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希腊德拉克马剽袭波斯银钱德拉克麦

赵华 至简之道001 2022-11-03



【文目】

一、波斯银钱“德拉克麦”与“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

二、古希腊纯属捏造,安息国银钱上会有“希腊字”?

三、波斯国银钱“德拉克麦”曾在中国西域流通?

四、古埃及1公斤“德拉克马”银币才能换到1公斤小麦?

五、什么“古希腊罗马”全是欧夷瞎吹的天大牛皮

六、波斯给斯巴达水手发德拉克马日薪之“古希腊演义”

七、于阗国“汉佉二体铜钱”是古希腊西方文明的体现?

八、于阗国六铢“铜钱”催生了波斯1德拉克麦“银钱”?

九、马其顿亚历山大从埃及海底龙宫一路向东希腊化?

十、“中世纪东罗马帝国”与中国史籍里的“茀菻”小国

十一、“中世纪”东罗马索里得金币仿自波斯银钱?

十二、拂菻金币索里得影响了大食国金钱第纳尔?

十三、万古黑暗欧洲11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货币?

十四、“古希腊”钱币的诞生地:20世纪初的土耳其

十五、结论


吐鲁番出土唐代西域“粟特文买卖女婢文书”


一、波斯银钱“德拉克麦”与“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


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偶见一则吐鲁番出土唐代西域汉人王国高昌国(现吐鲁番市高昌区)的“粟特文买卖女婢文书”,汉译为:


时唯秦城(高昌城)延寿年间,天神、伟大的希利发、国王陛下(麴文泰)嗣位之十六年,汉语(文)称五月,粟特语(文)称十二月,己亥岁(唐贞观十三年、耶元639年)二十七日。茲于秦城市场,当众人之面,沙门乘军、石族人乌塔之子,从康国人突德迦之子六获处得到一奴婢。此婢为曹族人,生于突厥斯坦,名曰优婆遮。他为此支付高纯度卑路斯钱120德拉克麦


德拉克麦”?而且是高纯度波斯“卑路斯钱”?

与如雷贯耳的“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同名?



鉴于耶元前的“古希腊”历史毫无“西文”及阿拉伯文古籍之“实证”,最早的欧洲拉丁文“古希腊史文献”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又被我们“西史辨伪”学者陈大漓先生考证出是“意大里亚国”天主教“历史学家”、欧洲最早的文献“辨伪”者洛伦佐·瓦拉,于欧洲刚出现“中国印刷术”之耶元15世纪(此时间点亦存疑)挖空心思虚构的,即“古希腊”已被陈大漓“证无”。我马上就想到,所谓“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是不是抄袭波斯银钱“德拉克麦”而捏造的?


二、古希腊纯属捏造,安息国银钱上会有“希腊字”?


据西史辨伪“民科战狼”近年的研究,中国是数千年人类文明的“唯一”起源地。黄河清教授则将中华文化西传的路线和地域,归纳为先秦上古之西域及印度“第二中国”中古之波斯及大食“第三中国”,和近代之欧洲“第四中国”。那么,中古波斯的“德拉克麦”银钱既被中国唐初西域粟特文献证明是“真”的,毫无西文古籍支撑的“无希腊”银币“德拉克马”是不是就必“伪”了?所谓“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是否就是依据古波斯“德拉克麦”银钱捏造出来的“伪币”而已了?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说: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世代依土定居),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文饰像国王的面貌,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画革旁行以为书记……自大宛(yuan)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须珣,善市贾,争分铢……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青铜和白银),辄以为器,不用为币。”


受中国西域华夏人分支“大月氏”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波斯国的前身安息国,已有稻麦“土著”定居农业、城邑商业,和在牛羊皮革上从右到左“旁行”横书之“胡文”。安息商贾则使用当朝国王之“王面”肖像打制银钱,其银钱之“重量单位”,可能也是“德拉克麦”。



比如,一枚中国汉晋时期与安息国通商的西域楼兰国“佉卢文”木简上的“达子香叶散”药方,就写有“薑(姜)一德拉克玛,胡椒二德拉克玛”等。此德拉克玛(麦)“计量单位”,多半就出自中国西域到安息“古丝绸之路”沿线“最靠近中国内陆”的某国,然后被“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的大月氏国以西“最为大国”之安息国吸纳采用。


但安息国银钱是否叫“德拉克麦”尚无中国古代文献及“真实可靠的”中国考古出土证据。而从“古埃及”露天垃圾堆“发现”大量纸莎草“古埃及文献残片”,却数千年未碳化,从英国“古罗马”马赛克壁画遗址发现欧洲古代必无之“板砖”,以及刻有“吉姆在这里”简体汉字的石块等可知,欧美“造假伪考古”前科累累,实难置信!因此,康柳硕《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波斯萨珊银币》一文说,安息国“德拉克马”银币上“常有钵罗婆字和希腊字并列”,所依据的就极可能是近现代欧夷伪造的“伪安息银币”。


类似西域钱币的“锤制”技术先秦时就已传播到新疆地区了


波斯国继承了安息国打制“银钱”制度。但康柳硕该文说,波斯“德拉克麦”银钱沿袭安息国币制,采用“古希腊”货币单位“德拉克马”(每枚约4克),银钱王像旁铭文不再用安息国银钱上的“希腊字”,改用了钵罗婆字母的“波斯字”,则纯属妄言。因为中国汉晋及更早时期根本就“无希腊”,哪来的什么“希腊字”?



三、波斯国银钱“德拉克麦”曾在中国西域流通?


