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不为:论识字教育与中华经典诵读

何不爲 文字研究 2022-04-25

何不爲:論識字教育與中華經典誦讀

何不为:论识字教育与中华经典诵读

很多朋友說到中華經典教學與識字教育最好的辦法就是背誦中華經典。我認爲,這是現目前較爲先進的教學方法,但是不是最適合國人的教學方法,還難下定論。

 

首先,直接背誦中華經典的做法,存在較多問題:

 

一、由於是直接背誦,沒有先識字解字,所以對漢字本意就不太瞭解,所以現在就存在這樣一個怪現象,對一些中華經典會有很多分歧,就需要再從頭去研究文字的本意,這有點像西方的實用主義一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研究的時候有需要的時候再去研究字的本意。

 

本文作者


二、由於是要求先背誦,不要求當時就理解中華經典的本意。這就存在不求甚解的現象。這是與求學的目的相違背的。有一種說法是先把中華經典背熟,以後長大了再慢慢理解。這種說法就更扯蛋了。先不說學以致用的問題,就是自行領悟也是有問題的,誰能保證求學的人自己領悟的東西的正確性。這種思想危害甚大,就從我們現在很多人對中華經典的解讀來看,大家都是在猜,比如說道德經,千人千解,何其可笑,老子著述的目的是要的這種結果嗎?如果教學的時候直接就把道理講明白了還需要後來者費那麼大的勁去解讀嗎,這不是故意找難受嗎?

 


再舉一個例子,《論語》有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現在很多人說這是愚民思想,還有的爲了說明這句話的正確性又搞出來多種解釋,但這句話就是字面意思,就是國家大事不能跟沒有文化智慧的人去探討,這句話只要是做過管理的人都能理解,比如一個互聯網公司,在考慮戰略方向的時候能去跟公司的一個清潔工商量嗎?但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爲什麼還能有那麼多種解釋呢,如果教師教學的時候直接說明白,還會有這些問題嗎,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這不是有病嗎?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有些道理憑我們自己想可能是一輩子都想不出來的。作爲學生求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學習,而不是讓教師裝神弄鬼的。所以要教就要把學生教會,不要說讓學生自己以後去理解的鬼話。很難想像,要是孔子也這樣教學的話,他能教出那麼多優秀的學生嗎?

 


三、還有一種觀點,是求學需趁早,有些朋友說孩子兩三歲就可以學習了,但這時的孩子年齡太小,跟他講道理他也理解不了,所以就只能先背誦,以後再慢慢理解。這種說法也是有問題了。其實我們小時候直接上小學,那時都7歲了,沒見有什麼比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還有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兩三歲的孩子有些都還不會說話呢,請問這種情況你怎麼教學呢。再說兩三歲就背誦中華經典,但我們的一篇中華經典再少起碼也有幾百個字吧,那麼小的孩子就開始背幾百個字的文章難度應該還是不小的吧。正是由於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古時就有了一個成語叫嚴師出高徒,因爲絕大部分的孩子肯定是背不了的,那就只有棍棒相加了。其實我們上過學的都知道,小學、初中即便到了高中記憶力都還是很好的,真的有背誦中華經典的必要那時也爲時未晚,爲什麼非得要孩子那麼小還不能理解的時候就強逼著他去死記硬背呢。

 


綜上所述,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已經知道的就有這麼多的問題,這裡面可能還有我們沒有想到的。所以,我建議我們思考一下是否還有更適合我們國人及中華文化、漢字的教學方法。

 

我現在想到一種方法,就是從漢字象形這個特點入手,先解字再學文。比如在孩子對客觀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強的時候,就開始教學(這樣就解決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首先看到的就是爸爸媽媽,但這兩個字不太直觀,所以我們直接帶孩子認識客觀世界。孩子認識世界的時候,肯定不可避免的會直接觀察到太陽和月亮,還有星星,這就是日月星,認識了日月,日月組合在一起就是明,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教孩子什麼是光明了,日在上月在下就是易,代表日升而月落,不斷的日升月落既而四季更替,從日月不斷的日升月落繼而得出這個世界是在永恆運轉、變化的,這就是無常的意思了,從觀查日月的變化世界的運行規律這就是古人說的觀天之象,進而簡單的說明易經是一部觀察客觀世界總結事物發展、運行規律的學問。這樣由淺入深,也易於理解。

