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教材”129篇古诗文“分级导读”(大全)

郭学萍 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 2021-04-30



“统编教材”129篇古诗文“分级导读”

文/郭学萍



我对人、对事,都坚持一个字——真。


我为人、为文,都坚持一个字——诚。


无论做为人处世,还是谈心论友,若“三心二意”,总是很难成正果。所以,即使忙到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我依然坚持独立经营我的这“一亩三分地”——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


每日坚持写原创,没有非常之决心,坚持不下来。比如今天早晨和大家分享的这篇《“统编教材”129篇古诗文“分级导读”(大全)》,看上去这6篇分级导读是从8月4日开始写的。


其实,这套书的构思、撰写从2012年就开始了。其中历经7年。中途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漫读古诗》。那个时候还是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只采纳了必背古诗文75首。


七年时间,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从75篇增至129篇,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而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原先只被“小众”喜欢的古诗文,通过我们传播,变成“大众”精神文化的共同价值追求。


当然,因为是“原创”,所以,这样的文章你可以全文转发,但绝不可以以任何方式变成自己的“作品”,这才是对原创作者最大的尊重。









来,和大人一起浅浅地读

(一年级)

 

一年级小朋友怎么学古诗?看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13首古诗的编排就知道:遵循“简单”原则,多读多背即可。

 

因为一年级小朋友生活经验有限,识字积累有限,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他们的古诗学习在简单的基础上,还需要坚持以下三点:

 

一、大人在场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共16个“语文园地”中,每个园地的最后一个版块都是“和大人一起读”。

 

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儿歌童谣《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读散文诗《小鸟念书》,读童话《小白兔和小灰兔》《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儿歌童谣《谁和谁好》《妞妞赶牛》《孙悟空打妖怪》,读诗歌散文《阳光》《胖乎乎的小手》,读童话《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小熊住山洞》。

 

这里和大人一起读,就是鼓励“亲子阅读”和“师生共读”。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情感体验,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读书互动。但是,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忽略了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古诗文共读。

 

我多么希望,在清晨学校的教室里,在夜晚家中的台灯前,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和孩子共同捧起《长辫子老师漫读必背古诗文129篇》,做一回真正的朗读者。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开启美妙的共读之旅。

 

二、认写分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之处很多,“识字”方面的创新在于“先学汉字,后学拼音;认写分流,多元认字”。

 

识字的路径很多,比如生活识字,字理识字、游戏识字等。而大量的古诗诵读积累,应该算是“韵文识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会认读,能记住就是目标,对“理解”和“默写”不做要求。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就不会觉得学习古诗文那么难了。

 

曾经看过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篇文章《用耳朵阅读》,对我启发很大。在屏幕阅读的当下,“用耳朵保护眼睛”的阅读是多么必要!一年级孩子毕竟太小,开始学习古诗要求不要太高,能做到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就可以了。因为古诗文的理解,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人生的阅历和阅读的沉淀。

 

三、不断复习

 

大家都知道那个叫武亦姝的小女子吧?她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2019年又以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她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就是长期背诵积累的结果。

 

背诵是人生文学积累的基础,只有背过的古诗文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理解和感受其中的道理和韵味,当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品味、修养就会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就是文学的积淀。

 

然而,小孩子的记忆比较短暂,往往背得快,也忘得快。所以,要遵循记忆规律,反复背诵,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久天长,这些古诗文就会镌刻在记忆深处,张口既来,待到未来写作时,奔腾而出。

 


我是小小朗读者

年级)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了不同年级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从二年级开始,“语文园地”中的最后一个版块“和大人一起读”改成了“我爱阅读”。

 

你可不要忽视这小小的变化,它遵循了儿童学习的一般规律,那就是从一年级由大人带着读到二年级自主阅读。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小小的飞跃。这时候,小朋友们的古诗文学习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变“被动”为“主动”

 

