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孩子能吃却不长肉,有可能是“胃强脾弱”
今日要读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广东中医药 ( gds_zyyj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孩子消化不好、生长发育迟缓,应该是胃口不好。为什么有些孩子反而胃口很好,动不动就喊饿呢?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些小朋友,平时很能吃,但是却不长肉;体质很差,脸色蜡黄,身体瘦弱;很容易积食,进而导致发烧、咳嗽等症状。
这样的症状表现,我们称之为“胃强脾弱”。
胃火过旺,脾气已伤。胃的功能过强,胃火很旺,能接收很多的食物,孩子总是感觉饿,食欲很好,特别想吃东西,但是脾的运化能力有限,跟不上孩子的食欲。简单理解就是吃得很多,但是吃后却不消化、不吸收,不长肉、不长个,反复积食、发烧咳嗽。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
胃主受纳和腐熟,脾主运化。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 中说过:“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
胃的任务是接受食物,食物要经过胃的腐熟之后再进入肠道,由肠道进一步来区分精华和糟粕。精华部分由脾来将其升华成为营养输送至五脏六腑,这就是运化吸收的过程。
胃是脾的上游。胃火过旺,孩子就容易饿,很能吃,这样一来,胃不断地接收食物,把食物进行粗加工之后,就交给了脾。而脾的能力不足,接应不了胃传送的那么多食物,所以孩子会特别容易积食。
“胃强”其实是相对于脾弱而出现的,脾的功能相对偏弱,胃的功能就相对亢盛起来了,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脾虚的问题。
脾喜燥恶湿,胃却喜湿恶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强脾弱,其实就是脾和胃的合作不和谐。脾胃失和,胃强则能食易饥;脾弱则运化无力而脘腹胀满,大便失调。
日久气血化生不足,形体精神失养,故精神不振,消瘦,面色无华。发为血之余,气血生化乏源,毛发失养则干枯稀疏。脾虚不运则易致食积内停,土虚木乘兼土壅木滞则肝气失其条达,故烦躁易怒。
除了容易积食以外,脾虚的一些表现,这类孩子都会出现。比如容易生湿,湿气重,脾胃就会更差。所以这类孩子的体质很不好,常常表现出脸色黄,身材瘦小。孩子长期脾虚导致体质变差,就会动不动生病。
而且不仅是积食,“本虚”往往会导致出现一系列、多种多样的“标实”问题,比如长湿疹、皮疹,腺样体肥大,或高发的过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等。
家长日常要多观察孩子,及时判断孩子是否积食,是否属于胃强脾弱。方法为察舌苔、闻口气、观睡眠、看大便。
察舌苔
判断孩子消化状态,最重要也最简单的就是要学会看舌苔。如果孩子舌红苔厚甚至发黄,说明积食有热,饮食应素多肉少。如果孩子舌淡苔厚,说明是单纯的积食。
闻口气
除了容易积食,这类孩子也特别容易“上火”,比如长期口腔溃疡,嘴巴动不动就烂;经常有口臭、眼屎,舌苔厚腻,也容易便秘。
观睡眠
“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的孩子睡眠质量普遍较差,有的孩子经常会趴着睡。还有的孩子会容易盗汗,即便到了寒冷的冬天,晚上入睡后还会不停出虚汗。
看大便
因脾的运化能力不好,所以这类孩子大便不规律,要么几天一次,要么一天拉两三次;大便要么干硬,要么溏泄不成型。
针对胃强脾弱的孩子,应着重调理其脾虚,使其恢复正常的脾胃运化功能。而且要合理利用其食欲较好这一点,纠正其饮食习惯,改善孩子的喂养模式,使其进食的食物,搭配更合理,营养更丰富。再加之调理好脾胃后,运化更充分,这样孩子就会长得更好。
在调理的过程中,可应用中医药的方法,或内服汤药,或采用小儿推拿,捏脊,四缝放血等多种治疗手段。在平时的喂养中,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饮食习惯,给予食疗的方法。
胃强脾弱的孩子,不能只消食或者只补脾,需要攻补兼施。如果只是单纯地消食导滞,就等于只是把脾胃中积滞的食物清扫了,脾胃的消化功能还是低下的,还是会一吃就积食,因此需要增强脾的运化能力。
那么有的家长又开始一味的给孩子补脾,要知道单纯地补脾,等于给堵塞的脾胃硬塞补品,不仅补不进去,还会加重积滞。
减轻脾胃负担
胃强的孩子,胃火亢盛,表现出来特别能吃,但是这种能吃,并不是胃的功能真的变强大了,而恰恰是因为胃的受纳功能紊乱,出现胃功能亢进,才让人产生“胃强”的错觉。