我国尚未出土过“安息银钱”。所出土的古波斯“德拉克麦”银钱,从耶元310年沙卜尔二世到651年波斯末代国王伊斯提泽德三世(伊嗣候),共有10位波斯国王发行的1900余枚(波斯国金钱和铜钱出土极少)。比如1964年河北定县北魏塔墓中,发现波斯伊斯提泽德二世(438-457)银币4枚,卑路斯(459-484)银币37枚。1965年在呼和浩特市近郊坝子口白道城,发现了4枚相当于中国北齐、北周(550-581)时期的波斯国“德拉克麦”(Drachm)银钱。


据南北朝《周书异域传》,吐鲁番高昌国“赋税则计田输银钱,无则输麻布”。《隋书食货志》记载说,北周时“河西诸郡使用西域之金银钱,而官不禁”。迄今为止,我国似未出土过波斯银钱以外的其他西域小国银钱(阿富汗等国出土过“贵霜国”金银币,我国仅出土过极少量“贵霜国”铜钱)。故耶元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或更早,依然是中西亚“最为大国”的古波斯国德拉克麦“银钱”,应已在中国西域流通。(《隋书食货志》所说的波斯国“金钱”,也多半是打制金钱。)



钱伯泉《从〈唐支用钱练帐〉考察唐初西域的货币变革状况》一文举例说,吐鲁番“阿斯塔那”第4号墓出土的唐初《唐支用钱练帐》中,记有几位唐军校尉存放在大唐西州高昌县前庭府卫士“左憧熹”家的钱款。如“安校尉(名)下,银钱六文,铜钱卅一文。韩校尉下,银钱六文,铜钱五十文”等。即在中国西域,直到耶元7世纪唐初,由粟特胡商输入的波斯国德拉克麦“银钱”,仍在与大唐开元通宝“铜钱”并用。而其时鸟不拉屎的希腊穷山恶水地区,还不知是否已在叙利亚黎凡特“拂菻”国治下,是否用得起通行于波斯国西北蛮荒之地的拂菻国“金钱”呢,还谈什么“古希腊帝国”自己发行的“古希腊银币”德拉克马?


由于汉代五铢铜钱币值低,在西域流通不便,得到大汉铜钱,西域至安息诸国大都铸为兵器、器皿等高价实用铜器了。所以,古丝绸之路上安息等国贾市“争分铢”,所用的应该是有足够人力打制银币的“安息银钱”,或许就叫做“德拉克麦”,并被其后的波斯银钱袭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明发,又经银山。山甚高广,皆是银矿,西国银钱所从出也。”中国西域至安息、波斯和贵霜国的白银,主要来自中国新疆焉耆的“银山”。可以想象,由于中国西域小国无人力大量打制银钱,古丝绸之路上流通的“西国银钱”,多半是粟特商人从新疆银山将白银驼运至安息波斯或贵霜国,在安息波斯或贵霜国打制的。


《后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


古大秦国,也许是秦亡前后流亡至安息以西“大食半岛”和东北非埃及的“秦人”所建,故其人“貌类中国人而胡服”(《晋书》)。由于大秦国离“世界贸易中心”大汉中国更远,选择抵银钱价值十倍的“铸造”金钱,“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就顺理成章了。


古代陆海丝绸之路流通的多半是“大秦穿孔金银钱”



据《中国钱录》,安息银钱无穿孔,大秦金银钱有穿孔,证明大秦国无文饰金银钱是大规模“铸造”的。中国东周战国时期钱币铸造技术就已成熟,大秦人掌握钱币鼓铸技术毫不奇怪(中国周边的高丽、倭国和吐蕃钱币也有穿孔,说明中国钱币铸造技术仅外传了近边地区,连天竺都没传到,大秦国是唯一的例外),故可广泛流通于北南陆海丝绸之路,且可因其“高科技”大规模铸造金银币之“货币输出”而获利“十倍”。其次是安息波斯,以及大月氏“贵霜国”,亦可以其人力打制银钱“德拉克麦”之输出收取“铸币税”。


曾有“古希腊德拉克马银币”?中国史书无载!

中国丝绸曾出口古希腊罗马?它们买得起吗?


古埃及1公斤“德拉克马”银币才能换到1公斤小麦?


四、古埃及1公斤“德拉克马”银币才能换到1公斤小麦?


搞笑的是,不知哪个欧夷“建构史家”居然脑洞大开,说由于“罗马帝国”恶性通货膨胀,从耶元2世纪到3世纪末,在继续使用“古希腊托勒密银币”德拉克马的“罗马帝国埃及行省”,1“阿塔巴”小麦的价格从8德拉克马涨到了1,2000德拉克马,上涨了1500倍!由上述钱伯泉文章《从〈唐支用钱练帐〉考察唐初西域的货币变革状况》中可知,唐初中国西域的小麦价格,是“一文”(波斯德拉克麦)银钱可买一斗,约合现在的12.5斤,则“8枚”(波斯德拉克麦)银钱可买100斤小麦。若耶元2世纪“古埃及”的“托勒密”8“德拉克马”银币可买1“阿塔巴”小麦,则“古埃及”的1“阿塔巴”重量也可能是50公斤,其小麦价格可与大唐西域接轨,很是合理(没准就是抄了中国“故事”)。但50公斤小麦若涨价至1,2000德拉克马,其“古希腊银币”本身的重量是1,2000德拉克马×4克=4,8000克=48公斤。


耶元3世纪末的“罗马帝国埃及行省”,竟然要花48公斤“古希腊银币”去买50公斤小麦,几乎等于用1公斤银币换回1公斤小麦?哪怕是“铜包银”之劣币盛行,就算它是铜币,用1公斤铜币换回1公斤小麦?连“罗马皇帝”也吃不起这个价吧?牛皮吹破天了!


由此可见“古希腊古罗马”都是海吹出来的!



