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0)真爱法则:把爱撒到孩子心里

关心孩子,就关注我们




本期内容


第四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美国]布鲁尔·卡特


20. 真爱法则:把爱撒到孩子心里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只要我们多点耐心,让爱成为孩子坚持下去的力量,即便是顽石也会被塑造出各种美幻的形象。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美国“儿童问题”专家、教育学家威廉·哥德法勃对布赖恩的成才归功于“真爱法则”。他说:“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很多家长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进行教育后看到没有任何效果,就认为这些孩子无药可救了,于是家长老师也就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结果只能使孩子流浪在犯罪的边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如果说,孩子的到来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缕曙光,为家庭增添了一份希望,那么,父母没有理由不去百般呵护他,没有理由不去全心爱护并竭力教育他,使之成为栋梁之材。

教育孩子要从自己开始,罗曼·罗兰说过:“要把阳光撒到别人心里,自己心里得有阳光。”父母要从内心接受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倾注全部的爱去浇灌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并时时警惕他们在道德品行上可能出现的偏差。

世界著名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认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孩子们的每种声音、每个动作,乃至不同的手势都代表着不同种类的语言。只有让孩子充分张扬自己的多维“语言体系”,才能焕发孩子的内在智慧和各种潜能。而对父母来说,也只有通过全方位感受孩子的各种信息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

威廉·哥德法勃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真爱法则”要求父母要用温暖的爱抚慰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一百个世界。父母要给娇弱的孩子以搂抱和亲吻,使他感到父母的温暖;给活泼开朗的孩子鼓励和帮助,让他体验父母的亲切;给胆小的孩子留下无拘无束的空间,使他感到快乐自由……

爱孩子是一门学问。父母给予孩子的应该是真爱。这种真爱,是以关怀为起点,以理解为基础,以尊重信任为核心,以严格要求为原则的爱,这才是父母给予的真正的爱。这样的爱能使孩子感受到无限的温暖,成为他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这些男孩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庆幸的是,这位老师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错误的爱


很多父母在有意无意之间都误解或错用了爱,例如,有一些父母,把“严是爱”理解为对子女独断权威式的教育,他们不顾及子女的感受,采取高压政策,家庭气氛比较压抑,压制儿童自由思维,使孩子唯唯诺诺。显然,这不是“真爱”。

也有些父母对孩子只是爱而不教,缺乏要求,缺少理智,过分宠爱。这些父母疼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要买东西就赶忙给他钱。父母的这种做法也不是爱,这只能是满足他一时的物质享受而已!真正的爱应该是去关怀他、帮助他、引导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些不是金钱所能替代得了的!哲学家卢梭说过:“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那样会使孩子成为不幸的人。”

爱一旦超过正常限度,就成了“溺爱”。溺爱的害处很大,会使孩子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缺陷,给孩子情感、意志、品德、性格方面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娇子如杀子,溺爱放纵子女往往导致悲剧。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但爱孩子并不是肆意宠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现代快节奏和生活、工作的压力下,有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关注不够,他们一心为了追求事业的完美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要。虽然他们会让孩子享受好的物质条件,而忘了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久而久之,在缺少父母关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就会产生许多心理疾病,如叛逆、冷漠、自闭、胆怯、不善交流、害怕见陌生人等,而且还会有一种陌生横隔在父母和孩子之间,阻碍孩子正常、健康成长。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很多时候,和父母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远远胜过物质上的需要,尤其是处在生理发育期的孩子,他们有太多的迷惑、欲望、兴奋、悲伤等情绪需要一个可信赖的倾吐对象,而父母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孩子的尽情宣泄能够使他们的精神情感得到慰藉。譬如孩子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对他来说很不寻常的事,像帮助同学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内心感到高兴愉快,或者第一次目睹了一起小车祸,或者在他周围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等,他会很急切地想回家告诉父母,但是,当踏进家门时,父母却不在,整个家空空荡荡的,第一盆冷水已经浇在头上了,他会觉得若有所失,如果父母长期不在家,你能让他和谁去讲?

