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点关注,不迷路☛ 绿色学习平台 2023-02-12

精典往期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初中历史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语数外预习单


精彩回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第6课《最后一课》第7课《土地的誓言》第8课《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第10课《老王》第11课《台阶》第12课《卖油翁》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4课《驿路梨花》第15课《最苦与最乐》
第16课《短文两篇》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四单元知识点+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
第18课《一颗小桃树》

每天同步更新中。。。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视频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第1课时

第2课时









课文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

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


四、问题归纳

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2.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望岳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望岳》: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课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


三、课文翻译

注释

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

夫:无实义,这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未了:未尽,没完。

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集中,聚集。

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定要。

凌:登。

一:全。

览:看。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四、问题归纳

1. “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

泰山的绵延、高大。



2. 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课文主题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登飞来峰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二、故事背景

《登飞来峰》: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三、课文翻译

注释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塔,这里指应天塔。

闻说: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自缘:因为。

译文

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到鸡鸣声,登上飞来峰,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最高处。


四、问题归纳

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五、课文主题

《登飞来峰》:诗人借景抒情、语言生动,从自然情景中很自然地提炼出深刻哲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力主北伐,忧怀国事。代表作品有《示

儿》《诉衷情》。


二、故事背景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三、课文翻译

注释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曲折,(草木茂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


四、问题归纳

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2. 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3.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恋恋不舍。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


五、课文主题

《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己亥杂诗(其五)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人,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


二、故事背景

《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三、课文翻译

注释

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译文

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


四、问题归纳

1.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

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


五、课文主题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和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站在山巅把那些渺小群山眺望。现在常用的意思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当然是因为置身在最高层。现在常用意: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其实,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等各方面,也都需要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溪水曲折,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绿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现在常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培育百花成长。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略。

五、略。








课文图片详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古代诗歌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

然(   )  下(   )  宗(   )  青未(   )

(   )  千塔(   )  自(   )  鸡(   )

门(   )  酒(  )  (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念:__________ 悠悠:__________ 造化:__________ 钟:__________  

缘:__________  眼:__________  豚:__________  若许:__________  

叩门:__________  落红:__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按要求默写。

(1)《望岳》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心中满怀雄心壮志,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飞来峰》中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中描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这首古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

6.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诗歌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诗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来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诗歌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D.诗歌最后一句“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二)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本诗作者是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8.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工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9.“齐鲁青未了”一句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实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4.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5.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1.柳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2.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6.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7.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8.杜鹃鸟

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宋人贺铸《子夜歌·三更月》:“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9.鹧鸪鸟

象征旅途的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0.寒蝉

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的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1.鸿雁

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12.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李清照《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3.浮云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

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15.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16.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8.芳草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19.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20.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21.羌笛

象征凄切之感。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22.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3.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柳宗元《感遇二首(其一)》:“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 END ●

扫码关注“绿色学习平台”公众号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