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者说丨蔡皋与她的纯粹世界
关注国际出版周报
看接地气、国际范的出版资讯
白玫丨文
雒文佳丨编辑
读蔡皋的绘本,常感动于作品传递出的丰富精神内核,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中有她的热爱与追寻,她的敬畏与尊重,也有她的积淀与思考。
蔡皋从湖南乡村走出,成为当下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本土画家之一。
她走向世界,但又从未走远,始终用纯粹的方式讲述着纯粹的故事,葆有一份从繁复中陶冶出来的单纯和真诚,她说这是因为“一路与孩子们结伴同行”。
蔡皋相信,优秀绘本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它能让读过它的孩子长大后仍能想起它,惊喜地发现孩提时代没有读出来的一些东西,获得重新阅读的愉悦。
“绘本应当是一种超越年龄界限的东西”,蔡皋说她想做这样的书。
蔡皋,中国著名画家,绘本插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中国分会(CBBY)理事,第34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选委员,首届中国儿童图画书奖“小松鼠”奖特约专家评委。
作品《荒园狐精》于1993年获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是我国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与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合作的《桃花源的故事》入选日本小学国语教材。
蔡皋的作品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曾评价道:“画得真好啊!”日本的“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在看过她的作品后,直接邀请蔡皋合作创作《桃花源的故事》。
代表作还有《花木兰》《百鸟羽衣》《李尔王》《晒龙袍的六月六》《青凤》《七姊妹》《海的女儿》《干将莫邪》《田螺姑娘》《隐形叶子》《花仙人》《出生的故事》等绘本作品。
黑色孕育明艳
很多人都说,蔡皋的创作非常大胆,她偏爱重彩,但却总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著名绘本画家、编辑俞理就曾在蔡皋的《李尔王》里评价道:她的作品造型大胆、夸张,吸取了民间艺术中的精华。色彩变化丰富,各种灰调子组成一体,非常美,使我们眼睛一亮。
而真正将蔡皋推向国际的,正是那部将黑色运用到惟妙的《荒园狐精》。
1993年,蔡皋的《荒园狐精》获得了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这个在插画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奖项第一次颁给了中国画家。
这部作品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贾儿》,讲述了聪明勇敢的贾儿凭借智慧诛杀狐精的故事,后来以《宝儿》为名重新出版。
《宝儿》
这部作品中,红与黑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最佩服蔡皋老师的是,她总能特别大胆地使用黑色。仔细看,画面中有很多同类色系,但每一个小色块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倾向,色彩感觉非常具有吸引力,让人非常感动。”在年轻画家黑眯眼中,《荒园狐精》的每一张画面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创作。
《宝儿》
选择黑色,蔡皋说这来源于生活的体验。
中国人将黑色称为玄色,深不可测。黑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一种颜色,西洋的色彩学不大认可它,但中国人认可,它是中国人的颜色,是与《聊斋》故事内涵契合的颜色。一切的好、一切的美都是从黑色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段精神。
蔡皋说,黑色在《宝儿》的绘本世界里成就了许多的画面,成为一种氛围、一种结构、一种对比、一种冲突,甚至作为一种宽厚的形态而存在着。一切的冲动和亮丽都从那儿奔走而来,试图表达出它们的那份渴望,那份飞扬起来的精神。
大胆用色、强烈对比、不拘泥于定式、不受限于风格——这种艺术气质的背后,很多人并不知道,蔡皋的绘画其实是自学的。
“蔡皋在农村学的画画,当年负责画主席像。为了能够画得更像,她拼命地练习。”在今年博洛尼亚童书展的“穿越国界:中国绘本与世界文化——蔡皋绘本国际研讨会”上,绘本作家、日本福音馆首席编辑唐亚明讲述了蔡皋的早期经历。作为蔡皋近三十年的朋友、编辑、同事,他一直觉得蔡皋作品的成功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基础。
