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法学》被引文献TOP10推荐

法研在线 2022-10-05
《法学》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法学》2022年第3期要目
《法学》2022年第2期要目
《法学》2022年第1期要目
《法学》2021年第12期要目
《法学》2021年第11期要目
《法学》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法学》2021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法学》2021年第8期要目
《法学》2021年上半年发文数据统计【征求意见】

《法学》2021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法学》2021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法学》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来源:CNKI法律数字图书馆

2021年“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法学》高被引频次文献有哪些?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进入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法律期刊库

检索条件限制在2021年

来源期刊输入“法学”,

点击“检索”,排序选择“被引”


《法学》2021年被引频次前十的文章推荐

1.刑事立法进展与司法展望——《刑法修正案(十一)》总置评

  被引频次:67次

  年/期:2021/01

【作者】周光权

【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与《民法典》等近十部其他部门法相协调以维护法秩序统一,回应民众对于热点问题的关切,凸显维护公共安全、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等,是《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立法考量因素。《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七大方面:未成年人的刑法修改,维护民众安全感的刑法制度的修改,金融犯罪的修改,民营企业发展的保护,大幅度修改侵犯知识产权罪,强化公共卫生方面的刑事立法,以及其他修改。本次刑法修改对于未来司法实践将产生重大影响,司法者不负有批评立法的使命,而应当以务实的态度面对立法活跃的态势,强化建构性刑法解释。在立法上增设了相应的轻罪后,对某些行为的惩处就不能动辄适用重罪,而应当充分关注立法对于某些行为从严或从宽处罚的最新取向,并妥善处理高空抛物犯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讨债罪和敲诈勒索罪等罪之间的交叉竞合问题。 


2.《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司法解释的否认及其问题解决

  被引频次:45次

  年/期:2021/02

【作者】张明楷

【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我国,对于新型法益侵害行为,常常先由司法解释进行司法上的犯罪化,后由刑事立法对司法解释予以确认或者否认,部分司法解释成为试行性质的法律。不管刑事立法确认还是否认司法解释,都意味着司法解释存在类推解释现象。在司法为民的我国,要求面临社会舆论与社会需求巨大压力的司法机关杜绝类推解释,可能并不现实;与其期待司法机关不作类推解释,不如期待立法机关积极修改刑法、迅速增设新罪。立法机关应当从几年通过一个修正案转变为一年通过几个修正案,从5年增加、修改50个左右刑法条文转变到1年增加、修改10个左右刑法条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前发生的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即使司法解释将其规定为犯罪,也必须严格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确保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与《刑法修正案(十一)》相抵触的司法解释,应当在《刑法修正案(十一)》颁布后(而非施行后)自然失效。     


3.公共安全犯罪的立法思路嬗变: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

  被引频次:30次

  年/期:2021/01

【作者】陈兴良

【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从修订的内容来看,立法机关通过增设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罪等罪名,弥补了危害公共安全罪罪名体系中的疏漏。从修订的方法来看,立法机关采用了独立危险犯的形式,明显地反映了我国刑法关于公共安全罪的立法向着公共危险罪演变的趋势。在传统上,公共安全罪属于重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某些较为轻微然而对于公共安全具有较大危险的犯罪,对此,立法机关设立了公共安全的轻微犯,反映了保护公共安全的理念转变,对于我国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4.个人信息的反垄断法保护:从附属保护到独立保护

  被引频次:24次

  年/期:2021/04

【作者】焦海涛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与垄断行为规制看似两个独立的问题,却在数字时代发生了关联。个人信息保护能否作为独立问题纳入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目前的观点还未统一。传统反垄断法以价格理论为基础,个人信息似难与之直接对接,但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已具有重要的反垄断法属性。个人信息不仅是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时候就是在线服务的对价;在很多领域,个人信息不再附属于价格,而是与价格同等重要。个人信息已然成为一项独立的消费者福利内容,反垄断法应当实现从"关注价格"向"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转型:企业间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谋与支配地位企业的个人信息剥削应被视为新型垄断行为;数据驱动型集中的竞争损害分析应更多关注个人信息的损害。 


5.劳动关系从属性认定标准的理论解释与体系构成

  被引频次:18次

  年/期:2021/02

【作者】肖竹

【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

【摘要】雇佣(劳动)关系从属性认定标准的体系化研究不能被逾越以致被忽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资本控制劳动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可以为雇佣(劳动)关系认定的从属性标准提供解释路径。雇佣(劳动)关系从属性认定的体系化展开当以人格、经济和组织从属性为制度构成,包含各从属性下之要素特征及其在雇佣(劳动)关系认定中的角色与权重;需在捋清从属性劳动与平等性劳务给付区分一般规则的基础上,探讨劳动力使用形式的变化对从属性认定标准的不断挑战,特别是对当下零工经济、平台用工背景下该理论的解释张力与适用能力予以反思并做出回应。 


