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政府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王伟中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了《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其中明确,今年广州市将高质量建设北部增长极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强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等产业导入。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自贸港实施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推进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15项举措,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推动设立省级实体化运作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
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鲜明提出,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贯通一域与全局中有效拓展经济纵深,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向东,广州将高水平建设东部中心。向北,广州将高质量建设北部增长极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强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等产业导入。此外,高标准建设“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推进花都、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对于2023年广州,报告专门提到了亿航智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以下是报告全文: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市代市长 孙志洋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指示,到发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作用的殷殷嘱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关爱之深、看待之重、期望之高,是赋予广州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让全市人民倍感荣光和温暖、倍受鼓舞和鞭策。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招商,以非常之功破解发展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30355.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11012.62亿元和10914.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623.66亿元、创历史新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3万人,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成绩来之不易。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数字产业化,新增5G基站1.52万座、总数达9.17万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8%。推进产业数字化,遴选“四化”赋能重点平台122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4家,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全面恢复广交会线下展览,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均创历史新高,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投、创投母基金,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新的期货品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66%以上。提升消费投资支撑力。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举办国际购物节、直播电商节、国际美妆周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出台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民间投资等政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936亿元,8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4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4%。提升重大平台承载力。完成东部中心总体规划编制,新塘站、增城站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建设北部增长极,花都经开区完成扩区,空港博览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获批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综保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长隆万博商务区、广州海丝城、民营科技园、白鹅潭商务区、国际生物岛等平台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 (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实施《南沙方案》。国家出台支持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省南沙工委、南沙办成立并投入运作。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批复实施,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交付使用。兑现税收优惠政策,首年减免税额超过7.2亿元。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建成投用。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穗港科技合作园,港科大(广州)首届本科生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试点,办理签注5360人次。实现跨境通办社保服务项目7个,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新增穗港澳姊妹学校49对、增长14.5%。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签约项目21个,金额超过2000亿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信易贷”平台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率先完成“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国家试点。组建数字安全运营中心,“穗好办”“穗智管”建设取得新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组建储能集团,科改示范企业从4家增至16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排名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5%,提高0.5个百分点。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实有市场主体340万户、增长7.7%。服务贸易创新、流溪河治理等一批创新做法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超过50%。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28%。新设外资企业6629家、增长92.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7%。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全球市长论坛暨第六届广州奖等国际会议65场次,外国驻穗总领馆增至68家,国际友城增至105对,提高了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推进广深双城联动,深化与东莞、中山、珠海、湛江、梅州等城市合作,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规划分工方案印发实施,城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三)聚焦聚力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推动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冠小分子药物、高性能集成电驱、海洋温差能发电等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试航成功。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4个项目入选国家颠覆性技术专项,居全国第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全球第八位。增强产业创新引领力。出台高企“26条”等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6万件、增长31.9%,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增强教育人才保障力。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8.72万个,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485个、增长11.9%。学生午休“平躺睡”比例达到99.6%。新增办学条件完全达标职业学校13所。广州选手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3枚,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86家、国家级领军人才48名,广州地区新增“两院”院士6名。新发放人才绿卡1738张,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三。 (四)全域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组织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愿景,推动构建“三脉”传承发展、“三轴”融合互动、“三核”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任务。编制活力创新轴发展规划,提升环白云山、新中轴南段、珠江沿岸城市设计。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健全指挥体系,出台实施方案。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试点。