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杉中国医疗创新进入无人区,坚定向更早期纵深挺进

 提示:点击上方"宏菱环球投资俱乐部"↑加关注与你一起成长

美国林氏集团纽约曼哈顿维珍酒店EB5投资移民项目介绍

上图:林氏集团林建中主席出席林氏集团第二家星巴克加盟店开业仪式

上图: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星巴克前CEO凯文·约翰逊



上期回顾:  

梁振英、李家超、慎海雄、谭铁牛、沈南鹏、黄克强、史维、王于渐、李泽湘等官产学研领军人物共庆香港创科教育中心开启2.0新时代

7月12日,香港首个跨境官产学研共建、专注服务创科人才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香港创科教育中心(Hong Kong InnoX Academy)成立仪式于香港科学园圆满举行。本次成立仪式被列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之一,现场300多位香港政界、学术界、商界、投资界人士及青年创业者及团体齐聚一堂,共商香港创科生态新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谭铁牛院士,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HKXF创科香港基金会主席沈南鹏先生,香港科技园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教授及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王于渐教授致开幕辞。HKX 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进行“寻找破局香港科创发展的答案”主题对谈;圆桌对话由“中国合伙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先生担任主持人,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杨梦甦教授,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HKX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陈冠华教授,货拉拉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周胜馥先生,易灵思总经理郭晶先生等应邀作为嘉宾,围绕“传承与突破——大湾区创科人才培育”的主题展开深入对话。
揭牌仪式嘉宾合影

香港创科教育中心(Hong Kong InnoX Academy)由红杉中国旗下公益机构创科香港基金会(Hong Kong X Foundation)携手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园联合发起,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担任创科中心院长。得益于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战略及“十四五”规划,具有科研和师资优势的香港将迎来创科发展的黄金时代。创科中心旨在“赋能年轻人以无穷科技创新能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提供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港深两地全方位资源,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领袖和创业人才,以教育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香港创科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官、产、学、研共襄盛举


在成立仪式中,各界嘉宾以致辞、对谈的方式对创科中心的正式揭牌表示衷心的祝贺与祝愿,亦对香港创科未来发展表达坚定的信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香港青年的关注和对创科中心的支持:“香港的创科建设,不仅是人才的学有所成,社会同时有责任为其提供学以致用的环境。香港创科教育中心能利用整个大湾区平台,促进香港青年与大湾区广东各地青年多交流,共同成长,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活动现场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区政府的推动下,香港的创科发展生机勃勃。习近平主席在七月一日发表重要讲话,提到香港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勉励我们‘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主席的讲话加上他亲临科学园考察,为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注入强大动力。我在政纲提出的核心政策之一,是‘发展创科中心,带动经济转型’,而我在七月一日就职典礼上,也重申特区政府将发挥和结合香港与内地的优势,让香港的基础科研成绩结合到内地,发展高端竞争力,提升创科力量。”

他提到,“创科香港基金会一直促进香港科创文化建设,引导青年认识国内外和香港创业创新的环境及机遇,为青年创业家提供创业资金、导师支持与交流平台。”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在致辞中对成立仪式予以祝贺,他表示:“CGTN与创科香港基金会共同携手,举办‘创新港湾2022’系列活动暨香港创科教育中心成立仪式,这是助力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一项具体举措。”慎海雄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的交流合作,携手奋进、同开新篇,在续写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中发挥更大作为。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谭铁牛院士在活动现场发表致辞。谭院士在致辞中强调,“成立香港创科教育中心,对加强创科人才培养、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助力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香港创科教育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普及科学知识的平台;支持青年发展,着力打造培养创科人才的平台;善用国家资源,着力打造厚植家国情怀的平台,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HKXF基金会主席沈南鹏先生表示:“创科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这不仅需要原创科学,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工程能力’。Hong Kong InnoX Academy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邀请有经验的行业从业人员,帮助创业者补上‘工程能力’这一课,这是连接实验室成果和产业运用的重要一环。对于创科人才, 我们一是要inspire(激励),用更多的成功案例让大家看到榜样的力量;二是要support(支持)和help(帮助),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补齐不足,提高在科研转化中的成功率。香港的科研、创意,与广东的供应链、产业链结合起来,把工程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桥梁,就有机会产生一大批世界级的优秀创科企业。”