五、什么“古希腊罗马”全是欧夷瞎吹的天大牛皮


中国“官科”长期学舌欧夷“建构史家”,说什么中国古籍上的“大秦”和“拂菻”(或“普岚”、“伏卢尼”),就是占据欧亚北非的“古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而所谓“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更是德国佬赫罗尼姆斯·沃尔夫(1516-1580)的胡扯。1557年,沃尔夫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廷历史学家手稿》中,故意给“东罗马帝国”改了个名,叫做“拜占庭王朝”,是为了剥夺拂菻的“罗马”名号,树立德国之“神圣罗马帝国”为正统。历史上从无“拜占庭帝国”之名。更何况,连“东罗马帝国”之名都是假的


《坤輿万国全图》上的罗马泥亚国小城镇“比产齐何”

叙利亚黎凡特及土耳其半岛“前罗马”地区


所谓“东罗马帝国”,可能是叙利亚黎凡特及土耳其半岛“前罗马”地区之后的“后罗马”,却绝非啥“帝国”。耶元1430年左右,中国大明郑和元帅“世界地图测绘团队”所作《坤輿万国全图》上的“比产齐何”,就是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所在地“拜占庭”的汉文音译,当时不过是“罗马泥亚”国的一个小城镇,或是依附于罗马泥亚国的“基督正教”(所谓的“东”正教)蕃属小国。所谓“拜占庭帝国”所属“大希腊”地区,还有“甘的亚”、“莫勒亚”、“厄勒齐亚”(葛瑞斯“希腊”)、“马则多泥亚”(马其顿)、“亚尔百泥亚”(阿尔巴尼亚,近代希腊人说的就是“阿尔巴尼亚语”)等众多小国。哪来的什么东“古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连耶元1600年时的《坤舆万国全图冒名作者利玛窦,都不敢像德国佬赫罗尼姆斯·沃尔夫那样瞎吹!


郑和时代之耶元15世纪初尚无“奥斯曼土耳其(突厥)帝国”。1600年利玛窦时已有统一了“那多利亚”(安纳托利亚)半岛诸小国,且已灭了名叫“罗马泥亚”的基督正教“后罗马”国,及其小城镇“比产齐何”(拜占庭)150多年的“土耳其亚”(Tvrchia)国,利玛窦却没把它“添加”进《坤图》地名,也说明《坤图》的真作者是郑和团队。


1533地球仪上尚未染指“康斯坦丁堡”的“土耳其亚”国

1600《坤輿图》上的“土耳其半岛”上竟无“土耳其亚”国


西方伪史断言,中国史籍记载的“大秦国”和“拂菻国”就是“古罗马帝国”?大秦国人种“有类中国”(《后汉书》),“貌类中国人而胡服”(《晋书》),怎么可能是“古罗马”欧洲人?“拂菻国”人皮肤“颜色红白”(大唐杜环《经行记》)倒像是欧洲“粉白人”。拂菻国是个长期被波斯国和大食国压制、偶尔向中华天子朝贡之中华番属国(“番”通“蕃”及“藩”)。


《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西域百国番附盛况说:“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正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诗)。拂菻国岂能例外?《旧唐书·西域传》也说:“贞观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太宗降玺书答慰,赐以绫绮焉。


从南北朝直到明初,中国可靠文献说的都是“大秦”和“拂菻”,哪有“罗马”国的影子?直到明代宣德年间郑和元帅团队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輿万国全图》上,才有了“后罗马国”地区的“罗马泥亚”国和“意大里亚”国的“罗马”城


所以说“古希腊罗马”,全是欧夷的天大牛皮!


六、波斯给斯巴达水手发德拉克马日薪之“古希腊演义”



据“意大里亚”国天主教“构建史家”洛伦佐·瓦拉神父,于耶元15世纪中国明代“构建”出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及近现代欧美“构建史家”接力完善的“丰满”故事,耶元前412年11月(没有任何历史记录之“构建”日期),“第一波斯帝国”小亚细亚行省总督替萨菲尼斯,来到了波斯帝国西海岸的“古希腊殖民地”米利都,给斯巴达舰队每一位水手发了1德拉克马日薪。但很快又表示:除非有国王的命令,今后他只会按照半德拉克马的标准发日薪。经斯巴达人力争,波斯总督才同意把一天0.5个德拉克马提高到0.6个德拉克马,即把斯巴达水手的月薪从15个德拉克马涨到了18个德拉克马


0.1个德拉克马是什么“货币单位”?比如中国0.1元的货币单位是1角。若无更小的“十进位值制”货币单位,当时波斯人会计算“小数”否?据说9世纪时的波斯数学家花拉子密才首次系统叙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小数”运算法(此说仍存疑)。



据网友“咫尺理塘归去来”考证,欧夷迟至1585年才刚知道“小数”,分别用圆圈中之“0”左边表示整数,即后来发展出来的“小数点”,用圆圈中之“1、2、3”,表示小数点后的1、2、3位小数。且“咫尺理塘归去来”网友怀疑,连“1585年”那书都有疑问,难保不是利玛窦等耶稣军间谍来华“盗经”后伪造的。因为利玛窦来华后,才将“小数”等中国古代数学知识盗回欧洲!


且不说所谓耶元前5世纪之“希波战争”,多半是意大利瓦拉神父参照耶元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国与“罗马泥亚”国、“亚尔百泥亚”国(阿尔巴尼亚)、“马则多泥亚”国(马其顿)等“后罗马”地区诸小国的战争加以“构建”,并提前到2000年前的,这个所谓的“帕提亚”安息帝国之前的“第一波斯帝国”,在中国《史记》和《汉书》中压根就没有踪影,瓦拉时代之前的欧洲更没有任何欧亚史籍抄本流传过,这波斯总督给斯巴达水手发放“1德拉克马”日薪,瓦拉神父是咋编出来的?是不是听说过奥斯曼突厥国总督给希腊地区各小国的雇佣兵水手,发过奥斯曼土耳其国“德拉克麦”银钱日薪之类传闻啊?瓦拉神父虚构“古希腊演义”故事蛮有才啊!


那么,中国出土的波斯银钱是怎么回事?

这就要溯源到汉代西域的于阗国铜钱了。


作为钱币重量,“铢”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并延续到隋代



七、于阗国“汉佉二体铜钱”是古希腊西方文明的体现?


