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比伦伪史的编造者,初中数学不及格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1-03-24


据说,许多年来,出土了成千上万块埋藏地下几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土坯砖。其中,发现了60进位制、圆周360°、毕达哥拉斯定理、方程式计算等等高大上的数学知识

  比如,《巴比伦泥版文献中的勾股定理》(《中学教研(数学)》2003 年第1 期):


“在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块巴比伦泥版上有如下数学问题: ‘已知矩形的长为4, 对角线为5 , 问宽是多少?’解法是‘4 乘4 得1 6,5 乘5 得25 , 从25 中减去16,余9。因为3 乘3 得9,故即为所求的宽’。”

  

        这些“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是真是假呢?

        纸上谈兵,那叫吹牛。

        我们看看事实吧。


一、巴比伦人是这样修桥的

       据说,巴比伦人建了一个首都,名叫巴比伦城,面积8.5平方公里。

      据说,2500年前,希罗多德来这里旅游了,还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它(巴比伦城)的四围有一道既宽且深的护城河”。

      巴比伦城有100个城门,护城河上建设有100座桥,显然,城外有100条通往四面八方的大道。

      古今中外,哪一个8.5平方公里城市----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建有通往四面八方的100条大道?

       这些,都是信不信由你的东西


有100个城门、100座护城河桥梁的巴比伦城    


      幼发拉底河,从巴比伦城中间穿过,将全城一分为二。巴比伦人在河上建了一座桥,是为联通河两边唯一的桥梁。

      在河上建桥,是门技术活。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几何学知识的应用。

      从桥梁建筑水平,就足以反映建设者的几何学水平。

      中国古代,在无数湍急的河流上,因地制宜,建起了浮桥、索桥、石拱桥、吊桥等等。

      那么,巴比伦人是怎么建这座桥的呢?

      据希罗多德《历史》,巴比伦人是这样做的:

   

 “她(女王)下令削切巨大的石块,而当她所需要的石块切好的之后,人工湖也挖好了,于是她便把幼发拉底河的河道引导到挖好的人工湖处去。人工湖满了,原来的河道也干涸了。于是,她便着手首先把城内河流的两岸,用烧好的砖砌起来,又把河门前面引到河边的那些坡形的码头也砌上了砖,就和筑城砌砖的时候完全一样。在这之后,她便用已经掘出的石材,大约在城市正中的地方,修筑了一座石桥,石桥用的石块则是用铁和铅接合到一起的。”


      由此可知,架桥的程序是这样的:

      1、先挖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2、再挖引水渠,把河水引导到人工湖去;

      3、等到城中河道的水干了,先把城内的河两岸统统砌砖,再修建码头;

      4、再在河中垒砌若干石柱。在石柱上搭上几块木板,桥就建成了;

      5、在让河水回归河道。

      真累啊!宏伟的工程总算完工了!

      由此可知:巴比伦人的数学水平到底如何。

      下面,我们回归常识,稍作分析。

      以工程建设速度来看, 2500年以前,仅仅完成疏浚河道、在两岸的砌砖、建码头、架桥的工程,即便是昼夜不停地干,至少也得1个月,即不少于30天

      您可曾想过:要挖多大的人工湖,才能容得下连续30天来波浪滚滚、源源不断的幼发拉底河水?

       这仅仅是一道初中数学题,提供基本数据了,谁都会做。

       会做这道题,才叫懂几何常识。

       今天,幼发拉底河的水流量是这样的:




      古代的幼发拉底河河水,比当今要大得多。

      如今的要发拉底河,年平均流量1030/s,即,幼发拉底河一天的水流量,是这样的:

1030m³/s  ×24小时×3600秒=88992000m³

      如果建设工程为30天,那么,幼发拉底河的水流量共计:

88992000m³ × 30= 26.6976亿 

      就必须建设一个 能容纳 26.6976亿 河水的大水库。

      26.6976亿m³ 的水库,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请看,中国有一个著名湖泊洪湖,就是“洪湖赤卫队”打游击的地方,湖泊面积为402平方公里,蓄水量仅为7.5亿立方米。



   中国大名鼎鼎的太湖的数据: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

26.6976亿m³ ,为太湖的60.68%,即大半个太湖。

26.6976亿m³ 蓄水量,与中国“五湖”之一洪泽湖接近。洪泽湖的面积1600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巴比伦人挖的这个人工湖,超过了中国绝大部分的湖泊。巴比伦人工湖----面积16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堪称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了。

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巴比伦人要想挖出这么一个湖,必须征集全国的青壮年劳动力,苦干十年八年时间。

为了修一座木板桥,必须挖出这大一个湖!

