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和海洋人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1588年,英国和西班牙之间打了一场大海战。当时,西班牙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来势汹汹。而英国还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厉害。可是,在这场海战中,英国取得大胜,打败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就此一蹶不振,被打下了头号强国的宝座。
英国取胜的原因有很多。从战术的角度来说,有一个重要原因:英国人打的是真正的“海战”,而西班牙人战术思想落后,打的其实是“在海上的陆战”。
西班牙人的战法和三国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差不多。战船搭载大量陆军士兵。交战时,战船靠近对方战船,船上的士兵跳上对方战船,和在陆地上一样砍杀敌人。
曹操的想法也是这种在船上打“陆战”,为此特意把战船联成一体,减少战船的摇摆,让士兵们找到“陆地感”,没想到因此被周瑜抓住破绽,一火焚之。
英国人在战术上棋高一着。他们知道,如果这么打,他们的水手可不是西班牙士兵的对手。水手的本领不在于砍杀,而在于驾船。海战要发挥水手的特长,而不是把水手当成陆军士兵用。
所以,英国人的战法是,充分发挥水手的特长,灵活机动地操纵战船,尽量不让西班牙人的战船靠近,西班牙士兵就不可能跳上英国战船。当然,英国水手也不会往西班牙船上跳。他们用船上的炮火轰击敌船,杀伤敌人,而不是靠面对面的砍杀。
英国人的大胜证明,这种战法更高明,更适应海上作战。这也就开启了和以往陆战截然不同的海洋式战争。
另一个例子就说到了我们中国。对手同样是英国人。
两次鸦片战争,面对英国人(后来还有法国人)来自海上的攻击,大清帝国很狼狈,被打得晕头转向,完全无力对抗。
和西班牙帝国一样,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术的角度看,英国人海洋式的作战方式,对大清的陆军,无异于降维打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初,英国人是从广州一带展开攻击。林则徐关天培等人凭借沿海炮台,组织抵抗和反击。英国人要是硬打,也能打下来,但势必损失比较大。这时,英国人就发挥了海洋作战的优势。
英国海军不再从广州一带攻击,而是沿海北上,先后攻击厦门和杭州湾等地。看上去,这好像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招数,但如果我们从大清陆军的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完全无法应对。
当时既没有雷达也没有卫星观测。英国军舰从广州附近海面驶入深海,就等于消失了。岸上的大清陆军完全不知道英国人的去向。他们是就此回英国了,还是转而去攻击其他沿海地区,谁也不知道。
过些日子传来消息,英国军舰在厦门附近出现了,并且展开攻击。就算知道这个消息,大清陆军从广州出发,千里迢迢赶赴厦门,也远水不解近渴。又过些日子,英国军舰又出现在杭州湾。这就更远了。陆军靠两条腿在地上跑,累死也追不上啊。
更要命的是,英国军舰后来居然北上到达渤海湾大沽口。这可离京师不远了。作为大清陆军,哪有办法应付这种来无影去无踪,随时出现随时开打的海军?历史事实也正是如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就是从天津上岸,不久就打到了北京,烧了圆明园。清朝各地的“勤王”之师完全来不及救援。皇上只能仓皇逃往承德去“打猎”。
有人说,陆军跑来跑去,肯定追不上海上的军舰。何不在沿海多处布防,以逸待劳,不是就可以了嘛。
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中国海岸线那么长,一万八千多公里。处处布防,得养多少军队修多少炮台啊。这么干,所耗费的军费之多,不待英国人打过来,清政府的财政就崩溃了。
上面两个例子,可以概括出海洋式作战的特征:依靠远距离炮火打击,加上机动灵活的长距离移动。这两条,陆战都基本不具备。即使是在机械化军队出现以后,陆军作战地域和范围也相对固定,并且,很容易被地理限制。
而海洋是均质的。只要有水,军舰就可以到达。虽然也有重要的海峡、运河等关键点,但大部分海洋都像个大平原那样“无险可守”,军舰可以随意来往。
在英法七年战争中,英国也是凭借海军优势,封锁法国在北美的港口,让岸上的法军失去补给,也就只好投降了。英国这种独特的海军战法,让他们在面对大陆国家时占尽主动和优势。这是大英帝国得以建立得重要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这种海洋式作战,和海洋式贸易,有异曲同工之处。
