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4:啊!万箭穿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守夜人总司令 Author 觉悟者
冲突
当一个对象同时置身于彼此嵌套的不同体系之中的时候,虽然各自都存在一套有序运转的规则。然而,当A的规则作用于对象的时候,同时也处于B的规则之中的对象,在A规则驱使下的行为,对B的秩序就是一种破坏。于是,冲突就由此产生了!如果对象处于更多相互嵌套的规则之中,那么,集中在它身上的冲突就更加的难以调和。
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案例来阐述一下:假设存在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凤凰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占用家里其它人的资源,终于跳出农门变成了城里人。继而与本来就出生在大城市中的中产阶层家庭的女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先把模型简化,他也至少处于两个不同的结构之中——他的原始家庭构建起来的生存结构和他的小家构建起来的生存结构。再把它简化一下:他既处于农村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及心态的运行逻辑之中,也处于城市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和心态构成的运行规则中。这两套运行规则都在导向有序运转——而且这种有序的运行规则最契合那种生存环境。只不过,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反之亦然:当一方的牵引力作用于男人身上之时,就破坏了他所置身的另一个生存结构中的秩序——A在他身上的驱动力会成为摧毁B有序运转的破坏行为。B在他身上的反作用力,在完全置身于B规则中的人看来,完全是在捍卫自己生存结构中的秩序,甚至是在保护他!
如果要把两个完全不相容的体系融合起来,其本质是将二者都摧毁,然后重建一个新的。搭建任何新结构都需要成本——而且是源源不断投入的高昂成本!四十年前的浦东和上海老城区完全是两个独立运行的世界,今天它们融合成一体了。这种融合是重新造了一座城。你知道这个持续投入的成本有多大吗?!
许多人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在做那些跟自己息息相关又影响深远的选择的时候非常的天真和冲动,甚至试图在两个板块的边缘地带建起臆想中的高楼大厦。然而,能够投入的预算又非常的紧凑,根本不足以应对地基不稳所需持续消耗的成本。最后被生活毒打之后,只能认栽装死,或者自我崩溃坐地打滚!
轨道
电影《万箭穿心》虽然票房非常惨淡,但它确实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电影——它用最立体的生活画面呈现出了上面的原理。许多人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见自己正置身的死局!
许多人的心里都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这么幸苦,这么努力,如此的付出,却总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结果!生活为何要待我如此不公?为什么有些人和我一样的起点,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如我,为什么能求仁得仁?为什么!!
其实,真的不为什么!你看看《万箭穿心》中的女主角李宝莉就知道了。她比你更想知道为什么:她本来有一个在国企当主任的丈夫,还分了一套拥有独立卫生间的新房——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简直是让人羡慕的生活状态。然而,这并不是幸福的终点,而是整个人生急剧跌入深渊的起点。她是那种没啥文化却有点姿色的底层美女,嫁给了一个内秀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知识分子往往能成为前途一片光明的国企干部。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开场就如同中了六合彩一样。只要沿着这条人生轨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好。
然而,为什么她没能迎来幸福的终点,反而开启了坠落深渊的起点呢?用老百姓通俗的话来说,她就不是当官太太的料,只能活成市井小民,底层才是与她里里外外都契合的生存环境。事实的结局也是如此:试图拉她一把的闺蜜最后不再理她,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对她让自己失去父亲恨意难消。如果说她举报丈夫让其走入绝境是为了追寻更纯净的感情,但是,她后来却在一个底层劳改犯的三轮车上半推半就的跟那个更不堪的男人睡了。虽然她一直让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尊严,连做事的工人都看不下去。然而,那个底层劳改犯从来不会温柔的对她,就如同她也不会温柔的对待自己的丈夫一样。这反而让她能够坦然接受。影片的最后,她从家里收拾了一点东西,坐上了那个底层混混的三轮车。车熄火了,那个混混骂了句粗话,让她去后面推车,她也毫无怨言的去推车。只能说,这样的人和生活状态才是她真正的归属,因为这一切才是她真正熟悉的味道——许多人对号入座,说她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其实不然,她求仁得仁,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人民中去了…
习惯
一个人如果不能判断自己的价值,不仅可悲而且会非常可怕:有些人会通过消耗对方来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种消耗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精力、钱和机会成本等——你会发现其行为和追求充满了自相矛盾,从正常的逻辑中你无法洞察其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其实,所有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都在导向消耗——其思维惯性是这样的:能让对方消耗得越多才能凸显自己的重要。
如果对方跟自己是共同体,消耗对方难道不是消耗自己吗?这是一个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生活中许多成年人不明白?因为在她的观念中并不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通常把物理空间中待在一起的人称为一群人,而把那些哪怕不在一个物理空间,却因为某个目标而有序组织起来的人们称之为团队!一群人只是碰巧待在一起,既没有导向性也没有凝聚力——事实上各自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但团队中的成员却被一致性的指引所驱使,力出一孔也利出一孔!