当孩子的感情没有地方宣泄,他可能会去酗酒、抽烟、玩游戏、交异性朋友,再下去就有可能产生社会问题了。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孩子在学校滋事、打架,甚至被勒令退学时,而这些孩子总会遭到父母凶恶的责备:“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人家用功读书,你却每天鬼混,科科都不及格”“爸妈哪一点不爱你,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你还要怎么样?”这类父母的眼里只有父母的尊严,孩子的错误等一切责任都归于孩子的顽固,但就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耐心深入细致地与孩子进行过情感上的对话。


一个寓言


山脚下有一个湖,当地人叫它天鹅湖。天鹅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平时,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则在岛上养些鸡鸭。除了买些油盐,平时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那么多年,还没有见谁来拜访过。

渔翁夫妇为了表达他们的喜悦,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来招待这些客人。于是这群天鹅就跟这对夫妇熟悉起来。在岛上,它们不仅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还随船而行,嬉戏左右。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栖息。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得食物,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到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每年都延续到春天来临,直至湖面彻底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老夫妇就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渔翁夫妇对天鹅的爱,绝对是无私而又真挚的,毕竟这些漂亮可爱的小生灵给孤寂的他们带来了慰藉与欢乐,帮助他们排遣了心灵的寂寞。在寒冷的冬天里,不能适应北方严寒的天鹅肯定也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呵护。

可是渔翁夫妇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习惯了他们的爱护的天鹅一旦失去了他们的怀抱,结局将是十分悲惨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赞美无私的爱。可是,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并且是致命的。


正确的爱


父母爱孩子,就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智力、道德和情感及个性各方面的表现。在家庭中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行为既有约束又给以自由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家庭气氛宽松平等,善于倾听孩子意见并进行分析,区别对待。对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加以拒绝,决不因孩子哭闹而“屈从”。

爱孩子,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父母的一致性。俗话说:一个管,一个护,到老不上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与要求是一致的,那么这种教育影响将呈现强有力的最佳状态。如果不一致,便可能导致父母威信互相抵消,对培养和形成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极为不利。

父母应该知道,对孩子的呵护和教育,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和义务要给孩子快乐和远大的前途,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要逼迫孩子按照成人统一的标准行事。只有让孩子用整个的身心去建构自己的心智和人格,孩子的眼睛才能越过家庭和社会所筑的“围墙”,孩子的脚步才能越过落后思想和精神的“围城”,走向成熟,最后走向成功。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教给孩子爱的能力。在孩子享受被爱的同时,要教会他奉献自己的爱心,即以同样的爱回报父母。只有让孩子由被爱向施爱转化,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由感激父母、牵挂父母,到想为父母做事、回爱父母,才能形成健康、热情、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中国的父母往往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却从来不讲回报,这种境界固然高尚,但不是一种正确的家教方法,甚至是一种误导,其结果常常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单向的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畸形。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父母关心自己,不知道自己应该关心父母,更不知道关心别人,惟我独尊。孩子养成了许多诸如好吃懒做、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等不良习气,缺少价值观和责任感,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皇帝”。

因此,父母对孩子不应当只是无条件地给予,也应当适当地索取回报。例如,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从小尊重父母的劳动,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而不是让父母的爱“有去无回”。让孩子做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从而培养孩子的社会价值观和使命感,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滋养。

只有让孩子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善于帮助别人的人。


家教故事


巴顿是英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先后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因在“形成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与挪威科学家奥德·哈塞尔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巴顿生于富贵人家,从小受到母亲的溺爱;家里的仆人也不敢招惹他,怕引起他的不满。时间一久,小巴顿就养成了一个任性的习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晃到了读书的年龄,该送小巴顿上学了。母亲心疼孩子,怕他在学校吃不了苦,受大孩子的欺负,想请一个高级家庭教师,来给儿子上课。但这要求被父亲拒绝了。父亲说:“想想那些请不起家庭教师的孩子吧!我们为什么要给他这样的待遇?”

