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我的人生完了吗|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谷雨数据 谷雨数据-腾讯新闻 2022-05-02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常在社交平台看到这样的问题:


2022年毕业,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怎么办?

30岁还没有自己的房子算失败者吗?

gap一年如何说服自己接受现状?


当生命偏离了主流的轨道,我们好像不可抑制地陷入了焦虑。


“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像极了生命轨迹上的死线,构成了无法容忍错误与偏离的康庄大道。

 

一条条与年龄相关的拷问,催促着你我拼命追赶,务必精准踩上每一个人生节点。



01

Gap:人生的空白期


到如今的秋招,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来说,最理想的毕业状态变成了二选一:

 

要么是已经找到工作;要么,是已经手握梦中情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否则,“焦虑”和“恐慌”就会成为贯穿整个毕业季的关键词。


当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前进,Gap对于尚未找到工作的他们来说,是相对下乘的选择

Gap Year(间隔年),本来是指西方国家年轻人在升学之前、或者毕业后工作前,进行为期一年长期旅行,从而增进对自己和社会的了解。


演讲《在你感到焦虑之前》


如今,也被不少国内毕业生用来描述工作暂时没着落、脱产考研二战、出国申请搁浅等“悬在半空”的场景。


《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中有12.8%选择了“慢就业”。

 


所谓慢就业,是指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暂时选择游学、支教、休息等生活方式,对人生道路持观望、慢慢考虑的态度。

 

这种“Gap”,在当下的语境里是被迫的、无奈的选择。“间隔年”更多是年轻人的一厢情愿,在家长和社会眼中,这只不过是失败、落魄、被大部队甩开的“家里蹲”。 


在贴吧,“家里蹲吧”的关注者达83万;在豆瓣上,“家里蹲自救同盟”、“家里蹲小联盟”等小组,活跃着数万名成员;“家里蹲三年以上是怎样的感受” 等话题频频登上知乎热榜。

 

在外人眼中,“废柴”“孤僻”是“家里蹲们”身上摘不掉的标签。

 



02

你我共同的“社会时钟”


在一首名为《人生有限公司》的歌曲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有限选择,谁在规划?

 

答案,或许是“社会时钟”。

 

社会时钟(Social Clock),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用来反映社会对个人的期望。

 

人们通过和社会时钟的对照,判断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落后便会感到焦虑。

 

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


第一次恋爱、第一次发生关系、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收入达到某个数字、退休……每一项都有对应的时间节点。

 

踩上点,不过是“正常人”。可一旦落后一步,就是失败者。

 

根据初婚年龄、平均买房年龄、人均预期寿命等数据,可以描绘出一个大概的“社会时钟”。

 

 

这个时钟如此精确,以至于如果上学晚一年都会遇到匪夷所思的目光,“啊,你是留级了吗?”

 

在多少岁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这样的评判标准,被刻进了太多人心里。

 

谷雨数据以回答数和高赞答案数为标准,挑选出知乎上关于年龄焦虑的10个热门提问:

 

二三十岁本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在这些提问里,却与各种不安与急迫紧密相联。

 


刚刚24岁,就要被问存款多少;

26岁,就要考虑是否该“快速结婚”;

30岁后,就要自嘲“中老年人”。

 

我们踩着巨大的时钟拼命向前,唯恐稍不注意,就被“社会”这个最大的考官,盖章为失败者。



03

“逆社会时钟”真的可以吗?


12月13日,话题#西方人对于年龄的敏感度#登上微博热搜。

 

微博用户@大厨Alex说:“西方人对于年龄的敏感度真低……简历里甚至不用写年龄。”

 

“相比之下,年龄这个东西对于我们的限制真是无处不在。”

谷雨数据爬取了这条微博下的6558条评论,其中最高赞的一条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句话就是毒药。”



自然界允许每一条经线上,都存在一个不同的时间;社会,却想要千万个迥异的生命,要有同一种人生规划。


 演讲《在你感到焦虑之前》


学生时代,事情被分为“学习”和“与学习无关的事”,书本被分为“教科书”和“课外书”,只能学习,否则就是不务“正”业,早恋更是洪水猛兽;


毕业后,到处投简历、找工作,没工作的话,书就白读了,毕业之前在家白吃白喝十几年,毕业后在家多待一天就是“啃老族”;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开始被催婚,29岁零364天都不要紧,30岁当天原地成为“没人要的剩女”……

 

这样的既定人生路线,正在激起部分年轻人的反弹。


在豆瓣“逆社会时钟”小组中,聚集了4万多名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社会时钟”或者想要跳出“社会时钟”的人。

 

在“逆社会时钟”小组的731条帖子中,“退学”、“考研”、“复读”是最高频的行为关键词。除此之外,还有“转行”、“辞职”、“休息”等。

 

某种程度上,都是违背“社会时钟”的做法。

 

有人在高年级退学重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人辞掉铁饭碗出国留学......他们的可能结局并不是人生巅峰,但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有一个帖子这样写道:“感觉这里就像我焦虑的避风港”。



社会时钟在头顶滴答飞驰,不断提醒我们趁年轻一路狂奔,也许在年老之后才发现,当年只是跑了个寂寞。

 

LinkedIn《职场人转折点报告》发现,年龄越大,认为自己在25岁之前遇到过重大转折点的人越少。


 

职场人回看30岁之前的人生,当年的自己之所以错过人生的转折点,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尝试。

 

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勇敢做出选择,而不是紧紧跟上大家的步伐、不能掉队。


多年后,他们更加珍视曾经的恋爱,或者一次独特的旅行,因第一份工作后悔的只是少数。


日剧《对不起青春》


社会时钟或许并不是简单统一的标准,它本该各有各的样子: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来源:腾讯新闻)

演讲《在你感到焦虑之前》


撰文|陆不吝
数据|镝数李璋、镝数赵梦霄
设计|镝数卢瑞丰
编辑丨菜菜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更多请点击:
2020vs2022的变化2021最后悔的事鬼屋老家买房财富自由北方澡堂网络语应届生儿科医生家暴美食荒漠肺癌糖尿病恋爱药妆营销电竞双十一套路装修奥特曼996儿童医美独生子女养老摸鱼老年人性生活mRNA疫苗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其他关键词,可查看更多文章

想和谷雨数据一起搞事,总共分几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