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孝道,养老,2000年史话

流浪的橡树 长江杂谈 2022-03-18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搏斗

由成都和广州,回望400年前那场明清战争

卫星地图看抗战:平型关会战得失说

军事漫说: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高平战场

在军事技术层面,浅析国共内战进程

那些年,我们的武林故事

大年初一,随谈《四库全书》与甲午海战

过年远望,那些青涩歌声里流失的岁月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上)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中)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下)

宝贝计划,越战最后的拯救与暖色

袁崇焕,好人?坏人?

越战,浪漫法兰西---奠边府之战前说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可怜的煤炭——那年中秋,黄海海战

最新:网络咪蒙、陈果现象谈——启蒙,其实非常朴素,非常温和


无语的两张照片。却给我今晚作文的主题。



按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比总人口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占比到14%,就进入“老龄社会”。


占比达20%,则进入“超老龄社会”。


按此定义,人口老龄化无疑是一个国际性广泛存在问题。当然,这也是中国的问题。


欧美,以及亚洲的日韩、印度等多国政府都有各自成体系,并且不断在完善的养老制度。


全民免费养老,无疑是老龄化时代世界群众的共同诉求。


当然,按照国产专家最标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还未真正进入发达国家之列。老龄化却远快于其他国家。所以,面临更为具体的养老挑战。


既然横向比较不太现实。那么,不妨纵向回顾古代,看看那些强汉盛唐,那些康乾盛世,古代人们又是怎么解决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呢?



古代的养老,自然要从传统文化的孝道说起。


什么是孝道?


通常,现代人都相信了文人磨叽的孝道,仅不过是善事父母的个人道德。然而,《孝经》记载的孔子对孝道的论述则非常明确:


孝道,便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谓孝字,在上为土地,在下才是子嗣。


顾名思义,孝道,便是养老,养老,便是关系天下的政府、社会和子女共同的事业。


可见,孝道其实不只是属于道德范畴,实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统治体系的一种制度设计。


《孝经》,是历史上最早成体系涉及养老问题的论述。


自西汉以降,《孝经》一直被政治家、思想家们不断校注、完善,被认为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显然,《孝经》远不是一本洗脑民众的思想品德课本,而是历朝历代能人们追求天下大治,实现盛世的治国经典。



《孝经》阐述的孝道,其核心无疑与养老问题相关。


在《孝经》的孝治章提出,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有对衰老的恐惧。推行孝道,解除民众不再为未来恐惧,无疑是最得民意拥护的最有价值的政治。


为此,鉴于秦汉法律以《周礼》作为成文依据,《孝经》在大量参考《周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道德维护法律的道统、权威,再以至高无上的国家皇权和法律,去维护道德秩序。


道德修养和法律监督,成为实现以孝治天下的两个重要保障。



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看来,只要道德修养和法律监督两者相辅相成,妥善解决孝道问题,便可以达到以孝治天下境界。


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统治者、统治阶层雄心勃勃致力追求的治国目标。


看起来有点虚伪,实际上回顾二千余年的王朝历史,确实绝大多是王朝还是在推行以孝治天下上,既强调在道德和良知层面推行孝道,在行政层面,同样也多多少少承担着推行孝道,也就是政府承担养老问题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以孝治天下,还真不是为封建帝王们借抢跑道德高地,空穴来风喊出来的口号。



秦朝,以暴虐闻名史书。


实际秦朝在孝道治国方面,也就是养老问题上,同样重视沿袭周礼,根本不敢含糊。


《秦律》以苛法约束民众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主仆关系。


秦朝在养老,也就是孝道上推行父家长制。基层政府长官委托父家长对民间承担的徭役、税收负责。


很显然,秦朝政府对政府权益的部分出让,使得年老的父家长及其配偶拥有较大的权益空间。由此,坊间有了家有一老,犹如一宝的说法。


秦朝,没有把养老完全推给民间。


在汉朝,《孝经》在道德与法律轨道上推行孝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孝道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汉朝落地了《周礼》孝悌等内容,在各地设立三老五更制度。即朝廷赡养各地老人,授予三老、五更尊号。


同时,皇帝还授赐70岁以上的老人王杖,持有王杖老人享受与六百石官员相当的待遇,可以享受官道行走等虚荣之外,还可以得到政府让出的免租、免税等利益实惠。


甚至,为解决这些老人的生活问题,朝廷还出让当时收入丰厚的酒、盐、铁等专营行业给老人,由老人,或者老人委托亲友自主经营赢利,用以自己养老。


无疑,在遍地加油站、收费站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世界向往免费养老的群众们参考、推广的办法。


可见,传统文化也确有精华——那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为什么没想到发扬光大呢?