王永生《汉佉二体钱——东西方货币文化融合的产物》一文说,中国汉代时,西域于阗国(和田)曾流通过一种“汉佉二体钱”,币值有骆驼纹“六铢铜钱”和马纹“重廿四株铜钱”。


王永生该文说,这种“汉佉二体钱”上属于“西方文明”的体现,就是大小钱间重量的比率关系。如大钱为24铢,小钱为6铢,大钱与小钱的兑换比例为 4:1。1枚大钱与4枚小钱的重量大致相当。4:1的比率在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无有,但却是“古代西方货币体制”中常见的标准。如“帕提亚”王朝(安息)米特拉达特斯二世4德拉克马银币,阿萨克斯二世1德拉克马银币。“古希腊”银币最常见的单位也是4德拉克马与1德拉克马。因此4:1的比率,在“古希腊货币”中具有代表性。在“亚历山大大帝”和亚洲“希腊化”时代,1德拉克马与4德拉克马银币还扩大使用到波斯和印度地区。这样的“古希腊货币标准”出现在汉代于阗国的汉佉二体钱上,足以看出“西方货币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云云。


恐怕恰好相反吧?是中国汉代的“五铢铜钱”,影响了“第二中国”西域于阗国的汉佉二体“铜钱”,从五“铢”变异到六“铢”和廿四“铢”,再向西影响了“第三中国”安息波斯国的银钱1“德拉克麦”和4“德拉克麦”,然后继续向西影响到“第四中国”拂菻国,是不是更合理呀?其“廿四铢”和“六铢”之4:1比率关系,与从未存在过的“古希腊”没有半毛钱关系吧?


中国“铢”影响西域六铢铜钱和贵霜、波斯六铢4克银钱痕迹


八、于阗国六铢“铜钱”催生了波斯1德拉克麦“银钱”?


王永生《汉佉二体钱——东西方货币文化融合的产物》说:钱币学界多认为汉代五铢钱的通行,直接催生了汉佉二体钱。汉佉二体铜钱上的篆文也与东汉铜容器上的篆文相通。还有学者探究了汉佉二体钱与东汉五铢钱的比价关系:西域于阗国的汉佉二体钱之五枚24铢大钱=24枚东汉五铢钱,均为120铢;五枚6铢小钱=6枚东汉五铢钱,均为30铢;一枚24铢大钱+一枚6铢小钱=6枚东汉五铢钱,均为30铢,极易心算和兑换。


汉佉二体铜钱是在两汉五铢钱的基础上“增重”一“铢”产生的。其“六铢钱”为何会增重“一铢”?是不是因为于阗国缺乏汉朝以“铸造”法鼓铸“穿贯”(穿孔)五铢钱铜币的“先进技术”,无法用先进“鼓铸法”去除汉朝五铢钱穿孔中那“一铢”的重量,只能保留那“一铢”,然后用铜片“打制”出与五铢钱同样厚薄和大小、但却重了“一铢”的“六铢钱”?


再看看于阗国汉佉二体“铜钱”是怎么“催生”出波斯德拉克麦“银钱”的:据有关计量资料,汉制1斤=16两=256克,1两=24铢=16克,半两=12铢=8克,6铢=4克。


原来波斯银钱1德拉克麦=于阗国六铢铜钱之6铢=4克!于阗国六铢“铜钱”,就此催生出了(安息或)波斯国的1德拉克麦“银钱”!


先秦先进的陶范铸钱技术

秦代先进的陶范铸钱技术

汉代先进的陶范铸钱技术


只因为都缺乏汉朝先进的陶范铸钱技术,于阗国汉佉二体文六铢、廿四铢“铜钱”,以及(安息或)波斯国钵罗婆文1德拉克麦、4德拉克麦“银钱”,就都是效率低下的硬模“锤制”钱。正因为“打制造币”效率低下,于阗国人聪明地锤制了“廿四铢”大面值铜钱,以一枚“廿四铢”大钱抵四枚“六铢”小钱,以减少“锤打造币”的工作量。也正因为打制造币效率低下,(安息或)波斯国人聪明地“锤制”了比“铜钱”价高的“银钱”,以满足(安息或)波斯(包括晚于安息建国的大月氏“贵霜”)国内外、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商贾贸易之需。


我这推理是不是逻辑自洽得严丝合缝?


所谓“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银币只能是假货


九、马其顿亚历山大从埃及海底龙宫一路向东希腊化?


由汉朝五铢钱影响于阗国锤制六铢铜钱,再向西影响安息波斯锤制“六铢4克”银钱,合乎逻辑。而反过来,说穷山恶水的“古希腊”,突然就没有任何积累和传承地科技文艺“大爆发”,然后把唐宋时期波斯大食“驼队侃史”消遣说唱中,疑似源自大汉灭匈大战之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故事的“波斯大食英雄亚历山大”,改换成古希腊“马其顿大帝”,再把所谓古希腊文明的中心,由“雅典”迁移到埃及“亚历山大港”,随后再让“亚历山大大帝”统帅数万马其顿光脚丫子重装标枪兵,“年中无休”地日夜征战,摧枯拉朽地“笔下开疆”,轻松愉快地一路向东“希腊化”。于是古希腊“德拉克马”银币就随着马其顿大帝之东征,一路影响到“古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帕提亚”安息、波斯,“巴克特里亚”阿富汗“大夏”、“贵霜帝国”,印度,中国西域嚈哒等国的银币,云云。而“西史辨伪”学者程碧波先生考证出,“亚里士多德”高徒“马其顿大帝”时的埃及,尚未冲击出尼罗河三角洲,“亚历山大港”还是个海底龙宫!“古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竟是从埃及“海底龙宫”一路向东“希腊化”的?若看到如此颠覆性的“地理演变证据”,仍坚信欧夷凭空虚构的“古希腊”可以有,其流通“银币”之“4:1”币制可以向东影响到安息波斯贵霜国,乃至中国西域的于阗国,是不是脑子被欧夷彻底洗“那啥”了?



