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刊·慧龙苑·智慧之源】歌劳动之诗,颂幸福之章,开智慧之花

  歌劳动之诗,颂幸福之章,

开智慧之花 

—— 校本读本《劳动·幸福·智慧》和《九农园中的科学》编写采访记

成都的春天,总是很短暂也很美好的。季节更替,万物苏醒,暖意回荡在人间。“春雨贵如油”,若问一年好景何在?尽于春日。春天,是生命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亦是播种的季节。九农园里早已如火如荼地忙碌起来了。五龙学子们用汗水种下蔬菜,用脚印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五龙春意暖,尽在劳动间。”劳动教育,已在五龙山这片热土上深深地根植在每个师生的心中。

韩愈《师说》中有句名言:“古之学者必有师。”是的,劳动亦是如此。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给五龙山劳动教育扩容提质,学校领导在专题会议上郑重宣布了编写五龙山劳动读本《劳动·幸福·智慧》和《九农园中的科学》的计划。而这两本读本的总编任务,具体交给了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正高级教师、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王典馥老师和教学管理处主任冯兆金老师。

《劳动·幸福·智慧》

近日,我们采访了王典馥老师。据悉,《劳动·幸福·智慧》是一本以劳动为底,贯穿“立德树人”主线,渗透三大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以及语言学科元素的劳动读本。在读本编写过程中,王老师承担着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推进出书的重任。他将读本课题进行了具体解构,分成若干章节,并将章节编写任务落实到相关学科。

王典馥老师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句话,给予了五龙山师生劳动实践更多力量。王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阐述了编写这本校本读本的核心逻辑。他说,《劳动·幸福·智慧》这本读本,至少应彰显五方面的思想内涵:一是认识:劳动,人生必需方式;二是体验:劳动,开启智慧之门;三是升华:劳动,创造幸福之源;四是践行:劳育,与“四育”齐飞;五是礼赞:劳动,一曲生活的欢歌。俗话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预见,在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指导下,这本校本劳动读本一定会成功编撰完成,并将以实外五龙山的校园文化特色凸显于世。

我们从王老师那里得知,各学科与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学习层面,由古至今,从《诗经》到田园派诗歌,文人墨客皆穷尽其笔墨,绘出一幅幅梦幻、美妙的乡村田园劳动画卷。政治学习层面,劳动的主体是人民,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建造出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和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劳动人民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也写进了书册。历史学习层面,人民以劳动创造了历史,书写了时间长河里的劳动篇章。地理学习层面,人们在自然世界的变化下认识地理,从劳动的实践中完善认知。音乐美术学习层面,正是劳动,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感动,赋予了艺术作品灵魂与肉体,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的歌颂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得以诞生、流传后世。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优秀的文字有着感动人心的力量。在这本读本中,以王老师牵头的五龙语文组教师,将以优美的笔触去挖掘生活素材,用甘露般优美的文字滋润人的内心:让人们在诗歌般的文字里感受田园,感受乡愁;让梅子之金黄、杏儿之肥硕,荡漾在心中;让稻花香里说的丰年,能够化作蛙声一片;让独属于语文的美丽,滋润每一位五龙人的心田。当然,语文老师也在积极组织一群站在青春的花路上的同学,用徜徉青春的笔触,努力写出表现劳动主题的优秀诗篇,展现出五龙人的劳动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编写校本读本,是一个严肃、严格、严谨的创作过程。毛泽东主席曾屡次提到“实事求是”四字,习近平总书记也屡屡提及“有的放矢”四字,这用在编写《劳动·幸福·智慧》这本书上,就是要密切结合劳动实践,让读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素质教育,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生动阐述尊重劳动、尊重科学的道理,让学生能够触手可及相关劳动知识并从中感悟劳动哲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生活好似一幅灵动的自然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如今,钢铁水泥侵蚀着世间的寂静,偷走了属于人们的田园生活之梦,让原本的那份清幽被替换成了汽车驶过的喧嚣。今天,习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时代劳动精神绘出乡村美好蓝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王典馥老师说,在《劳动·幸福·智慧》读本有关章节里,将引入古今描写和礼赞劳动生活、田园风貌等的劳动主题诗歌名作,让五龙山的学生有着对山水田园的憧憬,对劳动生活的渴望,唤醒他们劳动的核心内力,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力量,用文字为同学们的劳动人生赋能。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即将结束这次专题采访时,王典馥老师说,校本劳动读本编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也要有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需要有劳动情怀、有劳动智慧和思维能力的全能人才,《劳动·幸福·智慧》一书力求用生动的劳动故事传递时代精神、培育学生素养,用成功的劳动案例嵌入时代精华、启迪人的智慧。

《九农园中的科学》

冯兆金主任主要从两大维度阐释《九农园中的科学》这一读本编写的背景与意义:

冯兆金主任

一、从育人方式变革的宏观教育背景上来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不断深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特质不断凸显。全面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在学科教学中突出劳动教育,既是在拓宽劳动教育的边界,也是回应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二、从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上来说: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教学,提高办学水平,致力于“将懵懂少年培养成智慧青年”。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了九农园这一农业劳动实践基地,不仅丰富拓展了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场所,而且为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可以借以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同时将“九农园中的科学”可视化、系统化、读本化,是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设计编制这一读本的初心是要努力实现“知识生活化”与“生活知识化”的目标。知识源于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这一载体,知识就失去了生命和意义;知识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着手找出九农园中涉及的科学现象,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知识。另外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九农园中的“科学”在学科读本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并且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九农园中的科学现象。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对学习对象的建构,真正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有趣性、生动性。

在编写读本的过程中,冯主任组织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组教研组长一起明确编写方向;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合作完成读本编写工作:进一步找出九农园中的学科科学现象,找出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与融合,分析科学现象的本质与内涵、外延;会用学科知识分析、解释相关现象;设计相关实验探究、验证相关现象。 

这次春天里的特殊采访,很成功。在劳动教育的春风里,实外五龙开出了劳动的幸福之花;翘首金灿灿的秋天,五龙山一定会摇曳着飘香的智慧之果。我们期待,《劳动·幸福·智慧》和《九农园中的科学》校本读本的制作完成,能为五龙山平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五龙山“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特色教育风景成为市内外的一张“美丽名片”! 


—— 本文选自实外五龙校刊《慧龙苑》

2022年第1期,总第2期  


END


· 记者:王训庭、贾 琳 ·

· 图片:受访者提供 ·

· 编辑:初2020级9班 庞唯一 ·

· 排版:范晓雅 ·

· 审核:王少辉、谭 黎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招生 | 招聘 | 德育 | 家校共育 | 教学教研 | 五龙同道 | 上级视导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教育 | 英语演讲角 | 心理健康 | 信息技术 | 特色作业 | 校刊·慧龙苑 | 五龙春天 | 五龙美食 | 开学典礼 | 年终盘点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99号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00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