犹如斑驳映像浮游脑海,感怀处使人不禁怆然,潸然……


那一夜,到了目的地,与一众友人叙话深夜,我便借宿南山一处幽静民宿。然而,我虽倦意升腾,却在想得太多以后,辗转恍然,昏昏无眠。


窗外,秋雨绵密,沙沙落叶,声音悄然落在枕边,似乎,就已经变成当年远处传来的战机的轰鸣声,枪炮声、轰炸声……


隐约感觉,梦境的天空,在燃烧


又到了一年秋季,历史与林薇因先生的哀歌依偎、浮游,布满于我的天宇。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1938年2月,中国空军参战武汉会战部分官兵合影。


193711月20日,武汉会战前夜,为作持久抗战计,中国政府迁至陪都重庆。


随即,重庆即为日军侵华的最重要的打击目标。


就此,自1938年2月始,至1943年8月中美空军抢得重庆上空制空权为止,侵华日军依仗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出动其陆航、海航战机9513架次,对中国抗战大后方和指挥中心重庆,不分昼夜地进行了漫长的、惨烈的、无差别的战略攻击。


其中,从1938年10月开始,日军战机对重庆市区实施无差别攻击,对重庆市民予以恐怖袭击。


如是1939年5月3日、4日两日,素有雾都之称的重庆结束漫长雾季。便在重庆军民难得享有明媚天光的时候36架日机从千里之外的武汉飞来,狂暴突袭了繁华的重庆市区。


当时,日军大量使用燃烧弹,使得有着大量竹木建筑的繁华的重庆市区遍地火海。大火持续近4日,市区遍地断垣残壁、死尸枕藉。据不完全统计,这这两天大轰炸,重庆平民罹难超过7000人,房屋被炸毁超过5000间……


这便是重庆大轰炸历史上著名的53、54大轰炸惨案。


如是1941年6月5日,日机也是利用重庆晴朗天气,对重庆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毯式”反复轰炸。


日军长时间、高烈度的大轰炸,迫使重庆市民市中区居民只得长时间藏身于防空隧道避难,最终,防空隧道因为避难人数过多而不幸发生了大量的平民窒息、死亡惨案。


相传,这次事件导致重庆市民超过万人罹难,史称重庆“六五”隧道惨案。


如此惨案,不胜枚举。


据战后不完全统计,在重庆大轰炸期间,日军空袭重庆及周边地区200余次,投放包括燃烧弹、化学弹、细菌弹等各类炸弹2.16万枚,炸死炸伤中国军民数万人,炸毁房屋近2万栋。


如今,抗战史上著名的重庆大轰炸虽然历经八十年沧桑,但是,因为这段历史给予重庆过于惨烈的创伤,至今,依然为重庆之隐痛,依然为重庆的子弟们,以及更多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着。


人们记忆着当年的苦难、死亡,自然也就记忆着当年的抗争、希望。


就在抗战最为艰苦时刻,重庆作为陪都,和延安,和各地抗战军民一样。他们奋力抵抗着日军暴烈侵略,苦苦支撑,英勇血战,无畏牺牲……


其中,弱小的中国抗战空军,他们前仆后继,就此走向了抗战的最危险的前沿,正是人们记忆中的抗战的标志。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是年轻的中国抗战空军的誓言。


临危受命,一群年少的中国空军精英们纷纷明誓登机,驾驶着破旧的,落后的战机,一波又一波的,向漫天袭来的日军机群而去。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1939年冬季,日军武汉航空兵正在准备出航袭击重庆。


抗战期间,日本是世界少有的拥有完整的现代航空体系的工业大国,年产各式飞机1500架


正是凭借如此强大国力保障,日本从1937年8月淞沪作战始,即向参战的日军陆航、海航,快速投入了战机超过2000架。


两国国力、工业、经济、科技差距,使得中国早期抗战之时的空战,成为二战至今的所有战争里,两军空军实力对比最为悬殊的一场战争。


当时,中国空军在抗战爆发时匆忙上阵,全军能够用于参战的各型军机不到300架。


飞机都是进口,机型老旧,型号五花八门,尤其缺少配件、保养和维修技术,使得中国空军上阵抗战,就面临着孤军抗战,后无援军的危险局面。


损失一架,便少了一架。


尤其受国力孱弱、工业薄弱限制,中国空军既无技术、工业等后勤有效保障,更无足够数量的地勤、友军配合作战。


于是,他们每次升空作战,面对强敌,都是没有援军,没有退路的孤军。


无论当时或者现在,人们了解抗战史而认识抗战空军,便明白了,中国空军抗战,以寡敌众,在抗战国序列的军种、兵种里里,是被公认的近乎是有去无回的最危险的军种。


战场危机四伏,殉就在随时


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世界列强空军迅猛发展,作为科技含量最高,最具实战战力的军种,各国发展空军,都聚集了各国自己的青年精英。