任何一种学习,只有自觉主动才能学好,古诗文学习尤其如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共有古诗文14篇,仅比一年级多1篇,所以从数量上来说,没有压力。但是,需要转变的是小朋友们学习古诗文的态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上第一单元的课文,有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还有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王安石的《梅花》放在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版块,很显然,和单元主题关联不大,其目的就是为了积累。

 

这种积累一开始靠大人督促,慢慢地就要变被动为主动,让“多读、多背、多记忆”成为一种习惯。例如:背了王安石的《梅花》,还可以找他的《元日》来读;背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把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复习一下,感受春天的特点。这样,像滚雪球一样,古诗文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厚。

 

二、变“听读”为“自读”

 

一年级时,我们可能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醒我们:“来,读古诗文的时间到了,请小朋友们把书拿出来,老师读《唐诗里走出一只鹅》,你们认真听!”

现在,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醒,小朋友们应该自己把课本打开,翻到古诗文,对照着汉语拼音,自己读,反复读,大声读。

 

当然,你还可以做一次小小朗读者,把古诗文读给爸爸、妈妈听:“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读完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估计他们一时答不上来。怎么样?会有一点小小的得意吧!

 

三、变“读背”为“读画”

 

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古诗文下面的练习中,多了一项要求,即“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们都知道,课后习题往往揭示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小朋友们可不能忽视哦!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边读古诗文,一边动手画,让古诗句中的画面落在纸上。比如:学了二下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小朋友们就可以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中的画面画下来。在这幅画中,有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直延伸到天际。粉色的荷花在骄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红艳。你看!画面中,碧绿、艳红,色彩的强烈对比,恰恰就是六月的浓烈!

 

通过画一画,小朋友把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形象化。若把这些诗配画张贴在教室中,这就是一次很不错的分享。试试吧!

 

郭学萍









“触类”方能“旁通”

年级)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小古文,三上是《司马光》,三下是《守株待兔》。这样一来,三上共有古诗文20篇,三下23篇,总计43篇,和低年段比起来,篇数明显增加。


除了数量上的变化,在编排上也有变化,不再是《古诗二首》,而是《古诗三首》,诗文旁增加了注释,并且明确提出默写要求。这些都说明,从低年段步入中年段,古诗文学习的难度开始增加。不过同学们不用担心,长辫子老师 继续教给你“三招”古诗文学习方法,就能化难为易。


一、精读一篇,带读一组


学习是讲策略的,古诗文学习尤其如此。我们来看三上的几组古诗:第一组是关于秋景的,具体篇目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第二组是关于山水的,具体篇目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第三组是关于纯净的,具体篇目是《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第四组是关于节日的,具体篇目是《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像这样一组一组的古诗,不需要平均用力,只需要精读其中一首,总结出学习策略,再运用“学法迁移”,便可独立自主地学习其它两首。以第四组节日诗为例,我们可以根据课后练习要求总结出这样的学习步骤:第一步,正确认读古诗,朗读古诗;第二步,疏通诗句,了解大意;第三步:了解习俗,想象情景。最后,围绕“节日”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走访调查、查阅资料、记录分享……从书中走向生活,这样的古诗文学习才会更接“地气”。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一、二年级时,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做要求。但是,到了三年级,每篇古诗文都增加了注释部分。

 

注释很重要,它就像一根拐杖,可以帮助我们对全诗进行理解。比如:同学们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读读注释就知道,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这样,诗题的意思就清楚了。再看注释中,又对正文中的“芦芽”和“河豚”做了解释,这样一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也就容易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的字注释中也没有解释,那就需要借助工具书。

 

三、分类整理,增加积累

 

古诗文分类有各种维度,课文中通常是按某一个人文主题来分类的,如:写景诗、状物诗、田园诗、送别诗、思乡诗、节日诗、边塞诗、咏史诗、哲理诗、爱国诗等。这些诗,课文中有的已经分类,有的需要自己分类整理,分类补充,增加积累。这样,我们就可以跟着季节学古诗,跟着景点学古诗,跟着节气学古诗……于是,古诗文的学习就变得生动起来。

