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識字教育與“繁”简​

漕溪堂 文字研究 2021-10-27


識字教育與“繁”简


漕溪堂主:

女兒雖然不到三歲,但,識字教具是一大堆。教具豐富,更有利於激發孩子興趣


漕溪堂主:

[链接]


漕溪堂主:

[链接]


漕溪堂主:

日本幼年国语教育会名誉会长石井勋用幾十年的實踐研究跟蹤見證:如果日本的孩子不學漢字,智商和歐美兒童一樣是100,但如果學了漢字情況就不同了:從五歲開始學漢字,智商能達到110;四歲接受漢字教育則智商達到120;三歲開始學三年漢字的智商可以達到125-130。


漕溪堂主:

絕大多數幼童,小學畢業了,還沒有識(真正理解文字的意涵,不僅僅是記字形字音)得小學語文課程標凖中的3500字。至少浪費了7年時光,還沒有真正識字


刘:

关键是理解字义。


漕溪堂主:

“幼儿阶段不能进行识字教育”这种理论来自于,西方的幼童研究。西方的拼音字母,與華夏文字,根本不同。西方的拼音字母,幼童在6歲前接受系統教育,可能存在殘害西方幼童。華夏文字,在6歲後學,至少耽誤了3年。幼童智力沒有問題的話,3歲開始系統識字,是沒有問題的


岭:

@漕溪堂主 

“幼儿阶段不能进行识字教育,"西方的拼音字母,幼童在6歲前接受系統教育,可能存在殘害西方幼童。"

我刚这个问题,请问先生问题的出处在哪里?请指教。


漕溪堂主:

@岭 請您再理一下。有點不懂


岭:

@漕溪堂主 

“幼儿阶段不能进行识字教育,"西方的拼音字母,幼童在6歲前接受系統教育,可能存在殘害西方幼童。"

这种观点出于哪本书籍?


漕溪堂主:

“幼儿阶段不能进行识字教育”,是當下大多數幼兒園教育者的認識


漕溪堂主:

"西方的拼音字母,幼童在6歲前接受系統教育,可能存在殘害西方幼童。",是看過一些研究者論述之後,的一點認識。具體書籍出處,待考。


岭:

@漕溪堂主 

谢谢,有文献就好! 我也在找这方面的文献,以求证汉字提前教育的旁证。


漕溪堂主:

我想,更重要的是,我們實踐自己,華夏文字從3歲開始系統識字。經過實際的驗證,讓大家明白,我們華夏文字的特點。我自己,現在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究


漕溪堂主:

因而,也放棄了“本應該做的象牙塔里的研究”


岭:

@漕溪堂主 

汉字与英文不同,仅此一条就作为提前识读的依据,是不是有点盲从。

因为,幼童认字识图像,不分方向。怎么转方向,他都认为是一个字。


漕溪堂主:

前賢,有驗證6歲前識得3500-4000字,自己也來實踐一下


岭:

哦,明白了。

我认为,幼儿识字要放在建立方向感之后。

就英文来讲,如果字母的方向感没建立之前,组合的单词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所以没建立方向感之前学字母,是对正确认识英文的一种破坏。


漕溪堂主:

我對女兒的識字教育,基本原則是,以興趣、快樂、遊戲爲前提。識字教育的初步階段,絕不課程化


岭:

@漕溪堂主 

提前接触汉字的形像,无可非议。

但应把握"度",不要形成固化思维。因为认识世界不能靠记忆,要靠逻辑推理。


漕溪堂主:

嗯。好的。謝謝您的提醒


漕溪堂主:

我們現在用的“學前”,源於西方的幼童研究。因而,您所說的“提前”是指6歲以前的話,在我看來,或許不合于華夏識字


岭:

@漕溪堂主 

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由此引申: 书法课是对识字课的破坏,文言文是对白话文的破坏,繁体字是对简体字的破坏。破坏成长的罪过,转嫁在汉字身上。


漕溪堂主:

我的認知是,一、書法課應該有益于識字教育,如果用的教材是《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這樣的。二、白話文不用學,文言文應該是教材的主體。三、被粗暴破壞構形構理的“简化字”,應該廢除。


岭:

@漕溪堂主 

面对历史,这种说法没错!

面对现实与未来,就有问题了!


卢:

@漕溪堂主 你用此观点教令爱,令爱危矣。


漕溪堂主:

願聞其詳


卢:

你满篇的繁体字,是想让她毕业以后去台湾吗?


