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核酸药物传输新进展——抗体核酸复合物

医健大观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12-21

来源:医健大观

一、AOC 1001-全球第一个抗体核酸复合物药品进入临床试验

2021年8月美国的新创公司Avidity Biosciences(以下简称Avidity) 所开发的抗体核酸复合物(antibody-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 以下简称AOC)药品AOC 1001获得FDA核准进行针对罕见疾病-第一型肌肉强直症(Myotonic Dystrophy type I)的临床I/II期试验 ,成为全球第一个展开临床试验的抗体核酸复合物药品。

AOC1001是Avidity Biosciences透过所专有的AOCTM平台技术–该公司专有的连接子(linker)技术复合抗体与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以下简称siRNA)药品(图1),并以抗体的靶向性将核酸携带至特定细胞进行治疗,类似现在已有产品上市的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技术,只是将具毒杀作用的小分子药换成核酸, 不过由于核酸序列配对的特性而具有选择性,AOC比起「无差别毒杀」的ADC多了一道专一性的保障,成为受瞩目的发展中新药技术。此外,传统治疗机制无法有成药性的细胞内标的(如特定核酸序列),核酸药品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另类的治疗方式。

图1 AOC结构

二、靶向传输是核酸药物发展的重要瓶颈

核酸作为药物的概念初始迄今已40多年,然而要达到核酸的临床应用,必须能够有效地将核酸药品传输至细胞中,目前尚有几个必须要克服的挑战:

  1. 裸露的核酸分子在血流中,容易受到血浆中核酸酶降解。
  2. 组织间、血流中核酸双股结构,会被细胞上的免疫受体(immunoreceptors)如Toll-like receptors(TLRs)辨识为非内生性的核酸,而引发先天免疫反应。
  3. 核酸分子比小分子药大且带高阴电性,未修饰的核酸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到可作用区域。

基于前述挑战,目前已有几项核酸药物传输机制应用于临床或是正在开发中,然而针对标靶性的传输,仍须仰赖更有效的方法,而已经在药品领域应用多年的抗体,成为携带核酸最佳的导向工具之一。

三、国际竞争观测

近期发展较快的几家AOC公司(表1),包含2021年8月通过美国FDA IND的AOC-1001(Avidity Biosciences),2022年5月取得FDA IND核准TAC-001(Tallac Therapeutics),以及2022年7月取得FDA IND核准的DYNE-101、DYNE-251(Dyne Therapeutics)等。

以下即针对这三家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公司介绍:

1. Avidity Biosciences

2013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Avidity Biosciences,算是AOC发展的元老。迄今共5轮募资,金额达1.4亿美元。投资方包含风险投资公司(如Alethea Capital、CureDuchenne Venture等)、药厂(Eli Lilly、Takeda、Brace pharma等)。

该公司早期发展的核酸载体技术为表面带抗体的多聚体纳米微粒(polymeric nanoparticle with antibodies),意欲透过抗体的靶向功能与纳米颗粒作为核酸药物载荷工具,发展具组织专一性的核酸治疗平台。不过,过程中发现这一类技术除了核酸会从多聚体渗漏外,制程的复杂也令Avidity不得不思考其他方法; 为降低工艺复杂性,以及确保核酸能精准携带到病灶组织,该公司发展将核酸直接复合至抗体的技术,而在后续的验证中,发现这一技术的确能达到该公司设立的目标。

而在适应症部分,Avidity聚焦肌肉相关的罕见疾病,包含DMPK(Myotonic dystrophy protein kinase,肌肉强直症)、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裘馨氏肌肉失养症)、FSHD(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面肩胛肱肌失养症)等。此外,临床前开发的适应症还有肌肉萎缩、庞贝氏症、以及针对免疫、心脏等不同组织细胞的AOC疗法。

所使用的核心技术AOCTM平台(表2),系透过整合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与核酸工程等技术,如优化抗原决定区之选择性、最佳化寡核酸:抗体比、抵抗溶小体(lysosomal)酵素并无脱靶效应,挑选出最佳AOC组合。目前除AOC1001进入临床I期,AOC1020与AOC1044也准备向US FDA递交IND申请。

2. Dyne Therapeutics

Dyne在2018年成立于美国麻州波士顿,经过A、B两轮募资共募得1.65亿美元,2020年9月公开上市,加上上市后的募集金额迄今已募资达3.33亿美元。主要投资方包含美国的生医风险投资公司Atlas Venture、MPM capital、以及欧洲风险投资公司Forbion Capital等。

在适应症部分,Dyne同样聚焦肌肉(包含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相关的罕见疾病的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疗法开发,目前主要针对疾病包含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 以及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等,未来规划扩展至其他罕见的骨骼肌疾病、心脏甚至是代谢疾病。

