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因治疗企业和元生物IPO首发过会

11月4日,科创板上市委发布审议结果,同意和元生物首发上市。

和元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布局基因及细胞治疗的CDMO之一,技术实力过硬,集基础研究服务、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级重组病毒产业化制备三大发展方向于一体,专注于向国内的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提供基因治疗研究CRO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和元生物受到极大关注,连续完成多轮融资,吸引了正心谷资本、金浦投资、腾讯等知名投资机构。早在2019年7月,倚锋资本便参与和元生物早期融资,2020年7月,倚锋追加领投和元生物C轮融资。

一直以来,基因治疗都是倚锋资本重点关注赛道。2019年初,倚锋在经过多次内部研讨后,认为基因治疗将是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弯道超车的一个方向,并将投资重心锁定在行业中游。在经过地毯式搜索 CDMO 公司后,最终锁定了和元生物。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和元生物董事朱湃指出,不同病毒载体可以用于不同的基因治疗。和元生物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却是中国唯一一家六种病毒载体都覆盖的平台,包括质粒、慢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溶瘤病毒等。病毒载体类型涵盖多元化,意味着和元可以与针对不同疾病领域基因治疗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和元已经建立了一站式的CDMO平台,并且经过了几个产品的实践和验证,从序列到临床样品的制备。同时和元目前在国内应该是唯一的一家专注于做CDMO服务的公司,不会做自己的基因治疗产品,唯一的一个使命是帮助客户制备病毒,是一个pure CDMO平台,在国际上也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突破“卡脖子”技术

病毒载体是什么?它解决了基因工具到达人体细胞的交通运输问题。科研工作者常用病毒载体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细胞,在体内或体外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改变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进行生理病理研究和基因治疗等。

据Jain PharmaBiotech的分析,全球基因和细胞治疗行业的市场容量将在2027年超过250亿美元,多家机构预测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3%。而基因和细胞治疗行业的核心即临床级病毒载体的制备技术。目前,病毒载体的短缺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瓶颈。

为了突破困扰基因治疗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元生物自主研发形成了基因治疗载体开发技术和基因治疗载体生产工艺及质控技术两大技术集群,并基于自有的大规模、高灵活性GMP生产体系,能够从基因治疗载体的基础底层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工艺层面,完成多种基因药物定制化开发,交付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样品,技术实力过硬。

目前,和元生物已居于国内细分领域前列,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先进水平的基因药物成果,为其提供临床级病毒载体产业化生产服务;另一方面,帮助国内企业研发的基因药物到国外申报临床,带领国内基因治疗创新成果走向全球。

相关文章推荐:
罕见病基因治疗已进入再度繁荣阶段,这是一份最值得收藏的基因治疗行业研究
安龙生物新突破——200L规模AAV病毒载体成功下产(单罐)
重磅政策出台,基因与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试点获批,试点期三年
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中的脂质体纳米粒
基因编辑技术或可让异种器官造福更多患者
拓展全新药物形态,mRNA技术大有可为
国内首个ALD体内基因治疗临床实验通过审核
2021年第三季度基因、细胞和RNA治疗行业前景报告
CAR-T细胞基因疗法定价正式公开,120万元一针
mRNA行业深度报告:乘势而起,时代新秀
全面布局细胞及基因治疗,高瓴加大投注新技术领域CXO公司
定价120万元的细胞治疗药物,未来患者自付不会超40万
西湖大学首次报道TAM碱基编辑器高效治疗DMD疾病
基因治疗时代来临,如何才能让百姓用得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诺华SMA基因疗法在华临床申请获受理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后的猪肾脏移植给人类,功能正常且未发生免疫排斥
拼多多/百度/字节跳动/搜狐等创始人纷纷转战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基因疗法的治愈效果长达十年甚至有望更久
把糖揣进了错误的兜-聊一聊AAV的交叉包装与嵌合包装
刘如谦团队将先导编辑的效率提高近8倍,推动此技术走向临床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无商业用途,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