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全的粘土和橡皮泥玩法,家里的存货再也不浪费!

安潇 安潇 2023-02-10
文图/安潇
ID/ sukiandsula

经常听到有爸妈说:家里的橡皮泥和粘土闲置了,不知道该怎么玩。

我想说,泥塑类的玩具廉价实惠、跨年龄度大、玩法开放、又有多方面早教功能,是特别理想的亲子游戏材料!


泥塑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感官感觉、精细操作、工具实践,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意,益处多多。

如果灵感枯竭,就让我来给你一个“史上最全的泥塑玩法”吧。收藏了这篇,你家里的存货就不会浪费!


我们爱玩的泥塑类材料有:面粉、粘土、和橡皮泥。

我从小龄的简单泥塑游戏讲起,一直到更丰富的创意设计,1~99岁都可以玩!不过篇幅有限,没法展示我们所有的游戏,主要说个思路,有了灵感,你和宝宝就可以脑洞大开地创建自己的玩法啦。

面粉

最适合小龄宝宝的泥塑材料就是面粉了。口欲期的宝宝特别需要感官游戏,急于使用手指、对材质探索最感兴趣。我们当然会担心市面上的橡皮泥的安全度,所以用面粉替代是最安全的方法。

孩子们小时候,我经常自制彩色面团,简单好做又便宜。

彩色面团蛋糕

在面粉里加水,加一点食用色素,用手揉面揉到筋道了,就可以给孩子玩了。面团外面可以粘一点橄榄油,就不会粘手。

在这个游戏里,我们用彩色面团来当蛋糕。让宝宝把吸管当作“蜡烛”插在“蛋糕”上面。这个游戏可以练习手指的精细操作。


面团的五彩风景

用面粉来做泥塑材料,很便宜就可以做一堆!我在面粉里滴入一点水、油和不同的食用色素,就变成了五彩的面团,可以把它们铺成“风景大地”,孩子们用小角色在上面玩幻想世界的游戏。


塑形+烹饪

面团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做成吃的!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面团塑形,捏成各种小动物的形状,放进蒸锅里,一会儿就可以吃了。这可以是早期的“塑形+烹饪”的形式。


姜饼小人儿

孩子大一点时,就可以做更丰富的面粉游戏了,比如做姜饼小人儿。姜饼人好玩又好吃,还很有节日气氛,烘烤出来之后,可以用彩色糖霜给小人儿做衣衫。


粘土

需烘烤的粘土

虽然以前聊得不多,但粘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泥塑材料,孩子们从挺小的时候就和我们一起用粘土来捏各种角色。粘土的好处是色彩鲜艳,可以长久保存,就像自制了新玩具一样,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



我们常用的粘土品牌是英国的Fimo,很容易塑形。烤箱160度烤30分钟就定型了。


我们把《奇先生妙小姐》故事里的人物做成了粘土小人儿,孩子们一边读绘本一边用粘土角色演起来。


她们还自己进行设计,在爸妈帮忙下创建了“粘土小怪物部队”。这些怪物角色孩子们玩了大半年,真的能保存很久!


超轻粘土

后来我们更爱玩的是这种超轻粘土,塑形更容易,而且放在空气里半个小时就干了,不用烘烤,特别方便!这种粘土就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们进行自主创作了。姐妹俩经常自己想到什么,就拿它来捏出造型。


我们一开始使用的是ifergoo这个牌子的超轻粘土。后来拿到了阿波罗兔“粘土大师”的套装,就更嗨了!它不仅贴心地备全了各色轻粘土和所有材料,还配套有24节塑形课,对应着24个国家,孩子可以一边学习国家的地理人文,一边创作有趣的作品。


比如,孩子们做了南极企鹅岛的模型,竟然是双层的、可以打开,上层冰川、下层海洋,企鹅还可以出现在水底,给她俩激动坏了。


还做了俄罗斯套娃的魔镜,正面是镜子,反面是娃娃。


芬兰的冰屋五彩小灯,更梦幻,让我们惊呼原来粘土还可以这么玩。


Suki制作了土耳其热气球,自己设计了金丝雀的造型。


裹上发条装置的荷兰猪和小鸡,还能走路呢!


橡皮泥

橡皮泥是最受欢迎的泥塑材料了!每家都会有不少存货吧?下面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橡皮泥玩法,让你家的橡皮泥不会干!

我们常用的橡皮泥品牌有培乐多,和日本银鸟大米彩泥。


橡皮泥和硬意面

小宝的感官游戏可以从橡皮泥和硬意面开始。小龄宝宝会喜欢把硬的意面或空心粉按在橡皮泥里的感觉,体会软和硬的差异。

可以引入一些最简单的工具尝试抓握,比如模拟滚刀和推擀面杖。


软硬材质的园林

橡皮泥也可以做“风景”,让小宝宝塑造幻想世界

把橡皮泥平铺在托盘里就很像土地,给孩子各种材质,她会像“种花种树摆石头阵”那样往上插,有了设计园林的感觉。


还可以用语言帮助小宝想象:这里是山坡、这里是湖泊、这里是鸟巢、这些是鸟蛋......这也是一个帮助孩子发展词汇的游戏。


我们还有一种叫做“play foam combo”的塑形颗粒可以和橡皮泥一起玩,这个材质很容易塑形不粘手。


再加上一些动物和人物角色,Suki玩起了王子打蜘蛛怪的情景游戏。


用丰富的材质搭建故事场景

这个游戏和“软硬材质的园林”相似,但引入了更多不同的材料,包括豆子、吸管、纽扣和乐高等等,是为了搭建出更有情节的场景。


比如这个是小熊与怪兽的故事。2岁的Suki用这个场景想象着怪兽追逐、小熊逃到家中躲藏的故事。


多材质杯子蛋糕

对小宝来说,最好操作、也最有视觉效果的塑形游戏,就是橡皮泥杯子蛋糕。

拿来几个蛋糕杯,孩子把不同色的橡皮泥按在里面,就成了基本款的杯子蛋糕。然后用扣子、吸管和豆子,尽情发挥点缀,杯子蛋糕会看起来很漂亮!


