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要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研究专栏】
新时代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意义及改革的目标思路
王雄军(3)
新时代网上信访的社会治理价值与多重现实挑战
吕普生(12)
【法学论坛】
无因管理中的本人意思
昝强龙(23)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审慎审查义务
——基于行政协议第三人诉讼的省思
白云锋(39)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自行补充侦查和退回补充调查关系论纲
陈小炜;吴高飞(56)
【新时代人权法研究】
论新时代中国人权理论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
佘朝虎(65)
【新闻传播与法治】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社会责任传播创新机制及调适
——基于主流媒体42份中国《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李理;陈香颖(73)
检视在线语音直播的新媒体社会责任
——基于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的内容分析
贺建平;庄学勋(87)
【资政专栏】
基层法院编制内法官助理制度的困境与对策
李弸(97)
多次型加重犯未遂的认定
田恬(111)
《监察法》施行后的理论、实务与人才培养探索
——“2019年监察法理论与实践暨监察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
金承光(122)
论毒品犯罪的共犯认定思路
梅传强;张嘉艺(130)
【经济与管理】
产学研合作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
——基于多个体博弈的动态演化分析
李小妹;谢昀雅;付龑钰(14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研究专栏】
1.新时代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意义及改革的目标思路
作者:王雄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内容提要:社会政策体系建设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经历了复杂的转型过程,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理念逐渐清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并日渐完善,社会政策体系的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同时,社会政策体系也存在保障功能较弱、制度碎片化和差异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能力弱、财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体系,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着力解决福利保障不充分问题,补齐民生短板;二是着力解决福利保障不平衡问题,均衡群体间的福利保障待遇水平;三是促进社会政策的体系整合,减少制度碎片化和差异化;四是提高社会政策的管理服务能力,提高运行绩效。
关键词:社会政策;福利保障;改革;思路
2.新时代网上信访的社会治理价值与多重现实挑战
作者:吕普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信访制度是一项兼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政府治理功能的复合性制度安排。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打造阳光信访新模式,充分激活并更好实现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网上信访提供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创新了公共参与和表达机制,也重构了公共权力的监督形式。当然,网上信访也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比如技术上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的碎片化、数字鸿沟带来的适用性局限和社会不公、运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部门协作难题,以及它自身的功能性局限,使得许多网上信访事项的化解仍然绕不开线下信访。推动阳光信访新模式,需要建设全国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和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在实现信访信息互联互通的同时再造信访工作流程;要注重网上信访与网下信访的衔接互动;还要善于挖掘信访大数据,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和服务决策能力;从长远看还需破解数字鸿沟问题。
关键词:网上信访;阳光信访;线下信访;社会治理;数字鸿沟
【法学论坛】
3.无因管理中的本人意思
作者:昝强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总则》中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沿袭了《民法通则》的规范模式,在新的立法规定出现之前有待司法实践加以探索完善。无因管理之成立除考虑管理意思外,还需考虑事务管理行为是否利于本人以及是否违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司法判例考察发现,因事务管理类型的不同,法院对本人意思的探明程度亦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不适法无因管理人因违反本人意思,而无法享受费用求偿权,故在适法与否的界定中,对本人意思的判断就具有吸收利益判断的实质效果。作为本人意思之矫正,承认的具体形式为主张管理利益或承认事务管理行为,从而将事务管理的不适法性转化为正当。因此,基于本人意思之探明所构建的无因管理体系就具有体系阐释意义。
关键词:无因管理;管理意思;本人意思;利益;承认
4.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审慎审查义务——基于行政协议第三人诉讼的省思
作者:白云锋(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内容提要:现有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多集中于实体标准,而忽略了程序维度的标准。行政协议第三人诉讼实践表明,实体标准无法保证法官裁判时的审慎性。常见的行政协议第三人类型有集体成员型、承租人型、继承人型、债权人型、抵押权人型等,实践中人民法院对各类型第三人原告资格的审查并不充分。利害关系条款为起诉人原告资格的获得保留着最后可能,对利害关系的否定性裁断必须是审慎考量所有利害关系可能性之后的判断。于原告诉请范围内,人民法院对原告资格的审查态度应由消极证否到积极证成转变,审查路径应由分别对行政相对人身份、特殊规定、利害关系审查的分散扁平化路径向从行政相对人身份到特殊规定再到利害关系审查的纵向递进式路径转变。
关键词:行政协议第三人;利害关系;原告资格;程序正义;司法审查
5.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自行补充侦查和退回补充调查关系论纲
作者:陈小炜;吴高飞(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检察院)
内容提要: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职务犯罪案件退回补充调查不属于广义的补充侦查,自行补充侦查属于检察机关侦查权范畴。自行补充侦查和退回补充调查之间各有优劣,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应当注意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相互衔接。科学区分自行补充侦查和退回补充调查,积极充分和合理正确行使自行补充侦查权,退回补充调查沿用检察机关强制措施,补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应当有权获得律师帮助。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自行补充侦查;退回补充调查;监检衔接
【新时代人权法研究】
6.论新时代中国人权理论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
作者:佘朝虎(攀枝花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
