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精讲丨第86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01内容提要

一、阅读能力要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二、常见的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有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到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作介绍。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2.时间顺序。这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一般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和事实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一篇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会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去寻找和归纳其顺序。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把握文章的整体说明顺序,又要把握各层次中局部的说明顺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说明对象。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 分(具体)”式、“总 --- 分--- 总”式、“分 --- 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文的阅读考查要点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六、说明文阅读解题指导

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这两者是不同的。一般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如下文是说明抵御风沙的方法。

3.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例1就属此类。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5.借助于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方法和规律,正确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该说是不困难的。

02微课视频

往期推荐


第 1 课:汉字的特点

第 2 课:汉字的演变过程

第 3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

第 4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指事

第 5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会意

第 6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

第 7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转注

第 8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假借

第9课: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及写法第10课:汉字的笔顺规则表第11课:汉字的偏旁和部首第12课:汉字的间架结构第13课:同音字第14课:形近字第15课:查字典——音序查字法第16课:查字典——部首查字法第17课:查字典——数笔画查字法第18课:书法基础知识——毛笔书法基础知识第19课:书法基础知识——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第20课:硬笔书法入门微课合集(共16节)第21课:词语——单纯词第22课:词义——词的感情色彩第23课:近义词第24课:小学常考近义词大全第25课:反义词第26课:小学常考反义词大全第27课:成语第28课:常考成语大全第29课:谚语第30课:常用谚语大全第31课:歇后语第32课:常用歇后语大全第33课:格言第34课:中小学常用格言100条名人名言第35课:陈述句第36课:疑问句第37课:祈使句第38课:感叹句第39课:关联词语——并列关系第40课:关联词语——递进关系第41课:关联词语——选择关系第42课:关联词语——因果关系第43课:关联词语——转折关系第44课:关联词语——假设关系第45课:关联词语——条件关系第46课:关联词语——承接关系第47课:成语+关联词造句第48课:扩写句子第49课:缩写句子第50课: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第51课:把字句和被子句的转换第52课: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第53课: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第54课: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第55课: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第56课:整理句序(句子排序)第57课:修改病句——成分残缺第58课:修改病句——搭配不当第59课:修改病句——词序颠倒第60课:修改病句——重复啰唆第61课:修改病句——前后矛盾第62课:修改病句——分类不当第63课:修改病句——指代不明第64课:修改病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第65课: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第66课:常用的修改病句符号第67课:1-6年级各种类型修改病句练习第68课: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第69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句号、问号、感叹号第70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逗号,顿号、分号第71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冒号第72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引号第73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省略号第74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破折号第75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书名号、括号第76课: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第77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比喻第78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拟人第79课: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第80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排比第81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夸张第82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对偶第83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对比第84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设问和反问第85课: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