6.高空抛物罪的立法反思与教义适用

  被引频次:18次

  年/期:2021/03

【作者】林维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摘要】最高法院的有关意见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处理,在法益确立和责任确定等问题上都存在诸多争议,并可能导致该行为处罚的不当。《刑法修正案(十一)一审稿》对此作了初步回应,而《刑法修正案(十一)》则将该行为由危害公共安全罪彻底转变为扰乱公共秩序罪。考虑到高空抛物行为的多样性,实务上,应当特别重视《刑法》第291条之二第2款的规定,确保高空抛物行为在发生竞合时仍应按照重罪处罚,同时也要通过对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适当限缩这一轻罪的处罚范围,避免违法行为的轻罪化。   


7.个人信息的民法定位及保护模式

  被引频次:17次

  年/期:2021/03

【作者】郑晓剑

【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在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民法上如何选择个人信息的保护模式,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评价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民法上的定位。个人信息同时具有个人属性和公共属性,单纯地强调某一属性均无法凸显个人信息的本质特征,故而在立法上应适当舒缓个人信息保护及利用之间的张力。不仅如此,个人信息的内涵模糊、外延宽泛,难以达到权利客体所应具有的具体特定且界限分明的品质要求,故而不宜在模糊、笼统的个人信息之上设定一项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个人信息权"。否则,不仅无法为行为人划定清晰的行为禁区,而且在适用上难免与已有的人格权体系发生冲突、抵牾,可谓得不偿失。衡诸民法原理和社会现实,应当采用行为规制模式为个人信息主体提供必要的、适度的民法保护。     


8.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社会理论研究

  被引频次:14次

  年/期:2021/04

【作者】陈柏峰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涵盖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法治社会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需要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应当完善社会领域立法、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工程,需要着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法治化是法治社会的延伸,需要完善网络法律制度,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社会理论,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9.政府数据开放宜采取不同于信息公开的立法进路

  被引频次:12次

  年/期:2021/01

【作者】 宋烁

【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在公民知情权基础之上,通过赋予政府公开政府信息的法定义务,倒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增强政府透明度,实现对行政机关监督问责。而政府数据开放兴起源于大数据技术驱动。数据资源的巨大潜力驱使各国政府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数据开放制度鼓励数据创新应用,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繁荣经济、改善服务、提升治理能力等增强行政效能的良好行政目标。二者在制度形成基础和制度目标上的区别,表明政府数据开放是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本质区别的独立制度。我国应选择政府数据开放制度单独立法的立法进路,而非将其融入现有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框架之中。   


10.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论评

  被引频次:12次

  年/期:2021/01

【作者】刘宪权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摘要】我国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的内容包括提高多个罪名的法定刑,罚金刑无限额化,共犯行为正犯化以及提高个别罪名的入罪门槛。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延续了"以重刑化为主"的趋势,凸显了立法者对金融犯罪的关注以及从严打击的态度。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再新增罪名、对罪状的修改较少,重视证券关联犯罪和非法集资类犯罪的修订,并强调保护企业产权。金融犯罪最新刑事立法提高非法集资类犯罪法定刑不可取,罚金刑无限额化不合理,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新型刑事风险不重视且缺乏对私募基金管理刑法规制的内容。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应当提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入罪门槛,增加金融科技刑法应对方面的内容以及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的刑事责任。

《法学》简介


王林清相关案件、争议详情!

郑州大学多个校区招收本科生!

上海居委道歉!

“双一流”高校,迎来杰青院长!

新举措!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

这一地,5所大学迎来新校区!

应届毕业生律师起薪高达3.5万元每月的律所招人啦!

25名!扬州市委决定聘任市委法律顾问!

又有多篇博士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针对现在的社会和环境,女生有必要读博吗?
北京电影学院、合肥工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最新通知!
延边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最新通知!
东北林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考试进入综合考核名单
河北医科大学、长安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最新通知!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最新通知3则!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194人

复旦大学情况说明!

上海高考、中考延期举行

延期、取消!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15件继续审议的法律案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司办通〔2022〕57号

省公安厅政治部原主任(副厅长级),调任师范学院副院长

四川大学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接收院内调剂的通知

郑州大学加油!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基层人民法庭蹲点手记

关于对超出最长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的公示

2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核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科研项目邀请

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2年“援疆师资博士计划”、“对口支援部省合建高校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关于2022年法学院、工经系加试考试的通知

对话:解决知网困境的时机或已成熟
《法学杂志》2022年第3期要目
江苏省法学会海商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商法论丛》2021年第1期(总第72卷)
“企业合规改革视野下刑事实体法的修改与完善”研讨会会议议程
《法学研究生》2022年夏季刊征稿
第一届全国法学学生“东放明杯”模拟立法大赛即将盛大启动!
第十四届全国部门法哲学研讨会会议通知

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公示

《中国检察官》2022年第8期要目

关于举办第五届广州市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的通知

《政治与法律》2022年第5期要目

《法治研究》2022年第3期要目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法学目录

《电子知识产权》2022年第4期要目

月旦民商法杂志75期 - 2022年3月号(季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