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无论是创新性实践还是理论性建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中国人权理论因此而逐步确立,其蕴含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论品质,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全球人权治理思想。
关键词:新时代;人权理论;历史;制度;实践
【新闻传播与法治】
7.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社会责任传播创新机制及调适——基于主流媒体42份中国《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作者:李理;陈香颖(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的质化实证研究,系统考察媒体社会责任传播实践得以创新的成因及其互动关系、可能性条件组合,以及如何通过成因组合激发媒体社会责任的创新实践,从而深化对媒体社会责任概念的创新研究。在新闻传媒宣传工作理论中,本文围绕三个相关目标展开:一是从评价主体、量化标准、评价范围、结果等方面论证我国新闻界的“媒体社会责任”传播创新实践机制;二是预设互联网媒体的社会责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新闻传媒工作所提出的理论如何指导主流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媒体自觉履行职责及提升行业公信力;三是通过我国主流传媒业的创新改革充分倡导和规范社会责任的传播实践调适:一方面依靠新闻理想和制度机制等人为措施;另一方面从技术逻辑出发,严格科技程序的无声强制演变
关键词:媒体社会责任;制度耦合;传播创新实践;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
8.检视在线语音直播的新媒体社会责任——基于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的内容分析
作者:贺建平;庄学勋(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内容提要:以新媒体社会责任为理论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检视荔枝FM和喜马拉雅FM两大在线语音直播平台的社会责任,可以发现:两大在线语音直播平台直播主题以音乐、娱乐为主,过于单一,且均出现了媒介暴力问题;从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上看,两大平台在信息生产、社会监督、提供娱乐、协调关系四个指标上的得分较为接近且偏低,新媒体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均不理想。
关键词:在线语音直播;媒介暴力;社会责任;荔枝FM;喜马拉雅FM
【资政专栏】
9.基层法院编制内法官助理制度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李弸(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本轮司法改革推行法官助理制度至今已近四年,但在实践操作中,法官助理制度运行遭遇阻滞,法官助理与法官、书记员职责不清,法官助理并未能如制度预期所愿有效减轻法官负担。同时,法官助理未来职业规划不明朗亦成为一大难题。借鉴域外经验,英美法系中审判辅助人员的职能定位多为限权法官,大陆法系中司法事务官独立于法官专司非诉事务之责。我国编制内法官助理承载二元功能:一为审判辅助功能,二为法官养成功能。虽不能简单移植国外经验,但可以法官助理二元功能为基础明确法官助理的职能定位,对法官助理采取分阶分级培养模式,前期主要由初中级法官助理承载审判辅助功能,后期由高级法官助理承载限权法官功能。
关键词:法官助理;限权法官;审判辅助;法官养成;审判事务精细化分类
10.多次型加重犯未遂的认定
作者:田恬(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多次型加重犯是同种数罪通过法律拟制手段将其作为一罪并加重处罚的犯罪类型。在理论与实践中,对于多次型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形态,存在论与否定论的观点一直争论不休。在具体的司法认定中,多次型加重犯的“次”应以独立追究刑事责任为标准,并结合包括未遂情节在内的影响行为违法性的主客观因素对其可罚性进行判断。在部分行为既遂、部分行为未遂的情形中,应从刑罚裁量“面”与“点”的双重视角切入来认定。部分行为未遂的事实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应参考《刑法》第23条之规定,划定从宽裁量之“面”,在此基础上,应遵循部分至整体的思路,综合考虑从宽之“点”。
关键词:多次型加重犯;未遂形态;酌定量刑情节;刑罚裁量
11.《监察法》施行后的理论、实务与人才培养探索——“2019年监察法理论与实践暨监察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金承光(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院)
12.论毒品犯罪的共犯认定思路
作者:梅传强;张嘉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毒品犯罪中,在各参与主体共同策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犯罪的典型情况下,认定共犯关系并不困难,但在各相关主体之间联络松散、行为相对独立、利益关联度弱的边际地带,共犯关系的认定疑难复杂、界限模糊。从共同犯罪的本质出发,共同犯罪意志是危害行为的参与者成立共犯的内在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对他人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客观上起到了帮助或者促进作用的行为,要认定为毒品犯罪共犯,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对行为人而言,应当具有参与到他人实施的毒品犯罪中的意思表示;二是各共同参与人对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该毒品犯罪达成了合意;三是对其他参与者而言,行为人实施该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助毒品犯罪的完成。只有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司法认定,才能够真正做到不枉不纵,罚当其罪。
关键词:毒品犯罪;运输毒品罪;共同犯罪;司法认定
【经济与管理】
13.产学研合作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多个体博弈的动态演化分析
作者:李小妹(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处);谢昀雅( 天津财经大学管理可计算建模协同创新中心);付龑钰(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内容提要:伴随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依托于单个企业的简单的个体创新已经不能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生存更多地依赖于彼此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由此,以产学研合作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agent仿真技术结合演化博弈理论,以大、中、小三类不同企业与学研机构的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个体的微观演化机制,有助于观察个体策略的微观演化过程及生态系统中合作行为的宏观涌现规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合作比例随演化博弈的变化过程,利用斑图演化分析了系统中个体间合作产生和维持的机制,给出了罚金对系统合作行为的促进方式,对比了学研机构和企业在不同罚金下的收益情况,为促进产学研生态合作创新行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生态系统;产学研合作;演化博弈;多agent仿真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关于合作开展第五期上海自贸区法律适用调研项目的通知
漫修东吴学术论坛第41讲::智慧司法的可能与限度
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法治 · 2019年)“新时代的中国民法典”成功举行
《北方法学》2019年第6期要目
《警学研究》《学术评论》杂志投稿须知
《当代法学》2019年第6期要目
“新时代的企业刑事合规:理论应对与行动逻辑”高端论坛
欢迎扫码加入法律实务交流群,请广告主绕行,不要进群,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