香港科技园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亦代表科学园表达对香港创科建设的支持:“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香港已具备一切条件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特首李家超亦提到无创科无未来。科技园公司将与各界共同合作,鼓励年轻人才投身创科行业,在我们稳健的创新基础上,共同为香港创科生态圈开展新一页。”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教授在现场表示:“香港科技大学从1990年创校以来,在技术转移,提倡、鼓励创新上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初衷。我们非常高兴可以共同发起成立香港创科教育中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其它友校可以共同参与进来,一起培养未来会对香港社会有贡献的杰出人才。”

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王于渐教授在现场发表致辞表示:“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港大不但希望帮助优秀的创科人才取得科研突破,壮大香港的创科人才库,更想要扶植初创企业和独角兽,推动创科经济循环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与外部优秀的团队和资源进行合作无疑是事半功倍之举。创科教育中心以创业营、大湾区企业参访、创业工作坊等方式对香港在校大学生、大学研究员、青年教师及校友等进行免费的科创教育培训,帮助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未来,我们还将推动参加创科中心培训的学生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获得学分。”

在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的对谈中,HKX 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分享了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创业案例,以及XBOT PARK和Hong Kong X取得的成就。他提到,香港创科要破局,官产学研要密切配合,香港创科教育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尝试。C 端产品是源头创新的火车头,再去推动B 端的应用。科技创业成功的核心是团队、产品定义、供应链、技术壁垒及不断反复迭代。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在对谈中提到,创科最大的宝藏就在各大学,香港的大学科研有很多世界级别的科研成果,他介绍新一届政府计划对科研扶持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推动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学生创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将加快新产业的“香港速度”,并推动港深科技园区协同,园区计划明年引入实验室及科研机构落户,也欢迎海外和内地高科技产业落户。
香港创科教育中心院长、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对谈

.......更多内容点击这里





正文如下:

在我国医疗创投领域,红杉中国无疑是风向标的存在。

 
无论是从投资企业的数量(300+医健企业),还是从投资的总金额(超200亿人民币),亦或是从投资回报(45+被投医健企业成功IPO)等维度上衡量,红杉中国都属于最前列的机构之一。
 
不仅如此,在募资上,红杉中国也展现了强大的能力。美国证监会(SEC)今年7月发布的文件显示,红杉中国新一期美元基金已完成备案登记,四支基金规模总计约90亿美元,刷新了中国VC基金募资金额的纪录。
 
骄人战绩背后,是入局16年来,红杉中国重仓医疗、持续下注的结果。从被投企业扎根的领域来看,红杉中国已经实现了创新药、创新器械及诊断产品、医疗相关服务、数字医疗等众多医疗细分赛道的全覆盖。

 红杉中国在医疗各细分领域的投资项目 (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杉中国的医疗布局中,不断向更早期加码成为了其投资的趋势。数据可以佐证:在所有红杉中国医疗投资案例中,有超过60%的项目是早期投资,红杉中国会在企业成立的种子期或最先1-2轮的融资中参与进来,一路陪伴企业的成长。
 
这正印证了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此前所说,红杉的目标是要成为顶级高成长企业最早和最重要的投资人。投早、投小、投科技已经成为了红杉中国身上显著的标签,更早、更实、更创新则成为了红杉中国在医疗健康投资中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据动脉网观察,红杉中国正不断向产业前端再深入一步,开始从产业、大学实验室、研究院里寻找潜在创业者,协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成长为优秀的未来企业家。
 
要知道,越往早期走,技术和产业模式越不成熟,面临的风险更高,对投资机构综合能力的考验也就更大,前路因此充满着更多挑战。
 
红杉中国为何要持续向更早期深入?投早投小背后的逻辑和思考是什么?行业还有哪些新的机会正在浮现?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与红杉中国进行了一次详谈。


向医疗更早期纵深挺进,

红杉中国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坚定投早、投小、投科技是红杉中国一直以来贯彻的理念。在医疗投资领域,更是如此。
 
