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两伊战争:用现代武器打一场冷兵战争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从留学日本到落魄台湾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陈仪悬案往事:审判与处决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旧照。


晋商家族里面影响较大的祁县渠氏家族,应该是近现代中国最早接触日本近现代文化的家族。


最早,满清末期,渠本翘受命清廷,为驻日本横滨领事。


后来,也正是得到渠本翘的推动、支持,山西子弟留学渐成风气,是江淮以北的留学日本、欧美等地人数最多的地区。


诸如阎锡山、孔祥熙,都是山西早年留学日本、欧美的留学生里的佼佼者。


如此,正是因为山西子弟多有对近、现代日本有着较为全面、深层的认识,使得山西从九一八事变直至七七事变,都是中国对日本侵华的民间情绪最为激烈的地区。


理性层面的认识、了解,与友好、仇视无关,与应对有关。


那时中国,绝大多数民众尚无现代的家国意识。因而,如此国情、民情使然,导致抗战爆发以后摇白旗的伪军、良民之多,现在人们决难想象。


因而,如是细致考察抗战战史,不难发现,无论国共,民间,在抗战爆发后的那些最为坚决的抗战者,往往就是那些有着现代家国理念,对近、现代日本有着较深认识、了解的少部国人。


比如深谙日本文化、生活、军事的张自忠将军,即为日本人倍感头痛的对手。


其余如白崇禧、薛岳、汤恩伯等人,同样人人都是资格的日本通。


当然,鉴于当时中日既邻居且敏感的关系,中国人群里面,刻意认识、了解日本的人等,也不尽然都是军政头脑,统帅。


正如日本人频繁出没中国境内一样,中国的很多致力于军事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金融救国的各界精英,也是频繁出访、考察、留学、了解日本。


民国初期,大约在1924年左右,祁县渠氏家族渠丕和受邀孔祥熙,出任了驻日中国青年基督教干事会秘书长。


铭贤学监,民国时期河南新税改革者渠丕和。


驻日中国青年基督教干事会大致是一个中国人的联谊性民间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聚集中国留日金融精英,较为侧重现代金融、经济、贸易的专业性交流组织。


彼时,渠丕和负责干事会事务,与基督教干事会其他骨干成员马伯援、康心如等人颇多往来。


他们虽然并非军人,但是,他们各有军事救国、金融救国、教育救国等等理想。


因而,在日期间,他们多接触日本文化、经济、军事,对日本侵华野心自然有着清醒而全面的认识。


先说马伯援。


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经率队护送黄兴、宋教仁等人前往武昌接洽革命,后来为孙中山秘书、警卫队长,在孙中山下野后来到日本,负责青年基督教干事会事务。


有着辛亥革命和参加同盟会经历,马伯援在战略、政略高度,尤其清醒认识日本侵华野心。因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凭借在国党内部资格和人脉,奔走、斡旋于南京国民政府与冯玉祥、吉鸿昌统帅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之间,极力推动、促成华北各界联合抗日。



抗战爆发,1938年早春,马伯援携眷从武汉、宜昌、万县、重庆辗转来到成都,一直都是影响较大的、极力推动抗战到底的民间人士。


1939年早春,可能因为相关筹办购买战时物资等事项,马伯援匆忙离渝,取道昆明,转往香港。


此后不过月余,马伯援在到了香港不久,即为沿途舟车劳顿、辗转颠沛,终于突然发病,不幸去世。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时期的吉鸿昌。他在下野抵达日本之际,正是马伯援接待。


再说康心如。


他回国不过数年,大约在九一八事件前后,即在四川美丰银行总经理任上,完成了美丰银行从外资到华商投资的转型。此后,康心如并将之发展成为四川境内最大的本土银行。


康心如既为金融家,也为陕西同盟会成员,因而在金融事业大成之时,即将视角投向时事。


彼时,随着中日关系在东北、华北、绥察等地日趋紧张,中日必有一战也就成为军政学商等精英人士的共识。如此大势之下,无论南京、重庆等地,人们谈论可能爆发的抗战,也就有了重庆将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说法。


为此,康心如找到刘湘、潘文华等四川军政头脑协商、支持。


于是,大致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延续到全面抗战爆发,期间,美丰银行相继投资兴办了重庆最早的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以及修建重庆渝中主要街道和其他市政建设。


美丰银行这番努力,既为重庆成为中国抗战陪都,作了城市公用事业上的准备。这对中日全面战争而言,极具战略、政略价值。康心如就此也被誉为“陪都之父”。


此外,美丰银行还以贷款支持卢作孚购买江轮,发展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数年之间飞跃发展,实为抗战宜昌大撤退得以完成的主要前因之一。


因而,抗战八年,国民政府和重庆地方等等感念美丰银行作为,连续两届将康心如选为重庆临时参议会参议长。


如说康心如对中国抗战贡献之大,实为抗战胜利的大功臣,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康心如之长孙康宏通先生为我的挚友,我们曾经多次相约去往重庆南山抗战纪念馆,游览、温故抗战往事。


然而,前不久,年过花甲之年的康宏通先生在北京街头忽然发病,晕倒街头,却因路人茫然,无人问津救助,终究是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如今,康宏通病情严重,整日昏睡病床,其情其景,让人心忧、伤感。


