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刘仁文教授谈国家社科基金申报
来源:贵州大学法学院
2019年12月18日下午三时,我院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教授为法学院师生做“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培训”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宁立标教授主持。
刘仁文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刑法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学术成果显著,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立体刑法学》、《死刑的温度》等专著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国家社科基金等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讲座伊始,刘教授感触良多的谈到如何看待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家国情怀”这个看法,认为向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课题一定是反映了国家社会的需要,是国家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能把自己的研究与其结合起来,为国家社会做一份贡献,那将是个好事!在后续的讲座中,刘教授讲授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他表示,申报课题一定要牢牢扣住“选题”、“论证”和“前期基础”三个要素。第一,关于“选题”。刘教授强调,一定要在一个宏观的方向里找到具体的突破口与落脚点,从某个角度出发,选定题目,吸引评委。另外,选题最好结合自身所在的地域、专业与民族特色,这样更容易写出价值,写出新意。第二,关于“论证”。刘教授指出,论证报告一定要充分、细致,将其当作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来对待,反复打磨、反复修改,力求精简,突出重点。第三,关于“前期基础”。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前期成果充足,才会厚积薄发,有深厚的积累才会有明晰的思路,有明晰的思路才会有充分的论证。刘教授提醒大家,“申报课题,一定要和身边的人多交流;写论证报告,一定要反复打磨修改;写申报书,一定要严谨、谦卑、求实,尊重前人,尊重已有的学术成果。”
讲座尾声,刘仁文教授还耐心地解答了法学院师生提出的有关申报课题、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困惑。此次讲座干货满满,法学院师生也在刘教授讲述的幽默轶事中学到法学研究的技巧与经验,实在是获益匪浅.
文/董 瑾
图/曾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