十、“中世纪东罗马帝国”与中国史籍里的“茀菻”小国


“古希腊”马其顿大帝从埃及“亚历山大”海底龙宫一路向东“希腊化”中西亚和印度,本就是个波斯大食驼队“侃史说唱故事”。什么耶元前的“古罗马”,也是个欧夷吹出来的天大牛皮。那么,“中世纪”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拂菻”国又如何?其金币“索里得”与波斯银钱“德拉克麦”是何关系?


据西方伪史“常识”,耶元330年,康士坦丁大帝将“古罗马帝国”首都迁往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古希腊旧城“拜占庭”,改名康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统治中心“东移”。耶元5世纪后半叶时,罗马帝国西部政权被北欧蛮族颠覆,东部“拜占庭帝国”经过几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到6世纪又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帝国”,开始被中国隋唐史书记载为“拂菻”国。7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伊斯兰势力夺取了“拜占庭帝国”在地中海东岸和北非的领土。13世纪“拜占庭帝国”受西欧天主教十字军东侵打击,国力更为削弱。耶元1453年,千年“拂菻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而中国史籍是怎么写的?元代官修《宋史》云: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历代未尝朝贡。元丰四年(1081)十月,其王灭力伊灵改撒(凯撒),始遣大首领你厮都令厮孟判来献鞍马、刀剑、真珠。言其国地甚寒,土屋无瓦。产金银、珠、西锦、牛、羊、马、独峰驼、梨、杏、千年枣、巴榄、粟、麦。以葡萄酿酒……王服红黄衣。以金线织丝布缠头。岁三月则诣佛寺,坐红床,使人升之……每岁惟夏秋两得奉,给金钱锦谷帛以治事,大小为差……不尚斗战。邻国小有争,但以文字来往相诘问,事大亦出兵。铸金银为钱,无穿孔。面凿弥勒佛,背为王名,禁民私造。元祐六年(1091)其使两至。”


啥?耶元1081年茀菻王“凯撒”遣使朝贡大宋上国说,其国“土屋无瓦”,来华朝贡的只是些不值钱的“鞍马刀剑真珠”。都穷成这样了,又“不尚斗战”,还啥东罗马拜占庭“强大帝国”?茀菻国西、北近海,且产骆驼、椰枣,岂非叙利亚黎凡特土耳其地区,与南临地中海之“古希腊”何干?凯撒王及其贵臣皆“丝布缠头”,是不是学的波斯和“大食”人?还有那个“岁三月则诣佛寺”,无穿孔金银钱“面凿弥勒佛,背为王名”。迟至中国宋朝元丰四年耶元1081年,东罗马拜占庭凯撒“大帝”信奉的居然还不是“基督正教”,而是佛教“强大”的基督正教“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压根就不像穷弱的佛教“茀菻”,但王名又都叫“凯撒”(改撒),则有中国信史记录的茀菻为“真”,无任何信史记录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是不是就必“伪”了?


《明史》概括此前中国信史道:


“拂菻即汉大秦,(汉)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唐曰拂菻,宋仍之,亦数入贡……而宋史谓历代未尝朝贡,疑其非大秦也。”


从汉代到隋唐以前,安息、波斯以西“大黎凡特”地区那国度叫“大秦”,其国人“貌类中国人而胡服”,故曰“大秦”。魏晋南北朝时大秦开始臣服中国,其国王曾遣使来华“入贡”。其时既无“罗马”之名,更无“帝国”之称,即“古罗马”实为“无罗马”。而欧夷那些古罗马“史籍”,均出现于15世纪欧洲有了“中国印刷术”之后,没有任何“瓦拉”神父之前的“手抄本”拉丁文史籍可据,是不是完全不可信啊?


据大明《太祖实录》,元末来华的拂菻商人“捏古伦”,元灭后没有回国。明太祖听说后,在洪武四年(1371)召见此人,让他归国,把大明朝建立之事传达给拂菻国,并派遣官员“普剌”一同前往“招谕拂菻”道:


“朕为淮右布衣,起义救民……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凡四夷诸国皆造官告谕,惟尔拂菻隔越西夷,未及报知。今遣尔国之民捏古伦,赍(ji)诏往谕。”


但拂菻国“后不复至”。可见元明鼎革之时,拂菻仍是个长期被西亚波斯和大食国压制的西夷外藩小国,不久又被新崛起的奥斯曼突厥国攻灭。


如此小破穷拂菻国,何来“帝国”之“史”?不过,拂菻国虽无大秦国“铸造”穿孔金钱高技术,受东邻波斯国影响,“少量锤制”无穿孔金钱与波斯国交易还是没问题的。


十一、“中世纪”东罗马索里得金币仿自波斯“银钱”?


2017年8月14日光明日报郭云艳《在中国发现拜占庭金币》报道称,中国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大多为“拜占庭帝国”的基准货币“索里得”,重4.5克左右,发行时间主要集中在5至7世纪。数量最多的,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所谓491-518年在位)发行的索里得。如2012年洛阳北魏节闵帝元恭墓出土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币面完整,色泽光亮,几乎未经磨损。


老实说,与西夷“全面接鬼”之后的我国考古工作,已不像毛爷爷时代那样值得信赖了。因为西夷的“古代史”全是伪造的,其“考古”=造假。与实属“造假考古”之西夷“考古学”全面“接轨”意味着什么?何况控制着全球话语权的西夷,还可以用名利地位收买中国考古学者,蓄意将“伪东罗马”之伪上加伪“拜占庭”伪币偷塞进中国考古现场,用来替欧洲的“伪拜占庭”伪币“背书”?比如上述2012年洛阳北魏节闵帝元恭墓出土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币面完整,色泽光亮,几乎未经磨损”,就相当可疑。


若假定该“拜占庭金币”之“出土”没掺假,请看:


耶元2世纪汉代时中国西域于阗国有“六铢4克”铜钱

耶元4世纪魏晋时波斯有“六铢4克”1德拉克麦银钱

耶元5世纪南北朝时拜占庭有“六铢4克”1索里得金币


由上述出土钱币的“流通时代”看,究竟是中国西域于阗国的六铢“铜钱”先影响波斯六铢德拉克麦“银钱”,再影响“伪拜占庭”(拂菻)六铢索里得“金钱”,即“爷爷影响孙子”?还是“伪拜占庭”(拂菻)索里得4克“金币”先影响波斯德拉克麦4克“银币”,再影响中国西域于阗国“六铢”4克“铜币”,即“孙子影响爷爷”?一目了然了吧?


