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怎么学?听听叶子南老师怎么说(附朗读录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英语世界 Author WE


翻译怎么学
 
翻译怎么学?当然可以买一本谈技巧或说理论的书,边看边学。但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在“误中悟、错中学”。
 
技巧甚至理论看一点并无不妥,看得“得法”,也能如虎添翼,但邯郸学步,就难免被羁绊。很多教程之类的书总是用理念引导你,规范多于示范,而对初学者来说,对实际翻译的分析更有效。一次,我和奈达聊翻译学习,他对我说,那些理论技巧的书看也无妨,但更有效的方法是对照原文和译文,从中领悟学习。他说要用靠得住的译文来对照,也就是已被学界公认的好译者好译文,如傅雷、许渊冲、董乐山、杨必。
 
太死板是翻译的主要弊病,所以要摆脱原文的束缚,奈达的功能对等就是针对这一病症的解药。但另一方面,初学者的译文有时过于灵活,喜欢添加原文没有的内容,说那是言外之意,添上去才合适。确实,讲翻译的书中有“增词”这一技巧,我的书里也有。作者拿出十几个增词的例子,个个都让你拍案叫绝,但学习者却忘了,那些句子是大海捞针的结果,是好不容易找来的特例,是想告诉你,译者有时可以增词,却并不是说,增词是频繁使用的招数。

我用奈达建议的办法,给学生演示了傅雷、许渊冲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段译文,另加两个英译文。大家发现,除极个别句子差别较大外,绝大多数的句子都可以在四个译文中横向对照,但这四个译文毫无关联,都是源于巴尔扎克的法文原作,可见就算是“神似”的提倡者傅雷、三美论的创建者许渊冲,在处理具体文句时都非常谨慎,绝不擅自添加删减、天马行空,特别是傅雷,有时严谨得几乎让人想问,您老这里能不能再宽松一点?许先生的译文似乎回答了我的问题。
 
说起英汉翻译,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汉语不好,词汇不足,表达能力有限。这些可能都没说错,但我看更关键的仍然是原文的理解。理解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自己就觉得最难的还是看懂原文。我这里说的看懂并不是囫囵吞枣,不是用一句并不违背原文大意的汉语说出原文句子的意思,不是粗线条的解释。没把原文的黑色说成白色还远不够,还要看细节:是深黑、浅黑、黑灰色,还是铁灰色?翻译是个细活儿,实际场合有时八九不离十也许可以过关,但是翻译训练本身不能以八九不离十为目标,那样的标准太低。
 
另外一个问题是擅自理解原文,有时译者还喜欢评论几句,什么原文写得不好之类的。原文写得不好的情况当然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别怪原文,十之八九问题仍然在你本人的英文。你不能让原作者沿你的思路走,你自己觉得这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其实,理解的过程应是完全放弃自己、接受作者的过程。就像中国古代“庖丁解牛”的故事中说的那样,按照牛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完全依照牛体的本来结构用刀。译者如在理解过程中,执意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原文,就很像把刀用在关节点以外的地方,刀会受损。在这个阶段完全放弃自己,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这时,译者还没有遭遇矛盾,翻译过程中左右为难的处境还没有出现在译者面前,因为这仍然是在单一语言内活动。在原文面前,译者千万不能“高傲”,否则就会歪曲原文的意思。
 
汉语好不好当然是个问题。要提高汉语水平,可能需要减少网上搜寻的次数,减低依靠电脑的程度。电脑取代人脑记忆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它替我们记住了原本无法记住的信息,可同时也使人记忆退化。结果翻译时想用的词常在脑际与你捉迷藏,你却总是抓不住它,只能到网上去搜寻。问题是我们太懒惰,没有在应大量吸收的年龄段把汉语的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财富。尽管我们一查资料库什么都有,但译者仍需要在自己的记忆库储存为数庞大的词汇和用法。

