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越南往事,由胡阿三到胡志明

流浪的橡树 长江杂谈 2022-03-18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搏斗

孝道,养老,2000年史话

由成都和广州,回望400年前那场明清战争

卫星地图看抗战:平型关会战得失说

军事漫说: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高平战场

在军事技术层面,浅析国共内战进程

那些年,我们的武林故事

大年初一,随谈《四库全书》与甲午海战

过年远望,那些青涩歌声里流失的岁月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上)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中)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下)

宝贝计划,越战最后的拯救与暖色

袁崇焕,好人?坏人?

越战,浪漫法兰西---奠边府之战前说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可怜的煤炭——那年中秋,黄海海战

最新:网络咪蒙、陈果现象谈——启蒙,其实非常朴素,非常温和

青年时期的胡志明和他的巴黎住所。


说起越南上个世纪的革命,很多人都不陌生。


至于胡志明、黎笋、武元甲、长征、范文同等越南群雄,更是和《三国演义》的刘关张们一样,通常都是爱好者喝茶聊天海阔天空漫谈往事时的经典人物。


就像关羽张飞再威猛,也得奉刘备当老大一样。山鸡再厉害,也得当陈浩南的兄弟,这样才可以混成二哥。


可见,这些越南当时的牛人们也有一个绝对的老大。


是谁?胡志明?错!


黎笋。


看到这里,咯噔,又要质疑橡树了?


先别着急,权作网络茶话,慢慢看下去。毕竟,经过长期标准答案熏陶,真正了解越南往事的人,其实真的不多。


说黎笋,话,当然从胡志明说起。


胡志明是什么人?


胡志明是一个用过胡阿三、阮生恭、阮必成、阮爱国、李瑞、尼罗夫斯基等名字的人。


大约在1911年,胡阿三应聘登上了法国联合运输公司商轮拉都舍特莱维勒都督号,当上了一名墩子。


在川菜行业,墩子,便是厨房里的小工。


就此,墩子胡阿三开始了不平凡的闯荡五洲四海的一生。


1918年,胡阿三开始驻足巴黎,这时,他参加了法国左派社会党。


胡志明在法国


为什么参加这个党?因为在党派如过江之鲫的巴黎,这个党是唯一谴责法国殖民主义的党派。那时,无论贫富,只要走出国门受过教育,闯过江湖,越南人都热衷谴责殖民主义。


胡阿三也不例外。


1920年,在帝国主义的心脏巴黎,苏俄开搞地下俱乐部活动。这时,随社会党满大街刷标语撒传单的胡阿三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


阮爱国,法国早期共运公认的创始人,就此写进了世界共运史。


可见,凭这个资格,阮爱国论资排辈,如赫鲁晓夫、萧三等,都不过是他的革命的徒子徒孙。


碍于少年辍学,文化有限,当时的阮爱国可能真的不懂什么主义。参考1960年胡志明对巴黎的回忆,那时,他对革命的理解,核心无非两个内容:


其一,他信列宁的话,其二,他是一位极端反对殖民主义的年轻人。


在共运、民解等等时髦口号满天飞的时代,作为来自法国殖民地的一位念念不忘民族解放的有志青年,他信列宁的话,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因为热爱列宁,在法国社会党加入第三国际时,阮爱国是最坚决的支持与拥护者。后来,党改成功,他也成为法共主要创始人。


当时东方各国的牛人都爱去法国勤工俭学,法共,就是主要组织者。


阮爱国对列宁的热忱、忠贞,立刻得到在巴黎的第三国际执委马努因斯基的亲睐。于是,他决定举荐阮爱国去莫斯科,在即将召开的第三国际五大上,去作民族独立和解放问题的报告。


阮爱国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1923年去莫斯科,到1924年参加第三国际五大期间,他被选为国际农民主席团成员。并且进入了炙手可热的第三国际远东部工作。


1920年,在巴黎法社18大会场上发言的胡志明。


这时,论才论品论关系论资格,阮爱国既是最受莫斯科重视的远东大佬,也是东方各国选送苏俄的干部培训、学习的主要负责人。


阮爱国一举成名。


年轻人备受重用,自然热情洋溢。于是,阮爱国最早向莫斯科报告,提议国际干部培训、学习,要为在东方各国建立苏维埃联邦打基础


这一肉乎乎的提议,立刻,让莫斯科对阮爱国爱不释手。


当时,苏俄向东方诸多国家输出的革命如火如荼正在展开。各位大佬指点江山忙的不亦乐乎。作为国际执委,马努因斯基自然也就对天遥地远的印支半岛有了梦幻般的想法。


他和自己的学生、部下阮爱国开始探讨在印支半岛革命的可能性。在1924年夏季,他和阮爱国终于拟定了一个印支半岛的计划:


即设法建立一个通讯与联络点,收编、整合当地组织,在印度支那建立国际关系,并向莫斯科报告印支半岛情况


1924年年底,肩负马努因斯基重托,阮爱国变更为一个中国名字李瑞,作为国际远东书记处特派代表,由莫斯科而海参崴乘船,踏上了前往热火朝天的广州的行程。


抵达中国,国际特派员李瑞和国际特派员、苏俄顾问鲍罗廷热乎乎的大手握在一起。


毕竟是国际的农民主席团成员,自然也要过问一下中国农民运动情况。如今国际特派员李瑞摇身一变,化名尼罗夫斯基,直接掌管莫斯科对远东农民运动的经费,自然得到国共两党头面人物的欢迎。


不过,这时的尼罗夫斯基对农民运动指导的本职工作,似乎兴趣不大。到达广州,他整天忙于安排越南子弟入学黄埔军校,忙于在多如牛毛的越南流亡组织穿针引线。


显然,尼罗夫斯基对越南流亡的民族解放运动看得更重。


在广州,尼罗夫斯基有马努因斯基和第三国际的背景,有巴黎早期革命结交的小弟,是与鲍罗廷彼此彼此的风云人物。


他尽力斡旋之下,避难到广东的越南人组织在困境中,也就顺便得到了苏俄、国民政府、黄埔军校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援。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些越南人得到钱和军火支援,并没有耐下性子去读主义著作,转身,红着眼睛就满大街找法国人死磕。


 1923年,阮爱国(前排左一)来到苏俄。


越南人自号小中华,越南朝野自然把儒家文化看得很重。


早期,越南人的独立运动,源自儒家名流潘廷逢一脉。后来在中国流亡的越南人的精神领袖潘佩珠、范鸿泰等人,同样也是越南儒家名流。


这些流亡中国的越南人喜欢仿效孙文革命,创办了越南国民党。他们的民族解放运动,大致包括秘密集会愤怒喊口号,搞刺杀。


没有钱,没有枪,没有统一的组织,这些越南人一时半会,还是没法折腾一番更大的动静。


如今,好了,得到苏俄支持,越南人根本不会在意非儒家、非名流的尼罗夫斯基的啰啰嗦嗦,瞅准了在华跑单了的法国人,红着眼睛就要单练。


越南人哪有法国人狡猾啊。数次暗杀未遂,法国一面加强殖民地、租借地的治安,一面向广州政府提出抗议。一来二去,流亡中国的越南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之一,范鸿泰也为此折去性命。


越南人的另外一位精神领袖潘佩珠犹豫了。


在突然遭遇法国人逮捕软禁之前,潘佩珠被尼罗夫斯基用法语说服,决定与苏俄合作。


于是,他作主、劝导之下,一彪剽悍的,追随潘佩珠在中国流亡的越南精英,当即全部拜在了有钱有枪的尼罗夫斯基的码头。


越共最早成立,便温和融进了潘佩珠、范鸿泰等人的组织及越南国民党。


这个整合诸多山头、流派的速成党里,名义上撮合大佬说是尼罗夫斯基,可是,开会分钱完毕,各个实力山头还是互不买账。


他们对苏俄的主义不算感冒,但对苏俄支援他们搞民族独立兴趣很大。


无疑,按照苏俄当时严格的要求,他们属于比较分裂主义,也比较机会主义。换一个国家、地区,多半要被肃反。只是,尼罗夫斯基当时嫡系实力几乎没有,而他本人,则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


眼睛一闭,该要钱,要钱,该闭眼,闭眼。越共就在非常宽松的环境里开始运作了。


当时,除却流亡中国的越南人之外,越南国内南圻、中圻、北圻三个地区就有三个党。


黎笋是最强大的南方党大佬之一,范文同当时还算小字辈,兼容南圻、中圻,长征算是越南人中少有的信仰主义者,是北方党的代表。


这样闹嚷嚷的不清不楚的,能干好革命吗?不行。


于是,1930年,尼罗夫斯基手持莫斯科令箭,按照马努因斯基的越老柬革命、行政一体化设想,在香港完成了南圻、中圻、北圻这三个党的整编。


联合越老柬三国的印支共,终于横空出世。


在苏俄方面看来,一统越老柬三国既可以提高革命效率,又为将来在南方建设一个大苏维埃加盟国打下基础。


尼罗夫斯基本人,就是在远东建立苏维埃加盟国的倡议者。第三国际对他也就报以很大的期望。


越老柬三国共运一体化,就是越南后来“小霸”国策的滥觞。


1925年,胡志明和他主办的越南青年报。


所以说越南人犟呢。他们太自我,太急于民族解放。因此,对苏俄这番重视,似乎并没有放在眼里。


这次整党,越南各山头大佬们七嘴八舌,既想得到莫斯科的票子,却又不给尼罗夫斯基的面子。他们在越南本土聚会,非常强调自主,你投票我投票,反正不给外来人投票。


于是,莫斯科隆重空降的尼罗夫斯基在香港苦笑着,被顺利地挤到门外。


来自越南本土的中圻党的大佬陈富,就任了印支共的第一届大佬。


这一结果让莫斯科大失所望不说,也让全力支援尼罗夫斯基建党的广州也是心灰意冷。


陈富领导的印支共里,三个大山头各行其是,无完善领导机构。一来二去,等到令箭用完,经费花尽,尼罗夫斯基也只能守在旁边当一名参谋。


看着无组织无纪律的兄弟们,尼罗夫斯基心里那个委屈啊。不提。


现在看来,越南建党和其他国家、地区建党,是不是有很大的客观上的不同。


越南距离莫斯科太远,又处于极具战略价值的东南亚印支半岛,本身又受华夏文明影响,受法国殖民文化浸染,再加上最热衷民族解放的越南人往往都是一方土豪名流有钱人,所以,印支共不可能建成一个纯粹莫斯科标准的队伍。


