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 语文九年级(下)第12课《词四首1<渔家傲·秋思>》课文朗读+视频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练习
精典往期
精彩回顾:
第一单元1.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第2课《梅岭三章》3.第3课《短诗五首》4.第4课《海燕》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第二单元5.第5课《孔乙己》6.第6课《变色龙》7.第7课《溜索》
8.第8课《蒲柳人家》
9.第9课《鱼我所欲也》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第三单元10.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11.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2.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知识点
__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少时家贫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二、故事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词人历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州等职。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西夏人对他深为惮服,《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三、理解词义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
羌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不寐: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士兵。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从四面纷纷响起,层峦叠嶂里,烟雾弥漫,残阳西沉,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城门。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只听羌笛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四、问题归纳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一是天气异:天气极冷。二是声音异:充满了边塞的各种声音。三是景色异:烟雾弥漫,孤城紧闭。
作用:渲染边塞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后汉书 · 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引用典故,抒发报国之志,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戍边将士的激励鼓舞。
3.“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塞外寒气逼人,又传来边塞特有乐器所奏起的笛声,烘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句话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之情。
五、课文主题
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思乡忧国之情。
微课精讲
第一课时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离线观看视频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燕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4)羌管悠悠霜满地
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温馨提示
1、课件习题文档下载地址
2、扫码下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课件习题
3、文章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
小学语数英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1-6年级资料汇编小学语文1-6年级整套教案设计小学一年级-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1-6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课堂教学讲解
小学数学1-6年级必背基础概念归纳
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