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抵退税: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侯欢、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2-08-21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近几年,我国推行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2022年全国计划退税减税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其中留抵退税的占比高于60%,成为减轻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相比其他减税措施,留抵退税有哪些优势?回看往年,今年的留抵退税安排有何不同?随着近期退税进度的加快和力度的提升,哪些企业获益更多?对我国的财税收支产生了什么影响?本篇报告将对此展开分析。




1


留抵退税:资金直达实体

2016年以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发布当年减税降费的目标,近年来这一规模逐年攀升。从实际情况看,2016年至2021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总量超过8.6万亿元。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我国计划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其中通过留抵退税为市场主体减负1.5万亿元,成为减轻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近期退税规模进一步增加。5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这也使得全年退减税总量升至2.64万亿元。在政策调整后,今年留抵退税规模达到1.64万亿元,在整体退税减税的比重达到62.1%20192021年,税务部门累计办理留抵退税1.2万亿元,而今年的规模远高于过去几年的水平。因此,留抵退税是今年积极财政的重要手段。

由于能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留抵退税可以帮助当前经营承压的市场主体及时纾困。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增值税的链条抵扣机制有关。

具体而言,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价款时,要支付增值税税款,就是进项税额;当企业销售商品收取价款时,还会收取一笔增值税税款,这是销项税额。在企业计算增值税当期应纳税额时,需要用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而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即出现了留抵税额。

作为国内第一大税种,增值税长期保持较高规模,尤其是“营改增”政策全面推行后,它的比重进一步攀升。2021年,国内增值税收入6.35万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6.8%。我们认为,当前大规模、宽范围的留底退税在加快推进,对微观税负、宏观财政空间的影响值得关注。


2


留抵退税:今年有何不同?

早在2004年,我国便出台了留抵退税相关政策,即允许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2010年,对于部分企业出口货物因以前的一些政策规定导致其留抵税额无法消化,可一次性办理退税。随后,留抵退税政策还分别在2011年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购进设备、2016年企业从事大型客机、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制项目等情况下推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政策更多因特殊情况在个别行业推行,影响范围较小。

直到2018年,我国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予以退还,涉及18个行业,相比以往明显扩围。2019年,我国建立了常态化留抵退税制度。一方面,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延伸,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另一方面,增大部分先进制造业的留抵税额退税金额,对于符合条件的增量留抵退税额允许在计算时全额退还。2020年,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实行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2021年先进制造业的退税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医药化学纤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5类行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政策只对增量部分实施留抵退税,即与2019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这一方面是基于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基于财政可承受能力的考虑,若一次性将存量和增量的留抵税额全部退税,财政短期内不可承受。即便如此,我国留抵退税政策仍得到了深入推进:从个别行业试行一次性留抵退税,到全行业按比例退还增量留抵,再到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退税制度持续改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留抵退税规模创下新高,相关政策的调整也更为密集。首先,与以往只针对增量税额退还不同,今年留抵退税还涉及部分存量税额。此外,相比以往结转下期抵扣,今年在企业购入设备时,进项增值税可提前退付。

其次,退税对象明显扩围。2019年我国常态化留抵退税制度形成后,退税对象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而今年政策的扩围包含三方面:其一,对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其二,聚焦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重点行业。对于上述企业,增量留抵税额自4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一次性全额退还。其三,5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文体娱乐等7个行业的企业纳入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

41日,国家税务局指出,今年留抵退税政策惠及的企业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将超过90%;制造业新增留抵退税规模占比约30%,位居所有行业首位。值得一提的是,518日工信部表示,在地级市层面,如果小微企业数量每增长1000个,那么本市GDP将增加1.43%考虑到小微企业数目众多,偏向小微企业的留抵退税对于稳住经济大盘至关重要。

截至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54 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03亿,占比约66.9%。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个体工商户,服务业的比重高达90.2%。考虑到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这也意味着全国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我国2.76亿人的就业。从2021年的新增市场主体看,批发和零售业以50.93%的占比位居首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增速靠前。而这些行业也更容易受疫情的影响。 

截至2021年,我国各类小微企业数量已达4317.25万户。根据康波财经联合启信宝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以20218月份存量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看,批发和零售业占比高达5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占比分别为10%9.5%7.2%,这四类行业合计占比达到78.5%

然而,在近期的疫情冲击之下,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型行业受到更多冲击,小微企业的经营承压,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根据北京大学和蚂蚁集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2年一季度报告》,在未受疫情影响的地区,今年1季度小微企业的净利润率环比下滑0.5个百分点,而受疫情影响地区降幅升至1.8个百分点。此外,从去年2季度至今年1季度,小微企业现金流的平均可维持时间由3个月降至2.4个月。其中不足1个月的企业比重由23.6%升至38.2%