这个的“古文明”,专家称之为“两河文明”,因为这里有两条大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在“两河文明”时代,这两条大河上,在其他地方建过桥没有?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果建了几座桥,就挖出了几个洪泽湖。

但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建桥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涉及人力资源问题、政权稳定问题这里,我提供一个参照物:中国的隋朝的时候,国土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四五千万。隋炀帝仅仅搞了一个大运河工程,便招致天下大乱,政权倾覆。其实,大运河的工程量,不足巴比伦人挖人工湖的十分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土地问题,即农田问题。巴比伦人修一座桥,就淹没了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知道毁掉了多少农田。再这么修下去,巴比伦人真的会没饭吃了。

据说,希罗多德见多识广,游遍了西方古文明区。显然,希罗多德以前没有见过桥,以后也没有见到过桥。所以,希罗多德在巴比伦见到这座桥以后,不仅觉得它十分神奇,而且认为这一建造过程充满了高科技、大智慧,故而不惜笔墨,予以详细记载,作为西方古代高科技的见证。  

据此,我估计

1. 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只有这一座木板桥。

2. 河上架桥,在巴比伦、古希腊、古埃及,一定是很稀罕的事情。

3. 这座木板桥,一定是西方世界的游览胜地,学习体验几何学的高科技建筑。

有人说,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的几何学十分发达。不会建桥的文明,会存在高度发达的几何学?这是哪门子的科学理论?这是什么样的思维逻辑?

其实,希罗多德《历史》纯属胡言乱语。比如,即便挖了人工湖,要想堵住河水,引入人工湖,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如果不知道其难度的话,不妨看看三峡工程的长江截流合龙的视频,好好体会一下。

这样的西方“文明史”,真的会把人学傻!

如果真有空,还是多学学中国古代史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上能架桥吗?

      仅就我所掌握的有文字明确记载的史料,最晚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秦国公子针(音钳)便在黄河上架设了浮桥。《初学记》:

   

“公子鍼造舟处在蒲阪夏阳津,今蒲津浮桥也。”


      随着秦国地盘的逐渐扩大和统治的稳定,黄河上诞生了永久性浮桥,《史记》正义:


“(秦昭襄王五十年,即公元前257)初作河桥。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


     这蒲津桥,就是诞生“登鹳雀楼”一诗、“西厢记”故事的地方:山西永济。至今,还保存有唐代留下的遗存。

       

蒲津桥


       中国历朝历代,都在黄河上架设了多座桥梁

      如果按照巴比伦人的方式修桥,不知道该在何处挖一个多大的坑,来容纳滔滔黄河水?

       刘禹锡诗云: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一二千年前,在长江上完成一个以铁链封锁长江的工程,如果让巴比伦人来做,不知道该在何处挖一个多大的坑,来容纳浩浩长江水?

      古代中国,因地制宜的各式各样的桥,高难度的桥,太多太多。同样是,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诞生了栈道。



      如果是巴比伦来建栈道,不知道会不会是:先把山削平?

      在一般的河流上修桥,在中国那就不算事了,因为普通的乡村村民都能完成。

      古代中国,把“几何学”用到了各个方面,诞生了许多高大上的成果,国人至今受益。要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伪概念

      这才叫做几何学。

     

二、反智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据说,在中国的春秋时期,西亚地区有个巴比伦王国,他们把首都的城墙,改造成了一个“空中花园”。这个故事,被作为信史,写入了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这是一个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

关于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据说,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罗斯记载了它。

在杰里·本特利夫妇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全球史》中,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的一个宠妃非常想念自己家乡群山中盛开的鲜花,这位国王就命人在城墙之上的平地进行种植,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从此以后就成为这座城市奢华的象征。”


巴比伦空中花园


 据说,在关于空中花园的画作,就是按照“相传”的宫殿绘制的,房前、屋顶,生长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一片片的乔木、一丛丛的灌木、几层楼高的大树

  这事儿,有存在的可能性吗?

  夏衍的《野草》一文,曾被列入语文教科书。长期以来,该文一直是中小学生必读、常考的文章之一。

现在与大家一起,重温一下。



小学知识:小草的力量,可以顶开最坚硬的人体头盖骨!