高标准建设7条新乡村示范带,94%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再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国字号”荣誉,2区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乡村振兴考核连续第5年获得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推动1833家企业与村成功结对,广药集团在粤东西北地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24个。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支援、合作等工作。提升交通枢纽功能。白云机场三期T3航站楼基础工程完工,新增全货机航线2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一期)竣工投产,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广州白云站建成投用,成为全国最大的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广汕汕高铁开通运营。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投入运营,新增里程32公里,总里程排名全国第三。车陂南隧道等18个道路项目建成开通。四个市属综合管廊廊体全面贯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行“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新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14个,新开工12个。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27个、完工59个,惠及30.4万人。旧厂“工改工”类微改造盘活土地793亩。获批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治理违建2300多万平方米。花城社区“绣花”行动获评中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典范。 (五)努力构建绿美广州生态格局。科学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启动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实施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完成森林质量优化23.5万亩,建设森林步道308公里、碧道213公里,建成古树公园10个。营造修复红树林2800多亩。海珠湿地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12处,市民推窗见景、开门见绿。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力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扬尘源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4%、提高6.6个百分点。新建污水管网635公里,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每日814万吨,居全国第二,2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5%,147条已治理黑臭水体保持不黑不臭。建成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500个,培育“无废细胞”1442个。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挂牌,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水厂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三。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60%,提高9个百分点。完成全市巡游出租车和中心区公交车纯电动化,90%学校达到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六)用心用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切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达七成。组建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新建家门口就业驿站175家。城乡低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等兜底保障提标扩围。深化医保改革,在职职工、退休人员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分别提高1倍和1.8倍,“穗岁康”赔付16.7万人次、5亿多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户380万户,居全国城市前列。颐康中心(站)实现村居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组建安居集团,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6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84万户。完成旧楼加装电梯1668台,累计建成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善暖社区”获中华慈善奖,婚俗改革、乡村著名行动、社会组织发展经验获全国推广。高质量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积分入户约6.4万人,“粤居码”持码率提升到98.2%。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建成启用,101家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新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46个,举办中共三大百年百场巡展。广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粤剧院新址建成开放,3家博物馆获评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芭蕾舞剧《旗帜》荣获荷花奖,2人分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举办广州艺术季等惠民活动2万多场次。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全市接待游客2.3亿人次。广州健儿在杭州亚运会、全国学青会上共获金牌36枚。成功举办广州马拉松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重大赛事。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复牌。 (七)更大力度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8万亩。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广州开发区东区“气代煤”热电联产、珠江LNG电厂二期骨干电源等项目建成投产。落实“一楼一策”保交楼措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巩固隐性债务“清零”成果,地方金融市场风险事件零发生。毫不松懈抓好公共安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和6.4%。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排查整治城市风险点,易涝点由488个减至277个,成功抵御台风“苏拉”“海葵”等影响。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荣获大禹奖。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出12345热线“民情日历”,扎实推进信访、社会组织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优化重点拥堵点位104个,改造非机动车道501公里。规范运作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3万个,刑事破案率提高6.9个百分点,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八)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实效,以实际行动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576件、政协提案640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14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8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财会监督,财政透明度、法治政府评估成绩居全国前列。坚持真抓实干,养老服务、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双创”等4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发扬自我革命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政府作风持续改进。贸促、供销、保密、档案、参事、文史、修志、对台、侨务、海防、仲裁、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质的提升、量的增长、好的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穗单位,向驻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广州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致以诚挚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内外因素叠加、结构性周期性矛盾交织,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韧性不够强。当家产业、高能级企业不够多,部分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预期偏弱,消费潜力挖掘释放不够。二是创新突破亟待加强。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不足,对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鼓励引导不够有力,金融生态不够完善,科技成果供需衔接不畅、转化成效不彰。三是城市治理还有薄弱环节。城中村改造任务繁重,交通拥堵治理、电动自行车管理还缺乏更科学有效办法,城市运行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稳定改善压力不减,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须臾不可松懈。四是幸福城市底色还要更足。在孩子抚养教育、年轻人就业成才、老年人就医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五是干部队伍建设还要强化。部分干部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锐气减弱,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作风转变仍需久久为功。