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劉耀中|約翰·姚 John Yau

劉耀中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6年10月96期



劉耀中,美藉華裔學者,水源工程師,文化評論家。1934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1983年以來撰寫了大量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評論,在美國、香港、臺灣和大陸發表,並在大陸出版了《榮格、弗洛伊德與藝術》、《新生代的視野:一位美藉華人談西方文化》、《詩人與哲人》等書。




約翰·姚 John Yau



劉耀中


 John Yau (1950-  ) ,他的中文名字叫姚強,近年來他在美國詩壇上甚為活躍,擁有不小的名氣。從1976年到今天為止,他已發表了多部詩作、一部小說、評論等共30多冊。牛津大學出版的美國詩集(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Verses by David Lehman, 2006)內也收錄了他的作品,並肯定姚氏為最近新進詩人的地位!美國著名的先鋒(Avant-garde)詩刊《護符》(Talisman)早在1990年秋第五期就介紹了他,除了該刊主編愛德華.福斯特(Edward Haley Foster)對他的採訪錄外,並有其他八位知名評論家對姚氏的作品作了詳細的評論。


 姚強的祖父母皆是上海來美的移民,他則生於麻州,在波士頓市長大,現與畫家妻子卡洛琳.劉和一個女兒居於美國東部哈德遜河口的岩島。那裡的居民充滿了美國文化和詩傳統(詩人惠特曼曾在這裡活動),姚強大學畢業於巴特大學(Bard College),MFA則於布魯克林大學取得,曾就學於科州的那魯巴西藏文化大學(Naropa University*)。姚的師承有克里利(Greeley)、鄧肯(Duncan)和阿什貝里(Ashbery),雖然姚本人出自黑山派(Black Mountain School),但卻是紐約詩派的一個主要成員。自從奧拉哈(O’Hara)於1966年去世,姚現在雖只五十六歲,卻已是該市的一個主要城市詩人(City Poet)。這對在當今美國詩壇還未能站穩腳跟的華人詩人來說,無疑是個莫大的殊榮!姚氏曾執教於加大伯克萊分校、布朗大學,現在盧特格士(Rutgers)大學的梅森格羅斯美術學院(Masson Gross School of Arts)執教。


 姚氏的詩具有意象、超現實、象徵和實用主義的特色,其源出於他是個華裔所接受的東西文化傳統,雖然他不懂中文。他在《李賀和李商隱的詩譯文閱後仿作》(A Suite of Imitation Written after Reading of Translation of Poems by Li He and Li Shangyin)中用英文寫道:

 

她離開時取走了一切──她的髮
是充滿了五彩的夢,它中午便消失了
然而,如果什麼也不能被償還的話,我依然
傾心於這女子,她還沉睡著,被關閉在
另一種生活裡;她的頭髮
像午間紅牡丹般堆積起來。

(南京大學張子清教授譯自英文)
 

 詩人在詩中,描寫生與死,而非情慾傾向的色情狂(Erotism),他採用自然的幽默,往往指出雙數性的比較和唯物論與夢裡或潛意識中的不同,形成二元的兩極主義(Dualism)。他視寫作是橋樑的建設,視作家的雙手如鐘錶的兩支針,藝術家的責任則是夢的倉庫的看守員。由於詩人成長在美國紐約與波士頓華人區的雙重語言環境中,家長說的話兒女不懂,或一知半解,老是在家中服從父母。但是他知道在白人的世界中,真實只是宇宙之一小部份!詩人很早就認為只有時間才是確鑿的,非知識也!