所以在积食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孩子饮食适当减量,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空空肚子”,少添加调味剂,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喝补益类或者肉汤,以减少对脾胃肠道的压力。
很多家长会担心这样是不是会引起营养不良。要知道适当的饥饿,才是锻炼脾胃最珍贵的礼物,能够保护孩子脆弱的脾胃,避免遭受过量的食物摧残,让脾胃能够放松休息一下,才能更好地工作。
小朋友不宜长期素食
经常有家长说,怕孩子积食,所以不敢给孩子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在积食初期,清淡饮食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脾胃压力,是有好处的。但小朋友长期全素饮食,不仅不能帮助脾胃运化功能的增强,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长此以往会降低身体抵抗力,令体质更差、脾胃更虚。
及时调整饮食
如果孩子食积有热,应少吃油腻、煎炸等物,避免过于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辣椒等,以及桂圆、荔枝、榴莲、芒果等水果。如果只是单纯积食,体内无热的话,饮食量宜适当减少,并避免食用寒性的食物,如海鲜、苦瓜、绿豆、西瓜等。日常饮食以温补为主。
调理脾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胃强脾弱的孩子调理好脾虚后,像便秘、湿疹、咳嗽、腺样体肥大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吃饭时应专心,心无旁骛。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看动画片,父母也不要询问其学校的考试成绩,否则孩子就容易心思不在吃饭这件事上,饭也就吃得没滋没味。
健旺脾气
如何养脾呢?饮食上,可以吃点小米粥、山药排骨汤、白扁豆芡实粥等。也可以运用小儿推拿手法。
总的来说,孩子胃强脾弱,要特别重视对脾胃的顾护。家长要掌握最基本最简单的顾护脾胃的喂养方法,并落实到日常中去。如果调整饮食,也难以改善孩子的胃强脾弱,应及时就诊,让医生来帮助你。3岁以下的孩子,脾胃功能尚不成熟,日常可以多使用小儿推拿来辅助调理。
推荐食疗方
山药枸杞猪骨汤
原料:山药10g,枸杞子10g,猪腿骨(连骨髓)100g。
制法:先将猪腿骨敲碎,与山药、枸杞子一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以及浮油,加食盐少许即可。
用法:喝汤,每天1次,1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枸杞子甘平,归肝肾肺经,功能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猪骨髓甘平,功能补髓,养阴。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之功。
适应症:孩子佝偻病,发育迟缓,囟门不闭合、脾肾虚弱者。
适用年龄:1岁以上儿童,成人也可饮用。■
2021年12月回顾
【中医中药】医门以和为贵,不轻用攻伐!孙浩小儿脾胃病辨治心得
【皮肤病】冬天一到全身发痒?这种越挠越痒的皮肤疾患,源头竟然是……老年人要注意!
【健康科普】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今日“进九”】一年中最危险的日子来了!哪些事情不能做,要知道!学点规矩,健康过冬~
【中医中药】人参和黄芪,当归与地黄,这两组药有什么异同点呢?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编辑:张仲林
微信号:e53013
行程指引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位置导航。
咨询看诊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名列《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等辞书。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
欢迎关注
往期摧荐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4.【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5.【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6.【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