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烈祝贺!中国首个LCA基因疗法临床试验申请获CDE批准

宜明细胞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12-21

2022年4月19日,CDE官网最新公示,朗信生物旗下上海朗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朗昇生物)1类新药LX101注射液已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RPE65双等位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患者。

▲ 图片来源:CDE官网

LX101注射液是朗信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以rAAV为载体的基因疗法。产品通过对RPE65基因编码序列优化设计,高效表达人源RPE65蛋白,补偿因该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功能缺失,眼内给药后可有效治疗RPE65双等位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患者。在此前进行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LX101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且已在多位患者中见到视力提高的疗效。

宜明细胞作为助力客户进行CGT药物工艺开发及生产的CDMO企业,其AAV一站式CDMO服务平台助力朗昇生物LX101注射液项目快速产业化。该项目所使用的GMP质粒、GMP AAV载体由宜明细胞生产,项目涉及菌种库构建、GMP质粒开发生产、GMP AAV开发生产、相关方法学开发验证及稳定性研究等,为客户提供了合规、高效、高质量的服务。在LX101项目的CMC开发过程中,朗信生物和宜明细胞团队通力合作,发挥团队各自优势,加速推动LX101项目临床试验申请获CDE批准,宜明细将不断用行动诠释和践行“让生命更健康,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

IRD是一大类遗传性眼疾,最常见的IRD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症、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Leber先天性黑矇(LCA)、Stargardt病、色盲症(ACHM)和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等,它们的发生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基因的突变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死亡而引起的。IRD是神经退行性病变,即使在相同的受影响家庭成员中也有广泛的表现,并且在遗传上是异质的。此外,在不同的IRD之间以及具有相同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不同患者之间,疾病的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

基因疗法与IRD:天生一对

一直以来,IRD都被认为是基因疗法理想的疾病治疗领域。从机制原理来看,基因疗法,尤其是AAV基因疗法,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高度适配的。因为大多数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已经被确认,而且眼睛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免疫豁免区域,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因外源因子导致的炎症等副作用。

此外,临床试验也表明,在眼睛中使用AAV或者LV载体递送基因疗法不会导致全身性副作用,而且不会引起显著的免疫反应。因此各领域均有巨头药企投资布局IRD,其中最常见也是进展最快的就是LCA。

LCA是一类发生最早、最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 由影响视网膜功能的几个重要基因的功能丧失突变引起,其中CEP290、CRB1、GUCY2D、RPE65四种基因的突变最为常见。2017年12月全球首款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LCA2的基因疗法Luxturna正是靶向RPE65突变。Luxturna利用经重组DNA技术修饰过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将正常RPE65基因直接递送至视网膜细胞,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居高不下。随着近年来基因治疗快速发展,才使LCA有了被治愈的希望。在国内,LX101注射液是首个递交LCA基因疗法临床试验申请的药物。

LX101重要节点事件

2021年6月,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启动了中国首项针对LCA的基因治疗研究,旨在评估单次视网膜下腔注射LX101注射液治疗特定类型先天性黑矇的总体安全性和疗效,并于6月24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成功完成首例患者治疗,初步结果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改善视功能的潜在优势。

9月16日,LX101完成了中国第一例LCA未成年人的视网膜下注射。经过生物工程改造后,LX101带着目的基因片段进入由于基因突变而影响功能的细胞,在其中进行功能修复。12月,在接受注射3个月后,根据公开信息显示:LX101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且入组的6名患者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这支眼科基因治疗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022年1月26日,LX101眼用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

此次LX101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其意义远不止有望使更多的LCA患者摆脱失明,更意味着,国内基因治疗遗传性眼病的时代或将就此开启。

关于朗信生物

朗信生物(Innostellar Biotherapeutics Co.,Ltd)是一家致力于基因治疗产品研发制造的创新生物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20年,核心团队有来自全球知名大学及实验室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及全球顶尖生物医药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从创建之初,公司与国内知名医院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密切合作,关注遗传性疾病和慢性病治疗中的迫切需求,积累了多个管线产品研发及工业化技术开发基础。

公司以眼部疾病产品作为基因治疗突破点,构建安全、精准的基因替代和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基因治疗的技术转化。目前已建立眼科基因治疗自主研发团队和平台。公司具备目前国际领先的无血清悬浮培养工艺平台,2021年初已建成近5000平米场地用于研发与生产基地。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建立涵盖研发、工艺、生产、质量、注册申报、临床开发的全流程平台型创新药企布局。

公司核心成员拥有20余年创新生物药开发经验和10余年基因治疗研发经验。主导、参与国内国际40多项IND申报和3个1类新药产品上市。国际产业化团队曾完成2000LAAV生产工艺放大,具备目前国际领先的无血清悬浮培养工艺平台。在对外合作方面,公司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与全球多家医院及科研机构合作,围绕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肌肉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开展基因治疗的应用转化及临床研究。

关于宜明细胞

宜明细胞一直致力于基因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基因治疗产业提供CDMO整体解决方案。宜明在国内济南、苏州两地建立GMP生产基地超万平,还在海外加拿大建立CMC中心,在拓展符合GMP产能的同时,落地于海外的研发中心使得技术创新和基础研发拥有更多可能性和前瞻性视角。目前,宜明GMP 基地拥有数十条生产线,其中原核发酵规模为10L-50L-200L,真核细胞培养规模分别为50L-200L-500L-2000L,同时配备先进的纯化工艺,AAV病毒滴度产率高达1E14VG/L,全力为基因治疗企业保驾护航。

宜明细胞始终秉承“让生命更健康,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作为一家CDMO企业和新药研发产业链中的核心参与者之一,在MAH制度和专业化分工日趋清晰的大背景下,将继续CGT领域深耕细作,协助新药企业加速推动研发和生产、IND、临床等各环节,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END—

为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微信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往期文章推荐:

汇总|已获批上市的38款基因治疗药物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4.18)

基因编辑最新研究进展(~2022.4.15)

【视频】AAV载体超离纯化详细流程及原理

国产新冠mRNA疫苗“竞技”加速!谁能成功突围?

两家mRNA新冠疫苗企业上榜,全球药企营收前20出炉

从pDNA到AAV和mRNA,基因治疗的工艺革新之路

聊一聊基于BCMA靶点的细胞/免疫治疗药物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4.11)

大盘点|全球18款上市干细胞药物

国内mRNA疫苗进展不断,看好疫苗及其上游供应链投资

细胞与基因治疗风云正起,看好CGT外包服务行业

洞察 | mRNA药物行业分析报告

调节性T细胞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2022年3月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主要进展概览

三星入局基因治疗,投资基因治疗公司Jaguar

技术及应用不断突破, mRNA疫苗前景广阔

复旦大学团队报道提高AAV基因疗法疗效新策略

基因治疗药物载体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概述

基因治疗的竞争格局

和元生物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开市大涨70%

FDA 发布 CAR-T 细胞治疗药物研发指导草案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相关法规解析

AAV药物关键质量属性及其分析质控难点

从mRNA药物分子设计到免疫反应

mRNA疫苗:脂质纳米粒递送系统及其辅料的深度梳理

2021年mRNA疫苗技术分析深度报告

传奇生物BCMA CAR-T说明书

细胞基因治疗 CDMO 行业深度报告

从法规角度看病毒载体工艺放大中质量的重要性

经纬行研丨忽然一夜清香发:基因治疗行业研究

聚焦基因治疗领域 和元生物拟首次公开发行1亿股

聊一聊AAV载体上目的蛋白表达框的设计

深度报告|小核酸药物:剑指慢性病广阔市场

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白皮书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