在成为专职画家前,蔡皋还有两个重要的身份——她曾是乡村小学教师,也是图画书编辑。多年的教师经历给了她倾听孩子、读懂孩子的机会。而从事编辑工作后,她还曾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优秀编辑。
“那是90年代初绘本在国内刚刚兴起,当时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为支持中国少儿出版,用自己的稿费设立了‘小松鼠奖’,第一、第二次获奖的作品都是蔡老师编辑的图画书。”唐亚明回忆。
在乡村中成长、靠自学磨砺功力、与孩子们相伴,在很多人看来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蔡皋的独特风格——不经意,不刻意,完全个人化地自由表达。
英籍华人画家郁蓉这样理解蔡皋作品的风格,“蔡皋老师没有经历过正规的技能训练,但正因如此她的创作是自由的。在这种由心生发、自由绘画来诠释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对传统、根源的挖掘,用个人化的方式演绎出来。”
《牛郎织女》
《晒龙袍的六月六》
因为热爱
笑意盈盈,亲切温暖,讲起话来平和而坚定,很多人都说初见蔡皋已是想象中的样子。
她热爱生活,也将生活过成了诗。“去过蔡皋老师家里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屋顶花园,种满了鲜花和蔬菜,每天她都会亲自打理这个花园。”蔡皋对生活的热爱感染了很多人,也包括儿童阅读专家、童书研究者王林。“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热爱艺术”,王林说蔡皋将热爱带进了每个画面。
蔡皋与她的屋顶花园
在王林眼中,蔡皋是母亲,也是“可爱的、很棒的奶奶和外婆”。“如果仔细看蔡皋老师的《荒园狐精》,从她的每一幅画里,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她是如何思考孩子的阅读感受的。”在前年的蔡皋作品展中,蔡皋曾带着王林分析了《荒园狐精》的每一幅画,这让研究、热爱蔡皋作品多年的他忽然发现,还有很多内容他没有读懂。
蔡皋对待绘本的态度非常严肃,“绘本就是艺术”,她也用艺术的水准要求自己。在她看来,只有艺术品才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才能谈得上和传统沾上一点边儿。
“人们对她的认可,不止在童书领域,而是在整个艺术领域。” 除了给孩子们创作图画书,蔡皋还创作过很多纯艺术作品。王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幅艺术性极高的插画——《花与孩子》,在这幅画中可爱的孩子躺在一片花朵中。
我爱图画书,我爱绘画的艺术,我爱我的生活。我所有的经验、所有对绘画和生活的研究和思考,都体现在我的作品中。
”以这样的心情去创作,蔡皋期待所有读者都可以细心地读到、读懂,也心怀感动地珍惜每一次与读者的相遇。
这个自称“奶奶级的人物”,让郁蓉最感动的一点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永远坚持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标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自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不为追求而追求,这种态度值得尊敬、更值得学习。”
“传统是个很大的力量场”
《桃花源的故事》虽然是理想中的世界,
但是我按照现实中的样子画了下来。
我希望表现出满足于纯朴的那种精神美。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桃花源。
我希望,梦幻般的桃花源会装点我们平淡的生活,
使它像桃花那样灿烂,那样充满幸福。
在《桃花源的故事》的腰封处,蔡皋曾这样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境。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的故事》根植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悠远流畅的笔触绘成一个桃花盛开的完美世界。
《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的故事》将传统与现代拉近,但本身也构成了一种追寻。蔡皋说这也是她个人精神层面的追寻,是她一心想做的事。
《桃花源的故事》
“我喜欢探源,喜欢询问,喜欢根本,对美的追寻是没有止境的,越往前追寻,我总是会找到根源的东西。” 蔡皋说,正是这种追寻才有了她后来的所有作品。而对于《桃花源的故事》,她希望读者能以开放的角度去看待,将这本书看成是追寻,去寻觅其中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用绘画的方式拉近传统与现在,蔡皋笔下的作品是她内心对美的追求的展现,“这样的追求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没有止境的”。
《桃花源的故事》
深深的敬畏感,这是蔡皋每每谈论起传统文化而自然流露出的情感。
《桃花源的故事》
