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教学 | 开学第六周课程设计
Miss_Wednesday
本 文 结 构
开学第六周教学主题
· 六年级 汉字教学:
用“你多大”问年龄,答句为“我XX岁”
《十个小朋友》歌
明天X月X日
· 七年级 “环游中国”的旅行
· 地震疏散演习
· 推荐材料
以“万圣节”活动为例,放在文章开头
最近一直收到大家留言,话题除了关于“国家汉办”的新一轮志愿者招募,还有就是围绕着我如何收集材料了。
关于“汉办”志愿者项目的答疑和介绍,请戳答疑 | 关于“国家汉办”志愿者/公派教师项目。
我的材料来源范围很广,以最近进行的万圣节为例,主要的材料来源如下:
“粒粒赵”老师的公众号:
美国教育漫谈中小鹿老师的材料:
北语社北美分社的材料:
当然,之前推荐的“中文百宝箱”我是一直用着的,配合着《国际汉语教师生存指南》上的“主题式教学”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还有很多从不同教材上截取下来的材料,像我现在在美国教初中生学汉语,所以《轻松学中文》《美猴王汉语》中的内容也是我课堂上的常客。
至于初学者的汉字入门,我会使用Chineasy、黄彦老师的汉字画、“粗眉仔”汉字教室、2499个常用汉字笔顺软件等来交替进行,当然,我也是极力推荐《新实用汉语课本》里的汉字部分的讲解的。
六年级 汉字课
——你多大?
——我十一岁。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汉字课,就连平常不怎么理我的孩子都抬起了头。在这节课之前,我用Chineasy介绍了八个基本汉字、由“人”延伸到了“大”,孩子们也已经掌握了数字1到10的写法。
当“人”张开双臂就成了“大”,组合在一起就是“大人”。
个人觉得Chineasy只能用于入门级别的汉字教学,所以当天学习“多”“岁”时,我就转战黄彦老师的汉字画了。
还有一次,我想教他们“中文百宝箱”里面的《十个小朋友》,但是“个”“小”“朋友”这些字词,孩子们都不认识,怎么办呢?
我选择的是从“人”到“个”,从“月”到“朋”,再直接引出“朋友”。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当我同时出现“人”和“个”时,孩子们就想歪了,所以我后来修改了课件,直接把数字和“个”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我才知道,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上生理卫生课了。
因为之前学过“大人”,孩子们脱口而出“小人”,我连忙说不能这样说,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学习过后我们玩起了接龙游戏,从“一个人”到“十个人”,从“一个大人”到“十个大人”,再从“一个小朋友”到“十个小朋友”,孩子们说得非常流畅。
当然,把“两个”说成“二个”是经常发生的,那种时候我只好假装“火大”来表示生气啦!(“火大”这个词我们是学过的)
练习完了这个,再唱《十个小朋友》歌,那不是轻而易举吗?
再以“明天”为例。“日”“月”是最初学习的八个基本汉字,“日月争辉”就是“明”,“大”头顶再加一横就是“天”。
当然,每次出现新词,我都不会直接把意思告诉大家,而是让大家发挥想象力来竞猜。
学习了“明天”,又早已对熟悉烂熟于心,那么“明天X月X日”的句子不是马上就出来了?从那以后,我每天上课都会问一遍“明天几月几号”让他们来回答。
我还记得学唱《十个小朋友》歌的那天,孩子们兴致不高。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句baby shark,我对这个一无所知,但教室里面顿时沸腾了。
上汉语课当然只能看中文版本,放了之后才发现这首歌真的超级无敌洗脑。和我在欧洲进行汉语教学的同事交流后发现,美国学生可能是世界上最活泼的了。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到很多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美国学校也真是大度,允许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强迫他们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
记得有一次下课后,一个孩子特意跑过来跟我说,“汉语课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听了之后顿时觉得世界都明亮了。
七年级 “12天环游中国”
在“中文百宝箱”里面,有一趟“12天环游中国”的旅行。想着之前用拼图的方式带领七年级的孩子认识了中国,并要求他们至少说出五个省级行政区的名字,我觉得用这个再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很好的选择。
在开始旅行之前,我播放了“10分钟认识中国”。这么长的视频,没想到他们紧盯着屏幕,愣是把它看完了,不懂他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为此我还找了这15个地方的照片。在这里我又遇到了和国内截然不同的情况,如果是中国学生,就算拿到材料也会先听老师解释,得到指令后才开始。
而美国学生才不会管你呢,只要有材料,恨不得发挥自己的所有想象力、创造力来完成它。我原本打算让他们首先认识一下这些景点的照片、再开始涂色,在发现这是徒劳无功后,我就把景点照片的介绍放到了后面。
我觉得孩子们对中国真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对中国课堂、同龄人的生活。七年级的学生每天都会问我好多问题,更有学生直接发出“如果我被丢去中国的学校,肯定会被虐死”的感慨。
地震疏散演习
在某天早上,学校进行了地震疏散演习。
通知一来先在教室里面的桌子下面躲着,等外面警报响了再疏散。
因为初来乍到并不懂规矩,疏散时还是班上的一位同学帮我拿牌子和急救箱的,他说“凡事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学习”,真的被暖到了。
生日当天上课又有孩子哭了,像我这种没生过孩子又没兄弟姐妹的,安慰在课上哭的孩子可真不容易。上次有孩子在班上哭的时候,我的代课老师还在,她帮我处理那边,我还可以安心上课。
好在学校有顾问,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他。小朋友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课后我再去找她,她已经笑着给我说“再见”了。
厉害的人总能在多种语言之间转换自如,不存在中文里面夹杂英文单词的情况,同理,有跨文化经验的人也应该学会在两种文化之间自由切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前路漫漫,时光绵长。
沈小牵
喜欢Mojito,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