漕溪堂主:

“繁體字”,是個可笑的稱呼。沒有想她離開大陸,但,她如果以後要去香港或澳門,絕不會攔著她。臺灣,有戰爭的風險。


漕溪堂主:

我現在不用被粗暴破壞構形構理的“簡化字”,但,我沒有想過要去香港或澳門


卢:

所谓繁体,无非就是笔画多的另一种说法,简体,就是笔画少的说法,这很正常嘛。


漕溪堂主:

您的這個理解。我只能——呵呵


卢:

建议你研究一下甲骨文,看看笔画是多还是少?


漕溪堂主:

研究不敢。但,作真正的識字教育,商代文字必須參考。


卢:

把这个字解释一下如何?


卢:

[图片]


漕溪堂主:

您無需在此抬槓,在下也對抬槓沒興趣


漕溪堂主:

關於字源與解釋,參考李學勤先生主編的《字源》、徐中舒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典》,基本能解決小學識字教育。語文教師,避開字源與解釋,是根本性的誤區


卢:

无论任何人,若不从繁体字里走出来,十辈子也认识不了这个字,永远不可能认识。


漕溪堂主:

您這是在做專業考證,不是我所關注的識字教育


卢:

这就是与简体的“灭”字相对应的那个字,若非抱着繁体字不放,就与这个字无缘了,也可能就相反了。


漕溪堂主:

您作基礎的文字釋讀研究,非常重要。與我關注的識字教育,並不矛盾


卢:

这个字非常简单,就是把火盆盖上,所谓识字,不应该从这里开始吗?


漕溪堂主:

識字教育,就應該搞清楚源與流呀。


漕溪堂主:

您這個探源的工作,意義重大啊!


卢:

为了你的女儿思路开阔,自己先换换思路吧。


漕溪堂主:

我基本思路,就是讓她了解每個字源與流。這,不會改


漕溪堂主:

源與流,搞清楚了,才是真正的——開闊


卢:

我就是从简体字深入进去的,进去以后发现,这条路径非常的直,几乎不用拐弯。


漕溪堂主:

我覺得,並行不悖,您行您的道,我走我的路,都可以通向真正的識字教育


卢:

李学勤他们就是被繁体字挡在了大多数甲骨文的门外的,如果你真的愿意跟着他们走,也没人拦得住,我只是希望别非得带着女儿也走这条路。当然,原则上与我无关。


漕溪堂主:

李學勤先生、徐中舒先生主編的工具書,就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應用于識字教育,沒有什麼問題。


卢:

就出自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你可以查查他是怎么说的。


卢:

[图片]


漕溪堂主:

即或這個字的闡釋,您覺得徐先生他們的值得商榷。也不能,因一二兩字,或幾個字,就輕視《甲骨文字典》。另外,我使用,李學勤先生、徐中舒先生主編的工具書,也會有自己的思考。


漕溪堂主:

不是機械搬運


戴:

又是繁简之争,繁简这两个字足以说明当时的思想背景,只指笔画多少——比如写:

臺灣戲劇聯歡會

台湾戏剧联欢会

显然,简明会好些吧?

现在反思改革,不能只从表面看问题。根子是诚认汉字的文化属性,基于文化传承看待改革。这样,就不会限于繁简之争。符合汉字文化传承的保留,少数不足百个做必要的调整,既便于接受,又利于未来发展。

     重要的是立了一个原则,即汉字的发展只遵循文化传承原则。比如,现在风靡的大量译音词(克隆,,,)必须汉字文化化。


卢:

不是一两个字的问题,这实在是个瓶颈的问题,即便三五十个字,也没必要在这里讨论。


李:

談幾個觀點:

1.繁體和簡體,不必你死我活。就像這個群,有人用簡體字,有人用繁體字,有人看不懂對方說什麼麼?


2.先學簡體字的人,識別繁體比較容易;相反先學繁體字,再認簡體字困難——這點源於兩岸三地互訪學生的感受。


3.其實英語很多詞彙,也是能夠追根溯源的,但在一般學校,老師不會去探究源頭,只是作為交流工具去教學。


4.對於讓孩子學習古漢語的人,大概和英國的貴族堅持讓孩子學習拉丁文差不多:尚古,是貴族永遠的執念——這不需要考慮實用、也不需要科學來解釋。


漕溪堂主:

@李 構形構理被破壞,港澳臺學生認識大陸的一些字,自然是困難的。

相反,大陸學生容易認識港澳臺的字,說明港澳臺的更合理

不講理的字,只能死記。誰愿意死記呢?

成年人都不愿意死記

構形構理被破壞,教師不教死記,那怎么教?



【相關閱讀】

張朋朋先生: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联合声明】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四)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三)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二)

張朋朋先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袁晓园先生: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袁晓园先生:“识繁写简”以利促进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

漕溪堂:識字教育與“繁”“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