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城男人│上海女人与上海男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硬仗

2017-06-20 女性阅读新力量➤ 半城



上海女人与上海男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硬仗

何菲/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世故。江湖是什么?江湖是深不可测的窗外世界,是不可捉摸的人心。世故就是江湖里的段位,运用得当,完全是个褒义词。

说实话,上海是个做人需要费点神、心思需要转些弯的地方。我世故,我生存。在这座城市,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依据鲁迅先生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所以在上海,不可不通,也不可太通。这其中的拿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理性。

上海男人的心思缜密,脚踏实地,举世皆知。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从学生时代,便一点一滴地为以后成为一个世故的、可以独立行走江湖的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从读小学、中学开始,上海男生就很容易被辨识。他们整洁细致,修边幅,出门不忘在口袋里放一包餐巾纸,用完了会及时向女生要。

他们彬彬有礼,也有自己的见解,但轻易不愿主动表达,怕被人说出风头。他们的上课笔记记得详细工整,甚至用几种颜色的笔分门别类,不过他们通常不太愿意把笔记借给别人。

到了大学,上海男人的仔细更是突出。曾有个青岛女生向我赞叹上海男生的好。她说有一次她进了教室刚要坐下,一男生冲她低声说了一句:“小心椅子!”女生起初以为是那椅子缺胳膊少腿。上海男生不吱声,递给她一包餐巾纸,女生定睛一看,才知道他要她当心的是椅子上的灰和墨水渍。这个小小举动获得了那女生对他四年的朦胧好感。

斟酌未来,北方男生往往显得豪情万丈。上海男生关心的则是具体实在的问题,小小年纪便已有很强的谋生意识和养家糊口的责任感,有前瞻,有理性,有规划,少年世故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他可以把一件任务的前期号召鼓动工作交给北方男生去完成,而把具体工作交给上海男生来落实、细化。

上海男人从小不说大话,你请他帮一个忙,他不会马上拍胸脯:包在我身上,而是思索一下,然后很谨慎地表示“我试试看好伐”。当你以为没希望,没准就办成了,这种情况在上海男人身上的发生概率很高。

和上海男生相处,总觉得生活是沉甸甸的,无路可逃,也没有侥幸。当他们成长为男人,就自然而然成为家庭的支柱,社会的中坚。

上海男人做老公通常是很不错的。怪不得别人会说,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国房子开德国车吃中国菜,再嫁一个上海老公。


从前生活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中的职业男人,家境中等,薪水中等,每天清晨会被拖鞋的走动声、咳嗽声,绵软的讲话声和评弹越剧声吵醒。逼仄的空间里随处可见认真生活的痕迹。这些空间,像城市掌心中纵横交错的纹路,静静蛰伏,构成委婉深沉的底色。

中庸,世故,遵循市井道德,他们是这座城市柔软腹地中的主流人群,认识了他们,你也会爱上上海俗常的生活。

张爱玲小说里的上海男人几乎个个都是深谙人情世故的男人。

比如《十八春》里的叔惠,就要比世钧“通”很多。同是细腻善良的人,上海人叔惠比南京人世钧会表达,懂掩饰,也更体贴、更识相,同样是黯然的感情结局,叔惠比世钧的收尾暖色且有回味。

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振保,他是传统的谦谦君子,城府深,骨子里却还有一个向外探询的面孔藏在暗处。这也是个世故的上海男人,有一颗偶尔不安分的心和规整的生活。不安分是生活中的调料,如果为不安分付出大的代价,上海男人也是不肯的。

所以上海男人心里的惊涛骇浪,多半只在海底发生,表面上总是风平浪静。所以在振保身上,始终有种坚韧的克制和压抑,可有一种凛冽的魅力,就在不是故意间,像烟一样冒出来,他却没发现。那是多少深的世故。小说里单纯炽烈的南洋女人怎会是上海男人的对手啊。

范柳原是张爱玲笔下最有嚼头的男人,因为他有带着玩世不恭的世故。他称不上美男子,粗枝大叶,但也有他的一种风度。

范柳原有品位有阅历,见惯女人,依恋白流苏却绝不肯轻易就范。而流苏却狡黠矜持,身上有着上海女人特有的精致的算计。这两个人碰在一起,就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硬仗。而流苏胜算更低,如果不是香港的沦陷,真想不出她的女性魅力能拼得过命运的大力。