这些问题,我们正持续推进解决,还要加大力度、善作善成,确保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纵观国内外形势,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对广州而言,我们有国家大战略引领、城市大谋划布局、市场大空间支撑、投资大项目带动,正处于发展黄金期、机遇期,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底气,始终把广州工作置于全国大背景、时代大背景下谋划推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奋力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细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广州力量。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商品进出口总值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深刻把握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这个重要要求,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建指标、强对标、盯目标一体统筹,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一体布局,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一体推进,奋发有为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看得更准一些、干得更多一些,在担当国家战略使命上再发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再发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再发力,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上再发力,切实担负起“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全省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胸怀“国之大者”,抓紧做实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大文章,强化战略联动发展,在贯通一域与全局中有效拓展经济纵深,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自贸港实施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推进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15项举措,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推动设立省级实体化运作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建设。加快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推进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等民生项目建设。 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大合作平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深化穗港澳三地社保衔接,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落实,探索居民“两证合一”、金融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互认等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推进广湛高铁、广南联络线、南珠(中)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动番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上新水平,推进从化马场二期、国际赛马发展中心建设。深化南沙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的协同联动。协力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提升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水平。 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东部中心,加快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东部中心产业合作园、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等平台载体。高质量建设北部增长极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强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等产业导入。高标准建设“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推动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大湾区国创中心研发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产学研融合发展,成片成势打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新兴产业载体。推进花都、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鹅潭商务区、天河智慧城、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白云新城、高埔创智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厚植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深入开展“四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100家企业“四化”改造升级,促进纺织服装、皮具箱包、美妆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构建生物医药产业“1+N”专项政策体系,推动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竣工投产,支持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间互为应用场景、互为配套,推进建设大湾区“绿能谷”。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家。出台推动产业载体高质量发展“1+3”政策,培育打造若干特色工业园区。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清洁生产,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化转型。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争取质量标准实验室落户,加快建设质量强市。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跨境租赁等专业服务业,提质发展广州设计之都、民间金融街等功能性平台。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深化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建设。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统筹推动闲置公房、低效物业、老旧楼宇“腾笼换鸟”,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商务标志楼宇。 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推进网络强市建设,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地下空间和地下三维数字管网设施。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建设,培育壮大工业软件优质企业,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加快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园、省数据要素集聚区,做大做强广州数据交易所。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化城市大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平台、数字广州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和保值增值新路径,培育完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系统。 加快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着力建设金融强市,认真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完善科技金融生态圈,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倍增行动。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引导金融机构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开展数字金融创新,推进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建设,深化拓展数字人民币示范应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引育一批头部风投创投机构,建立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高标准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和港交所联动发展,扩大工业硅、碳酸锂期货期权上市成效,争取更多新品种上市。 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推进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国家大洋极地综合保障基地。加快临港经济区规划落地实施,大力发展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深海养殖等高端装备,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黄沙水产新市场建设,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深化国际海洋事务交流,促进港口、科考、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国际合作,举办“广州海洋周”。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推进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营造优美滨海河口海岸景观。 各位代表!产业兴则人民富、城市强。我们将“锚定一个目标、把握三对关系、实施六大工程”,有效提升产业能级,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让产业发展更有看头、实体经济更有奔头、人民生活更有盼头。 (三)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力引领力。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开展“攻城拔寨”行动,挂图作战推进844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380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支持900家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力争投资超过1800亿元。