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机遇里看中国:打造发展“新赛道” 低空经济“起飞”催生万亿级大市场(附央视报道全文)

新闻联播 通航圈 2024-04-05

低空经济,在这个新年成了热议的焦点话题。“空中的士”“低空旅游”“空中汽车”,一个个新词不断涌现。它们究竟会如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老话,从不过时如今的“路”,就是要“修”到低空中去,同样会出现路上的车、开车的人、因路而富的产业曾经因为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而起的变化,同样将是未来低空经济里蕴藏的广阔机遇
点击观看视频

未来的低空世界

——未来的上班路什么样?

出门“打飞的”,曾经似乎还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就在今年,深圳“空中的士”的版图持续上新,从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飞往福田CBD的通勤航线,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从地面的60分钟缩短到了13分钟;在安徽,全球首款商业落地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合肥骆岗公园正式实现常态化飞行。用空中通勤告别上下班的拥堵,这样的场景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未来的快递外卖什么样?

外卖小哥变成外卖飞手,不再需要风里雨里奔忙;无人机送货到家门口,再偏远的地区也可以进村入户;配送效率从“天”变成“小时”,生鲜产品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对于物流这项最要求速度的产业,低空将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未来的公共服务什么样?

在森林密集区域,直升机快速出动、空中灭火,监控森林火情;在医院的楼顶,面临危急情况的患者,迅速通过直升机转移救援;在农林山区,农业无人机来回穿梭迅速完成山林的扫描和各项数据监测,智能生成数据回传并相应处理。更加智慧、更加安全的公共服务正逐步落地。

这些还只是未来低空世界的一小部分,随着技术和场景的完善,未来会有像现在打车软件、支付软件、应用软件等等在内的空中服务平台不断出现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飞起来才能热起来

要想实现这样的未来低空世界,第一步,要先飞得起来。

在全国首个全域低空开放的试点省份——湖南,刚刚完成了全省范围内97条低空航线的飞行验证。这可以说是一本安全飞行手册,照着它飞,就能“想飞就飞”。

记者来到长沙飞行服务站,大屏上显示着当前湖南空中的实时情况。几十架飞机正在飞行,还有很多当天申报了计划的飞机在做准备。同时在屏幕上,整个湖南的低空空域被划分成了179块,每一块什么时候能飞、能怎么飞,都可以实时监测。针对每一个报批的飞行计划都可以迅速模拟出它的飞行路线,确保飞行安全。

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湖南空域申请报批的服务速度,可以从原来按天算,提高到现在的按小时算。就在今年元旦假期,湖南的通航起降架次增加了8.3倍,飞行小时增加了17.9倍。

正是这样想飞就飞,让湖南的低空在这个新年“热”了起来。在全省的低空热力图上,最热的区域,是不久前新增的两家航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开飞机;而无人机飞行时长最多的地方,竟然是在一个县城那里正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无人机送货的试点。


企业抓机遇 产业端齐发力

飞得起来之后,更要飞得“稳”、飞得长远。这就需要整个产业有序、健康、全面发展。

就在今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在国家层面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规范化管理,多个部委和地方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

绵阳北川,这片刚刚获批的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到这里进行测试飞行。

一家沈阳企业的负责人黄添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在这里试飞有一段时间了。难得能有一片无人机专用的测试空域,他们从沈阳把自己的飞机都运到了北川,甚至还在当地租了个厂房。

今年,他们计划再建一个自己的生产车间,进一步提高研发和测试的效率。而在北川,像黄添这样准备入驻的企业已经有几十家,覆盖了产业链上游的发动机、电池,到整机制造,再到下游航空培训等全产业链,协议金额达到了40亿大家看中的不仅仅是一片测试空域,更是低空经济广阔的前景,要抢抓住机遇。


法规、体系搭建提速

对于低空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又该怎样布局,记者采访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袁锋。

他表示,今年,国家将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创造应用场景。加快建立低空经济数据统计体系。构建有效的低空飞行管理基础设施,围绕交通管制、空域管理、流量控制三个核心需求,形成安全、高效、协同、绿色,全场景数字化处理、智能化支撑空中交通管理和使用新模式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稳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2000亿元,届时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完善、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发,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即将到来。