而老于世故的范柳原怎会看不到这一点呢?他早就提醒过白流苏了:“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这话听上去很容易摧毁女人的免疫。但细想来,范柳原并没有承诺,地老天荒,有赖命运成全,他也能进退自如了。


上海老男人内心是有波澜有暗涌的,但已懂得控制。老男人最擅长的是权衡,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世故是他们的Logo。


有几个著名上海男人值得一说。他们都具有天赋,对机遇的嗅觉和把握能力超强,而且懂社会、识人。虽世故方式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但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成功。

上海人陈逸飞给人的感觉始终优雅而世故。

陈逸飞是受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的一代。1966年他20岁,从上海美专毕业,同年文革开始。1970年他与人合作歌颂救人溺死的知青金训华,据说那是简单的宣传画,自此他受到重视。从此,大约十年间,他的敏感和过硬的功底,使他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不曾吃亏。

比如油画《黄河颂》与《占领总统府》是陈逸飞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前者刻画了站在陡峭的黄河边的战士,形象高大英俊,加上雁群与阳光的衬托,使画面充满了感染力。《占领总统府》表现了在“南京总统府”升旗的画面,犹如舞台雕塑一般具有立体感和英雄主义气势,被军事博物馆收藏至今。

油画《黄河颂》

这两幅陈逸飞早期的代表作,人物漂亮,题材讨好,凝聚了苏俄写实主义绘画教育的成果,作品构思与主题完全符合当时“高、大、全”的审美要求,自觉不自觉地用艺术手段来解读政策或潮流,这些使陈逸飞成为当时最为吃香的青年画家之一。

油画《占领总统府》

陈逸飞在人物塑造上的唯美手法,成为他终身受用的看家本领。 

然后,陈逸飞经香港赴美留学,开始走向世界,很快他就得到美国大商家哈默赏识。1991年陈逸飞描绘江南仕女的《浔阳遗韵》一声炮响,离美回国,凯旅归来。

他的《双桥》被哈默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使周庄小镇一举成名,也使陈逸飞名声大噪。虽然有画界同行评价陈逸飞迎合外国人心理,善于炒作自己,甚至说他的画有张艺谋式的卖古董味道,但画面沁透的美感与江南风情的韵味,在当年仍是有卖点并显示扎实的写实功力。

油画《浔阳遗韵》

从出国再海归的二十年间,陈逸飞虽然没有完成重大的突破性转变,展示的只是圆熟的写实基本功加上人物的丰姿美容而已,但作为一名画家,他却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一定会一路春风得意下去。

陈逸飞从未说过自己是顶尖的画家,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视觉艺术家”。这使他后来涉足时装、建筑、模特公司、时尚家俱、传媒、影视等领域都有了一个别致的说法和可进可退的回旋空间。

仔细品味,你会发现陈逸飞身上饱含着上海滩的世俗元素,走出去,打回来,既实用,又讨巧。

油画《双桥》

王家卫的阳春白雪也到了极致。很多人看不懂王家卫的电影,但又喜欢挂嘴上,他的名字一度是上海小资的装备。

能做到这一点,王家卫自有世故一套。同样是文艺片,就电影本身而言,程可辛的片子可能比王家卫的流畅大气许多,最重要一点是:言之有物。但在包装自己上,程可辛明显输分于王家卫。

程可辛给人感觉很实,而王家卫则营造出一种梦幻色彩。在香港混的上海男人王家卫永远戴着墨镜,暗示了一种神秘感和疏离感,是一个道具,他戴着它游走江湖,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充满形式感。

杜可风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梁朝伟是他的御用演员。梁朝伟在拍摄的时候是什么都不问的。杜可风对着阿根廷的天空也是很困惑地发呆,但他同样不问,努力拍出王家卫给他的某种感觉,但他自己都不知道拍到了什么。王家卫看到这些镜头很满意。

演员和导演之间之间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王家卫的方式是拒绝。梁朝伟接受了这样拒绝,而且在这样的方式里优游自在。梁朝伟的智慧是超乎寻常的适应性和发掘别人的颖悟力。