所以,城墙上,任何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快速生长的植物,根系会深入到城墙内部,导致城墙松动、膨胀、裂开,对城墙产生严重的破坏。同时,会导致雨水渗入城墙内部。总之,会致使城墙快速坍塌。

因此,有人认为,名画《清明上河图》可能是画家张择端给皇帝的一封特别的谏书,其主要理由之一,便是画中汴京城墙上长有树木花草,暗示武备废弛。

 自古以来,及时清除城墙上的植物,是城墙保护的大事之一。

 比如,南京市定期开展清除城墙上、古城墙周边的植物。


 




中国的城墙,是害怕植物的。

巴比伦的城墙,竟然大面积种植植物,而且还有参天大树。难道巴比伦的城墙,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当然不是,那年代,还没有太空材料。希罗多德说得很明白:巴比伦的城墙,是用开护城河时挖出来的泥巴,烧制的砖垒成的。

如此说来,在城墙、房顶种参天大树:

1.建造者、统治者都极其无知;

2.十年八年后,巴比伦城城墙、王宫等等,全垮塌了。

城墙上种花草,房顶上长参天大树----这是反智的,历史上不可能存在过


三、愚蠢的巴比伦城的规划

      据说,巴比伦城,是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

      这个城市是什么模样呢? 杰里•本特利夫妇编著的《新全球史》说:

   

“巴比伦的占地面积大约为850公顷,城墙非常厚实,据说,四匹马拉的车也可以在上面转弯。城墙内有庞大的宫殿和1179座神庙,某些神庙的表面镶嵌着黄金,装饰着数以千计的雕像。”


       古希腊的故事大王希罗多德的《历史》说:

     

“这座城市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上,形状是正方形的,……它的四围有一道既宽且深的护城河,河里满都是水,……四面的城墙总共有一百座城门,它们全都是青铜的,即使是柱与楣也不例外。……有一道河从中间把全城分成两部分:这条河便是幼发拉底河,这是一条又宽又深而且水流湍急的河流……”

  

      据此,我们一起来分析、了解这座城市。

1、城市规划概况

     全城占地面积850公顷,四面的城墙总共有一百座城门,因为这座城市是正方形,那么,每面各有25个城门。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这座城市的平面图。

      25个城门,必然对应25条城市的街道;考虑到城墙内必有一条街道,那么,整座城市被纵横各27条街道,划分为676个正方形的小区(完全不考虑城市正中的王城、神仙城、城墙、宽广的幼发拉底河占用的面积)。

        那么,每个小区的面积有多大呢?

      1平方公里为100公顷,850公顷即8.5平方公里,则城墙四面的边长2.915公里。

      我们先计算道路的面积。考虑到每条道路要走“四匹马拉的车”,尤其考虑到首都的熙熙攘攘,道路宽度暂按10米计算(不及中国秦朝驰道的六分之一),那么,道路共占用面积:

(27×2)×(10×2915)﹦1574100平方米﹦1. 57平方公里

        那么,用于各个小区建设的面积为:

8.5-1.57﹦6.93平方公里﹦6930000平方米

        平均每个小区的面积为:

6930000÷676﹦10251平方米=15.3765亩

        小学生算出,每个小区大致为:纵横各100米长的豆腐块

       如果纳入王城、神仙城、城墙、宽广的幼发拉底河占用的面积,那么,每个小区的面积也就10亩上下吧。

        这样的城市规划,难道不是反智?


2、小区、神庙

      全城676个小区共有1179座神庙,即平均每个小区有1. 744个神庙。

     鉴于每个小区纵横不足100米,且都是四面临街,自然要四面开门。那么,最佳、最现实的方案,就是把每个小区建筑成为一个四面各开一门的四合院。    

        全小区的人们,都住在这一个四合院里。

        按0.6计算容积率(屁民标准),10251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为:

10251×0.6﹦6151平方米

       以平均每个神庙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计算,那么,1. 744个神庙面积:

500×1. 744﹦872平方米

        那么,百姓生产、生活建筑面积为:

6151﹣872﹦5279平方米

         以其中40%用于工商贸易、文教卫生等经济和公益活动,那么,百姓住宅建筑面积为:

5279×(1﹣40%)﹦3167平方米

        以居民户均面积80平方米计算,那么,每个小区的居民户数为:

3167÷80﹦40户

        以户均5人计算,则小区居民人数为:

5×40﹦200人

        假设每个小区神庙里的宗教人士20人,那么,每个小区的总人口为220人。

       由此可知:

15.3765亩÷1. 744﹦8.8亩

200人÷1. 744﹦115人

115人÷5﹦23户

       平均每8.8亩地、23户115人,拥有一座神庙 。

      这样的神庙数据,难道不是反智?