陆地上贸易,一般商路比较固定。因为陆地上的运输,成本很高。如果有高山沙漠密林等阻隔,更是无法跨越。所以,陆地上贸易关系,往往比较固定,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工,也比较固定。
海洋贸易则比较灵活。对海上的商船来说,陆地只是一个个港口。而港口之间没有多大差别。参与海洋贸易的人,会形成一种抽象概念,把所有贸易和分工都抽象为均质的货币关系。既然是均质的货币,那么除了利润高低以外,全世界各地本质上没有区别。
海洋式作战和海洋式贸易,给海洋人,或者说给岛屿国家的人带来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对大陆远距离操控、不要深陷进去,用火力-货币去打交道,而不是真正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持久的分工和协作关系。
在这些方面,大陆人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正好相反的。
首先,大陆人很难有均质化的概念。大陆上有高山、平原、沙漠、草原等等众多自然环境,有多种民族和文明。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物产,都截然不同。大陆人自然就会产生多元化的世界观。有史以来大陆上的大帝国,都是多民族多种族,也就是多元化的。
因为这种源远流长的多元化世界观,大陆国家天生比较善于处理多元化和政治统一之间的关系。现在这种强调单一民族特性的民族国家,并非大陆思维,而是海洋思维的产物。
海洋-岛屿国家其实很不“多元化”。观察现在的英美社会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允许多元化。一旦涉及核心和重要的部分,他们立刻会撕下多元化的面具,要求高度一致。他们才是绝不容忍“异端”的社会。
海洋国家往往不善于处理多元化和政治统一的关系。面对多元化,他们要么分裂分裂再分裂——旗号是“民族自决”,要么就是在政治体内部建立起等级制度,核心永远高于并且剥削外围,想想大英帝国内部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关系。
其次,无论是作战,还是贸易,海洋国家惯用的“远程操控”“火力-货币投放”的行为方式,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形成了隔岸观火、随时撤回岛屿的思维习惯。
大陆是连为一体的整块,因此大陆的思维方式在大方向上是趋向融合,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海洋国家则和别人以海相隔。他们永远都是“旁观者”甚至“挑拨者”的形象。
历史上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较量史显示,如果大陆四分五裂互相争斗,海洋国家就很有机会趁机做大,甚至凌驾于大陆之上。但只要大陆完成了内部整合,成为政治统一体,海洋国家就只能居于下风。
海洋国家中的政治操盘高手,都精通“挑拨术”。威尼斯、荷兰和英国都靠挑动大陆内部争斗而成功上位。不过,威尼斯和荷兰后来玩砸了,遭到大陆国家夹击,也就流水落花春去也。后来的英国要成功得多,但如果没有美国帮忙,英国也早就被欧陆国家给干趴下了。
现在的美国,接过了英国的接力棒,也接过了“挑拨手”的任务,继续在亚欧大陆煽风点火、挑动大陆国家之间的不和乃至争斗。尤其是冷战以后,美国一方面国内“脱实向虚”,全面金融化;另一方面,大肆挑拨大陆内斗,他们趁机“割韭菜”。这种动机,越来越强烈。
从这个角度看,冷战的胜利,实在符合辩证法——祸福相依。美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因此失去了危机感和自强不休的最大动力。并且,冷战胜利,让海洋式作战,也就是远程操控发挥到极致。这就刺激了美国在海洋国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脱实向虚是海洋国家很难避免的宿命。
概括来说就是,海洋式作战和海洋式贸易,相比大陆,根本特点都是一个“轻”字。由于可以隔岸观火,可以远程遥控,可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海洋国家往往不必像大陆国家那样辛苦努力。他们可以以轻松乃至惬意的方式达到目的。人性都是好逸恶劳的。既然有轻松的方式,谁又会坚持辛苦劳作呢?
说到这里,就说到了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一个更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偏重生产和偏重贸易的区别。关于这个,下篇文章继续说吧。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其它公众号转载及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