这样一个发着暗金属光泽的演员令王家卫欣喜王家卫深藏在墨镜背后的世故使他很快就意识到谁将是他的御用演员,谁将是那个使自己在对方的光亮中生辉的人。他识人,也识自己。

其实作为一个上海男人,王家卫天生就不缺商业头脑。十几年前,一般的香港影片过2000万才算合格,他自己的影片几乎从来不过千万,但他却与擅拍商业片、常拿好票房的刘镇伟合组公司:一个永远在那里拖拖拉拉地拍着云里雾里的艺术片,不管票房好坏却终究戴上了国际名导的桂冠;一个总是拍着搞笑商业片,票房大把大把地赚了却还要承担“烂片”的罪名。资源互补,这也是王家卫的另一个老道之处。

姚明是上海的骄傲。是上海男人的骄傲。

姚明之所以有今天的璀璨,除了他的出色的球技,也在于他的通达世故。

姚明为人成熟,口才一流,在他的性格里,浸淫着东方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又结合了上海人的玲珑精致和超强屏功。这种屏功,不是克制,而是冷静,不是凶猛,而是强势,是一种“中的精神”,一种调和的力量。姚明的大富已经无须多论,他的大贵也是指日可待。 

在篮球这项早已充分市场化的运动中,为人处世稍有偏差,就会陷入危险之地。由于不通世故而使职业生涯一度岌岌可危的王郅治,就是其中的典型。

姚明的情商无须多言,在对个人利益与篮管中心乃至总局发生矛盾时,那种极为稳妥漂亮的解决方式让人赞叹。

还有2003年姚明状告可口可乐公司侵犯其肖像权也是一例明证。整个事件过程中姚明凭借自己的才智做到有理、有制、有节,这使事件的双方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握手言和。

 2004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开局十分不利,姚明面对自己的队友的散漫表现十分不满,在以悬殊差距惨败于西班牙之后,姚明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面对媒体一改往日的平和,公开指责队友出工不出力,甚至表示如果照此下去他就要退出国家队。

这种看似极端破坏队内团结的言论在视奥运成绩为生命的中国代表团眼中本应是大忌,但姚明依靠一针见血的事实、以往积攒下来的人气以及他在国家队不可替代的地位使全队无人站出来反驳,反而激起了队员的斗志,此后中国队连克强队闯入8强。姚明在全队中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由此可见。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曾对姚明做过一次访谈,全美观众看到了健谈而世故的姚明,然而姚明的心防、自我世界不愿被人探索的个性,在言谈之间,也表露无遗。这家媒体评价姚明,“尽管姚极尽轻松,表现诚恳,但他的世故和外交辞令,仍给人一种冷冷的疏离感。”

很少有成熟的上海男人愿意娶个人事混沌的女人做太太,对红颜知己的要求则是知情识性。

女人必须要发现,上海男人是非常复杂多元的群体,一生都在奔波拼搏。上海男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会不断在心中隐密地制造想法。这些想法是男人成长的保姆,也是滋养他们灵魂的养分。想法使男人心窍成熟,也使他们精明世故。

都说上海女人幸福,但那只是表面。其实一个上海女人想要得到她想要的幸福并不容易,必不可少张爱玲笔下白流苏式的内敛心计,也必须练就白流苏式的虚以承应。

在轰轰炮火中,范柳原终于回到流苏身边,流苏对范柳原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看这个女人多么明白。没有这样的慧心和通达,即使有乱世帮忙,也无法梳笼像范柳原这样不羁的浪子。

女人最大的不世故不通达就在于误解男人,她们总怀疑男人背后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在与自己过不去。其实,女人与男人是呼与吸的关系,呼是女人自己,而吸则是男人。


延伸阅读


半城男人丨他是大师,也是暖男,长得还帅,这样的男人如何炼成?

半城男人丨黄磊:我太太这样的女人

半城男人 | 可怕的性商,让智商和情商黯然失色!

半城男人 | 家事国事天下事,房事不平何以平天下?

反鸡汤 | 好男人都结婚了?还是男人结婚才变好了?



美编︱肖   婷

音乐 | 范丽甍

半城编辑部

原文转自公众号 【红颜蓝颜何处芳菲】

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 | 叶檀 | 陈文茜 | 黄佟佟 | 野夫张明 | 潘知常周晓虹 | 白岩松 | 徐士进 | 裴谕新 | 薛冰 | 刘嘉李丽淑 | 金一虹 | 晋锋@一猫一艺术 | 吕莎莎 | 张默雪 | 鲁敏 | 陶向南 | 傅国涌 | 曹立群 | 于海青 |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