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A biotech众生相,有人欢喜有人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丰硕创投 Author 丰硕研究

凛凛寒冬的持续,大多数企业选择降本增效来应对,目前降本是看到了,增效也许待到春暖花开时才能见着,但当中有些企业可能熬不到那一步了。

降本增效属于好听的话语,说直白点,不好听的话有两种意思:管线断层,无以为继;以前打脸充胖子,现在不装了。

底下这些数据,似乎透露出这么一种声音:这个行业病了。

至于最后一部分的催化剂事件罗列,留给有需要的朋友,希望有更多人对这个行业保持关注,心存希望。

1. Highlights

2. 财报

3. 催化剂

1
Highlights

这里罗列了一些资料,包括18A港股通biotech(加上和黄医药)的最新财报数据,如三费(研发、销售、行政管理),现金,营收,净亏损和员工数方面的数据,还包括一些催化剂事件。

这堆企业的研发开支增速仅为2%,投入最大的为113.20亿人民币,最小的为1.76亿人民币,两者相差64倍

这堆企业的现金剩余情况同比减少19%,现金剩余最多的为313.28亿人民币,最少的为0.79亿人民币,两者相差397倍

有5家企业的现金/净亏损比值低于1.0,最低的为0.2,最大的为10.3

有的企业半年裁掉40%以上的员工,有的企业半年扩招33%以上的员工。

2
财报

统计18A曾经和现在纳入港股通标的biotech,再加上一家和黄医药,共29家公司,所有数据均来自2022年年度业绩及其PPT,有的公司在这两份资料里没披露,则用“无”表示,人民币美元汇率为6.9。

首先看下三费开支,三费分别指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及行政管理费用。其中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的销售费用与行政管理费用是合并在一块的。

研发费用,从公司数量上看,仅有约55%(16/29)增加了研发开支。从研发总开支来看,总开支为364.61亿人民币,增量开支约为7.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1%,远低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里的全行业增速10%的水平。

行政费用,排除无法统计的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从公司数量上看,有约52%(14/27)增加了行政开支。从行政总开支来看,总开支为62.76亿人民币,增量开支约为0.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1%。这样的增速结果与研发费用比,是让人满意的。

销售费用,排除无法统计的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总开支约为75.53亿人民币。由于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就不统计增量开支了。

图1 选中biotech的三费开支情况(同比增长超过300%用不适用表示,丰硕创投整理)

现金方面,总剩余现金约为1054.30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48.31亿人民币,降幅约为19.1%

营收方面,总营收合计约264.46亿人民币,由于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就不统计增量营收了。

现金/净亏损的比值,平均值为3.0,中位值为2.25。对于那些低于1的企业,由于管线战略是动态变化的,与之相对应的费用开支也是一样,有可能下一个财报年对应的比值就窜上来了。

图2 选中biotech的现金、营收及亏损情况(同比增长超过300%用不适用表示,丰硕创投整理)

员工数变化,两极分化严重,不多说,看图。整体员工数合计34720人,增量员工数为243人,增幅为0.7%

图3 选中biotech的员工数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3
催化剂

催化剂方面,这里面披露的肯定不是最全和最新的,仅供大家参考一下。按照2022年年度业绩及PPT披露(18A港股通标的,和黄医药排除在外),将催化剂事件分为4类,总共有249件催化剂,临床推进占43%,公布数据占25%,申请上市占18%,批准上市占13%。

图4 选中biotech的催化剂情况(18A港股通标的,和黄医药排除在外,丰硕创投整理)

这堆催化剂事件里,有些事件可能对全行业都有影响的,如百济神州的PD-1单抗能否在美国获批上市;君实生物的BTLA单抗要启动3期临床,对照组到底是什么?康宁杰瑞及康方生物双抗3期临床数据读出,在2期单臂十分亮眼的数据背景下(与历史数据相比),这次的对照组的数据是否也十分亮眼(与历史数据相比),会否出现进了这个临床试验后,连对照组都活的比历史对照长?

下图为百济神州的催化剂。

下图为信达生物的催化剂。

下图为君实生物和基石药业的催化剂。

下图为康希诺、亚盛医药和康宁杰瑞的催化剂。

下图为诺诚健华的催化剂。

下图为康方生物的催化剂。

下图为开拓药业、欧康维视生物和永泰生物的催化剂。

下图为再鼎医药的催化剂。

下图为嘉和生物、云顶新耀、药明巨诺和荣昌生物的催化剂。

下图为德琪医药、和铂医药和加科思的催化剂。

下图为科济药业、康诺亚、腾盛博药、三叶草生物、圣诺医药、乐普生物、思路迪和博安生物的催化剂。

下图为和黄医药的催化剂。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

往期文章推荐:

传奇生物又融3.5亿美金

神济昌华正式启动AAV基因疗法SNUG01单次鞘内注射治疗ALS临床试验

跃赛生物宣布任命陈丽娟女士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

如何提高基因疗法疗效持久性,科学家们打算这样做…

泰楚生物完成近4亿元A轮融资

干细胞诱导生成类器官的工艺要点浅析

神曦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8家中国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聚焦细胞与基因疗法

国内细胞疗法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14款获批临床,24项新增受理

巨亏136亿,却晋升为“一哥”

长寿科技成为下一个风口,基因疗法比小分子具有更大潜力

值得关注的35家免疫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基因疗法已走出“黑暗时期”,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每周要闻:国内首个巨噬细胞治疗产品启动临床...

毕井泉:提振生物医药产业信心

CDMO现状&未来,6图分析

细胞治疗与大国竞争:探究中美生物医药布局

外泌体进入皮肤后的72小时,会有哪些变化?

细胞基因疗法上游工具行业深度报告

CDE发布《肿瘤主动免疫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FDA局长:细胞与基因疗法应发展更快,CBER计划增添150~200人,聚焦CGT

TOP 20药企排名出炉,均已布局细胞基因疗法

类病毒载体---新一代基因药物递送平台

专注细胞治疗,打造全流程解决方案

CRO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全球基因治疗临床概览

2022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融资TOP11

下一代阿兹海默症疗法展望 | 热点

碱基编辑器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眼科创新药物行业深度报告

首位接受CRISPR基因编辑的患者,三年后怎么样了?

肿瘤免疫治疗简史!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小核酸药物,历经低谷,迎来快速发展

ChatGPT创始人投资丁胜教授抗衰老公司,聚焦细胞重编程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2万字收藏版:上海张江 V.S.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命科学产业

收藏版 | mRNA药物全面解读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