据程碧波《拉丁语就是大秦语,也即犁鞬语》一文,耶元646年的玄奘《大唐西域记》说:波刺斯国都城“西北接拂懔(拂菻)国,境壤风俗同波刺斯,形貌语言稍有乖异”。这说明当时波斯国都城与其西北拂懔(拂菻)国的言语仅稍有差异


又据清末端方《陶斋藏石记》记载,清代河南洛阳出土的大唐景云元年(耶元710年)石碑《阿罗憾墓志铭》称:


“大唐故波斯国大酋长、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阿罗憾……(耶元657年)又充拂林国诸藩招慰大使,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传圣教,实称蕃心。诸国肃清,于今无事,岂不由将军善导者,为功之大矣。”


可见波斯国与拂菻国风俗相同,人种基本一致,语言大多相通。自魏晋曾假冒“大秦国”之名(人种已变)“入贡”中国称藩,至唐代改名“拂菻”,又被东邻之大唐藩属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再次“招慰”为大唐藩属国,并于“拂菻西界立碑”为证。那么,汉代时中国西域于阗国之“六铢铜钱”,先向西影响魏晋时波斯之德拉克麦“六铢银钱”,再继续向西影响南北朝至隋唐时的“后大秦”拂菻之索里得“六铢金钱”,岂非顺理成章之事?所以“大食国”崛起后,拂菻国六铢金钱索里得又影响了大食金钱,亦不奇怪。


“拜占庭”金币“索里得”规格多为直径2厘米,重4克

大食国金币“第纳尔”规格也多为直径2厘米,重4克


十二、拂菻金币索里得影响了大食国金钱第纳尔?


《考古》杂志1965年第8期《西安唐墓出土阿拉伯金币》报道说:1964年4月,西安西窑头村一座唐墓中出土三枚阿拉伯文“第纳尔”金币,是我国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铸币。其中陕西省博物馆编号“六四190”金币直径1.9厘米,重4.3克,厚0.1厘米,有阿拉伯文“铸于八十又三年”(回历83年,即耶元702年,中国唐代武周长安二年)。编号“六四188”金币直径2厘米,重4.2克,厚0.1厘米,造于耶元718年,即唐玄宗开元六年。编号“六四189”金币直径2厘米,重4.3克,厚0.1厘米,造于耶元746年,即唐玄宗天宝五年。


该文称:伊斯兰“阿拉伯”兴起后,不到二十年便攻服了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处。在币制方面,最初是采用这些被攻服的地方所流行的“拜占廷”和波斯萨珊朝的“铸币”。不久便自己“铸造”仿制,便是所谓“阿拉伯-拜占廷”式和"阿拉伯-萨珊”式的铸币。其中金币都是沿袭拜占廷金币的祖型,正面常有人像,铭文是希腊文或拉丁文,有时加上阿拉伯文。到了回历77年(“公元”696-697年),奥梅雅王朝(白衣大食)第五个回敎主阿布达马立克改革铸币形式,依照伊斯兰敎义不准人像或动物像出现于铸币上,仅只铸出“阿拉伯文”铭文,称为“改革后的铸币”。拜占廷的金币单位为“索里得”(Solidus)或“诺米斯玛”(Nomisma),重量是4.5克。阿拉伯文的名称为"第纳尔”(dinar)。初期在大马士革所铸的"阿拉伯-拜占廷”式的“第纳尔”金币便近于4.5克,但在北非和西班牙所铸的较轻,平均约4.25克。改革后的第纳尔平均重约4.25克。“我们这三枚的重量,都和这平均数相近。”


如上文所说,毛爷爷时代的中国考古坚持“独立自主”,至少不会“造假”。但中国“考古学”是西夷“造假考古学”的徒弟,太相信“老师”炮制的西方伪史了。故当时的考古工作虽然值得信赖,其记述的“说法”及得出的“结论”仍然不靠谱。



如“阿拉伯”一名,宋代之前中国史籍一直都叫“大食”,元代称“回回”,耶元1430年代的大明郑和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上,才首次出现“曷剌比亚”(阿拉比亚)之名,而官方称呼还是“回回”。故文中的“阿拉伯金币”,理应按中国史籍称作“大食金钱”,“阿拉伯文”,理应作“大食文”。亦不该追随西夷“无根据”的“伪拜占庭”之名,而应按“可考证”的中国史籍,称之为“拂菻”。“阿拉伯-拜占廷”式钱币,也应作“大食-拂菻”式钱币。再如“铸币”一词,当时大食并无“铸造”技术,钱币全是手工打制之“锤币”,故“铸币”应作“钱币”,“铸造”应作“锤制”或“打制”。


但该文对出土“大食金钱”的描述很重要:

厚度:1毫米左右。

直径:2厘米左右。

重量:4.3克左右。[注1]


这与耶元5世纪“拂菻金币”索里得约重4.5克很接近。故该文所说,大食国“攻服了叙利亚、伊拉克(黎凡特)和埃及等处。在币制方面,最初是采用这些被攻服的地方所流行的拜占廷(拂菻)和波斯萨珊朝的钱币。不久便自己铸造(锤打)仿制……其中金币都是沿袭拜占廷(拂菻)金币的祖型……拜占廷(拂菻)的金币单位为索里得或诺米斯玛,重量是4.5克。阿拉伯文(大食文)的名称为第纳尔。初期在大马士革所铸的阿拉伯-拜占廷(大食-拂菻)式第纳尔金币便近于4.5克”,就言之成理了,即拂菻金币“索里得”影响了大食国金钱“第纳尔”:[注2]