以下是1月19日央视新闻朝闻天下相关报道:

央视报道全文

    央视网消息:2024年一开年,中国大地就呈现出勃勃生机。大家用奋发而上、飞速奔跑的干劲,开启新的一年。这几天,总台多路记者深入中国经济发展第一线,在蕴含无限可能的低空中、在繁忙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里、在迎风而立的风机叶片上、在地下交错纵横的管网间,也在流动的跨境包裹中感知经济发展脉动,探寻关于未来的新机遇。从今天(1月19日)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新机遇里看中国》,一起看活力满满,热气蒸腾的新时代中国。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其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眼下成为被越来越多城市看准的“新赛道”。那么未来,每一个城市的低空,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天的《新机遇里看中国》,我们就来一起关注“低空经济”。
  新闻链接:什么是低空经济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什么是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
  低空经济广泛体现在第一、二、三产业之中,涵盖了农林作业、旅游、搜救等领域;具体的航空器又包括了直升机、无人机、热气球等,这其中,无人机的制造与应用又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来用数据说话。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传统有人机飞行总小时数为135.7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总小时数则达到了2311万小时。国内现有注册登记无人机118万架,其中,中大型无人机就有10万架。全国无人机生产厂家达到2200家,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从消费级无人机到工业级无人机,从载货运输到载人飞行,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一片广阔市场。接下来,就跟随记者的镜头到四川绵阳北川县,看一看那里无人机测试基地里蕴藏着的新机遇。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低空经济“飞起来”才能“热起来”。我们现在来到了绵阳北川,可以看到从空中到地面,一架架飞机在纵横起降,有电动的、有柴油的,型号大小各不相同,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无人机,因为这里刚刚批复了一个无人机专用的试飞空域,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过来测试飞行。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您好,您是从哪来的?
  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建:我是从成都过来的,北川它本来就是以山区为主,山区的复杂的地理环境把我们无人机最好的性能测试出来。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您好,咱们这飞机是干嘛的?

  绵阳泰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艳:这一款是我们的垂直起降,可以巡检巡航。我们要通过试飞,来验证整个飞行平台的布局、结构合理性,再不断去优化。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看你们一早就来了。
  绵阳泰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艳:我们需要飞的话,每天都会过来。

  沈阳卓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添:我们是沈阳的企业,在这里做研发测试。也遇到了很多同行,现在整个市场的热度非常火热。
  黄添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在这里试飞有一段时间了。难得能有一片无人机专用的测试空域,他们从沈阳把自己的飞机都运到了北川,甚至还在当地租了个厂房,一方面做试飞准备,一方面也做些生产配套。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这算是咱们平时大本营吗?
  沈阳卓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添:对对对,最近我们的测试(任务)比较重,每天都是进进出出。国家对整个通航无人机市场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包括监管,各方面法律法规方面都在逐步完善,整个工业无人机的市场是个“蓝海”市场。

  就在今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在国家层面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规范化管理,多个部委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摆在面前,这片试飞空域也成了北川这个小县城打开蓝海的一把“钥匙”。
  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负责人 母贤斌:这个空域获批对我们的意义价值是非常大的,无人机这些企业制造和后期交付的过程中全过程都需要测试。北川通用机场(也)建成了,新的产业园专门用于发展通航产业。所以,我们就相当于“筑好巢”,现在有意向的有几十家企业,协议金额达到40亿元。

  拟签约、重点跟进、投资主体待商议……在这份意向台账中,招商的进展一目了然,覆盖的企业类型从无人机产业链上游的发动机、电池到整机制造,再到下游的航空培训等应用的全产业链。记者注意到,黄添所在的企业也在列表里,他们计划把租的厂房换成自己的生产车间,进一步落户在这里。

  沈阳卓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添:在北川建立我们自己的生产线,在近期一两年内,通航无人机市场肯定会有比较大的爆发。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朝着专业化、大型化去发展。
  低空经济“飞”起来才能“热”起来