恍然间,康家的故事,似乎正在划上句号。

康心如为人,人如其名,心如止水,处世圆融,被友人戏称为“泥水匠”。不过,在抗战史上,康心如为重庆建设贡献极大,也被人誉为“陪都之父”。


——诸多历史事件、人物,彼此绝不孤立。


他们相互关联、影响,以至于历史最终走向了今天。


只是,很多细节,我们都在淡忘,因而我们认为很多事情仅是孤立存在。


再说渠丕和。


从日本回国,他即为山西太谷铭贤学院服务,先后为德育主任,学监。


当时,铭贤学院除却设置农学、文学、理工等学科以外,尤其重视国际国内时事教育,以及军事、体育锻炼。


为此,渠丕和为提升学生军训质量和实战水平,专门购置一批新式步枪,子弹、手榴弹等,以供师生实弹操练。


正因为铭贤学校办校务实、致用,使得铭贤师生在当时时局纷乱态势下,相比其他华北同类学校,始终都在体格、眼界、思想等方面,占有了相对优势。


从九一八事变之后至一二九运动,铭贤学院师生听惯了窗外风雨,抗日情绪日趋高涨。


就此,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进犯太原的时候,铭贤学子愤然而起,他们以“民先”组织,借用学校20余支训练步枪及子弹,发动数百晋中子弟,组建了晋中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


因为有着长期军训的基础,使得铭贤武装投奔八路军以后,即为一支才组建,即可战的抗日游击劲旅。



其中,渠丕和在铭贤学院的学生侯维煜、郝德青、王大仁、马定夫等,更是在抗战八年间,成为了八路军之高级干部。


——抗战爆发之时,渠丕和携家小由武汉、万县而抵重庆。


与此同时,祁县渠家大院主人,被学界称为最后一位晋商的渠仁甫也携家小从祁县,撤退到了成都。


被誉为末代晋商的渠仁甫,作为“渠家大院”主人,他主持、经营渠氏家族及产业数十年,曾出资八十万两白银创办私立祁县竟新小学,以“普及教育,体恤寒素”,不收学费,高质量办学而闻名三晋,曾受到北洋政府大总统题字表彰。


抗战,尤其太原会战和武汉会战期间,随着太原、祁县、武汉、开封等地沦陷,渠氏家族遭遇极大的损失。


其中,渠仁甫祁县老宅,即被日军盗走多件价值连城的文物、书画及白银达40万两。至于渠氏家族在汉口的茶叶仓库、工厂等,更是在武汉会战中被战火焚毁干净。


如此遭遇,岂只一家?


日军侵华,兵戈所向,战火所及,无数民族资本、工商业企业随之灰飞烟灭。


渠氏家族撤退重庆、成都,经历八年抗战,经历亲人、故交在战乱中离世,其悲其痛,每代娓娓讲述,每次老生常谈,历史却总是如此触目惊心。


1942年,抗战进入最为艰难岁月,这一年,渠丕和病逝重庆南温泉。


当时,如马伯援、渠丕和等人,他们颇具社会影响,生活优渥,却于战乱中病故,年龄均为四、五十岁。他们为战争之苦、之难所困尚且如此,何况抗战时期亿万平常民众。


战争之苦,远非今人想象。


言归正传,再说九一八事变。


现在看去,抗战期间,晋中地区始终为山西抗战最为活跃的游击地区,山西地区始终成为华北抗日的主战场,究其因言,既有课本描述的八路军入晋作战及群众动员等主要因素,自然也有山西地方特有的诸多原因。


当时,除却地处华北、绥察边界,相对靠近东北的地理、地缘原因之外,山西自辛亥革命前后,全省各地长年广办新学,推行新风,使得山西有着较大数量的新式学生,享有“教育模范省”美誉。


同时,山西民众更富有进取朝气,实为黄河以北诸省罕见。


可以说,山西民众、学生普遍有着的现代家国理念,正是山西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爆发,一直都是中国对日本侵华反应最为激烈的地区的根本原因。


因此,当九一八事变消息最初传来,山西全省为之哗然。


闻讯九一八事变以后,当时,正在大连秘密接洽日本人,欲图借力日本援助而与南京一较高下的阎锡山毫不犹豫终止会晤,匆忙从大连赶回山西。


很快,阎锡山与蒋介石达成和解,出任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山西地方的“十年建设”和“造产救国”计划,使得山西军工得到较大发展。这也为后来编建山西新军提供了相当的数量的装备武器。而山西新军,则是八路军进入山西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补充力量。


此后,山西地方提出了“十年建设”和“造产救国”计划,开始重点发展军工、重工,同时,阎锡山更是配合南京,促成了宋哲元等部开赴平津及华北驻防。


当时,除却军政高层和国共两党精英深受日本悍然入侵刺激,“九一八”事变更是深度、普遍刺激了山西民众的家国意识、救亡意识的觉醒。


此后,山西救亡运动广泛开展,各式救国团体应运而生。


其中,尤以“牺牲救国同盟会”最为著名,影响最大,即为山西地方与延安方面在西安事变之前,相互对日战略达成共识的结果。


抵抗日本入侵,实现建国、救国两大任务、 两大政治目标,也就在九一八事变以后,至西安事变、抗战爆发前夜,不仅广泛地孕育中国民众的精英阶层心里,更成为了国共两党相泯恩仇,实现二次合作的前提。


随笔往事,深感历史一波三折,因而更是怅然唏嘘。


适逢九一八事变爆发90年,收笔时,唯愿中国安好,远离苦难。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