推进航空、航运、高铁、地铁、公路等枢纽型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2600亿元以上。把握宏观政策取向,提升项目成熟度,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资金支持。围绕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试点“产业保障房”和“带规划方案出让用地”的供地模式,提高供地效率和用地效益。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高品质提升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南站环球贸易广场、北站免税综合体等商业载体建设。培育“产业型”优质供应链生态,增强专业市场枢纽功能,打造一批特色产业消费集聚区。加强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大力引进首品、首店、旗舰店,打造中西品牌美食集聚区,做好“千年商都”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扩大医疗、康养、文体等“服务型”消费,建设“品质康养”高地,提升“文旅+赛事”消费活力。办好国际购物节、美食节、时尚消费节、直播电商节,擦亮“老字号”品牌,塑造城市消费品牌IP,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建设。做强“Young城Yeah市”品牌,培育30个左右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激活电商消费新活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促进产供销畅通对接。 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提升广交会辐射面和影响力,打造贸易投资双平台。实施汽车出口促进措施,实现汽车出口“10万+”目标,支持二手车出口业务。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深化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建设,办好跨境电商大会、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推动市场采购、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提质增效,推进增城东部枢纽保税物流平台、黄埔全球中心仓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南沙、黄埔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特色进口示范平台。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放开专业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电信服务等重点领域准入限制。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软件信息、知识产权、保税维修等服务贸易新业态,支持建设一批供应链管理、信息、检验检测等服务贸易公共平台。推进国家数字服务、文化、知识产权服务等出口基地建设,做大软件、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贸易,做优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内容贸易。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标同线同质,促进内外贸标准、检验认证、监管衔接,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市区贯通、部门联动、点线面结合”,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形成全市大招商工作格局。积极开展链主招商、展会招商、以商引商,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造血强链功能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办好国际投资年会、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深入开展招商路演活动,加大重点国家和地区招商力度,实现实际利用外资量稳质升。出台支持外资发展工作举措,优化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措施,全力营造安商、护商、稳商“暖环境”。聚焦“五外联动”,强化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驻外办事处、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等平台功能,做好海外领保和海洋权益维护工作。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支持中欧(亚)班列高质量发展。争取承办多边主场外交活动。深化友城“百城+”计划。全面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更好展现开放风、自豪感、国际范。 (四)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势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建设,打造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 释放战略科技力量创新动能。健全广州实验室央地协同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启动实施“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充分发挥国家驻穗科研机构、高校资源优势,推动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引导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完善产业需求“揭榜挂帅”体系,形成“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机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递补支持”、产业化落地“接续支持”、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和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成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系统建好印刷及柔性显示、新型储能、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持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精准对接活动,建设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湾区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培养兼具规模和能力的技术经理人队伍。落实高企“26条”,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一超批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让创新火花在广州率先点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基础教育强基提质“2+2+1”帮扶行动,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高中学位攻坚计划,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普通高中学位1万个以上,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万个。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双减”工作,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科学教育和美育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细落实。提升技工教育水平。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深入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完成12所职业院校入驻广州科教城,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做好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参赛工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化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广州大学新工科建设和其他在地大学发展,支持港科大(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办好特殊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享有接受教育、人生出彩的机会。 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主引擎。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做深做实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加快集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建设。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启航”“续航”“领航”计划,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信任为前提、以激励为根本的人才使用机制,构建以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产业化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模式,鼓励科技人才勇闯“无人区”。 各位代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广州有高品质的教育科研、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有66万名在园幼儿、180多万名在校中小学生、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的165万名在校大学生,“年轻”让广州自信满怀、人才辈出。我们将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努力打造世界人才高地,让全球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在广州竞相迸发。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企业发展高地。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抓好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树立“产业友好型”理念,推出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打造招商引资“金字招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企业诉求“直达快办”闭环,鼓励更多企业家、专业人士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南沙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黄埔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一区一品牌”信用工程和信用街镇(园区)建设,推广“税信码”“信用+公共服务”等信用创新措施应用,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持续开展公平竞争集中审查试点,推进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示范区建设。