比如作为布局医疗大健康的肇始项目,2006年红杉中国便押注了尚处在天使轮的中国绿线(后改名“微医”),后者目前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受瞩目的明星企业之一。
 
在此后16年的历程里,包括燃石医学、腾盛博药、奕瑞科技、新产业生物、艾柯医疗、晶泰科技、健帆生物、启明医疗等在内的一众业内知名企业,皆是红杉中国于A轮融资时进入的。
 
不过,在当下,红杉中国已经是掌管超大基金规模的投资机构,其实可以选择全力押注中后期项目这一更稳健,也能快速见回报的策略,但为何还是要不断走向更费时费力,且投资风险更大的早期领域呢?
 
红杉中国的定位可以说是一家‘科技型的企业’,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技术先行。在一些非常有技术领先性的赛道上,会早期、重仓地布局。像基因检测、核酸药物、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这些新的技术突破领域,红杉中国都是在第一时间进行布局的。”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告诉动脉网,敢为人先、与勇敢开创者同行是红杉中国组织基因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地方在于,红杉中国将行研驱动的投资方法论体系沿用到了早期投资中。
 
以当下火热的核酸药物赛道为例,2016年时红杉中国便已关注该领域。彼时,国内鲜有人知晓核酸药物。
 
“非常坦诚地说,那个时候国内没有太多标的可以投,于是我们投资了一家典型的海外企业Moderna,这让我们对核酸药物赛道有了更多的认知。”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表示。
 
后面随着行业的成熟度逐渐提升,红杉中国就开始对核酸药物赛道进行系统扫描,从全球维度挖掘行业的核心价值链。做完行业研究后,针对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包括兆维生物、瑞吉生物等多家公司。
 
“与某些基金近一两年补仓式的投资核酸药物领域不同,红杉中国的布局早了至少1年到1年半的时间。”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表示。
 
在不断向早期纵深挺进的过程中,红杉中国在投资上始终有一个大逻辑,即遵循中国人群疾病图谱的变化,重点布局大病赛道,同时兼顾新的技术手段在罕见病领域的发展。
 
以脑科学为例,其就是解决大脑相关重大疾病的前沿技术方向。于是针对脑科学相关产业链,红杉中国进行了积极投资,布局了诸如艾柯医疗、景昱医疗、博睿康等在内的头部公司。
 
不仅如此,为了能更好深入到产业链的更前端,红杉中国在上海张江发起设立了第一个智能医疗领域的专业加速器,该加速期包括“红杉中国脑科学孵化中心”和“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两大平台,分别专注于脑科学和基因组学两大垂直细分领域。
 
据悉,脑科学孵化中心配备了强大的导师阵容,首批导师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清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洪波、《知识分子》主编、NIH院长奖、Ray Wu奖得主鲁白、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重大任务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李澄宇。
 
值得注意的是,越往早期走,投资机构们接触到的往往是高校内的教授、科学家,如何与他们交流沟通考验着机构们综合的能力。
 
对此,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顾翠萍告诉动脉网,与科学家沟通一定要保持足够的专业度和真诚。
 
以纽福斯生物为例。2019年时,红杉中国正在关注基因治疗领域,但彼时业内对国内企业是否有能力做基因治疗产品还尚存疑虑。
 
在一次朋友的介绍中,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顾翠萍结识了李斌教授,其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从事眼科疾病治疗以及科学研究工作已有20多年,并从2008年就开始进行针对LHON的基因治疗研究。到2011年,李斌教授团队完成全球首例Leber’s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基因治疗临床研究。
 
与李斌教授沟通之前,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以及大药企工作背景的顾翠萍依然做了很多梳理性的工作与调研,随后与李斌教授及管理团队进行了多次沟通。
 
经过详细调研,包括实地拜访多位LHON患者,红杉中国果断决定参与纽福斯生物的A轮融资。押注的逻辑在于,首先基因治疗是红杉中国坚定看好的赛道,眼科是非常好的切入的细分领域,再加上是局部注射,相对而言安全性可控。公司的初步临床试验也显示了很好的疗效。
 
“另外,李斌教授也很令人敬佩,他把教授的职位和医生的职位辞掉,全职来做这个公司,这是一种创业的魄力。”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顾翠萍表示。
 
从上可以看到,红杉中国一直聚焦着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趋势,并不断向更早期纵深迈进。由于早期项目更为稚嫩,风险更大,因此除了敏锐的嗅觉外,如何陪伴创业者一起成长成为了红杉中国需要解决的必答题。


全程陪跑、多轮加码

背后的底气是什么?