最后,近期存量留抵退税的进度持续加快。从退税顺序看,今年优先安排微型、小型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分别于4月、5月退还。417日、5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文,对于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中型、大型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的退还时间,分别从此前的7月、10月提前至5月、6。这也意味着,1.5万亿元的留抵退税或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此外,我们预计,近期追加的0.14万亿元退税政策也将较快落实。

从目前的进度看,今年4月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的首月,共801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145.2万户纳税人的账户,相当于去年同期财政收入的37.5%。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的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退税1233亿元,前4个月共有9248亿元退税款。

值得一提的是,41日至510日,在已到纳税人账户的9138亿元留抵税款中,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9.3%,退税金额占比72.7%。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的退税规模位居前列,合计占比达到48.9%。随着六大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退税时间提前至上半年,预计56月份的退税规模最高达到7000亿元左右。


3


留抵退税:财政如何支持?

随着留抵退税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财政收支受到的影响不容忽视。

今年前4个月,在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但是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增速-4.8%,相比1季度的8.6%显著回落。其中4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41.3%,与3月的3.4%相比差距明显,主因在于大规模留抵退税的推进。今年4月份留抵退税8015亿元,占去年同期财政收入的37.5%。受此影响,4月增值税的同比增速回落至-124.7%,创下近年低位水平。

此外,本土疫情多地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即使扣除留抵退税因素,4月的财政收入增速仍降至-5.9%

当前稳增长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财政支出端仍需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这也使得财政收支缺口有所扩大。今年4月,公共预算收支差额-5090亿元,财政缺口相比2020年同期更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义财政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表现偏弱,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4.4%,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降至-37.9%,跌幅的增加也进一步制约了财政的发力空间。

从区域结构来看,财政收支矛盾更为凸显。从目前可得数据看,今年4月,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回落。其中广西、河北、甘肃、青海的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61%-59.3%-57.4%-52.1%,相比3月均大幅下滑。

作为共享税种,增值税收入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按50%分享。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做调整,留抵退税将使得地方财政承压。鉴于此,我国对留抵退税后地方政府的分担有所调整:201991日起,由企业所在地全部负担(50%)调整为先负担15%,其余35%暂由企业所在地一并垫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税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垫付多于应分担的部分由中央财政按月向企业所在地省级财政调库。

考虑到今年留抵退税规模进一步攀升,中央财政也承担了更多责任。具体而言,中央财政在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这使得地方实际承担了50%当中的18%,按总量算是9%

321日,财政部下达首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000亿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414515日,第二批和第三专项批转移支付资金先后下达,主要用于退税减税降费以及补充县区财力等,且后者列入2023年预算,库款于2022年先行单独调拨。在总量1.2万亿专项资金中,江苏、广东、山东、浙江获得的规模靠前,占比分别达到8.3%7.8%6.5%6%,主要为了减轻因新出台的留抵退税而产生的财政压力。

今年全国用于新出台的留抵退税政策的专项资金为6200亿元,占整体专项资金的比重达到57%。分区域看,在各地区获得的总体专项资金中,有15个省份用于新出台的留抵退税政策的资金占比超过50%,其中,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的比重分别达到75%73.8%72.6%61%

总结来看,短期地方财力因留抵退税政策承压,但是随着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以及后续退税规模边际回落,财政压力会有所缓解。目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疫情防控资金的投入对财政压力的影响需持续关注。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港币:为何贬值,趋势如何?——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滞”与“胀”:加息能停否?(海通宏观 梁中华)

经济修复,需要多久?(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储能:乘政策之风启航——“能源变革”研究系列二(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美元的“收水”周期:新兴风险在哪里?——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三(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经济恢复几成?(海通宏观 梁中华)

利率和增长:为何背离?——利率研究专题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70年代的滞胀回忆和资产配置(海通宏观 梁中华)

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是如何操作的?——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欧洲的滞胀,美国的通胀(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的滞胀风险——当货币超发遇到供给冲击(海通宏观 梁中华)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投资?(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四大影响——再议中美利率的倒挂(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中美利差倒挂: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梁中华)

面对高通胀:美联储能“软着陆”吗?(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生产?(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40年未见的美国高通胀:8次加息够不够?(海通宏观 梁中华)

疫情再起:消费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大宗的涨价:关注两条主线(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