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梳理评估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实化细化落实“民营经济20条”。推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企业合规体系,实施新业态新行业包容审慎监管,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工作机制,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减负焕新。扶持发展“草根”经济,全力缓解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招工难、成本高等问题。更加聚焦打造宜商惠企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适应产业需求的要素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构建合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支持国企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及物业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按照“园区+基金”模式,支持国企科技园区设立创新孵化基金。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实施专业化整合,力争启动实施2家左右上市公司并购及2家左右上市公司“二次混改”。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加强合作。做实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科改行动”,打造一批改革样板和示范尖兵。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家试点。在地铁、机场、会展等领域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支持港澳境外投资者参与产品投资,探索设立国家级交易平台。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分级分类建立存量资产台账,推进交通、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重点领域存量资产盘活,支持国有企业率先试点,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改革是广州与生俱来的城市基因。我们将弘扬“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让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可知可感、有更大获得感,在广州这片沃土上一心谋发展、埋头干实业,更好茁壮成长、更快做大做强。 (六)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头等力度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当好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示范和表率。 全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一区一策”,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实施种质资源圃建设,选育一批“穗字号”优势特色新品种。开展“一镇一业”建设,做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优质蔬菜、特色水果等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培育“粤字号”、争创“国字头”农业品牌,加快发展民宿、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办好中国国际农交会。推进建设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中心渔港休闲渔业综合体、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推动一批现代化畜禽、水产养殖项目投产。 全域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镇村规划管理,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集中资源培育典型镇村。持续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治理率100%、设施正常运行率不低于90%。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水平,深入开展从化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巩固拓展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成果,让乡景如画、乡愁可及、乡情可亲。 全面提升共治共享水平。推进镇村电力、通信、燃气、消防、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提高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服务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村居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全力打造改革创新示范。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农村综合性改革等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深化扩权强区和强区扩权、赋权强镇和强镇赋权、农村“三块地”等领域改革。优化农村村民住宅用地规划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秩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养农村职业经理人,推进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全心推进新型帮扶协作。持续擦亮东西部协作毕节、黔南和安顺“广州品牌”,与龙岩、梅州携手打造“湾区+老区”对口合作典范,全面提升对口支援疏附、波密及巫山,对口合作齐齐哈尔,对口帮扶协作梅州、湛江、清远,对口产业协作肇庆5个县(市),以及驻镇帮镇扶村等效能。大力开展市内纵向帮扶,深化落实“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百校联百县、建筑企业结对帮扶镇村等行动,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双向飞地”等新型帮扶、协作形式。 (七)切实用好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治理方式,让城市更有格局、更有气象、更有温度。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着眼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强化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引领,推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持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实施东部中心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功能品质提升。高水平规划建设活力创新轴,建设“创新策源—孵化转化—产业应用”完整链条。编制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提升规划,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研究,提升大湾区极点辐射带动能力。 全力打造交通强市。推动白云机场三期西飞行区竣工、T3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促进白云机场与广州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空铁一体化建设。推动南沙港区四期、桂山锚地扩建、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正式投产,加快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建设,推进南沙港区五期、20万吨级航道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大湾区海陆空铁物流枢纽。实施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争取开通运营佛莞城际、广佛南环城际、地铁11号线、3号线东延段,力争开工建设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地铁8号线东延段,推进4个国铁、10个城际、10个地铁等续建项目建设。完善高快速路网,开通南中高速,建成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等5个市政路桥项目,推进建设机场华南快速路二期改扩建工程、机场第二高速南段、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等项目,加快畅通市内交通微循环。 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坚持城市体检先行,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出台城中村改造条例,深入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力争首开区实现开工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筹建保障性住房力度。实施2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研究推进危破房改造,打造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实施50个以上旧厂“工改工”类微改造项目,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 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一轴两岸、四片多点”城市品质提升。出台花城社区“绣花”和“门前三包”全民行动计划,培育一批“蝶变”社区、样本镇街。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整治生活垃圾收集点、压缩站臭气扰民问题。深入开展镇街全域服务治理,推动城中村围院式管理提质扩面。建设“穗智管”数字政府运行智能分析系统、城市驾驶舱,搭建“一网统管”平台,构建城市事件处置全流程闭环体系。推进“新城建”十大标杆应用场景建设,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深化拓展教育、养老、医疗、水务、海防、交通等领域智慧场景应用。 各位代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根本在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充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八)突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引领,打造美丽宜居花城。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绿美广州。 高品质建设森林城市。