这就如同两条岔路,源头是自我判断。读过《C16:别人的看法如何影响对自我的判断?》就会明白:人虽然可以通过自己为标尺丈量外部的一切,唯独无法通过这把标尺丈量自己。需借助其生存结构中的反馈来验证对自己的判断。经过现实世界的多年教育,人们似乎已经慢慢的接受了人出生时物资条件的不平等。然而,另一个把自己带进坑里的误区一直没有能消除——大家依然想当然的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在精神层面是平等的。而且会信誓旦旦的鹦鹉学舌的说人生而自由平等。这个过程就如同宗教的退缩一样——近百年来,当科学在现实世界中把宗教逼入墙角之后,教宗开始宣称他的上帝在精神上创造了人类。就如同教宗的上帝并没有在精神上创造人类一样,人在精神层面也并不自由平等。因为人出生之后,对你进行初始化的生存环境及各种参数都是不相同的。而且,任何一种偏向性叠加都会让这种差异迅速扩大,继而影响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也许上面的表述过于理论化,让我们先回到电影所揭示的生活场景中来一探究竟:《万箭穿心》中女主角李宝莉的丈夫对她一味的忍让并不是因为自己懦弱,而是源于他知识分子的教育。要知道现实中是她丈夫这个国企主任给这个家带来了尊严、地位、房子和生活保障。这个明明掌握着关键钥匙的人为什么要匍匐在她脚下呢?图啥?图她的美貌?事实上许多年轻美貌而且温柔的女子会主动向他身上靠——特别在那个年代的那种环境中。在影片中确实也有一个温柔的女人主动靠过去了。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她丈夫对她是有深厚的真感情的,而且对她如此迁就和包容,活的如此压抑,让底层工人都看不下去。女主角为什么浑然不觉呢?因为她从小耳渲目染的生存环境中,有资源并比自己强大的人应该是粗暴对待自己才是正常的。这种包容和尊重反而让自己感到不安又不爽!
曾经有一个美女问我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我是你的女人,我们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有小混混骚扰我,你会为我去跟小混混打架吗?我头都没抬就脱口而出:不会!我不会去小混混能随便光顾的地方吃饭,我更不会让我的女人去那种地方吃饭。她非常不屑的说:你怕是为自己不敢找借口吧!我男朋友就会为了保护我跟那些人打架,这样的人才让女生有安全感。我本来想告诉她我曾经看到一个城管把一个小贩的孩子摔在地上,与周围的人一切手挽着手在深圳街头与300奉命驱赶我们的警察对峙,迫使城管道歉并付医药费。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因为对方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也不会明白阻挡小混混的骚扰应该是餐厅门口的保安的工作——真正的保护是能够不待在那种环境之中。
一个人最初对自己的认识,对现实世界运行规则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心态、思维方式和喜好及恐惧都来自于最初的生存环境。这个生存环境不仅仅决定你的物资条件,也决定以上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并非凭空产生的,它源自于构建起这个生存环境的父母的自身状态。这也是不管我们自己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都务必要提升自己的精神结构和认知范围的缘故,因为它不仅仅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设置了下一代各方面的初始值。
当人的初始值被设定之后,哪怕它存在明显的扭曲和缺陷,也会浑然不觉,然后以这个扭曲的标尺去丈量一切并做出符合反应。这个反应不会超出自己的天花板。所以,在一个生存环境中生活,也就是一个精神结构和认知水平的自我雕塑过程。最终内在的一切会与外部的生存环境形成一种契合的状态。这种状态能给你带来熟悉感、确定性和安全感。它也是一种不费力的舒适区。当外部的任何东西干扰了你的舒适状态又让你感到不安和无力的时候,你就会把自己内部的冲突转化为与外部的冲突——不管是强势粗暴,还是撒泼打滚,或者敏感多疑——总而言之,你的所有行为外人看起来不可理喻又相互矛盾,但在表象之下存在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要破坏现在的状态,让一切回到自己熟悉且可控的状态之中去。
女主偷偷举报了丈夫,让他失去官职又丢了工作,最后跳河自杀。她的闺蜜一开始就看清了一切,并试图劝诫她。然而,女主一直运行在自己熟悉的轨道中出不来,最后她的闺蜜彻底放弃了她,任她一条道走到黑。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女主这样的人,他们不是不听别人想拉他一把的建议,而是在她熟悉的世界的运行逻辑中,这些建议充满了不确定。于是,他们会主动选择一条能把一手烂牌打的更烂的路。她们的含辛茹苦,她们的付出,本质上是她们用来获得自我价值和心理优势的捷径——因为这条路她更熟悉!选择其它的方式将会引发的任何改变都会让自己极度的不安。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本能的指责别人,久而久之,他们会发现这是一条捷径,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迅速得让自己摆脱恐慌和尴尬。于是,就会频繁的使用这种方式并习惯成自然!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不确定和改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改变所带来的不确定让自己无力应对。所以,每个求而不得的人都会发出电影《万箭穿心》中女主的那个直击灵魂的拷问: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吃了这么多苦,而你们一个个都不领情?!当她的闺蜜告诫她不要这样对丈夫的时候,她理直气壮地的说:当年是他贪图我的漂亮,是他要跟我结婚,而且他保证过一辈子都不会变的!这句话非常的经典,因为它揭示了真正的问题根源。女主的闺蜜反问她:你现在跟当年一样吗? 我想她闺蜜的这句反问指的是岁月给她带来的改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女主自己确实有理直气壮的底气——除了漂亮的外表之外,其它的一切她确实一如既往的毫无改变。当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等所有的一切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有别于往昔的全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则。然而,她应付不来,也不想改变。并发出所有刻舟求剑者求而不得的怒吼:为何我如此命苦!
啊!万箭穿心!!
需点右下角的【在看】才会收到更新。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研习《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