我最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给予我灵感与动力的巨大的力量场。从根本里面陶冶出中国文化最闪亮的地方,比如说朴质、简单、善意,以及对生活的欢天喜地,拥抱生活,都是我们民间最好的东西。
”“在古老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新的诠释,用自己的讲述方式去呈现一个故事。”在蔡皋的作品中,黑眯读出了创作层面的新的态度与诠释。
蔡皋说,行至传统的高处、深处,你会发现中国文化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所以当绘本的艺术品格和精神品格高度统一的时候,它没有国界,并帮我们实现了一种超越。“它真的能够深入大地,长出自己的模样。”
厚积而薄发
《沧浪诗话》说,《木兰辞》最古。蔡皋的理解是,古是古朴的古。
她一直喜欢《木兰辞》,“故事也好,人物也好,有的是古风,淳厚朴素之风。读过它、体会它,让人神清气爽,口齿留香。”
因为《木兰辞》,蔡皋认识了木兰花,并开始自己种植。木兰花比《木兰辞》更古老,因此她猜想人们创作《木兰辞》的时候一定受到了这种美丽朴素的植物的影响。
她说,因为《木兰辞》是朴素事物的反映,所以千百年以来,一直为人们喜爱。“我认为这是以朴素回应朴素,以自然回应自然。在追求时尚的年代,回眸朴素是有意味的事情。”因而,蔡皋在《花木兰》中想呈现出朴素事物的美丽可爱及勃勃生机。
《花木兰》
但《木兰辞》讲述的是一个厚重的故事——历史的、战争年代的厚重和人物情感的厚重。“所以,我就画这种厚重,画厚重的丰富,厚重的美丽。”
首先是媒材的使用上,蔡皋选择了纸本和水粉,但为了达到“厚重而晶莹”,则需要落笔不改,水分控制要刚刚好。其次是构图和色调,“它们各处在不同的明明灭灭重重叠叠的对比关系中,形成一种与原诗相谐的关系和韵致,体现视觉上的丰富和厚重,从而抵达心灵感觉上的丰富与厚重。”而在色彩的使用上,蔡皋则使用的是一系列灰黄、灰绿、灰红和灰蓝,用接近泥土、江河的色调来营造故事的氛围。在构图上,她强调了两相对照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产生有趣味的对比。
《花木兰》
蔡皋认为,图画的世界是由视觉语言展示的世界,它应当烘云托月一样呈现内容所在的精神世界。“《木兰辞》是月光,希望《花木兰》的插画能像一个标识或是一个手势,让读者用心去注意天边的那一轮月亮。”
《花木兰》
传统文化的那种优雅、健康、积极、美丽、深邃,远远没有被看到和开发,这是需要一部分人潜下心来做的事情,更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积累。
”她说,作为一个艺术家,真正需要习得的,不是一种单纯的绘画技能,而是要对生活、对自己所处的文化有深厚的认知,有生活阅历的沉淀,有人生格局的积淀,才能够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出自己的诠释和表达。
穿越国界
蔡皋调侃自己是个从不带名片的人,如果恰逢新书刚出版,她更愿带上自己的新书。“我不会讲外语,但将书递给外国读者,无言的交流就开始了。有一次一位异国的蓝眼睛姑娘看到我的书后和我拥抱,对我说:奇妙!”蔡皋讲道。
《百鸟羽衣》
BIB国际插画奖委员会秘书长薇拉在书展上经常能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发现,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都会聚集在中国插画区看书。我想可能是因为中国插画蕴含的东方审美意趣,吸引了看惯了欧美作品的孩子们的目光。”薇拉说,BIB最大的贡献是打破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墙”,让更多的优秀少儿作品走向国际舞台。在BIB有很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插画书,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看这些插画书,都可以完全了解。
蔡皋也一直坚信,好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真诚的艺术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带有人的温度的。人们之所以会感觉到界限,还是因为表达不够。如果一个作品足够好,那么它就一定能够感染人。”
“读不懂方方正正的中国文字,对于中国的艺术也没有深入了解,但看蔡皋的作品,我完全能够体会其中的感情和含义。”马丁•索尔兹伯里是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画书专业教授和课程负责人,连续7年担任过博洛尼亚插画奖评审委员会的评委。这次在书展上见蔡皋,他说自己是抱着粉丝的心态来的。
将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融合于绘画创作中,这是马丁多年来最欣赏蔡皋的一点,“从视觉思维的角度来思考插画,它完全可以打破不同语言的障碍。”而从创作者的角度,蔡皋强调了超越的概念。她认为创作者应该具备更加宽阔的视野,儿童绘本不应是局限的,而应该用一种超越国际的语言去表达。
《青凤》
在这次童书展上,郁蓉与几位插画家探讨了一个全球创作者的共性话题——在全球化时代,插画家如何找到、保持自己的风格?