 詩人認為人的反省可能被記憶埋葬在潛意識鏡子下,但從弗洛伊德、榮格和拉康的心理學觀點來看是不可能的。鏡子舞台(Mirror Stage)是指小兒的自戀時期。姚氏的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理論有其矛盾之處,他基本上是形而上學詩人。


 姚氏對語言的組織和文字的意義特別注意,可以說他是個多產者,30多卷詩集是出版商的一項小工業。他的早期詩集有:《橫過運河街》(Cross Canal Street in New York City,1976)、《屍體與鏡子》(Corpse and Mirror, 1983)、《發光的輪廓》(Radiant Silhouette, 1989)等。


 姚氏也是個畫家,曾開過畫展(在紐約普拉特學院),也曾協助洛杉磯當代美術館(MOCA)安排畫家摩西的展覽會,他是一個傑克遜.波洛克(Pollock)式的抽象表現主義者。


 在2006年,英國企鵝出版社出版了姚強的得意詩集《天堂與流放區》(Paradise Diaspora)。在書題中,詩人採用意大利文但丁《神曲》第三集的天堂題材,流放區(Diaspora)。那是指古代猶太人國亡後被放逐,在全球各地散居,這帶有政治、軍事、宗教意義(包括中東歐美甚至到開封和詩人的家鄉上海,姚氏在此特別指紐約)。詩集的墨綠色封面圖畫是一窩二十一條的毒蛇,似乎每一條皆戴著眼鏡,它們,是糾纏讀者的表象,使恐怖常浮現讀者腦中。


 紐約詩人伯利根給該詩集題了一句話:“我居住在紐約,是為了滿足我的罪行感”。詩人姚強則說:“我在這裡/我不在這裡/這兩個地方也可能不是同一個地方”,在詩裡他採用新鮮的隱喻,如:moo goo gai pan(毛菇雞片)來象徵紐約中國菜、IngGrish是多元文化的英語、barrowed love poem(借來的情詩)和夏威夷牛仔(Hawaii Cowboy)等等。


 詩人在該詩集內收錄了八首關於天堂的同題詩Andalusia,這是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地區,曾被伊蘭軍隊佔領過,稱之為安太路西亞──天堂的意思來建立了一個多元社會,給與紐約懸殊的差別,用來象徵多元文化城市的原型。


 姚強的象徵採用給麻木的讀者一點特效藥,使善閱詩的人戰戰兢兢:Fetish、ATM、Living in the shadow、聲音、玩具娃娃、cyborgs(靠機械裝置維持生命的人)、柏拉圖的洞穴……這些隱喻告訴讀者詩人的的博學和視線的廣闊,也許只限於小圈子內的文人才知道哥爾支夫曾是徐志摩的作家朋友凱瑟琳.曼斯萊斯的老師和布萊瓦茨基夫人曾是愛爾蘭裔詩人葉芝的恩人及老師。


 筆者認為詩人的作品大多是自傳性的,一個華裔在白人社會內掙扎,受到的歧視、政治和經濟壓力的左右而產生投內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美國紐約的城市詩人已相繼去世,姚強能夠淋漓盡致地、樂而不淫地、嚴肅地寫詩,擺脫了美國佬的傳統超驗主義。可是這也是詩人的局限,他踏上了該派詩人的領導地位已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西方哲學認為淫是宗教上的超越,中國傳統則以富貴不能淫為處世原則,淫帶來過剩Excess。紐約派詩人視放縱行為乃爭取個人主權的手段,他們今天提倡非人道主義,這與中國傳統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有不可理解的矛盾,而姚強的矛盾就是一片夾於當中的三文治!

 

*那魯巴大學是來自中國西康昌都一個名叫杜魯巴的喇嘛創辦的,位於美國中部城市丹佛,是下層社會的文化學院。


 

 相 關 閱 讀

劉耀中|難忘的德爾默施瓦茨
劉耀中|閒談諾貝爾獎詩人布羅斯基
劉耀中|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介紹
劉耀中|他們的詩不會死亡


    


 近期回顧


秦松|詩人與詩及其他
越南華文現代詩先驅──馬禾里詩專輯
程一身|瓦蘭詩中的肉體與靈魂
劉火|詩.譯詩.翻譯──Dickinson(狄金森)詩藝術技巧散談
黑馬|詩,是一場豔遇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