耶元2世纪汉代时中国西域于阗国有“六铢4克”铜钱

耶元4世纪魏晋时波斯有“六铢4克”1德拉克麦银钱

耶元5世纪南北朝时拂菻有“六铢4克”1索里得金币

耶元7世纪唐代时大食有“六铢4克”之1第纳尔金币


[注1]

据“历史千年网”《我国境内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及其相关问题》一文,晚清至今在中国发现的拜占庭(拂菻)金币有:

*1953年,陕西咸阳底张湾独孤罗(534-599)墓出土查士丁二世(565-578)金币一枚,直径2.1厘米,重4.4克。

*1956年,陕西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一枚希拉克略一世(610-641)金币仿制品一枚,直径2.15厘米,重4.1克。铸造于7世纪中叶的中亚地区,入葬于唐高宗或武后时期。

*195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西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发现列奥一世(457-474)金币一枚,直径1.4厘米,重4克。

*1981年,洛阳龙门唐定运将军安菩墓(709年夫妇合葬)出土福卡斯(602-610)金币一枚,直径2.2厘米,重4.3克。正面为一戴王冠、留长须的半身男像,两边有十字架,左边缘铭文为“FOCAS”,背面是有翅膀的胜利女神像。

*1982年,宁夏固原南郊王涝灞村唐史道德墓中发现金币一枚,直径2厘米,重4克。正面图案为一戴冠头像,背面图案似一祭坛,似为拜占庭金币仿制品。史道德为唐给事郎兰池正监,死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据其墓志,知其为西域史国人。

*1988年,陕西咸阳机场贺若厥墓出土查士丁二世(565-578)金币一枚,直径2厘米,重4.1克。贺若氏葬于唐武德四年(621)。


[注2]

日人宫崎正胜著《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说:大食“倭马亚王朝”第五代哈里发阿卜杜勒·麦利克利用“大征服运动”获得的战利品,于耶元695年将“东罗马帝国”(拂菻)的金币和萨珊王朝的银币统一,并推行由第纳尔金币(4.25克)和迪尔汗银币(2.9克)组成的金银复本位制,并且规定1枚金币能够兑换22枚银币……这些硬币上没有人物肖像,取而代之的是出自《古兰经》的一句话,“安拉是唯一真神”。


十三、万古黑暗欧洲11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货币?


包括土耳其半岛的“大黎凡特”拂菻国有“六铢4克金钱”,应该属实。而耶元11世纪之前,拂菻以西“万古黑暗”的欧洲还是个以物易物的“原始部落社会”,货币可有可无。因为当时除了“西班牙大食”地区,整个欧洲都是自给自足的原始部落经济,基本不需要货币。直到11世纪出现各行各业之“商业萌芽”,货币才有了需求。



据赵立行《中世纪西欧货币流变与商业变迁》,耶元11世纪之前,西欧“商业极度不发达”,“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作用极小”。如9世纪时,西欧仅流通着少量“不同的第尼尔银币”(这显然是西欧各“割据部落国”仿照“西班牙大食”流通的“第纳尔金币”打制的劣质“第尼尔银币”,且重量和成色日趋低劣,几乎没有经济功能)。直到11世纪西欧各“割据部落国”商业“复兴”(其实是刚刚兴起),才首次出现“货币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直到16世纪前,欧洲钱币还都是纯手工锤打出来的。



耶元11世纪后欧洲才较大规模使用货币,从欧洲的“古币”出土情况也能窥见一斑。据奇波拉(Carlo M. Cipolla)《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法国《货币杂志》报道了1962年引人瞩目的发现:



*1961年初,一个农民在沙普的一个农场拆墙时,发现一个装有640枚12和13世纪硬币的袋子。

*1962年3月,建筑工人在蒙塔日挖土时,发现了132枚来自1445~1587年(15-16世纪)的金币。

*1961年10月在旺塞,一个农民在用推土机推墙时,发现三个罐子,里面装有5枚银币、12枚低级银合金币和4483枚铜币,都来自16和17世纪。



欧洲最早开化的国家是深受大食国影响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地近这“两牙”的法国,“批量出土”的都是12世纪以后的钱币。再往前,就是千年以前“出土”或来源不明的所谓“古希腊罗马”金银币。当中为何“断档”千年?非“断档”也,压根就没有!欧洲“万古无货币”至耶元11世纪而已!(其时“拂菻”还在土耳其“前罗马”地区,尚未染指欧洲。)



十四、“古希腊”钱币的诞生地:20世纪初的土耳其


据《希腊化世界:以钱币作为参考》译作,古希腊钱币突然“现身”的整个故事,是从耶元20世纪初,一个土耳其农民在土耳其中部高原辛南帕萨(Sinanpaşa)镇附近的地下,“发现”了大量“古希腊”银币开始的。在此之前,所谓的“古希腊钱币”从未被“发现”过!



