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联揭晓2020年度十大推介论文
“上海市社联年度推介论文”活动由市社联自2013年组织发起,并连续多年推出。活动对上海学者年度内(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引起学界关注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作出推介,旨在反映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引领学术前沿,彰显时代主题。经各学科权威学者、学术期刊主编、资深学术编辑等多轮评审推荐,产生本年度推介论文共10篇。
十大推介论文简介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01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载《学术月刊》2020年第4期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论文摘要:从性质上看,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是一种现代技术批判哲学,批判的目的是澄清现代技术的历史性前提,划定技术批判问题上的两条界限。马克思追问了现代技术的本质,揭示了现代技术的历史性质和社会形式,揭示了技术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人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阐释了技术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联性,揭示了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三种不同类型和特征的“人类生活世界样式”。马克思区分了技术本身和技术使用的社会形式及方式,提出了未来社会“新的技术人类生活共同体”理想,划定了与实证主义、浪漫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02
《法国哲学四条重要发展路径之考察》,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作者
冯俊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论文摘要:纵观四百多年法国哲学的发展,它存在着四条重要发展路径,即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宗教哲学、社会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现象学运动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展路径。这四条路径不是各自分离和独立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此外,有四个关节点也影响着法国哲学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即笛卡尔哲学、启蒙和现代性、革命运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法德哲学的互动。对这四条重要发展路径和四个关节点的考察,虽无法完全展现法国哲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有助于我们把握法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和欧洲哲学发展变化的特点。
03
《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新中国70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载《管理世界》2019第10期
作者: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
经济与管理学院
钟辉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04
《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载《法学研究》2020年第4期
作者
马长山
华东政法大学
论文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司法应用,开启了从“接近正义”迈向“可视正义”的历史进程,引发了司法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通过司法过程场景化、司法规则代码化、司法决策建模化、司法服务管理智慧化重塑着司法过程,大大提升了智慧司法的社会效能。但司法人工智能亦有其内在限度。算法决策要达到绝对的客观和精准并非易事,面对复杂疑难案件,其能够促进形式正义,却很难实现实质正义。发挥人工智能对司法的优化重塑效应,应与对人工智能的风险防范同步进行。需针对算法决策设立相应的规制和救济机制,注入公开、公平和责任理念,进而兴利除弊,促进科技向善和打造良性发展的智慧司法,更好地实现“可视正义”。
05
《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
作者
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论文摘要:把职业教育看作一种教育类型,是国务院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所有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对类型属性的追求并非今天才有,当前职业教育对类型属性的需求如此迫切,是因为智能化时代职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求。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确立的学理基础是技术知识内容的独立性、技术知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知识来源途径的多元性。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确立的实践方案,包括通过改善教育政策的公平性确保职业教育体系稳定,构建与普通学校平行、类型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学校体系,理顺职业教育的内部衔接通道,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管理职业教育,确立技能型人才所应有的社会地位。
06
《<金瓶梅>成书之争与模糊判断》,载《文学遗产》2020年第4期
作者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论文摘要:《金瓶梅》属改编还是独创,学界长时间的争论以不了了之而告终。改编与独创都是模糊概念,《三国志演义》含有许多独创内容,《红楼梦》中也有不少改编成分。模糊概念覆盖的判断对象,都处于两个端点之间的序列,不可作非此即彼的判断。通俗小说经历了由改编迈向独创的历程,《金瓶梅》恰位于它的中间地带,这是争论激烈却无结果的重要原因。文学研究中有大量模糊概念,辨析概念属性,明确排中律使用范围,可以避免许多无谓争论。
07
《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演化——兼论长三角基层市场网络》,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2期
作者
刘雅媛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论文摘要:近代邮政史料以往多为邮政史志编纂者所用而未得到经济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利用近代邮政事务年报、邮政局所汇编、邮政舆图三类史料梳理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近代邮政行业的发展脉络,并从邮区划分、邮政点等级、邮路类型及邮路里程几个方面复原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发现近代长三角邮政行业的演化体现了邮权由分歧走向统一的过程。就近代国营邮政而言,长三角地区在邮政点数量、业务量及邮区收支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在区域内部,江浙沪两省一市邮政点的等级与所在地的行政等级相对吻合,而安徽省则出现明显的不一致,体现出经济重心与行政中心的背离。长三角核心区(即江南地区)不论在邮政点密度抑或邮路类型上都体现出强烈的区域一致性及与周边地区的明显差异。此外,从邮政点的选择、邮政业务的类型与规模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发现邮政网络与市场网络的密切关系,邮政网络的复原也为近代江南基层市场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近代江南地区邮政网络与基层市场网络重合度较高,并体现出极强的地域特征。
08
《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初探》,载《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作者
高奇琦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
论文摘要:智能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也必然深刻影响并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建构一种平衡型国家,其要义是国家与社会的动态平衡。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至少在资源丰富、共识达成、充分回应等方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重要助力;但亦在安全风险、公民隐私和公平难题等方面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加密技术以及多中心化特征等,则为解决安全、隐私及公平难题提供了思路,从而为智能社会中秩序系统、赋权系统与创新系统的发展完善提供支撑。作为程序智能,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共同强化了国家的刚性治理,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程序智能更多体现的是程序正义,过度倚重程序智能可能会出现异化风险。要实现实质正义就需要在刚性治理和弹性治理之间进行平衡。弹性治理要求国家与社会对一些核心价值的定义达成充分共识,合力保证人类在治理实践中的自主性,并在保障国家治理能力有效性的基础上充分对社会个体进行赋权和鼓励社会单元的创新行为。因此,智能革命加持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实现整体性国家力量的增强,还要回到个体本身,以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为旨归。
09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以晏阳初和费孝通的实践为例》,载《学术月刊》2020年第6期
作者:
李友梅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耿敬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论文摘要:20世纪前半叶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一场社会改造运动,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运动。在这场知识生产运动中,晏阳初的“创造性适应”范式和费孝通的“从实求知”范式,基于自身的文化基础和相异的研究旨趣,提供了诊断和理解中国社会的不同方法和路径,同时也为当时改造中国社会提出了不同的可能性方向。这两种知识生产范式,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遗产,对其实践逻辑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今天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带来重要启发意义。
10
《审美能力的构成》,载《文学评论》2019年第5期
作者
刘旭光
上海大学文学院
论文摘要:审美能力是人类在完成一次审美活动时,所需要的总体的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是由四个层次的认知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在经验层次上,它包括理智、情感、想象、感觉,以及它们在经验中锻炼出的敏感;在先天机制上,审美能力作为鉴赏力,是反思判断与获得自由愉悦的能力;在特殊认知层面上,审美能力是一些特殊的非理性能力,包括理智直观——直觉、静观、想象力等;在生命状态层次上,审美能力被视为一种进入特殊生命状态的能力,这些生命状态包括激情状态、体验状态、感官感知状态等。当代人的审美能力最本源的部分,是人类对精神的自由状态的追寻与感悟能力。
热烈祝贺
来 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供 稿:科研处
排 版:吴小蒙
我,30岁,毕业3年,别人眼中的一事无成:浪过一次,你就懂了!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指委、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学教育”论坛在京召开
“薪火相传:《人大法律评论》创刊20周年学术讨论会”成功举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级重点建设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评选结果公示
深切缅怀证据法和民事诉讼法国际巨擎米开理·塔鲁夫(Michele Taruffo)先生
教育部关于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正式推荐人选的公示
2020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增直播回放查看方式)
“刑法学与宪法学的对话——刑法立法的程序控制与合宪性制约” 主题研讨会会议公告
江苏省法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论研讨会
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
2020年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和第十四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审结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