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市委书记近期反复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是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供!


来源:深圳梦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特区报、深圳统计局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近期,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深圳的土地空间问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同时,他还强调必须把全市土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进行统筹开发科学布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综合利用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工业区约7200个,平均规模3.6公顷,平均毛容积率1.4,平均建筑层数4层,近90%分布在原特区外;目前全市清查出的已批未建土地达到564宗,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出让10年以上未建宗地398宗,面积869公顷。可见,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深圳工业何以高增长?市委书记:只要是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供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承诺,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供。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


同期深圳GDP增速同样是7.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并领跑一线城市。很大程度上,第二产业的强劲表现支撑了深圳的GDP增速。


具体看细分行业的表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医药制造业增长11.4%,汽车制造业增长1.3%。


横向对比来看,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和3.7%,三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值更是同比下降2.3%;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9%。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1%。


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深圳的工业能取得上述成绩,实为不易。而从最近的各种政策文件中,可以窥见深圳对“保工业”的重视程度。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根据该方案,深圳确定的工业区转型升级主要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产业上,通过科学引导各类产业行业布局与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力争形成定位清晰、产业集聚、空间集中、运作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在空间上,以政府主导的连片工业区为突破,打造具有持续增长动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以市场主导的各类工业区为主体,激发一批工业区自主转型升级典范。力争实现全市工业区向创新驱动、功能完善、空间优质、成本适中、集约高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型。


这不是今年第一个针对工业或实体经济的政策。5月底,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关于规范产业用房租赁市场稳定租赁价格的若干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旨在解决厂房过快涨价的问题。


同是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


在深圳,土地资源匮乏、土地成本高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日前,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承诺,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供。
自2016年开始,深圳就通过对土地开发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打出了解决空间问题的一套“组合拳”,并形成了囊括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综合整治、违建处置、闲置用地处置等在内的“工具箱”。


2018年,深圳共完成土地整备13平方公里,其中较大面积产业用地整备5.44平方公里,10公顷以上规模产业地块占比近九成。


而关于用地成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日的走访中了解到,针对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各级政府有不同类型的补贴,使得这类企业的用地成本其实远低于市场价格。
深圳大运软件小镇党委书记宋俊平向记者介绍,政府的思维是“做产业”,通过优惠条件帮助企业成长,企业壮大后自然又能“反哺”城市。


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表示,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智慧化、物联网等已经使产业之间越来越交融,但在新型制造业中,龙头企业依然会产生新的产业集群溢出,政府还是要构建好工业生态系统,同时,深圳要借助大湾区腹地作为制造业的综合配套。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从城市定位,还是因为客观经济规律,落后产能正在逐渐被深圳淘汰,这一现象也一直伴随着深圳产业外迁的声音。但正如上述《关于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所指,力争实现全市工业区向创新驱动、功能完善、空间优质、成本适中、集约高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型。


深圳正在朝着这一方向持续蜕变。今年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和11.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1.2%和66.7%。



只要是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 


其实深圳只是没有现成的大片大片等待开发的储备空地,但可以扩容与升级的产业空间还是很多的。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7月18日,深圳召开“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暨土地整备攻坚现场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目前已到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

土地空间是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战略支撑。早在2016年,深圳就启动了“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打出了解决空间提质增效问题的一套“组合拳”,形成了包括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综合整治、违建处置、闲置用地处置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深圳通过十大专项行动共盘活土地约40平方公里。

十大专项行动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圳不是没有空间,而是空间挖潜还不够;不是难以为继,而是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对规模空间整备、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长远计,深圳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进一步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坚定不移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不断强化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居环境,为未来发展蓄积后劲。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土地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人对深圳的产业空间感到担忧和困惑,其实深圳只是没有现成的大片大片等待开发的储备空地,但可以扩容与升级的产业空间还是很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工业区约7200个,平均规模3.6公顷,平均毛容积率1.4,平均建筑层数4层,近90%分布在原特区外;目前全市清查出的已批未建土地达到564宗,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出让10年以上未建宗地398宗,面积869公顷。可见,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近期,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深圳的土地空间问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同时,他还强调必须把全市土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进行统筹开发科学布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综合利用体系。

为保障产业空间,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深圳下大力气对全市产业空间进行全面摸底、优化调整,以严守生态红线的标准严守产业空间底线。2018年,共完成土地整备13平方公里,其中较大面积产业用地整备5.44平方公里,10公顷以上规模产业地块占比近九成,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

产业用地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要素资源,低效利用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近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梳理出有潜力的低效用地约30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出六分之一个深圳。若能引导低效用地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可以全面提升土地的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同时,深圳正在探索“先租后让”土地供应模式,若在约定的租赁期内,企业的各项指标通过履约考核,土地使用权由租赁转为出让。此举可以帮助甄别、吸引和留住优质产业,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精准供应,种出更多产业“高产田”。

打好打赢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攻坚战,不仅要为产业发展拓展优质空间,也要牢牢守住城市开发建设刚性约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民生发展需求。当前,深圳正在着力破解住房供应、学位紧缺、垃圾围城、水体污染等重大民生问题,每一个都要有公共设施配套,也都对土地空间有现实需求。

在《关于完善土地供应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深圳在土地有偿出让主流模式之外,恢复了1988年取消的“土地划拨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将行政办公、教育医疗、市政交通等公益性或非盈利性用地纳入政府所有、刚性供应、循环利用范畴,确保公共空间诉求得到更好满足。

从2019年深圳市土地安排表来看,全市794万平方米新供应建设用地中,民生类公共设施供应508万平方米,占了大头;产业用地131万平方米,规模位居第二。突出强调公共利益,有力回应民生关切,充分保障土地空间,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不足的难题就好解决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供应的规模就能加大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会蹭蹭往上涨。





更多精彩: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