三老、五更敬老养老制度在汉朝盛行,最大的受益者是随汉军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的无后军士,以及其他遵纪守法等等其他鳏寡老人。


《汉书》记载,朝廷养三老、五更于辟雍


辟雍,汉朝在首都和其他主要城市的学府。如此意译,汉朝赡养三老、五更的辟雍,无非是条件很好,很舒服的地方。


那时,逢年过节,皇帝必须前往辟雍慰问三老、五更示敬。


皇帝们不是送米送油送对联对镜头嘘寒问暖,而是要行跪拜礼,亲自主持割牲、执酱、执爵等礼节,表达帝国对老人的尊崇。


这一传统延续到在后来南北朝战乱期间,北朝周武帝宇文邕慰问他的帝国的三老、五更,史书有皇帝亲自跪设酱豆,袒割,三老食讫,亲跪授爵以侑等记载。



北朝如此,南朝亦然。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江南初定,即以帝国投资开设孤独园。


孤独园是我国历史上记录清楚的官办免费养老机构。


当时,民间鳏寡老人和孤儿凡不能自存,各地郡县长官都要统一收养,由政府提供资金,予以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史书记载,当时孤独园不仅要妥善负责赡养孤儿鳏寡,还在他们若终年命后,更要承担厚加料理的责任。


长按关注长江杂谈,与橡树同行。


听起来不可思议。


然而,如是细心查看不同的史书,似乎非常容易找到类似相关记载。


唐朝全盘继承汉朝赐杖、免税等养老办法,并且制定《唐律疏议》,把养老、尊老写入法律。


以旌尚齿,即为了表彰老百姓活得长久,唐朝自太宗皇帝开始,到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前的时代,唐朝出台比较完整的养老、救济于一体的助老济困慈善制度。



唐朝官府推行以公费为平民老人安排类似护工的侍丁制度。


侍丁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愿意悔改的罪犯。双方协商愿意,上报官府备案,侍丁即可履行奉养工作。


唐朝官府承担这些护工的工资。


唐太宗本人在位23年,为养老专门下诏28次,次次都有赏赐钱、财、物等具体的养老举措。



武则天时期,官府投资寺庙设悲田养病坊。悲田养病坊包括养老的悲田院、免费医疗的疗病院、施药院等三院,是官府、寺院合作的慈善机构。


很快,仅在帝都长安及东都洛阳悲田养病坊,逐步在唐帝国各道诸州开张。


唐玄宗亲自为《孝经》注释,列入科举考试必考内容。


随着历史的进步,唐朝在介入民间养老问题上,步子迈得更大,以官田,或者以公费收买私田,供孤老、残疾等弱势群体人均四十亩,由他们经营赢利养老。


想想,唐朝的老人,按照养老政策,坐拥官府提供的养老田四十亩,放在谁家。不是宝贝?


可惜,唐朝建立直到开元盛世的人文景观,好景不长,最后,随安史之乱轰然倒塌。


说到这里,读者自然明白,如是只凭雄壮军力,只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杀伐,那也肯定算不得是历史上真正的强汉、盛唐。


就像穿军装唱样板戏的马云,永远当不来向火星放炮仗的马斯克。闲话。



宋朝同样推行以孝治天下


宋朝富庶,享誉史书。


皇帝在寒冬腊月亲自过问送温暖的雪中送炭故事,即发生在宋朝。



南北两宋政治温和,有雪中送炭的故事开了好头,宋朝若干皇帝包括被公认为最无能、最昏庸的宋徽宗,在执政期间,都是非常重视孝治天下。


每次大灾大旱,为缓和社会矛盾激化,朝廷拨款,派员督查,各地长官纷纷创办各自的居养院、实济院、广惠坊、利济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免费的社会福利场所。