中国空军亦然。


于是,有着开明思想、自由精神、坚强意志、健壮体质的中国青年精英们就此冲天,翱翔长空,搏杀强敌。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国难当头,烈士不会犹豫。


早在抗战爆发前夜,卫戍察绥、华北的国军第68军军长刘汝明将军在亲历长城抗战之后,深谙日本侵华野心,明誓抗战,除却自己整军备战之外,更是自费将他的长子刘铁山送去美国学习飞行。


此后,刘铁山学成飞行,回国参加抗战。


最终,铁山殉国长空。


升空待战的中国空军霍克Ⅱ战斗机。


同样,也是在长城抗战之后,晋商名门,祁县乔家“在中堂”主人乔致庸之曾孙乔倜心怀报国之志,投笔从戎,考入了中央航校第六期甲班,成为中国空军战士。


抗战爆发,乔倜曾经参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此间,乔倜离家日久,无暇探亲,曾经于参战太原会战征途间,驾机绕回祁县乔家大院上空,挥泪示别父母、乡亲。


乔倜出征之前,曾经给父母书信:


吾国空军设备与敌人相比确显简陋,然士气旺盛,胜负固未可以武器精良与否蘅定。


设举国团结如一人,何患倭寇觊觊哉!


儿意已定,决心与敌周旋到底,誓与我机共存亡,绝不为有辱国家、有辱祖先之事”。


此后不久,乔倜即在太原会战中以寡抵众应战日机,最终殉国。时年不过23岁。


如今,抗战往事久远,我们在现在的位置,已经无法看清楚那些黑白的、斑驳的、模糊的历史镜像里,那些与强敌搏杀的,无畏向死的曾经鲜年轻面孔。


不过,历史的残忍,依旧如此冰冷、清晰。


相传,那时,中国抗战空军年轻的飞行员由航校毕业到战死,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只有六个月的时间。


他们正值花季,生命璀璨,却又转瞬即逝。如今,再看街头,再看历史,两相对比,不由使人更是痛心抗战对我们民族优秀基因的毁灭,可谓惨痛彻骨!


朱嘉勋、黄泮扬、刘粹刚、阎海文、梁鸿云、袁保康、周传芳、高志航、邓从凯,乐以琴、李桂丹……


这些平淡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个中国的少年精英驾机向死的悲壮故事。


可惜,这些故事,纵算曾经真实,激烈,如今却又平淡,失落。


我们需要记住的名字太多了。


因而,我们可能更需要抽出时间去认知那段历史。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抗战时期,除却机型陈旧落后,机械故障频繁,作战以寡敌众制约之外,中国空军新建不久,缺乏相关作战经验和理念,因而在国军抗战序列中,主要还是配合陆军作战。


虽然很多人写起抗战的中国空军都有很多优秀的战例、战绩,然而,历史终究不是艺术,中国空军的损失、牺牲之惨烈,可谓世界空战历史上绝无仅有。


自抗战开始,截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全面援华,中国空军在独立对日作战期间,因为数量、质量对日军处于绝对劣势,因而在几乎屡败屡战之下,三次几乎遭到全军毁灭。


其中,在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期间,中国空军首次全面应战日军,即几乎全军覆没。


此后,在武汉会战前后,中国空军得到苏联支援,裹伤再战,也是遭到几乎全军覆灭。


再此后,中国空军于重庆大轰炸期间独立抵抗日军,最是悲壮处,重庆上空能够出战飞机不过20余架……


正在备战中的中国抗战空军飞行员。


中国抗战空军前后三次浴火涅槃,牺牲之惨烈,作战之顽强,场景之悲壮,同样也是世界空战士史之绝无仅有。


最终,天不负人。


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空军得到美国军援,得以与美军并肩抗战,终于夺得抗日战场的制空权,并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如今回望,这段历史确如周恩来之感慨:


我国的空军,的确是个新的神鹰队伍。


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浓厚,而能建树如此多的伟大战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


无疑,中国抗战空军神、意志,可谓中国抗战精神最是醒目、亮眼一页。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中日空战实力对比之悬殊,远非今天人们可以想象。