乔治·斯坦纳认为好诗好文不仅要背诵,还应高声朗读。背诵实际是为文字在人心中找到安身之地,而熟记心中的文字,能在译者需要时跳出来供你选用,你不用搜索枯肠,因为一个个的词语和用法已经早在你的脑海中安家落户,只要语境一促发,可用的词便会“随雨到心头”。如果年龄还不算太大,真建议你补上这一课,因为这是有后劲的译者不可缺少的资本。顺便提一下,看京剧台词对提高巩固中文很有效。不信你读读《锁麟囊》的唱词,弄不好翻译时就能改头换面用在译文中。
 
怎么学翻译这个题目可长篇大论,也可两语三言。近来越来越觉得,人说的废话实在太多,减去三分之二已足够。所以还是就此打住,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
 
(2016年 10月20日)


以上内容摘自《蒙特雷随笔》,图片来自网络。


《蒙特雷随笔》
在硅谷小楼,听一夜春雨
忆江南旧事, 叙文字情缘
说文化,谈社会,论人物,记游踪
思绪无限,海阔天空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本书汇集了翻译学者叶子南先生的几十篇讲述流年碎影、各地见闻,讨论社会人生、语言文化的散文随笔。全书依文章话题分为五部分:

  • 缘起江南  与故乡有关,忆及江南人事;
  • 文化波澜  借中美生活小事,引发人文思考、社会关怀;
  • 文字情缘  涵盖了一位翻译学者对文字语言、文人学者的观察思辨;
  • 地北天南  记录了作者游走世界各地的见闻感受;
  • 域外哲言  收入十篇译文,乃西人慧语,富含哲理。

每篇随笔都有专业配音演员倾情朗读,扫描书后二维码即可收听。

长按识别二维码试听本篇录音



作者叶子南,浙江绍兴人,翻译界著名学者,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荣休教授,广西大学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英汉翻译二十讲》(增订版)选文典型,翻译考究,讲评细致
对英语专业师生和翻译爱好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本书所选译文均来自曹明伦教授多年来的翻译和教学实践,作者以身示教,自译自讲,讲解细致,弥补了常见翻译教材的多处缺点和不足,对于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二十讲的篇幅,有练习,有参考译文,有讲解,出版时又对译文和讲评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订,非常适合课堂教学,也适合英语专业学生自学及作为考研复习材料。

《汉英翻译二十讲》
选文典型,翻译考究实战经验,细致讲评,教你避免中式英语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适合汉译英工作者、学者及学生参考、研究、学习之用。作者蔡力坚教授基于多年的汉译英工作经验,批评汉译英中貌似忠实的字面对应译法,主张翻译意思而不是字词。结合作者提供的参考译文,读者会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符合英语逻辑,忠实传达汉语意思,能让外国读者看懂的汉译英译文。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比较中外法律概念,辨析法律术语译法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本书是李长栓教授探讨中西法律术语翻译的文集。李教授从事法律翻译二十多年,对国内外法律有深入的了解。他站在译员的角度,从重要的法律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和比较,揭示中外法律制度的差异,探讨相关法律概念的翻译方法。本书有助于外语学习者了解法律、法律工作者学习外语、翻译工作者拓展知识领域。

《杂感自译:注释与解析》
一本不可多得的翻译学习和研究资料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作者林巍教授涉猎广泛,善于思考,中西兼通,英文地道。自写自译,或曰双语创作,译文和原文十分贴近,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译中意义的流失。
本书收录了作者发表的多篇短文,涉及时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医学等方面。作者将其译为英文,并加注释或解析。注释部分就原文的某些理解和翻译技巧做了解释,解析部分则讲解相关的翻译理论和历史背景等。


翻译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关于翻译的20种好书
《汉英翻译二十讲》:走出翻译误区,避免中式英语
《杂感自译》:碎片化与深思考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比较中外法律概念,辨析法律术语译法
《英汉翻译二十讲(增订版)》:曹明伦教授的翻译讲堂
名著名译英汉对照读本

翻译中的创造性

文字翻译的常识
译味译境 | 《白马湖之冬》(汉英双语)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图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