宋朝对北辽、西夏、金、蒙古外交抛洒很多财资,但是,宋朝对内子民的福利更是毫不含糊。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被认为是体系化福利制度起源。然而,宋朝完善的、体系化的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举措,确实出现在更早在12世纪初期。


宋朝遍布各地的福利场至今可以找到非常详细的资料。在这些场所,官府规定了标准伙食,配用职业护工、月嫂负责被救济、赡养者的照料。


如是亡故,政府也专门准备有安葬穷人的公墓漏泽园。


以政府免费收养妇孺难民、孤老,到免费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再到最后的福利性公墓,可谓面面俱到。


读史如此,可见,如今世界又有几人可以讥笑传说中那位最无能、最昏庸的宋徽宗呢?


陈寅恪先生对宋朝尤其推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句话经常被认为两宋懦弱的朋友嗤笑。不过,就此仅看南北两宋由雪中送炭展开的孝道、养老历史,嗤笑,未必不是无畏。



以孝治天下,正在发展、完善的古代养老体系的陨落、崩溃,源自宋蒙战争最后的崖山之变。



蒙元被驱逐漠北,天下初定,明廷即以孝治天下为正统,在建政的洪武元年,朱元璋即昭告天下:


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


不久,朱元璋继续诏令天下郡县立孤老院。为推行养济院制度,明朝以立法明确孝道、养老等等责任: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这时候明朝的以孝治天下及养老福利,已经非常清楚证明,孝道,不再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小事,而是一场朝野人士齐心合力积极参与的复兴中华民族传统的大事。


到万历年间,仅京畿小县宛平县养济院,便由政府出资,收养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超过的两千余人。


史书记载,明廷推行养济院制度取得了天下府州县俱有的成就。


这一成就纵然有点吹牛,不过,在明末内外交困财政崩溃之前,没有把养老问题推给民众,明廷这稀里糊涂200年,总算是在史书上留下一抹暖色。



温故孝道与养老的历史,值得提醒的是,无论秦汉、南北朝、唐宋、明清,皇帝们以官府投资赡养孤老,出让官府利益,实施官民联办解决养老问题,推行以孝治天下,大多发生在非战争状态下,天下安定的时期。


毕竟,中国历史战乱多于太平。



历史上那些昙花一现的天下安定的盛世,总如一缕缥缈的暗香,每每袭来,让人为之无尽唏嘘。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等孝治天下出现,往往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等等中国文明复兴、振兴的最重要标志。


遗憾的是,古代科技落后,财力单薄,税收效率低下,以及帝王们各怀心机的施政动机的局限,史书字面上看似美轮美奂的养老福利,大多局限在都城和中心城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偏远乡下,孤老如想得到有限的福利,也是妄想。


不过,既然以孝治天下在历朝历代都被奉为正统,如是一旦有鳏寡老人、老人不得赡养的丑闻爆出,往往地方官和乡邻、亲人都会为此受法律制裁,名誉被毁,前程自灭。



写到这里,夜深人静间我忽然想起《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内容: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原来,孝道,真是在法律保障下,善事父母的个人道德。


于是,想起明天还要起早、挤车,为背负的房贷、保险、以及儿女们的学杂费搬砖,还得为不久的将来,在自己老去的时候,为自己操心,累心。

早点睡吧。


人文情怀是写作的灵魂,夹缝写字,请关注,支持橡树战史原创。

微信【非橡树读者朋友,恳请勿扰】:zhuerduo1222。

最新点击可阅:

娱话简史:王莽和帮他跑龙套的群演

娱话简史:陈胜和吴广这哥俩

明亡,怨谁?

我的生日与重庆,那些爱情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邓丽君的歌

1938年,广州会战

将进酒:别被鸡血和鸡汤,玷污了本该阳光明媚的生命

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抗战,维系中日国运的制令线(下)

抗战大迁徙:1938年,武汉,国运所系

我的抗战,犹如明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