“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最大的特点是需要陪伴企业长期成长的耐心。”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告诉动脉网,早期下注、全程陪跑、多轮加码是红杉中国投资的一大特色。
 
比如前文提到的专注于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疗公司纽福斯生物,自2020年参与了A轮融资后,红杉中国也相继参与了纽福斯生物后续的B轮与C轮融资。

又比如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的明星公司燃石医学,红杉中国在2015年于A轮融资进入后,一直到该企业在2020年于纳斯达克成功IPO前的每一轮融资皆有参与。

 红杉中国多轮押注的企业 (部分)|动脉网制图

当然,长期支持背后,不少项目也为红杉中国带来了不错收益。以新产业生物为例,从投资到上市陪伴9年,该项目为红杉中国带来了70倍回报的好成绩。
 
除了持续加码外,构建一个合适的投后赋能体系也是红杉中国布局的重中之重。“50%投资的成功是在投后”,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此前表示,红杉中国不只是投资,而要能够在重要的节点上帮到公司。
 
为此,红杉中国内部搭建了初创赋能、品牌市场与活动赋能、人力资本赋能、科技赋能等六大模块,覆盖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从最基础的人力、市场、组织管理等,到企业的融资管理、产业对接、数字化转型等,形成了一套由普适化到深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在红杉将近300人的团队里,有200多人是围绕被投企业做服务的。”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表示,这带来的好处是,当投资人在跟企业对接的时候,下一步需要什么资源,红杉能对接什么样的资源,就能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判断。“很多时候,当投资还没有交割的情况下,我们就把这些资源对接给企业了。从这个维度上来说,我们的增值服务也帮助我们赢得企业的信任。”
 
以红杉中国近期接触的一个脑科学项目为例,在对项目有了充足了解和认可后,该项目的科学家创始人因为是国家级科研机构核心的研发人员,他非常希望将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但是表示自己不会全职出来创业,因为做科研是他更热爱和擅长的。于是红杉中国做了两件事:一是拉了业务、法务、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开了个会,商讨如何去帮助这个科学家从零到一把项目做起来;二是帮科学家在红杉积累的人脉圈里找到了合适的CEO人选,从而推动项目更好更快落地。
 
不仅如此,红杉中国也在积极组织众多行业活动和分享会。比如“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课程就是通过邀请国内外各行业意见领袖和知名企业家等为被投企业带来更多的知识、经验和更广阔的视野。
 
这些活动的举办往往能为被投企业建立与大专家、大公司合作的机会。例如在2021年3月红杉中国举办的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红杉种子基金投资的一家AI制药公司就成功对接上了多家头部药厂的高管,为后面的合作创造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的生物医药领域,跨领域协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趋势,如何帮助被投企业提高资源匹配度成为了行业痛点。而红杉中国因为在多领域布局十数年,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以时下大火的AI制药赛道为例,红杉中国兼备TMT领域与医疗健康的“基因”,在两个领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从而能够高效、精准为被投企业进行资源匹配。
 
“做投后服务,无论是战略制定,还是团队补强、专利布局、商务开发,甚至是如何应对挫折等事情,投资机构都要有担当,要真正成为创业者身后可以信赖的隐身好伙伴。”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汉江表示。


  投资是场持久赛,

每个半程都激动人心


我国医疗创新正迈入新的机遇期。
 
从国家层面看,创新已被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常年维持在5%左右,2019年猛增22.5%,首次突破6%,2020年为8%,2025年目标15%。届时,中国研发总投入也会超过美国。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前沿科技的产业化浪潮势必迎来红利窗口。
 
从这点看,红杉中国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思路与国家政策方向不谋而合:我国以医疗健康为代表的科技创业尚处早期阶段,需要投资机构提供长期耐心的支持和关键的投后帮助。所以红杉中国不断向早期演进,实则为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长久支持打下了基础,也使双方互相成就。
 