Dyne的核心技术为Dyne FORCETM平台(图2),不同于Avidity采用全抗体,FORCETM仅使用抗体上与抗原结合Fab区域作为载体,连接子部分采用已经临床验证、可精准复合的技术(Val-Cit linker),以及可针对疾病的遗传特性合理选择有效模块化的核酸设计。选择采用Fab,主要在于Fab相对全抗体小可增加病患耐受性,而无Fc区域也可降低免疫系统活化风险。而该公司在筛选靶向肌肉细胞TfR1受体的Fab时,也特别筛选具选择性不会干扰该受体运铁功能的Fab。而该公司选用的linker可精准复合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核酸分子,如ASOs(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iRNAs(small interference RNAs)以及PMOs2(phos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等,也可优化每个 Fab分子携带的核酸分子数,提供针对不同疾病开发不同机制疗法的弹性。

图2 FORCETM 技术介绍与作用机制示意图

3. Tallac Therapeutics

Tallac在2018年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成立,成立迄今经两轮募资,共募得资金8,320万美元。主要投资方均为风险投资公司,包含venBio Partners、MLR Ventures(Merck &Co.旗下投资公司)、经纬中国、Morningside Venture等。

与前述两家针对罕见疾病不同,Tallac聚焦肿瘤免疫,透过公司独有的新型类Toll受体促进剂(Toll-like receptor agonist)抗体复合物平台(TRAAC)能够全身传输差异化的靶向TLR9 促进剂(T-CpG)以活化免疫系统。目前开发的主要适应症包含表现特定受体的实体肿瘤,这些受体为CD22、SIRPα、Nectin-4等。旗舰产品线TAC1001于2002年5月获准进行临床I期试验。

Tallac核心技术为TRAAC平台(图3),透过全身传输差异化的靶向TLR9促进剂(T-CpG)以活化免疫系统。T-CpG由含有单体CpG的寡核苷酸组成,单体部分透过工程技术优化作为抗体复合物的效力和稳定性。TRAAC使用特定位复合技术,精准将CpG分子复合于抗体上,可以微调药物的活性。而通过选择合适的细胞靶标和抗体与T-CpG复合,可活化全身或局部肿瘤微环境中特定免疫细胞群。

图3 TRAAC技术与作用机制示意图

四、结论

核酸药物在COVID-19 mRNA疫苗的成功下,成为近年来继细胞治疗后,受人瞩目的疗法。然而,核酸在细胞外的不稳定,以及如何让核酸药物具靶向性,成为发展的重点。本文即介绍以目前进入成长期的ADC技术为典范,所转化的AOC技术之最新发展与应用场景观测,希冀提供国内药物开发业者未来研发一个新视角。

核酸复合抗体应用在诊断与影像已经超过10年,不过在治疗应用尚属于萌芽中,透过前述三家进入临床发展的公司个案浅析,可以发现核酸药品的应用发展的瓶颈已逐步被克服,特别是在靶向传输。随着抗体药品、ADC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以抗体作为核酸药品靶向传输,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应用,特别是核酸在辨识序列上的专一性,使得此药物较ADC更具特异性; 此外,AOC可携带不同核酸类型机制,也扩大此类药品的多元应用。而这些公司在罕病、肿瘤等未被满足应用发展,将可透过特殊审查通道(孤儿药、fast-track等)加速药物临床开发,期待在近年能看到此领域的飞跃发展,而这类技术未来发展也值得国内生物制剂公司、CDMO公司关注。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为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微信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团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涉及DNA药物、RNA药物和细胞治疗等方面),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往期文章推荐:

汇总|截止2022年8月,全球已上市41款基因治疗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基因治疗新突破:新型AAV变体可跨血脑屏障

文献速递----转动AAV基因治疗载体的魔方

重点布局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方向,上海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10.11)

汇总|国内IND申请获批的AAV基因疗法

CAR-T 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投融资井喷,NK细胞疗法上演造富神话

风口上的基因治疗——全球157家公司一览

我国首款mRNA新冠疫苗在印尼获准使用

小核酸药物行业分析:现代新药研发第三次浪潮

CDMO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AAV制备工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2)

PPR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下一场革命?

一文尽览 | 2022国内企业实体瘤CAR-T疗法进展

对于基因治疗要知道的8件事情

外泌体行业分析报告

NK细胞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

一文览尽|2022年国内AAV基因治疗临床重要进展

2022年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行业研究报告

一文览尽:中国干细胞药物注册申报和受理

基因治疗中高剂量AAV引起的炎症免疫毒性概述

AAV基因治疗领域专利调研报告

CRO、CMO、CDMO的具体差异

碱基编辑器及其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热门细胞治疗药物与抗体药物治疗靶点轻度扫盲

新一代的AAV载体---莫以衣壳论英雄

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研究报告

细胞疗法行业专题报告:新起步,快发展,大未来

全球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现状分析

国内mRNA疫苗管线进展梳理

行业报告|新型药物递送载体

TIL疗法赛道研究报告|倚锋硬分享

重磅!2022年中国基因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深度综述:RNA疗法的进展与展望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