该文的英文原文作者、牛津大学古典学教授匹特.索呐曼(Peter Thonemann)断言这些“古希腊”银币道:


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它们是在公元前317年或316年被埋藏于地下。所有的Sinanpaşa钱币都是所谓的“阿提卡”重量标准,约4.30克。所有这些德拉克马银币……背面……用希腊语垂直地写着马其顿国王的名字……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即所谓“亚历山大大帝”)……Sinanpaşa出土的670枚银币“很可能是”(亚历山大远征军中的)这位老兵,在亚历山大的亚洲战役中长期血腥服务后的剩余报酬……在88枚“德拉克马”银币的背面,腓力的名字取代了亚历山大……公元前4世纪末至前3世纪,出现了一种钱币的共同文化——从北欧延伸到中亚,从迦太基到阿拉伯……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在其父亲腓力二世被谋杀之后登上了马其顿王位……腓力二世的官铸金币是按照“阿提卡”的重量标准铸造的,以约8.60克的“斯塔特”(stater)为基准。这些钱币……背面是……PHILIPPOU(“腓力的”)铭文……腓力的银币以当地的马其顿“德拉克马”为基础,重约3.60克……他的二德拉克马银币(didrachms,重约7.20克)正面,是一个戴着狮皮头饰的青年赫拉克勒斯头像……他的一部分四德拉克马银币(tetradrachm,重约14.45克)的背面也有一匹马和骑手……



古希腊“斯塔特金币”?从无“考古发掘”的报道吧?按照所谓古希腊“阿提卡”重量标准,1“斯塔特”约8.60克,即1斯塔特=2德拉克马。这不还是来源于中国西域于阗国“六铢4克”的无穿孔锤制铜钱标准吗?


据“西史辨伪”诸位“先知”考证,子虚乌有的“古希腊”,是德国作家歌德(1749-1863)等人率先鼓吹,于中国满清“乾隆后”之1800年以后才渐成气候的“虚构伪史”。既有“证实”古希腊之需求,20世纪初在土耳其“首次发现”古希腊银币,还有啥可奇怪的呢?


之后又开始伪造“古罗马”金银币。比如啥耶元前269年的“古罗马”2德拉克马银币,由8克左右减重为6.77克。但那伪币上的罗马建城“始祖”兄弟被遗弃后“喝狼奶”长大的神话故事明明是利玛窦等耶稣军间谍来华后,从中国史书上“剽窃”的好不好?



十五、结论


据何新、诸玄识、董并生、黄忠平、黄河清先生等“西史辨伪先进”考证,世界历史的线索,原本是中国→中西亚→欧美之“中国文化西扩”史(非“文明”西扩史)。耶元18世纪中国满清康雍乾时代,通过大批天主教来华间谍教士之“中国启蒙欧洲运动”迅猛提升了欧洲文化后,从苛行文字狱奴役汉人的满清蛮朝“乾隆后”之19世纪“后启蒙时代”开始,为了屠掠奴役全球,以康德及黑格尔为首、尚未向化“好生文明”(康德“人类学”称:“所有种族都将被消灭……只是白人不会”)的“欧洲种族中心主义”哲学家和“虚构史学家”们,便开始虚构“排除中国文化对欧洲影响”史实的伪希腊→罗马→欧美之“世界史故事”。于是,“古希腊”便越来越高大上。为“证明”伪古希腊何等“伟大”的“造假考古”便于此出笼,“层累”编造的“伪古希腊故事”,也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伟大”。那么,自耶元20世纪初开始,剽窃自波斯“六铢4克”之“德拉克麦”银钱的“六铢4克”之“德拉克马”等“伪古希腊钱币”一批批出笼,以“旁证”古希腊如何繁荣富强,还有啥可奇怪呢?


所以,波斯、拂菻、大食钱币的出现情况如下:


耶元2世纪汉代始有中国西域于阗国“六铢4克”铜钱

耶元4世纪魏晋始有波斯“六铢4克”1德拉克麦银钱

耶元5世纪南北朝始有拂菻“六铢4克”1索里得金钱

耶元7世纪唐代始有大食“六铢4克”之1第纳尔金钱


伪造的古希腊“德拉克马”伪银币剽袭伪造自波斯“六铢4克”银钱“德拉克麦”银钱,至此梳理完毕。欢迎学院派“官科”们积极反驳。


(黄帝)华元4719年、共国74年壬寅,耶元2022年8月31于上海



【阅读有益】


“中世纪”乃西欧人捏造的伪史概念,十足的假货

子虚乌有的古希腊精神突破“轴心时代”

利玛窦是西洋匪盗侵华的鼻祖急先锋!

都1600年了利玛窦尚不知土耳其存在?

论欧美洋书洋文的汉文翻译

必须纠正的世界史虚假名词及译名举例

汉字绝非“象形”文字,而是“示意”文字


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铁定是假古籍!

如何为自己和孩子选择靠谱的红楼梦版本?

民国“癸酉重印本”120回程乙本脂批石头记出资人“吴莲池”,高度疑似古籍造假奸商陶洙

癸酉本红楼梦抄本假上叠假的简单真相

基于胡适伪考证的红学官科已经死透了


祝贺朝鲜疫病清零,学习朝鲜战疫榜样

打油诗:自救无需问苍天

市民防“阳”自保三种最佳防感染热喝汤

第三次解封日记:上海战疫魔在哪里

第三次封楼日记:上海真不如长春

失败至今的西医抗疫可否按下暂停键?


新冠疫苗“知情同意书”同意了哪些事情

打疫苗为何必须“知情、同意、自愿”?

家长真了解新冠苗知情同意自愿原则吗

李肃谈司马南如何被黑三十年补充资料


中医“至简之道”对西医错误路线的棒喝

简明中医解惑:啥叫“阳气不足”?

别不信:热疗扶阳气,足以治百病

命悬一线的中医是毛主席留给国人的护命之宝


惩治台独,应立即摧毁台军生化实验室

锁台断“气”,以武逼统,此其时也!

中国反霸战:从国安法定港到锁台战役

美帝玩火自焚,统台之火会越烧越大


民族主义与大同主义简说

北约法西斯全球霸权秩序开始崩塌之战

战争巅峰: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三大奇迹

血战长津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太冤


中华天道一元、心物辩证主义述要

中国顶级文化A:灵便高效的表意汉字

中国顶级文化B:法道之辩证系统哲学

中国顶级文化C:扶正祛邪的助愈医学

中国顶级文化D:德法并用的治国政学

中国顶级文化E:农本商末的市场经济

中国顶级文化F:护国卫民的诡道兵学


敬请点击右下方【在看】和左下方【分享】让更多读者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