 

让我们一起在诗中度春秋,走南北,识中国。



一切景语皆情语

年级)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上第一首诗很有意思,它在第一篇课文《观潮》的后面,是作为一道练习题出现的,练习题的要求是“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这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从这首诗的编排可以看出,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要能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当然,诗人笔下的“景”一定浸润在特定的“情”中,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细细品味。

 

一、关注单元首页,明确“情”之所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思路,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立德树人、双线组元、三位一体。其中“双线组元”是指每个单元都依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来编组课文。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古诗文时要遵循这一特点,把古诗文放在整个单元中去看,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确定理解重点。

 

我们一起看四上第七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单元的课文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个单元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都和“保家为国”有关。一旦古诗文的主题明确了,诗意和诗情的理解就不会跑偏。

 

二、关注诗文语言,感受“情”之所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其中第一篇课文就是《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虽然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思是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然而,一旦这些古诗文经过教材编写者之手,重新组合,它的主题也就明确了:徐公店旁追逐黄碟的儿童、蜻蜓蝴蝶绕篱而飞的午后、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乡村的一切都是那样令人陶醉。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诗歌,从“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急”字,感受到小孩子跑着追蝴蝶时,那份笨笨拙拙、跌跌撞撞的情态;从“惟有蜻蜓蛱蝶飞”中的“惟”字,感受到江南初夏的忙碌,农人们都下田干活了,只剩下悠闲自在的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翩然而飞;从“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最”字,体会到有“词坛飞将军”之称的辛弃疾,他对儿童的那份由衷的欢喜。

 

三、关注诗人生活,懂得“情”之所往

 

读一篇古诗文,如果不了解诗人的生活,不知道他的创作背景,就很难真正读懂其中的“情”。比如:学习王冕的《墨梅》,你可以先读一读《儒林外史》中王冕的故事,知道他为什么一生种梅、画梅、咏梅?因为梅之精神正是诗人的心神所往,反映了他不入流俗,清洁高雅的志趣。

 

“画格”、“诗格”、“人格”,在作者的身上浑然相通。

 

郭学萍








在文字中涵泳徘徊

年级)

 

从中年段过渡到高年段,古诗文学习的篇数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仅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就出现28篇古诗文,其中第一篇就是虞世南的《蝉》。这不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诗人用蝉自比,意思是他的声名远扬,不是依仗权势的帮助,而是凭借自己的品行才华。

 

由此可见,高年段古诗文学习,不能浮在诗意理解的浅层面,而应走进诗文深处,沉潜下去,用心摩挲每一个文字,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力量。

 

一、咬文嚼字,品出诗文之味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下有一首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有一个“孤”字。孤,字面上解释,孤零零。孤帆,孤零零的一只小船。

 

现在,我们一起来琢磨一下:盛唐时期的扬州可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诗人徐凝的那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正是当时的写照。既如此,通往扬州的长江水道上一定千帆竞发,热闹非凡。然而,在诗人李白眼中,任江面上船帆无数,其眼中却只有友人孟浩然乘坐的哪一只。由此可见,诗人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情谊之深。就像这样,我们把诗文中的每一个字放进嘴里,细细嚼,慢慢品,就会品出诗文中的“真味”。

 

二、结合资料,悟出诗文之情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上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文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们首先看《示儿》,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一个人临死想到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仰。再看《题临安邸》,资料上显示,临安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至此,把它变成南宋都城,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出诗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与批判。最后一首《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乙亥年,也就是1839年所作。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对那个不可救药时代的绝望与呐喊。从这三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三、改写创编,演出诗文之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下出现两篇小古文《自相矛盾》和《杨氏之子》,这两篇小古文故事性很强。这样的小古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改编成剧本,再演出来。比如《自相矛盾》,除了一个卖矛又卖盾的“男主”,还需要一些围观的“群众”。这部剧本的重点是人物对话设定,在“男主”自相矛盾的言语中,构筑出诗文之境,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寓言的深意。

