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新增无人机航线80条

通航圈学习园地 通航圈 2024-04-05

1月30日 ,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24年,深圳将实施战新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工程滚动完善提升“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制定出台规划政策2.0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增长7.0%以上。具体来看,覃伟中表示,深圳将推动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支柱型新兴产业迭代升级,抢抓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和空天经济等产业新风口。通航圈注意到,在低空经济方面,报告指出,今年将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在低空空域管理、飞行规则标准和适航审定等方面先行先试,新增无人机航线80条。报告显示,深圳计划在2024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0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400亿元。

报告还提出,今年将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提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生物医药、工业母机、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健康、细胞与基因、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深圳市率先将“低空经济”一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同年8月成为我国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第二批试验区/基地诞生),到了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广借鉴深圳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七部门推广深圳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民日报》在本月发文指出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要求“当次之际,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完善地方性法规,聚焦解决空域开放和地面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推动尽快建立健全低空领域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切实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日报: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随后今年多地已经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低空经济”热:北京、广东、安徽、山西、江西、江苏、山东、四川、重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低空经济”,附各地报告摘要)(陕西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展壮大低空经济)。

此次深圳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新增无人机航线80条。根据深圳发布此前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深圳无人机载货实现规模化运行全年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深圳:2023年载货无人机飞行突破60万架次,规模居全国第一!)。


2023年工作回顾


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万亿元、增长7.8%;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12.5%,总量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
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

科技创新成果振奋人心:
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二。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0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前海累计8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地铁运营里程达567.1公里,单日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

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
九大类民生支出3310亿元,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深圳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 外贸进出口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
  • 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2024年部分重点工作安排

改革开放: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出台并落实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


推动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实施前海总体发展规划专项方案;高质量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推动湾区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南澳口岸规划建设。


推动国际贸易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争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空港综合保税区。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标杆。实施数智赋能工程,新增5家以上无人工厂、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增强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实施战新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工程,滚动完善提升“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


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开展“深圳制造”品牌提升行动。


构建最优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企业服务提效工程,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用工用能、要素保障、应用场景等需求。




教育、科技、人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实施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组织开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实施“三个更加”人才政策。坚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




扩大内需:


打造高质量投资高地。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0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400亿元。


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地铁物流、低空物流等新型城市物流。




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加大优质资源向原特区外和东部地区倾斜力度,规划建设光明中心区、龙华梅林关、龙岗东部中心区、坪山中心区、大鹏环龙岐湾等重点区域。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巩固提升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加快建设盐田港东作业区、平盐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050万标箱。


服务全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着眼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长远可持续,有序构建“飞地经济”体系。




城市治理:


打造乐享生活的宜居城市。完善“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推进尖岗山、碧海湾公园等宝安“八园联通”和东湖、洪湖公园等罗湖“八园联通”。


打造高效畅联的枢纽城市。加快建设深圳机场三跑道、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等项目。开工建设西丽高铁枢纽、深汕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19号线等5条地铁。


打造基础牢固的韧性城市。加快建设公明-清林径水库等连通工程,打造毫秒级复电的高可靠性坚强局部电网。建成国家官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实现平湖调压站至前海电厂高压天然气管线降压运行。


打造先锋示范的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极速宽带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新增千兆光纤宽带家庭用户100万户,新增30个以上数字孪生应用场景。




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整治噪声、异味、光污染等问题,打造“宁静城市”。


建设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新建充电桩5万个、综合能源补给站10座,力争超充站达1000座,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0万千瓦、气电装机180万千瓦。新推广新能源汽车12万辆以上。




文化: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


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丰富城市“精神食粮”。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全市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扩面提质。


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深圳山海连城、科技时尚、改革开放的独特优势,提升深圳旅游的美誉度,让四面八方的游客为之向往、纷至沓来。




民生:


高水平建设健康深圳。新增床位8000张;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


加快实施“三大工程”。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万套(间)、供应分配6.5万套(间)。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服务。新增托位2.2万个。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开展城中村水电气违规加价问题整治。全面加强预付式消费行为监管。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让市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用药安全有效。




政府建设: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建设一流法治政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


恪守为民服务宗旨。推动更多事项“一次办”“集成办”“免申办”“不见面办”。


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把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


提高创造性执行效能。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一起来看

极简版政府工作报告

只有1000字!

↓↓↓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0%,增速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增长11.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万亿元、增长7.8%。


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12.5%,总量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商事主体达422.6万户、增长26.4%,新增“个转企”3582家、“小升规”171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32家。


实际利用外资626.2亿元,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倍。


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总量2.47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


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二。


深圳企业境内IPO募资总额282.6亿元、居全国第二。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0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前海累计8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7.8%、提升5.7个百分点,居超大城市首位。


九大类民生支出3310亿元,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新增就业19.7万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7万个,新增托位1.6万个。新增医疗床位5500张。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8.9万套(间),供应分配10.3万套(间)。


(一)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二)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四)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六)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八)着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


(九)持续提高民生事业发展质量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进出口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牢牢扭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五)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六)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圳样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八)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积极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


(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源:深圳发布、深圳卫视、读创、深圳特区报、人民日报、通航圈前文。通航圈编辑。
PS:因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