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十一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课标要求

了解辽宋夏金元诸政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


■ 本节重点

经济重心南移


■ 本节难点

唐宋两朝科举制的主要区别


■ 知识概要

一  农业和手工业

1. 农业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

出现固定经济作物的种植户;

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大力推广;

北宋人口实际数量超过一个亿;

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

2. 手工业  

(1)制瓷业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记忆口诀: 汝钧官窑在中原,定窑河北哥浙全。

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古代对外出口的三大拳头产品,它们就可以说是中国的“名片”。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2)矿冶业  

煤炭开采量很大,

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3)印刷业  

新兴的手工业;

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


二  商业和城市

1. 商业  主要掌握四点:

(1)为大众服务成为主流,

基层市场涌现(草市普遍)。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活跃。

(3)货币铸造量剧增,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4)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主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

2. 城市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过百万;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任然繁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

(2)元大都

——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  经济重心难移

1. 过程:

(1)唐朝中期,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2)北宋时,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寡,南移初步完成。

(3)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表现:苏湖熟,天下足。

(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巩固格局。

2. 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三次北民南迁:西晋末年,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3)南北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北方过渡重农,南方诸业并重。

3. 影响:

(1)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a. 元朝重开大运河一一会通河和通惠河,并改变航线:截弯取直,缩短航程。

b. 元朝开辟海运航线,服务于南粮北运。

(2)引起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北宋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四  社会的变化

1. 平民社会的到来   

门第观念严重淡化。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采用糊名法、誉录法等措施)。平民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2. 人身自由的增加   

贱民阶层数量减少。世袭奴婢减少,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农民租佃关系发展,人身束缚减少。

3. 国家社会控制松懈  

“不抑兼并”,对士地买卖、典当不加干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官府的限制更为松弛。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逆转,大趋势没变。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 第4讲: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第7讲: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第8讲:三国至五代的文化

● 第9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第10讲:辽夏金元的统治


■  特别提醒:自2019年5月8日起,我们将不定时关闭部分往期资源,以减轻服务器过载负担。预计每次推送资源将保留下载权限一周左右。请及时关注平台推送资源,及时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