他们和亚洲、欧洲等类似组织,还真的有点区别。


万般无奈之下,尼罗夫斯基也只能带着长征等人,聊胜于无地从事一点纯粹莫斯科风格的革命。


当时,正逢苏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肃反。尼罗夫斯基那坐在莫斯科第三国际执委交椅上的靠山马努因斯基和大林哥不对付,自然是度日如年。


于是,尼罗夫斯基因为在印支半岛整党无力,也被要求返回莫斯科述职。


返回苏俄汇报印支共工作完毕,大佬们一看,尼罗夫斯基既然没有实现莫斯科全面控制印支共的任务,也就顺便找个借口,让他背起书包,蹲进学校里补课学习。


至此,越南的事情,算是与他无关了。


列宁在第三国际。


1935年,在肃反的惊悚的磨刀霍霍声中,尼罗夫斯基喜迎第三国际七大开会。


作为上个世纪全球最顶尖的情报机构,在苏俄亟待整合全球共运力量和国内力量,以应付德意崛起和日本挤压的大势下,自然要把主要业务放在主要位置。


是时,季米特洛夫作了反法西斯的报告。


会议上,第三国际首次分离了各地、各国的党务与情报的联系。


国际提出,各党、各派应该联合同反法西斯,重视各国各地区的情报。同时,国际不再对各地党具体党务指手画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现在,越南方面要想得到莫斯科的钱和支援,只能依靠具体的工作去交换。


手里没有一把米的尼罗夫斯基只能一声叹息。不过,他还是充满希望地看到,肃反慢慢结束,他有了离开莫斯科的学校回到南方家乡的机会。


为此,尼罗夫斯可能还是暗暗窃喜。


第三国际七大决议,可苦了瘦骨嶙峋的印支共。


苏俄方面突然断了经费就像给一个满月的婴儿断了奶。印支共里面,除却受过严格情报、军事训练的尼罗夫斯基之外,其他人对第三国际要求的业务完全陌生。


法国故交。


印支共地处遥远,又无法在情报经营上满足第三国际的要求,经济效益自然每况愈下。随着各大山头缺钱少粮,本来就由多个山头组成的印支共自然更是矛盾重重。


于是,大佬们索性不怀好意把矛头对准了尼罗夫斯基。


越南本土独立运动精神领袖潘佩珠被捕,这是尼罗夫斯基无法说清楚的往事。如今重提,自然成为印支共崩溃的导火索。


失去苏俄的信任,又失去老乡们的认可,尼罗夫斯基此刻在印支共进退两难。


这时,他只好屈身在留在莫斯科的印支共第三号大佬黎鸿峰身边,当一位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顾问。


这是胡志明一生最低调的时光。低调,一直维持到二战爆发。


1940年底,印支共发动南圻暴动。失败。领导暴动的时任印支共大佬阮明渠、黎鸿峰在内,数百名越南的民族解放精英被捕。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


学习中的胡志明。


这一年,随着日苏关系紧张,被苏联人幽在莫斯科一所思想学校里胡思乱想的尼罗夫斯基,终于得到苏俄和第三国际授权,秘密潜回越南,重新整合组织。


尼罗夫斯基,不,这次,他改名胡志明了。


吃一堑长一智,要和越南本土的民族解放精英们合作,胡志明便不再提莫斯科的主义和信仰。


他举起越南独立同盟的旗帜,上面绣的,不再是莫斯科的主义,而是越南人最向往的民族独立和民主的字样。


大旗舞动,越南的一个时代开始了。


题后:最近写作极不顺心。在流浪的橡树公众号准备了几个抗战、内战战争题材和明清往事,只能搁置。


这里,就这段时间的越南热,撰写几篇胡志明和黎笋的往事文章。


这篇主要写胡志明离开越南,由阮爱国到李瑞,再到尼罗夫斯基,最后成为胡志明,在离开越南三十年后,第一次返回越南成为胡志明的往事。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支持橡树继续后文写作,关注每天更新,祝好。

微信【非橡树读者朋友,恳请勿扰】:zksd1222。

最新点击可阅:

娱话简史:王莽和帮他跑龙套的群演

娱话简史:陈胜和吴广这哥俩

明亡,怨谁?

我的生日与重庆,那些爱情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邓丽君的歌

1938年,广州会战

将进酒:别被鸡血和鸡汤,玷污了本该阳光明媚的生命

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抗战,维系中日国运的制令线(下)

抗战大迁徙:1938年,武汉,国运所系

我的抗战,犹如明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