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井泉:提振生物医药产业信心

毕井泉,在由福布斯中国主办的“以史为鉴 领航现代——中国生命科学领航者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邀请了中国医疗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者参与,对中国未来医疗行业发展做深入讨论。毕井泉的讲话,让大家看到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行业各界为迎接下一个红利期到来需要做好的准备。


讲话全文如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标准,简化审评审批程序,打击临床数据造假,延长药品专利期,实行上市药品许可人制度,启动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加入国际人用药品协调理事会,逐步实现药品审评审批的标准、程序、时限与国际接轨。生物医药研发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过去十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吸引近数千名科学家回国创业和工作。十年来批准上市新药数量占全球15%左右,本土企业在研新药管线占全球33%,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生物医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成为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重要领域。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人类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新药研发需要巨额投入,失败风险远高于成功可能。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新药研发,一方面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探索,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和促进公众健康的挑战,吸引无数科学家从事这项“九死一生”的事业,每年生物学医学诺贝尔奖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科学家和广大公众的关注,每一个新药的发现和医疗器械的创新都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一部医学发展史,很大程度就是药物发现的历史。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另一方面,生物医药研发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也吸引投资人将资金投入生物医药产业。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成就了诸如辉瑞、默沙东、诺华、罗氏、强生、赛诺菲、阿里斯康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这些公司每年都要将销售收入的20%左右投入新药研发,每年新药研发经费都在上百亿美元。我国新药研发投入,历史上主要靠政府投入。


2008年起,中央政府设立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截止到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0多亿元。


2015年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制度改革后,吸引了社会资本大量投资生物医药研发,截止到2021年投入生物医药研发的社会资金累计超过1.5万亿元,其中2021年超过3000亿元。但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社会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很多创新企业面临资金困境,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大多是靠市场融资发展起来的,如果市场融资跟不上,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市场预期。

专利保护和数据保护,是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对发明人的奖励,本质上是一定时期内的市场独占。没有企业自主定价,专利保护就失去了市场独占的本来意义,就很难有持续的创新。任何一个新药的研发,投资人和科学家都会有一个预期价格。这个预期价格能否实现,应当由市场来决定。如果政府直接制定新药的价格,市场就会变得不可预期,不可预期就意味着风险,社会资本会从不可预期的领域流向可以预期的领域。


所以,应当研究改革完善新药的价格形成机制,允许医院自主采购批准上市的新药,不受医院用药目录的限制。在很多国家,新药批准上市的第二天,医生就可以开出新药的处方供患者购买和使用。允许企业与医疗机构协商确定新药价格。新药定价是一个极其重要且敏感的问题,对这类风险极大、需要不断探索试错的决策,应当由企业自主决定。允许各地医保部门根据医保资金承受能力自主制定新药支付标准,不受固定报销比例的限制。医保资金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毫无限制地支付新药的高价。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发展。

现在推行的“惠民保”、大病保险、健康险等商业医疗保险,对保障患者治疗疾病需要,促进公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范围界定不清、投保人数不多、投保人获益不多等诸多问题,难以形成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对于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险有序衔接的要求,关键是划清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边界,明确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范围。商业医疗保险应当主要解决投保人看专家、住单间、吃好药等多层次需要,商业医疗保险的范围应当是扣除投保人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花费。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开分地区、分年龄、分病种的疾病发生率及医疗费用等数据,便于保险公司在精算的基础上推出适当的医疗保险产品,供投保人选择。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制度,既便利数据统计,也可以减少医生重复劳动,减少处方差错,提高诊疗效率。要研究起草《商业医疗保险法》,明确 “即收即付、当年平衡、限制回报、鼓励竞争”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的政策,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提高理赔效率,给投保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常抓不懈地抓好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是解决解决药品临床可及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现实选择。要继续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落实有关奖励政策。要继续完善仿制药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确保中标产品销售有利润,经营可持续。要抑制恶性竞争,保证中标药品质量和供应。要明确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文号的退出政策,研究按药品文号收取年度监管费,迫使多年不生产的僵尸文号退出市场,减轻监管压力。要加强质量监督,确保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生物利用度一致,临床疗效一致。


同志们,生物医药产业是民营企业占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这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讲话中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总书记还强调,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高瞻远瞩,切中要害,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正确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医药领域的广大科学家和从业人员,要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民营企业、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关心和重视,认真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再接再厉,自强不息,努力开创生物医药发展的新局面,为人类健康事业,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源:药创客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往期文章推荐:

基因疗法已走出“黑暗时期”,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生命科技创新受阻,亟需产业链反哺,大大寄语: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丹纳赫一季度营收72亿美元

南通大学刘梅等团队发现NgAgo可用于调控基因表达

CDMO现状&未来,6图分析

国内首个巨噬细胞产品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细胞治疗与大国竞争:探究中美生物医药布局

外泌体进入皮肤后的72小时,会有哪些变化?

重磅发布:《人源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细胞基因疗法上游工具行业深度报告

CDE发布《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FDA局长:细胞与基因疗法应发展更快,CBER计划增添150~200人,聚焦CGT

AAV基因治疗青光眼新突破

TOP 20药企排名出炉,均已布局细胞基因疗法

每周要闻:多家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FDA批准上市一款通用型细胞疗法... ...

类病毒载体---新一代基因药物递送平台

脂质体纳米药物制剂的生物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专注细胞治疗,打造全流程解决方案

CRO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收藏版】NK细胞疗法行业深度报告

全球基因治疗临床概览

2022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融资TOP11

下一代阿兹海默症疗法展望 | 热点

碱基编辑器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眼科创新药物行业深度报告

iPSCs的应用以及挑战

风口上的基因治疗——全球157家公司一览

首位接受CRISPR基因编辑的患者,三年后怎么样了?

肿瘤免疫治疗简史!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小核酸药物,历经低谷,迎来快速发展

ChatGPT创始人投资丁胜教授抗衰老公司,聚焦细胞重编程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2万字收藏版:上海张江 V.S.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命科学产业

收藏版 | mRNA药物全面解读

中美欧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投资监管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建议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细胞基因疗法千帆竞发,研发生产外包踏浪前行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进展、前景及挑战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