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国《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六十年教学工作的一个交代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吴宗国先生从教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分上下两册。上册研究篇,汇集了历年发表的较为重要的隋唐史研究性论文,下册讲演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普及类讲座、课程、发言等的记录。
作者简介 · · · · · ·
吴宗国,男,1934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历史学系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编写组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历史学科隋唐五代史分支主编,以及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北京历史学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丛书学术委员。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目 录 · · · · · ·
上 卷
唐朝的特性 1
我看隋唐史研究 11
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27
唐太宗政治思想的形成 38
《贞观政要》与贞观君臣论治 49
论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 84
武则天 91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安西四镇的废置问题 100
“天宝之乱”是由于“置相非其人”吗? 115
唐玄宗治国之策与唐朝的盛衰 117
杨贵妃小议 121
唐代农业的发展 123
唐代三吴与运河 138
关于均田制的讨论 154
唐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163
《唐六典》与唐前期政治制度 171
三省的发展与三省体制的建立 179
论唐代中后期的政治制度变化 191
唐贞观二十二年敕旨中有关三卫的几个问题——兼论唐代门荫制度 213
唐代科举应举和录取的人数 240
科举制与唐代高级官吏的选拔 242
进士科与唐朝后期的官僚世袭 264
唐代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 287
科举与唐代社会 310
关于唐代省试诗的研究 320
唐代士族及其衰落 326
唐末阶级矛盾激化的几个问题 349
唐代文化发展的三个高潮 376
唐代的科技、外贸与绘画——唐史漫笔三题 393
发挥墓志作为特殊文物的作用 410
唐代是泾川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423
试论中国中古社会变迁 431
汉唐明比较——兼论中国古代秦以后的社会变迁 442
汉唐与中国中古社会变迁 460
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口号的发展 476
关于唐宋变革论 486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绪论 495
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518
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课程 529
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 535
中国古代的土地法令 561
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572
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商业发展问题 584
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 590
青年史学工作者的良师 602
翦伯赞的史学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迪 610
传统文化与历史学 622
时代召唤更多这样的宗师——怀念邓广铭先生 630
怀念邓广铭先生 634
田余庆先生两个最大的贡献 638
纪念汪篯先生诞辰100周年 641
材料、问题、假设与历史研究 646
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657
《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序 669
《三省制新探——以隋和唐前期门下省职掌与地位为中心》序 673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序 677
“孟宪实讲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 681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唐高宗——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序 685
任士英《唐玄肃之际中枢政局研究》推荐书 687
下 卷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皇权 689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选官制度 707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集权与分权 742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800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文化因素 818
黄河文化的精神与性格 835
说不尽的盛唐 838
唐朝初年的政治文化 863
唐代官吏的培养和选拔 889
盛唐气象与经济发展 918
贞观之治 935
《贞观政要》导读 953
千古一帝李世民 986
武则天 1056
从历史看管理 1077
回顾历史,管理者应学习什么? 1100
历史的平衡 平衡的历史 1104
漫谈历史学习 1110
后 记 1127
后 记
这是一部我历年发表文章的结集,也包括一部分未刊稿。本来我没有将文章结集出版的打算,在我即将步入八十岁的时候,我的学生们执意要为我出一本文集,并且纷纷慷慨解囊,筹集了一笔不菲的出版基金。当时我就提出,不要着急,等到我从教六十周年的时候再出版吧。
1958年我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就一直留在历史系任教,至今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间,始终从事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也都是围绕教学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正式发表论文是在毕业二十多年以后,有不少学生也开始发表论文了。由于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教学上,讲稿写了不少,而发表的文章数量有限,且大都是围绕课堂教学的。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传道授业,以教学来带动科研,以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到教学相长,这是老一辈教师留给我们的重要传统。
本书取名《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基本体现了我在教学研究中的关注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历年发表的论文和一些研究生课程的讲课提纲与讲稿,基本是退休以前的教学研究所得。下卷是我1999年退休以后,也就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个场合演讲的讲稿和记录稿,反映了我最近二十年的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众多优秀的学生。自从1980年代初承担本科通史课教学以来,学生们的热情好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1984级的教学,这个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为了扩大眼界,汲取新的思想,有些同学往往丢下专业课,去选听他们感兴趣的外系课程。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首先是在课程的内容上下功夫,使讲课对他们有吸引力。二是加强课外辅导,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幸得不辱使命,至少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出现逃课的现象。从1986年以后,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我很幸运,所指导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学习基础都很好。他们好学深思,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勇于开拓,所以指导起来轻松愉快。他们当中有不少已经成长为教学和科研骨干。正是在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学生的协助下,才有了这本文集的出版。这也算是对自己六十年教学工作一个交代吧。
感谢进入忙碌年龄段的学生们的热情协助和辛勤劳动,感谢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对书稿编辑出版的关心,还要感谢责任编辑孟庆媛女士严谨认真的编校。
吴宗国2018年11月
【中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