 

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古诗文学习过程,打通了古与今的通道,也找到了读与写的链接,大家不妨试一试。



做一个古诗“研究员”

年级)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也是向中学过渡的重要一年。同学们的各科学习任务都会很紧,而总数31篇的古诗文学习,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

 

因此,这个阶段的古诗文学习要变“被动式”为“探究式”,以“群文阅读”代替“单篇阅读”,掌握古诗文学习的规律,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目标。

 

一、学会“前后勾连”

 

古诗文学习要会瞻前顾后,纵横联系。联系作者的生活年代、创作背景、同类型的作品、同样风格的诗人等。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于谦的《石灰吟》和郑燮的《竹石》,就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阅读。

 

于谦写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却能够若等闲”“全不怕,这何尝不是在表达诗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想人生而同样是咏物诗的《竹石》,则通过写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既表现竹子的坚强,表达出诗人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当同学们把这两首诗联系起来的时候,不仅仅能读懂诗句的内容,更能感受到两位诗人似曾相识的坚贞和高洁。

 

二、制定“任务菜单”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参与和理解。群文阅读选取开放性的“议题”作为选择研究任务,将质疑、对比、分析、探索等理念融入到古诗词学习过程中,以“研究性任务学习单”为载体,让古诗词学习由表及里,向开阔处和纵深处发展。

 

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可以制定以下几项“任务菜单”:菜单1,把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四年级下册学的《清平乐·村居》进行对比阅读,发现这两首词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菜单2,把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和六年级下册最后一首古诗《清平乐·春归何处》进行比较,总结出“清平乐”这个词牌名的特点。菜单3,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六年级上册学的《七律·长征》对比阅读,说说毛泽东为什么最喜欢辛弃疾的词?需要提醒的是,居然是菜单,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合作伙伴。

 

三、创新“分享形式”

 

古诗文研究是一项很有创意的活动,尤其是成果的分享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写成论文,做成小报,排演成课本剧,集体演诵……形式的不拘一格,让古诗文的学习别有洞天。例如,有一个同学在研读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的用字艺术时,写了一篇小论文《为什么只写“一枝”》。诗人“红杏一枝”感受到“春色满园”。这种春光的不可阻遏,新生力量的不可阻挡,借助一枝红杏中,伸出墙外,伸进每一位读者的内心。

 

总之,学无定法,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出发,才能让古诗文学习实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开阔境界。


郭学萍






2019年是“统编教材”之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框架、体系、策略、方法等,必将随之而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小学教育之根本就是——基于儿童的立场,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当我们的眼中看着儿童,当我们的心中装着儿童,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为着儿童,你的内心一定会和长辫子老师一样——郁郁葱葱。






公示:“实验学校”“实验团队”“种子教师”名单
开学第一课:每个孩子必读的5本书,必做的5件事
“统编教材”如何应对?送给大家原创《阅读护照》

长辫子老师的线上暑期公益课开始啦!

统编教材 “360+2X”暑期“整本书阅读”推荐书单

“统编教材”必背古诗文129首
小学师生同题PK2019高考作文题
“统编教材”小学必背古诗文阅读教学建议(低段)
“统编教材”小学必背古诗文阅读教学建议(中段)
“统编教材”小学必背古诗文阅读教学建议(高段)

长辫子老师教你11种写日记的方式

统编教材古诗中,这些字音你读对了吗?

一张表带你读尽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

“360+2X”阅读推荐书目 | “整本书阅读”计划

整本书11步阅读攻略 | 开学第一课定规矩

视频课《汉字诗 |  视频课《灰椋鸟》

统编版语文教材目录 | 寒假“项目式”作业菜单

统编版必背古诗文 | 呀!作业!

视频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程

“千班万人”种子教师招募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