小巴顿被送到学校后,很快就觉得适应不了了。与自己的家庭相比,学校是那样破旧简陋。特别是与在家里人人都迁就他的情况相反,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一点也不买他的账,对他的任性非常不满,还严厉批评他的自以为是的行为。最糟糕的是,他没有朋友了,小伙伴们都不和他玩耍。好不容易熬到期末,成绩单和评语送到家里来,全是负面的:成绩不好、人际关系非常紧张、与同学经常发生矛盾、不适应集体生活等等。

母亲不服气,认为学校对他的孩子有偏见。她再次要求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这时,父亲严厉地说:“难道他人际关系糟糕、没有一个朋友也是冤枉他吗?他越是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就越是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你难道打算让他将来单打独斗、一个人闯天下吗?这都是你长期娇惯他的结果。”父亲的一顿训斥,使母亲的请家庭教师的计划再次流产。

父亲经过再三思考,认为孩子的行为,与家庭溺爱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孩子彻底摆脱家庭的负面影响,最好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让他在那里得到自立自护的锻炼。想到这些,父亲决定把小巴顿送到一家寄宿学校。那里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作息时间有规律。开始,小巴顿实在受不了那里的生活,在每月一次的探亲时,他都哭哭闹闹,要求退学,连母亲也感到非常伤心。

但是,父亲却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决定。他说:“你越是受不了这里的生活,越证明你有必要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受得了?孩子,你在优裕的生活中过惯了,这样对你的成长非常不利。只有过那样的生活,才能磨炼你的意志,纠正你的坏习惯。”当时,小巴顿对父亲简直恨之入骨。

不过,寄宿生活的确使小巴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后来,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巴顿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不无感慨地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严厉的爸爸。否则,我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功。”




//////////



往 期 链 接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点击阅读)

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点击阅读)

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4)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孩子

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5)目标效应:有梦想就有动力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6)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7)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8)标签效应: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

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9)互惠效应:助人为快乐之本

10、【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0)棘轮效应: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1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1)感觉剥夺: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1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2) 好奇效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3)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1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4)木桶定律:孩子要均衡发展

1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5)德西效应:金钱不是万能的

1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6)模仿效应: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第四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7)禁果效应:被禁止的更有吸引力

1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8)晕轮效应:评价孩子要避免以偏概全

1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9)PAC心理状态:父母应善于调节心态



沙丽娜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河南省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文学作品多发表于《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诗刊》《中国诗歌》《中华日报》(泰国)《燕赵诗刊》《当代小说》《三月》《岁月》等数十家国内外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入选《诗选刊》“中国女诗人作品专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精选》、《河南当代女诗人档案》、《中国新归来诗人》、《中国当代百名女诗人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史编》等多种选本。获《教师报》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获“虞姬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东坡诗歌奖”全国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大江东去杯百善孝为先”全国诗文大赛一等奖。2005年出版个人文集《记忆的手语》。


心理咨询:恋爱婚姻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咨询电话 17737837679


本刊主编  沙丽娜


好文荐读


【收藏】中考满分作文的九种基本模式,掌握就能拿高分!(附范文)

【收藏】初中生如何写议论文?附:议论文名题范文及解析

【收藏】如何写好“成长类”作文?给孩子们看看

【收藏】初中作文开头、结尾写作技巧汇总【附范例】

【家长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收藏版】阅读分析答题技巧,从小学到中学都适用,请家长给孩子收藏

◆【收藏版】再推荐一次:小学至高中阅读书目大全(教育部推荐)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攻略!

俞敏洪:教书的是老师,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开学第一课,请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隐患在小学!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阅读!家长看看这些建议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引领的初中语文组为初中生三年推荐的书单

写日记,是提升作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阅读能力决定未来高度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秘诀

【写作技巧】这样写景,作文不会枯燥!

◆班主任的讲话字字珠玑(建议家长给孩子看看)

◆学霸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些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孩子应该知道!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名家经典选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