那面对时代的大机遇,创新企业如何做才能走得更远?对此,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汉江认为要注意三大点。

● 一是团队要不断有强人加入。“我们看到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往往不止起始有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而且在后面的发展中,还会不断地有能力强的人加入,随着企业业务的做强做深,做到在人才上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要耐得住寂寞,注重求实与效率。“原因在于,医药行业本身的发展特性之一就是周期长,专业化程度要求高。因此于创业团队而言,只有全心投入,重视自己产品的及时推进,才可能去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是要有全球视野。在医药行业,企业需要注重全球范围的技术发展与产品竞争格局。需要在产品定位/设计,公司发展方向上做到最可能的优化或者说差异化,从而提升最大的竞争力,这些都需要团队有良好的全球视野。


创业者做的事情就好像在无人区行走一样,他需要不断地摸索,有可能一步踏深了,一步踏浅了,就掉坑里了。因此他们普遍压力大,有的时候也会孤独,所以创业者保有童真和乐观也极其重要。”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表示。
 
据悉,红杉中国目前正重点关注与布局核酸药物、蛋白降解药物、免疫治疗、多抗/双抗/ADC、三代/四代测序仪、脑科学、心脏瓣膜技术、人工心脏、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
 
从十六年前进入医疗健康领域进行投资,红杉中国通过长期的投入、全产业链布局,以及不断向早期领域纵深挺进的打法,陪伴着越来越多的医疗创新企业走进这场时代的浪潮中。
 
当然,投资更像是一场需要足够耐力的持久赛,每个半程都面临不同的考验,每一次的进步都很激动人心。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红杉中国仍在持续奔跑的路上。


上文由[宏菱环球投资俱乐部]诚意推荐,内容转载自【动脉网  

推荐阅读

美国林氏集团纽约曼哈顿维珍酒店EB5投资移民项目介绍

2018年度回顾-美国林氏集团林建中主席获奖记录和重大活动记录

林氏集团林建中主席获纽约科技大学杰出企业成就奖

主播说联播 | 星巴克创始人给习主席写信得到回复,潘涛从中品出了味道→

【强强联手】林氏集团X星巴克

【新店开业】美国林氏集团 X 星巴克剪彩仪式

投中2021年度榜单发布,红杉中国位列【投中2021年度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100”榜】榜首

2022 年上半年新晋独角兽 40 家,30% 都被红杉中国投过了

李家超、沈南鹏、李泽湘等官产学研人物共庆香港创科教育中心开启2.0新时代

红杉中国逆势完成新一期约90亿美元基金募集,超额认购高达50%

见证创科2.0时代来临——在香港创科教育中心,遇见新时代创科领军者

红杉中国领投天谋科技 Timecho 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马斯克地下隧道公司Boring获C轮6.75亿美元融资,红杉资本领投,公司估值近57亿美元

红杉资本出资8亿美金加入马斯克收购推特的买方财团

红杉美国内部会议:不计代价增长而获得回报的时代过去了!

红杉中国领投辐联医药2.5亿元A轮,全新赛道核医学魅力乍现

连续斩获多张医疗器械三类证!红杉医疗成员企业捷报频传 | 红杉医疗头条

今晚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上太空!马斯克现场支持!附维珍银河完整PPT

除了卖咖啡,林氏集团合作伙伴星巴克还要携手红衫资本进军投资领域

创新模型打造无限可能!红杉中国医疗成员企业集萃药康成功IPO

红杉中国携“全明星”杰出女性阵容,A轮领投法国品牌DESTREE

当摩尔遇到太极   红杉中国成员企业【摩尔线程】和【太极图形】携手赋能

红杉所投硅谷独角兽Stripe去年支付量达6400亿美元,950亿美元估值很合理

红杉资本 Roelof Botha 接替 Doug Leone,沈南鹏继续担任全球执行合伙人

红杉中国所投企业SHEIN 最新一轮估值 1000 亿美元的融资正在进行中

红杉中国持续加持,国产创新疫苗拓路者瑞科生物成功登陆港交所!