橡皮泥杯子蛋糕

再大一点的宝宝就可以亲手来创作橡皮泥杯子蛋糕了,也是很简单的塑形游戏之一。

橡皮泥塑形需要手指操作灵活、小心翼翼地雕饰,制作颜色丰富的作品。


Suki做出了三个“樱桃杯子蛋糕”,非常开心。


小鸭池塘的语言游戏

孩子们发展语言的时期,我们经常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材质、玩具,混搭起来快速制造有角色的场景,孩子们都会立即投入模拟游戏中,想象角色对白和故事情节。她们还会参与简单的塑形。


比如,我们一起制造了一个“小鸭池塘”,用棕色的纸做陆地,蓝色的纸做池塘。溜溜眼配橡皮泥很好用,无论捏个什么,把溜溜眼按上去,就成了好笑的角色。


鸭子巢里还有鸭子蛋。姐妹俩热烈地演起鸭妈妈等待小鸭出壳的故事了。


再加入一些颜色奇特的弹珠当作“怪物蛋”,剧情就又要逆转了。


橡皮泥怪兽的追逐游戏

鸭子池塘旁边的怪兽窝里,奇怪的蛋孵出了这个怪物!给它按上溜溜眼,按在手指上,就成了手指怪兽。


它追着孩子们跑,游戏就进入了高潮!家里各种低爬高钻、躲怪兽,尖叫连连,笑声不断!


使用简单的形状模子

可以利用家里做饼干的小模子,或者专门的橡皮泥形状模子,让小宝尝试用模子来塑形,可以很好地练习手部的力量和手指的精细操作


2岁的Sula在玩橡皮泥时,会很专注地研究如何用一个小模子切割出形状来,她最喜欢蝴蝶、星星、小花、小人儿这类简单的形状。


学习使用模拟厨房的简单工具

橡皮泥中有很多模拟厨房的工具,能够非常好地帮助宝宝发展手指精细操作的技能,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孩子可以学习用手进行各种动作:擀面、切割、挤压、滚刀、刻痕等等。


比如用滚刀切割;


用模拟刻刀进行细部雕刻;


使用擀面杖,等等。


Sula喜欢使用的工具有挤奶酪丝的工具,


和挤奶油霜的工具。


橡皮泥拓印

很多宝宝都喜欢把物体“印”在橡皮泥上,去发现能印出什么“效果”。孩子可以去感受材质的不同、学习观察拓印的图案和形状。

比如,用家里的塑料玩具可以印出恐龙的形状。


甚至花园里的花和叶子也可以拿来拓印,让宝宝能够观察到自然中植物的细节。


橡皮泥描字母和数字

幼儿园的宝宝对于字母和数字的写法更熟悉了,这个时期也可以使用橡皮泥来玩描字母和描数字的游戏。


学习对称

我们还用橡皮泥和一些亮片来做蝴蝶,在塑形的过程中,学习对称、等量、对半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


在切割橡皮泥的时候,就涉及到了“等量”。如果要制造“对称”的图案,需要切割“等量”的橡皮泥。


设计图案的时候,孩子就学习了“镜像”和“对称”。


在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过程:
用好玩的色彩游戏来学数学:“对称”、“等量”和“平分”


冬日在家的时候,用泥塑游戏来挥洒孩子的想象和创意吧!

安潇 2020年11月 于 伦敦

前文推送:

安潇推荐

今天的次条推荐的是来自阿波罗兔的《超轻粘土大师》套装,和返团的《探美历险记》、《儿童创意美术》和《诗词如画》,一共四个美术套装,适合2-12岁孩子。阿波罗兔的美术课程采用的都是启发式引导,它的美育理念是给孩子更多启发,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探索和创造。这个冬天,就让阿波罗兔陪孩子在家上美术课吧!


今日三条是“逻辑狗”家庭版返团。它采用操作板+学习卡的方式对孩子思维系统进行训练,涉及了基础认知、数学逻辑能力、语言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专注力等多方面的内容,2岁起就可以学。
正在团
我见到的最好的0-6岁宝宝游戏书baby all!200个互动机关学习科数学和英语
美国原版LR百数板,经典蒙氏数学启蒙教具,数数、序列、奇偶、加减等,一学就会
近2000本RAZ原版分级读物不用翻墙就能学,会员年卡享14个月超长有效期

推荐阅读
无论假期还是平时,别忘随身携带这100个1~6岁的超简单早教游戏!
一波简单易行又炫酷的科学实验向你袭来!
建筑启蒙这样玩,孩子秒懂!
等等,你要扔掉那个纸箱?慢点,还没玩过瘾呢!
把甜食诱惑全部转化成早教力!饼干、姜饼、蛋糕、果冻、冰棍、米花棒都在此篇
冬日在家无事做?圣诞游戏合集开启宝宝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最新文章
每个人的一生,都少不了奇葩的室友,和潦倒的时光
家有“天才娃”又怎样?还不是得在“鸡娃”和“放养”之间纠结抉择......
娃在世界级的音乐学院当琴童,是种什么体验?
这就是我的英国婆婆
中国人拥有的这样东西,让我的日本朋友震惊了
中年心声:有时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

最近微信改版了,很容易走失,请别忘了“星标”我的公号,这样就能再次遇见你了!

游戏式早教、项目式学习,艺术、音乐与学术同行,分享英式教育和育儿的点点滴滴。微信公众号@安潇
每个娃都爱捏捏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