郁蓉说,她从蔡皋的经历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蔡老师对生活、艺术、孩子的热爱,还有她的整个生活经历,让我明白一个插画家,特别是蔡皋老师,她不是故意追求创作风格,她只是在提炼人生经验,把她对生活、艺术、孩子的热爱,以一种最朴实的方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人一辈子都在和自己斡旋,都在战胜自己的局限性,要能够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做最纯粹的东西,做贴近读者心灵、称得上好的、能留得住纸张的作品。
”蔡皋说她所做的只是面对自己,过去如此,未来也将如此。
对话
记者:这几年您切身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蔡皋:感触最深的是,大众对童书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读者对原创的呼声更超乎我的想象。随着国外绘本的引进,读者和作者的眼光和水准都有了很大提升,出版社开始很认真地思考原创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记者:您认为,原创力应如何培植和引导?
蔡皋:发展原创,就要大力扶持年轻的创作者,培养新的生命力,我迫切希望年轻人能够得到出版社的关注。培养新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确实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效果,但真的值得去做。
年轻创作者是很需要引导的,目前这方面还比较缺乏。正确的引导应当是让这些孩子越走越开阔,找到方向感,建构自己的世界观、陶冶自己的心境和格局,因此这种引导责任重大。
记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您的理念是怎样的?
蔡皋:我力求让作品之间产生内在的关联与联络,相关联的作品会围绕带有信息的中心点。例如,做系列作品时,会有母题和子题,彼此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这一点日本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很多出色的日本作家对作品的看法都是,一个作品只能讲一种话题。还有一个很好的做法是追踪作者,能够全程关怀,研究并知道他的走向。
记者:在您看来,怎样的状态是理想的阅读状态?
蔡皋:阅读一本书时,希望我们的读者不要以跑百米的速度去看,而是应该流连。好的作品阅读起来应当是创造,读者拓展作品的空间,这才是阅读。
故事
今年下半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推出“蔡皋绘本精选”系列图书,旨在通过高品质的呈现方式将蔡皋作品推向国内外童书市场。为此,国际君专门采访了川少社社长常青和责任编辑于杰,请她们讲述这套书背后的故事。
常青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原创绘本产品的开发思路是:非精品,不出版。蔡皋老师的绘画作品,享誉国内外,受到国内外业界的一致高度评价。对于蔡皋老师的作品落地川少,我们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蔡皋绘本精选项目组”。在图书出版之后,我们不仅会将“蔡皋绘本精选”首批高品质图书推向海外市场,同时还会从多方面、多维度地对蔡皋老师的作品进行打造。
于杰 责任编辑:
为了做好这一套书,我有幸到蔡老师家里拜访了蔡皋老师并与蔡老师进行了编辑理念与作者创作的思维碰撞,在进一步的交流后,我在蔡皋老师的绘画原作上看到的是更多的匠人精神,因此,在打造这套大师级绘本的时候,我们也思考了很多。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原画的高品质,经过与蔡老师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在图书开本的设计上、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上都结合了蔡老师原画的大小和尺寸进行精心策划,既做到了彻底尊重蔡皋老师绘画的“原汁原味”,也给这套绘本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风格。IP
博洛尼亚丨《三体》美剧丨曹文轩 丨熊亮丨2018数字出版报告丨霍金丨周斌丨掌阅丨“她力量” 丨王焰丨电子书丨网文IP丨杜乐盟丨张玉国丨哈瓦那国际书展丨观影指南丨培生丨无问西东丨旅行青蛙丨 年轻一代阅读趋势丨高校图书馆资源报告 | Top10作家的写作技巧 | 出版业趋势预测 | 英国出版业数据 | 全美各大书榜 | 芳华 | 中国出版“走出去” | 蒋蕾 | Bloomsbury China | 企鹅兰登书屋 | 爱上有声书 | 德国图书业 | 北美出版市场 | 欧洲出版市场 |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 印度尼西亚出版业 | 越南出版业 | 美国书展 | 新加坡出版业 | 阿布扎比书展 | 米歇尔 · 科曼 | 约旦文化局
这里的留言区
等待有态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