因此,中国抗战空军在几乎三次全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唯有以生命和意志与日寇搏杀,换得战事些许的转机,换取后方的片刻宁静。


迁都重庆之后,中日空战力量对比更为悬殊。


在1938年到1943年间,为保卫中国大后方和抗战指挥中心,中国空军以寥寥无多的剩余战机,频繁升空作战。


蒋先生在重庆南山指挥全国抗战,对眼前惨烈空战更是非常感慨:


我每架驱逐机每日要与敌军五倍以上兵力,做持续3-6个小时的苦斗


负荷作战,损失巨大,噩耗传来,中国空军主要筹备人宋美玲黯然垂泪。


为安葬这些卫国战死的空中英烈,国民政府在南山设置空军墓地——每每那些年轻的空军战士牺牲,得以埋葬在葱郁安详、景色秀致的重庆南山的黄山。


为应对强大的日军的没完没了的空袭,有限的、弱小的中国空军也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升空迎战。


整备待战的中国空军战士。


每次,他们在妻子、恋人们祈祷、期盼中出征,最后,却往往多在妻子、恋人们的悲伤哭泣里,无声无息魂归南山。


他们在空战惨烈殉国,往往粉身碎骨。


偶有残缺遗体之外,很多时候,最后安葬的,不过是衣物、手表、皮带、床被等等遗物。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儿时暑假,我经常随长辈去南山游玩。


松涛阵阵间远眺重庆半岛,长辈会指指点点说着当年日军的狂轰滥炸,说着重庆上空惨烈的战事。


听得多了,年长之后更为注意查阅当年中国空军空战的资料。稍微了解多了,中国空军抗战的故事总会让人情不自禁便热泪满面。


在空中战力对比绝对劣势下,他们奇迹般的存在,再奇迹般地壮烈殉国,最终在持久苦战中,他们以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奇迹般支撑着重庆和中国挺过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


卫国功绩,让人敬畏。


岂止敬畏。


如是再读到他们那些只言片语的传记、家书、情书,便会真切感受到他们身上洋溢的自由、民主、平等和爱情的光辉。


姑且不谈自由、民主、平等吧。


他们的爱情同样感天动地。



1937年10月,战功显赫,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并肩的中国空军"四大金刚"的刘粹刚殉国。


他的妻子许希麟痛不欲生,吞银元殉情。


几经抢救醒来,旁人递来了刘粹刚温情款款的家书: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投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我的麟,我是永远爱您的!”


1938年4月,武汉空战,第四大队陈怀民驾机撞向敌机,殉国。


得悉恋人殉国,陈怀民女友王璐璐悲痛赶往空战现场。寻觅一月,找到陈怀民残缺遗体后,王璐璐再无生念,涌身蹈江。


1939年2月,第八大队中队长刘福洪率3架轰炸机袭击运城日军机场。


此后,刘福洪在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因飞机失事,殉国。


三天后,得知刘福洪牺牲,他的妻子陈影凡痛不欲生,投入滚滚岷江,为烈士殉情。


1941年8月,成都双流上空发生激战。


是役,第五大队飞行员黄荣发壮烈牺牲。林薇因的亲弟林恒也于此战牺牲。


惊悉噩耗,黄荣发妻子杨全芳陷入悲伤至极。


她在黄荣发烈士追悼会结束后,托口躲进空房,开枪自尽。


人们惊呼奔入,却发现桌上早有她事先写好的遗书:


还有我至死的要求,是将来能埋在阿发的近处,不要分离太远


消息传到重庆,航空委员会的高官们和宋美龄无不感动。


为顾杨全芳遗愿,航空委员会特准她入葬空军烈士公墓。


杨全芳也成为民国时期首位葬入空军烈士公墓的眷属。


部分抗战空军烈士的遗体长眠于重庆南山“空军抗战纪念园”。最早建于1938年,1947年竣工。后荒废,文革时期被破坏。2005年社会舆论要求重修空军坟,2009年项目竣工,2010年正式开放。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相思不断笕桥东,

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

一瞥飞鸿云阵动,

归程争乘长风


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空军确定的军歌之一《西子姑娘》唱词。


唱词清淡,恬然,绝无慷慨激昂的旋律,不过,正是这首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歌词的后面,却有着让后人必须仰视的数字:


中国空军共出击3337次,死亡、失踪3533人;


抗战时中国空军殉国平均年龄仅有23岁


往事潸然。


这些简单、枯燥、冰冷的数字,正是被压缩后的将中国抗战史上最为动容的往事。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