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9岁杨振宁和45岁翁帆相守17年,遗嘱曝光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俩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但这个理论在他所有的成就中,只算得上“二流成就”。
他在统计力学、场论、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4个物理学领域均有世界级贡献,其成就丝毫不亚于诺贝儿奖。
他的“一流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五十多年来所有的粒子物理学家的诺奖,大半功劳来自杨振宁。在他的理论指引下,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比如丁肇中(华人)、希格斯。算上杨振宁的徒子徒孙,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人。
杨振宁的13项不低于诺贝儿奖的成就:
(A)统计力学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论文序号: 57h, 57i,57q。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C)粒子物理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D)场论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
换句话说,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