  如果说四川绵阳的北川县是依托当地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那么,湖南就是集合多方力量,打造低空空域改革的“湖南样板”。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开放的试点省份,湖南在广阔的低空又能做什么呢?继续来看记者的探访。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们现在是来到了飞行营地,看到里面已经开始排队准备登机。您好,咱们今天这个飞行是去哪的?
  游客:去橘子洲头,还要去梅溪湖。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咱们最近来申请的人多吗?
  工作人员:多,还比较多,大家都还比较热情,都挺想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一下大美长沙。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们现在下方就是橘子洲头。不单单是橘子洲头,像梅溪湖、湘江欢乐城等所有长沙的地标,今天都可以坐着直升机一次看个够。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您是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看长沙吗?
  游客 张西:是的,是的,感觉很不错。挺方便的,可以提前一天计划好想去哪,然后他们就可以制定好观光的路线,在空中看长沙很不一样。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不仅仅是在长沙,现在在湖南全域都可以进行“这种想去哪就去哪”的定制化飞行。

  越来越多像这样的观光旅游,让湖南在今年元旦期间,通航起降架次同比增加了8.3倍,飞行小时同比增加了17.9倍。不仅如此,打开这张湖南省低空热力图,这块红色的区域,是去年新增的两家航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开飞机;而无人机飞行时长最多的地方竟然是在一个县城,这里正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无人机送货的试点。

  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让湖南的低空在这个新年“热”了起来。记者来到长沙飞行服务站,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当前空中的情况。几十架飞机正在飞行,还有很多当天申报了计划的飞机在做准备。
  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雄平:湖南低空改革以后,空域的计划申请报批服务速度提高了很多。如果说原来按天算的话,我们现在能够按小时算。航空器(数量)这几年来增长了50%,(相关)企业(数量)是增长了63%,通用机场的数量增加了6倍。2023年飞行小时,全省是增加了19.8%。飞起来才能“热”起来。

  在屏幕上,整个湖南的低空空域被划分成了179块,每一块什么时候能飞、能怎么飞都可以实时监测。同时,针对每一个报批的飞行计划都可以迅速模拟出它的飞行路线,确保飞行安全。不仅如此,记者在当地的发改部门,看到了一本刚刚完成的低空空域验证飞行报告,上面密密麻麻的97条航线让湖南的低空经济有了“飞”起来的基础。
  低空经济“起飞”催生万亿级大市场
  飞的安全、飞的顺当。正是有了这样的低空环境,低空经济才有了腾飞的可能。曾几何时,靠飞行解决城市中的通勤、医疗、物流,还是一个停留在人们脑海里的美好想象。而如今,起飞的低空经济正在催生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低空经济产业未来如何布局?
  刚才的短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低空世界”真实的模样。那对于低空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又该怎样布局,业内人士又是怎么说的呢?一起来听一听。

  安徽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处处长 陈思:我现在就坐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上面,这也是全球首款。目前,在骆岗公园有几个固定的航路航线,我们相信空中的士——飞行的汽车能够改变我们的交通方式,从2D城市到3D城市,从平面的城市到立体的城市。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盐田管理局副局长 肖伟东:我们现在有直升机,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有无人机,各种不同的低空飞行器。同时实现了商务出行、文旅观光、应(急)救援不同场景的应用。通过融合的示范飞行,确保各类飞行器有序、不打架。未来,低空应用的安全场景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雄平:目前看到的是湖南省这个全域的低空监视的状态,我们再看一下10000米的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变多了是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运输航空。
  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雄平:对,3000(米)和10000(米)之间是(一个)零的差别,它就是空间,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袁锋: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发展指导意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创造应用场景,加快建立低空经济数据统计体系,构建有效的低空飞行管理基础设施。围绕交通管制、空域管理、流量控制三个核心需求,形成安全、高效、协同、绿色,全场景数字化处理、智能化支撑的空中交通管理和使用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员 杨岭:预计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工业级无人机将成主力机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成为新起之秀,快速推进商业化。未来低空经济应该是多层含义的万亿产业新赛道。
  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快递小哥由“骑手”变“飞手”、上下班出门“打飞的”、来一场低空飞行观光……这些场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面对越来越热的低空经济,各地紧抓机遇争相布局,而各种配套法规也在稳步推进实施。有产业规划引导,有法律法规护航,相信随着软硬件基础的不断完善、更多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发开放,“低空经济”在未来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来源:新闻联播、央视新闻朝闻天下

相关链接:人民日报: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PS:因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