林氏集团合作伙伴星巴克投资九亿中国建“咖啡创新产业园”,总理点赞

总投资480亿元,红杉中国合作伙伴远景科技将在十堰布局动力电池等项目

红杉中国郑庆生:拥抱产业投资,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

新药密集获批,多家红杉医疗被投企业斩获硕果

红杉中国 x 清科发布报告:科创时代,企业需要怎样的赋能?| Sequoia Value+ 红杉汇

斯坦福博士碳中和创业,陆奇押注,红杉进场,赛道已超百亿资金涌入

红杉所投企业——拉美最大超级独角兽巴西数字银行Nubank成功登陆纽交所、市值超400亿美元

创办7个月估值2.5亿美金,25岁天才极客获红杉战略投资

红杉中国领投广州智能驾驶MEMS高精度定位企业导远电子C轮融

红杉追投,无锡70后狂揽10亿美元融资

红杉中国李俊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打破“风投界游戏规则”,红杉宣布成立常青基金,全链条投资且永久存续

红杉中国领投过亿元B+轮融资,慕恩生物加快推进微生物组产业化

重磅!2021「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发布

医疗投资15年:红杉中国的入局、破局与组局

林氏集团合作伙伴星巴克(中国)加速零售创新步伐,与红杉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红杉资本的耐心与收获:平均持股7年,5天5个IPO,股票价值达100亿

林建中主席出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美经济论坛

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在纽约成立



关于美国林氏集团:

拥有40多年历史的美国林氏集团是集制衣、房地产开发、酒店建造、经营、管理及科技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有30多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在过去20年间,林氏集团已建成50多幢大厦,28家酒店,为当地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近五年仅旗下酒店部门就创造了上万个全新的永久工作机会。林氏集团合作伙伴包括全球著名英国最大的私人企业-维珍集团、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国际酒店集团、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公司-美国星巴克公司

上图:林氏集团主席林建中简介


2015年9月25日由两位世界闻名的商业巨子英国维珍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美国酒店大亨林氏集团主席林建中(John lam)携手合作,投资五亿美金建造的纽约五星级维珍酒店于曼哈顿百老汇大道夹29举行奠基仪式。坐落于全世界最昂贵地段的维珍酒店将是纽约十大建筑之一,也是一个为帮助更多中国精英投资移民建造的最稳健最有实力的投资项目,创造3400多个就业机会,并提供40个宝贵的投资移民名额。


上图:纽约维珍酒店效果图


纽约维珍酒店将成为纽约最大、最时尚的,拥有近500个房间的五星级大酒店,还有购物中心,美食广场,运动场所,娱乐休闲等。比伦摩天大廈,世界最大的Macy 百貨公司,韓國城,年青人的創業商業中心區,Google總部。2014年底开始拆楼,经过近十个月的清拆,旧楼已全部拆平。2016年开始建设地基及主体,2019年02月中已经封顶并开始内外装饰。


上图:美国林氏集团董事局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林建中和英国维珍集团总裁Richard Branson在维珍酒店奠基现场合影

上图:美国林氏集团亚太区总裁、纽约林氏区域中心总裁王泳珺(王晓华)与美国林氏集团董事局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林建中及英国维珍集团总裁Richard Branson合影(从左到右)

林氏集团美国总部地址202 Centre Street,6th Floor,New York,NY 10013

亚太区总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驼房营路8号新华科技大厦7楼EB-5项目地址1205-1227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36


如有咨询林氏集团曼哈顿维珍酒EB-5投资移民项目及海内外酒店&房地产科技创投及公司IPO上市辅导(可垫资)、产业(股权)投融资并购奢侈艺术品&大棕商品贸易等业务的请联系:

美国林氏集团中国区 副总裁

宏菱环球投资俱乐部 全球创始合伙人

鹤山市沙坪镇宏菱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心 CEO

           李卓平  先生

手机:13725966319(广东)、13121897248(北京)

微信:lzhping

电子邮箱:1205252917@qq.com

网址:https://lamgroupnyc.com/

上图:中国区副总裁李卓平与王总裁在中国广州投资移民分享会的合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