推进构建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加快第一批、筹划第二批专类植物展示园和生态科普宣教点建设。优化林长制体系,全面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完成森林提质增绿约23万亩,提升水鸟生态廊道节点质量,建设森林步道200公里、古树公园(乡村)6个,发展森林康养业态。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优化提升城市出入口、交通干道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水平。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控车、降尘、少油气”,强化PM2.5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分阶段实施国三柴油货车限行,加快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料源头替代。强化河湖长制,完善防止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推进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消除劣V类。巩固提升考核断面水质,创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加快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及配套公共管网建设。落实“一厂一策”方案,提高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统筹实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垃圾调度管理和设施运营标准化建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八个一”举措,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全民行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在产业园区、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降碳试点示范,推广新能源交通运输车辆。推动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在中型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居住建筑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试点建设模块化建筑。加快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布局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园,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积极推动绿色建筑高等级、规模化发展。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打造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九)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以文润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擦亮“四大文化品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常态化长效化文明创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规范建设。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创建。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办好“农民运动”系列原创展览,打造一批读懂红色广州精品旅游线路。做好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系列宣传工作。推进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广州片区)建设。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推进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强非遗传承利用,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创发展模式。推进传统中轴线申遗工作,推动“海丝”沿线国家城市加入申遗联盟,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虚拟博物馆。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实施“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用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重大文化平台,推进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广州博物馆新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开展“向美而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服务,打造岭南书院、花城书房等一批公共文化共同体标杆项目。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国家数字影视产业试验区、智慧视听云产业园。推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永久会址建设,办好湾区音乐汇、电影博览会、文交会,做优做强文化发展集团。深化文商旅体服融合发展,推进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支持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力争创建2家高星级旅游饭店和2家文化主题旅游饭店,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工作。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推进智能健身设施、体育公园建设。打响“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等群众体育品牌。推进体教融合示范区、示范单位建设,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发展户外水上运动,谋划打造一批水上运动基地。推进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办好广州马拉松赛、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省港杯”足球赛及湾区城市足球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十)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一区一特色”零工市场建设。深化“穗救易”社会救助服务改革,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协同救助。扩大新业态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面。完善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促进“穗岁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优化退役军人“阳光安置”办法,培育一批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施新一轮公交财政补贴机制。推动婚俗改革、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房地产优化措施落地见效,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健全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做好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立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统筹解决城市户籍人口和引进人才住房问题。 深化健康广州建设。推进多种模式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布局均衡。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重点改革。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研究型医院、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遴选18家高水平医院组建研究型医院联盟。持续夯实基层卫生服务基础,推动社区医院扩容提质。新建60个三级名中医工作室、20个旗舰中医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养,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深化疾控体系建设,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推进职业病防治三甲医院建设。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5个示范性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办好老年教育,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可感知、可落实、可支撑、可考核要求,广泛听取社会公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形成了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将在本次大会票决具体项目后,全力推动落地落实,切实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民生需求。 各位代表!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的幸福家园。 (十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耕地地力提升和撂荒地复耕复种,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推进白云恒运天然气发电、增城旺隆气电替代、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等重点电源项目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格执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切实筑牢公共安全防线。集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治本攻坚整治行动,突出抓好9类重点行业和10类特殊敏感场所安全防控,加快建设安全生产高风险场所管控信息系统,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巩固完善“三防”研判机制,加强应急值守、预案演练和物资储备。推进镇街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实现村居微型消防站全覆盖。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推进数字化市场监管示范城市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水平。