       3、人口、城门

     希罗多德说,全城正中心,有一个王城,一个神城;还有一条河把城市分成两半。我们假设各占地500亩,计1000亩;假设河宽100米,则占地约437亩。三者合计1400余亩,约占用了93个小区。由此可知,城内实际小区数量为:

676﹣93﹦583个

      巴比伦城百姓的总人户数:

40×583﹦23320户

220×583﹦128260人

       假设王城、神城内的人员共1万人,那么,巴比伦城的总人口不超过14万人。

      如果考虑交易场所、公共活动场所、兵营、贵族富豪宅院等占地,这座城市的实际人口约10万人。

      至此,我们知道:四面的城墙总共有100个城门,即平均每1000人,拥有一个城门。

      每一面城墙长2915米,有25个城门,也就是说:每隔100米,就有一个城门。

      可是,中国历史上,拥有百万人口的唐代长安城(80平方公里)、明清北京城(60平方公里),都不过才十几个城门,近10万人才拥有一个城门。

    

唐代长安城


      修建城墙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多一个城门,就会增加一分防御的难度。无论是用什么门,城门永远是最为脆弱的地方。

      修建护城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敌人攻城的难度。因此,护城河上,桥梁越少越好,最好是没有永久的桥梁。

      每隔100米一个城门,等同于没有城墙。这样的城墙,如同中国农家的篱笆。

      护城河上每隔100米一座桥,等同于没有护城河。

      如此多的城门、桥梁,难道不是反智?


四、从中国偷过去的巴比伦历法

前面,我们讨论了不会建木板桥、不懂城市规划建设的巴比伦几何学。事实证明,巴比伦人的数学水平,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搞不好。

地上最简单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巴比伦人竟然开始研究天上的事情了。据专家说,根据出土的千年土坯砖发现,巴比伦的天文学成就巨大。比如,《巴比伦人用微积分计算木星轨道》(《现代物理知识》2016年03期第64页):


“学习过高中微积分的人都知道,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运行速度来计算天体距离,然而考古学家最近发现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家已利用这种方法计算木星的位置。德国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的欧森德里尔(M. Ossendrijver)研究了4 块楔形文字碑片,这些碑片是公元前50 年~公元前400年间450 件收藏品中的一部分。虽然并不是完整的微积分,但其所用梯形积分法的出现时间还是远远超出了以前的想象。木星对于古巴比伦人来说意义非常,因为它代表古巴比伦的保护神马杜克(Marduk)。”(高凌云编译自2016 年3 月18 日《欧洲核子中心快报》)




瞧,二千多年前,巴比伦人直接玩上了微积分,尽管他们连勾股定理也不会用。

难怪,有专家说,历法起源于巴比伦,甚至中国的历法,也来自巴比伦。

难怪,国内专家坚信:中国的十二生肖、黄道十二宫等等,是学习巴比伦的结果。

国内的“科学史”,除了照抄西方人杜撰的“科学史”,便是证明西方“科学史的伟大、正确。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教授在《科学史》中说:


“首先采用的是月份,每个月份都从新月出现时算起。人们还想确定四季循环中的月份和数目。在巴比伦尼亚,这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事,在中国则是稍后的事。”


丹皮尔教授的这段话,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意思:

1、巴比伦的历法,也是阴阳合历,和中国传统历法一样。

2、巴比伦的历法,和中国一样,也分春、夏、秋、冬四季。

3、巴比伦的分春夏秋冬的阴阳合历的历法,早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比中国早得多。

 丹皮尔教授的话,似乎还有文献依据。西方的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说:


 “不过波洛斯(日钟—译者)、格罗门(日晷—译者)以及一日之分成十二部分,这却是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来的。”


当今西洋专家的话也好,希罗多德的话也罢,当然是有依据的: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土坯砖。参阅点击:西方伪造极不靠谱的泥版文书、楔形文字,是为了画一张世界地图

巴比伦的历法规则,与中国传统的历法基本一样。看样子,一年四季、112个月、24节气、1昼夜12时辰,还有国人常用的属相,好像真是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了!

“科学史”,首先必须讲科学,经得起科学检验。

不符合科学常识的科学史,都应该称为:宗教史。

所谓的巴比伦,位于当今的伊拉克的巴格达一带。大自然告诉我们,伊拉克、巴格达这个地方的气候是这样的:



百科:伊拉克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


无论是按平均气温,还是按降雨量来分,都只能是分为两季


古巴比伦的核心区:无论是按平均气温,还是

按降雨量来分,都只能分为两季


大自然告诉我们,巴格达这个地方没有四季之分。如果硬要分出季节来,至多也就两个季节:有时压根儿就一滴雨没有,热死人;有时下几分钟的毛毛雨、温度稍微低一点。划重点:巴比伦根本不可能诞生一年四季的历法。

那么,巴比伦的天文历算知识,会不会是从埃及、希腊、罗马传入的呢?