 


在這個過程中,也已經形成了很多詞語了。在把些字搞清楚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熟悉詞語,然後再成句成文,加深記憶的時候再附帶講一些人生哲學。如:日月者易也,日升而月落,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君子當惜時如金。這樣由字而文,最後及於理。同時,這樣也簡單易學易記。同時這是孩子那個年齡自己的求知欲讓他想知道瞭解的知識,我們只在他們想瞭解的東西上面作了一下延伸,這比我們強逼他們背誦學習效果肯定是要好很多的。

 

再舉一例,比如糖、糕等字,孩童不是都喜歡吃零食嗎?在教孩子糖糕等字的淵源時候,還可以利用他們貪吃的心理,必須讓他們先理解字意並會寫後才能吃糖或糕,這也比強逼他們背誦效果好上太多吧。想想看,在孩子面上放一塊糖糕,他們學習的勁頭有多大,對字意的理解又會有多直觀而深刻。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是漸進式的,我們非要強逼孩子死記硬背,這本身就是違背生理的客觀規律的。我們很多人對這個事情認爲沒有什麼,其實這是最大的問題,《論語》有“使民以時”,就是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夏天是生長的季節。農民不能冬天去播種,春天去收糧食。而人的教育也是這樣,你不能違背生理規律,在該玩的時候去學習,在該講道理的時候去棍棒教育,就如現在孩子在初中、高中本來就有逆反心理了,還不懂心理交流而直接棍棒教育,這顯然其結果是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的。如果教育不遵循使民以時的規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那結果必然不是最優選擇。這也跟我們的認知因材施教的道理是相違背的。

 


我們現在能看到在某些幼兒園會有一些動漫的教材,孩子對這種教學方法接受度是很好的,如果換成那種老學究的死記硬背,不難想像其效果必然是事倍而功半,所以不管怎麼說,教學都得考慮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死記硬背雖然也能達到一定效果或有一些效果,但這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厭學等問題,還不要說前面說到的一些問題。

 

總的來說,古人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我們需要重視、借鑒,但教學方法這個問題還需綜合考慮,比如因材施教的問題,比如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問題,如果兩千年前的孔子都能作到因材施教,而我們卻做不到的話,這裡都還談不到教學的與時俱進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我們也得考慮,畢竟古人的教學方法受其時代、認知的影響,是不是存在局限性的問題,畢竟古時還沒有心理學、生理學的說法。

 


爲什麼現在很多朋友提倡背誦中華經典這種教學方式呢,我認爲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沒有可用的適用的教材,但中華經典是現成的,那就直接拿中華經典開幹,所以這些朋友不會考慮什麼學習的漸進性、合理性,只要他能用棍棒讓學生背誦中華經典了,他的任務就完成了,他才不管學生的需求。當然重點還是沒有合適的教材,一套合適的合理的教材確實不是一兩個人短時間就能研究出來的,所以說到底還是沒有古人那種負責的埋頭苦幹的學術精神,在當今這個浮燥的時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最後,我想強調一下我們學習的目的,古人說學習的目的是明理,用今天的話來說學習的目的就是認知和邏輯,所以不管怎麼說,我們學習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背誦,就學習的目的來說,最正確的做法就是用最短的時間讓求學者知道他想學的學問,而不是什麼背誦了再去慢慢理解。因爲不管對古人還是我們來說,時間都是寶貴的,而我們——其生也有涯。

相關鏈接:


何不为:“否定西方语言学文字观,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言文稿

唐晓敏:传统语文教学的“篇章识字法”

张田若:吸收安子介学说,集中识字教学法又有新发展

张田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体系简介

张景意、索慧中:“集中识字”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葉嘉瑩:孩子學古詩詞當從識字始
石井勋:“汉字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影响


栾贵川:《论语》第一章正解

日本:幼儿园孩童4岁就开始背诵《论语》

唐晓敏:《论语》人人应该读也可以读

王財貴:讀《論語》的態度兼談所謂“糟粕”

罗安宪:为何要诵读经典

李霖涌:基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字本位语文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