有效维护网络与数据安全,提升网络安全风险应对能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城乡基层议事协商,推进网格化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加快智慧社区试点、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试点建设。深化新一轮来穗人员融合行动。推动社会组织、社工、慈善品牌化建设。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系统推进交通管理共治共享,强化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管理,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持续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开展打击治理粤港澳海上跨境走私偷渡等专项行动,全力打好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收官战。深化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系统推进城中村治安整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州。 (十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记“三个务必”,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全力建设法治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思想认识上的政治态度、政治信条,作为一切实践活动的政治原则、政治保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建议。深入推进法治广州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推进涉外法治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加强财会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规范抓细抓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摸清摸准广州经济家底。 坚持把效能建设抓实抓好。扎实推进机构改革,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完善镇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深化数字政府智能集约建设,推动省市共建政务服务大厅。拓展“穗好办”应用场景,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见行见效。开展数字资源一体化管理,推进市、区统一网络和数据安全运营。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锻造堪当“二次创业”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准确把握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纠治“四风”、惩治重点领域腐败等方面持续发力。时刻警惕“新形象工程”。做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紧盯信访、12345热线等反映的热点问题,推动高频、共性问题标本兼治。习惯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约束、业财联动和绩效评价。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有力推动广大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我们将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坚持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以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谋划和推动政府工作,经营好广州这座伟大城市,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努力在目标上走前列、责任上挑大梁、任务上作贡献,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前进,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1.“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合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有关部署和广州市“制造业立市”要求提出开展“四化”行动,即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四化”赋能重点平台是以赋能制造业“四化”转型升级为主线,提供创新型、基础型、服务型支撑的专业化平台。 2.“三脉”传承发展、“三轴”融合互动、“三核”联动发展: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报告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促进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 3.百千万工程: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旨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4.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通过交通枢纽与商业功能的相互结合及整体规划,实现并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 5.四个市属综合管廊:广花一级公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快捷化改造配套工程、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沿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天河智慧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琶洲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6.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工程、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工程、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工程、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工程。 7.无废细胞:细胞属于生物学概念,将细胞概念引入到城市固体废物治理,把城市看作人体,学校、机关、企业、酒店、展馆、景区等社会生产生活各组成单元看作细胞,通过建成一个个“无废细胞”,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促使“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全民践行“无废行动”,最终打造“无废社会”。 8.“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10.大湾区“一点两地”: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11.居民“两证合一”:“两证”分别指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 12.三城一岛:即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广州国际生物岛。 13.产业载体高质量发展“1+3”政策:“1”是指《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是指《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4.锚定一个目标、把握三对关系、实施六大工程:“一个目标”就是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对关系”就是把握好“新与旧”的关系、推动新赛道与旧赛道“两道并进”,把握好“实与虚”的关系、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业融合”,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推动行业龙头与专精特新“两端协同”;“六大工程”即立柱架梁工程、筑巢引凤工程、产创融合工程、数智赋能工程、惠企暖商工程、人才兴业工程。 15.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的谐音,是以年轻化、品质化、个性化为导向的夜间消费城市品牌。 16.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全球跨境电商生态创新中心、全球跨境电商卖家服务中心、全球跨境电商超级供应链中心。 17.五外联动: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报告提出,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现代化建设释放充沛活力、注入强劲动力。 18.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分别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19.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之一,共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科改行动”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共选取200余户改革创新紧迫性较强的国有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 20.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21.农村“三块地”:指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22.4个国铁、10个城际、10个地铁:4个国铁指广湛高铁、深江高铁、广南联络线、广河高铁白云机场T3至江村西联络线;10个城际指广清城际南延线、广佛东环城际、新白广城际、广佛南环城际、佛莞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花城际、芳白城际、广佛西环城际、南珠(中)城际;10个地铁指3号线东延段、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后通段、22号线后通段、8号线北延段、8号线北延段支线。 23.一轴两岸、四片多点:“一轴”指新中轴,“两岸”指珠江两岸,“四片”指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多点”指市内各品质提升项目。 24.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八个一”举措:一个领导小组、一套政策系统、一个专家智库、一个产业联盟、一个产业基金、一个交易平台、一个监测平台、一批双碳试点。 25.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6.四大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 27.9类重点行业和10类特殊敏感场所:9类重点行业领域是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船舶、工贸、旅游;10类特殊敏感场所是指高层建筑、医疗机构、托育机构、民政机构、幼儿园、学校宿舍、监所、星级宾馆、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工业气瓶储存使用场所。PS:因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