很简单,看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就行了。


    

 希腊气候,有四季之分吗?没有!

 意大利的气候和希腊一样,都是地中海气候区。因此,罗马帝国也不可能弄出一年四季的历法来。

埃及气候,有四季之分吗?也没有!



    

       莫非,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历法,源于印度?

       按《大唐西域记》:

“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印度地区的气候实际情况,是一年三季:热季、雨季、寒季。

 在大自然面前,一切诡辩都是苍白无力的。

 讨论科学史,首先必须敬畏大自然。

 根据实际的气候情况,从欧亚大陆到北非地区,唯有中国才有显著的春、夏、秋、冬的一年四季



请注意,下面的这些词汇,唯一的可能:源于中国只有中国才有必要、有可能搞出以二十四节气分春、夏、秋、冬的历法。





丹皮尔教授说,巴比伦人还发明了日晷之类的天文仪器,后来,连同科技知识和各种仪器,传到了雅典,雅典人后来又带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于是,诞生了亚历山大里亚学派,诞生了天上的事知一半、地上的全知道的托勒密。随后,便诞生了罗马帝国的儒略历。

 如前所述,丹皮尔教授的话,还得到了希罗多德证实,得到了出土土坯砖的支撑。

 事实证明,这些都是荒谬的、反科学常识的伪史。

 第一,中国农民都知道,“泥版文书”是违背生活常识的东西

 第二,“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云云,是荒诞的伪史。尼罗河三角洲是冲积平原。二千年前,亚历山大城一带还是茫茫大海。巴比伦的天文仪器、天文历算的知识传到埃及,因此诞生一个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接着又诞生罗马帝国的儒略历,诸如此类的“科学史”。统统是不靠谱、反科学的。


日晷与圭表


  第三,制造、应用日晷之类的天文仪器设备,必须具备强大的几何学知识。一个不会建造木板桥的文明,是否有能力制造应用这些东西,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

  第四,运用小学数学推算一下,便知道与“公历”有关的故事,全是不靠谱的。比如,儒略历,应该是诞生在中国三国末的 250年前后。

  第五,一个不会建造木板桥的文明,是否能够玩微积分,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

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的传承史,都是不靠谱的。


五、结论

有关巴比伦的数学、天文学的“科学史”,均为伪史。有关巴比伦的天文历法的文字,皆为抄袭中国历史的伪史;而且,抄袭者不仅缺乏数学和天文历法常识,而且缺乏生活常识。毫无疑问,有关巴比伦城的“记载”,是胡乱杜撰的童话故事。

 西方的古代史,其实是宗教史,信不信由你!


     

我的相关文章

1.巴比伦伪史,点击:

西方伪造极不靠谱的泥版文书、楔形文字,是为了画一张世界地图

2.明末来华基督徒伪史点击:

《坤舆万国全图》诞生于中国,欧洲无绘制世界地图的基本条件

明末耶稣会士靠剽窃中医,伪造译著,虚构出西洋医学

3.古埃及伪史,点击:

难道不敢证明西方伪史才是文化自信?有必要在埃及深入考古

如果真有“古埃及”托勒密王国,它至多10万人口

古埃及的天文学、历法,全是子虚乌有的谎言

对比辨真假:古埃及史不靠谱!给自己的孩子看看吧!

 4.古希腊伪史,点击:

雅典文明,像样的考古成果在哪儿?

结论2:古希腊时代,希腊不到30万人,雅典仅5千多人

结论1:古希腊的“三层桨战船”及海战,均为反科学常识的伪史

子虚乌有的古希腊“海战”:算不清的造船厂、工匠和水兵数字

数字证史:四个古希腊人口数据,证明古希腊史均系伪造

波斯帝国是虚构的伪史,不可作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

5.古罗马伪史,点击:

大秦国,不是罗马,而是古代埃塞俄比亚

反智的“古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壁画

在新疆发现了唐代“罗马浴场”?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玩笑

请教专家: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有多少人口?

古罗马的五口之家一年生活费需要1220万美元

“罗马帝国”子虚乌有,古罗马史纯属伪造

西方自古无历法,罗马史的时间从何而来?

6.古印度伪史,点击:

古印度史是依据什么编撰出来的?答案是:忽悠

唐朝的附属国:印度----五天竺

占领印度次大陆----大月氏征服西亚、南亚(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