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千年独登山盐池史海钩沉
前言:玉门境内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也表现在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历史也是比较早的,古代玉门开采并利用的有石油、盐、煤炭等。其中石油和盐的开采和利用都是很著名的,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玉门 独登山 岩盐 史海钩沉
现代的玉门,是一个以石油闻名全国的地方,而在古代,玉门却是一个以出产食盐而闻名的地方。玉门是古代我国为数不多的以生产矿盐为主的地方。在长达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上,岩盐又是玉门乃至酒泉、河西的一个独特符号。
玉门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有着2100多年建置历史的地方,玉门的独登山也是一个因盐而与县同生的地方。历史上与玉门县名齐名的独登山,今日的人们大多数已不知道它的去向。探寻历史的真面目,揭开神秘面纱就是文博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我国最早的岩盐产地
——玉门独登山盐池
独登山是河西走廊西部走廊中间的一座山丘,位于玉门市赤金镇北10里,东有照壁山,西有东山口,与赤金峡山连为一体,南临甘新大道,山南是石油河浇灌的赤金绿洲,山北是花海盆地。石油河在赤金峡山形成赤金峡后流出赤金,进入花海。
图1 独登山位置图
图2 卫星图独登山地形
独登山方圆30公里是河西走廊历史悠久、人类活动相当活跃的一个区域。4000年前,这里就是我国青铜冶炼的重心,东西文明交流的前言,诞生了著名的火烧沟文化,东30公里是火烧沟遗址,北30公里是火烧沟文化的另一遗址——天津卫墓群。西汉至清代1759年的1800多年里,独登山南10里的赤金堡一带多数时间是县城、卫所所在。从1939年开始,南30公里的老君庙成了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图3 独登山卫星图显示石质山
玉门盐池历史可追溯到先秦,西汉酒泉郡县的设置,分别在汉代、唐代、西夏、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留下了许多记录。
1、先秦
我国古代有四类盐矿,即岩盐、海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又叫食盐,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食盐晶体,可以直接食用。岩盐主要由盐湖或赫池自然析出,这类岩赫广泛产于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由于古时这里属于胡人居住,岩盐又称为“戎盐”,也称为“胡盐”或“羌盐”。《周礼》就已经有“戎盐”记录了,说明早在先秦, “戎盐”便从那里大量贩运到中原。
图4 石盐
石盐是氯化钠的矿物,化学成岩盐分为NaCl、晶体属等轴晶系的卤化物矿物。石盐包括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盐和由石盐组成的岩石,后者称为岩盐。岩盐常用以表示由石盐组成的岩石。一般石盐常用来指岩盐。因为它们都是由盐水在封闭的盆地中蒸发而形成盐矿床,因此也被称为卤化物矿物。石盐矿层一般厚几米到300多米,而在干旱地区则以盐霜的形式出现,在盐泉附近以蒸发产物出现,在火山地区以升华物产出。
各种资料提到的全国盐产地有9处,其中辽东、渠展和福建为海盐产地,安邑、凉州青盐池为池盐产地,广都、南安、今三峡地区为井盐产地,凉州盐山为矿盐产地。(《先秦至隋代食盐产地考略》吉成名)。
结合独登山为凉州唯一矿盐产地的记录,独登山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的盐池之一,也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的矿盐产地。
2、秦汉
河西走廊在公元前121年归入大汉王朝后,河西盐业初具规模。两汉时期,河西盐业产地主要有居延地区、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酒泉地区、敦煌地区。酒泉郡是河西开发最早的地区,食盐生产的历史也较长远。玉门汉代属凉州酒泉郡,凉州物产丰富,盐池遍布。著名的有姑藏的武兴盐池、眉黛盐池,两盐池“并在县界,百姓咸取给也”;甘峻山盐池,该处的盐“洁白甘美,随月盈亏”;福禄县盐池;最为著名的是独登山盐池的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取充贡献。”玉门池盐最早记载在汉代。
西汉时全国盐池49处,其中20处为海盐产地,池盐产地全国已多达14处,14处为井盐产地,1处为矿盐产地。(《先秦至隋代食盐产地考略》吉成名)。
3、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志.魏书》载:徐邈“修武威、酒泉盐池已收虏谷。”,武威、酒泉可断为池盐产地。
《凉州异物志》载“盐山产形盐,”盐山可断为矿盐产地。
全国有盐产地69处,其中21处为海盐产地,18处为池盐产地,25处为井盐产地,5处为矿盐产地。矿盐产地分别为昆仑山、龟兹、高昌、漕国、盐山(凉州独登山)(《先秦至隋代食盐产地考略》吉成名)。
4、唐代
《新唐书》卷40:肃州酒泉郡,下。武德二年析甘州之福禄、瓜州之玉门置。土贡:麸金、野马革、苁蓉、柏脉根。户二千二百三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六。县三: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酒泉,中下。本福禄,唐初更名。西十五里有兴圣皇帝陵,七十里有洞庭山,出金;有昆仑山。福禄,下。武德二年别置。东南百二十里有祁连戍,东北八十里有盐池。玉门。中下。贞观元年省,后复置。开元中没吐蕃,因其地置玉门军,天宝十四载废军为县。北有独登山,出盐,以充贡;有神雨山。
河西以池盐为主,有少量的岩盐。唐代独登山生产岩盐。独登山,《元和志》记载:“在废玉门县北十里,其山出鲜白盐,甘美,有异常盐。”《元和郡县图志》为唐李吉甫所撰。是一本地理志。
《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3“肃州”特产亦载“独登山,岩石之间出鲜盐,其味尤美于海盐也”,这是古代河西境内唯一所见品质优良的岩盐矿。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综合,唐代池盐分布最密集的是国都所在的关内道有13个县,占全国拥有盐池的县之半数,陇右道仅有福禄、玉门、姑臧、敦煌、张掖等6个县有盐池。唐代,玉门独登山以产盐而著称。
5、西夏时期1038——1227
西夏立国西北,池盐遍及祁连山与贺兰山之东西、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南北,主要盐池有乌池、白池、细项池、瓦窑池、古朔方池、胡洛池、酒泉福禄池、独登山池、张掖池、武威池、敦煌池、灵州池、会州池、韦州池、吉兰泰池、西海允谷池、西安州池等。最为著名的是乌池与白池,两池之中,乌池盐产最丰。
西夏西部的盐产地主要在河西一带,诸如酒泉福禄、独登山、张掖、武威姑臧、敦煌等地。西夏的白盐产地,西部就只有独登山。
西夏食盐以池盐为主,另有井盐和矿盐,西夏至少有16所盐池,西部地区还有矿盐产地,这就是玉门独登山的岩盐。所谓的矿盐,就是在山崖岩石里面直接开采得到的盐,我国古代一般称为“岩盐”。
6、明代
明代食盐产地以海盐产地、池盐产地和井盐产地为主。此外,还有土盐产地、石盐产地等。明代石盐产地有5处,其中陕西行省石盐产地分布于巩昌、汉中二府和肃州卫,总计4处。(《明代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吉成名《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
肃州卫也就是玉门独登山,当时玉门地处关外,属于赤斤蒙古卫,与肃州卫以嘉峪关为界,玉门曾经隶属于肃州卫,在明政府来说,自然把玉门也列在肃州卫。《读史方與纪要》卷63《陕西十二》载肃州卫曰“又有独登山,志云:在废玉门县北,有盐出岩石上,美于海盐。”
7、清代
清代石盐产地分布于甘肃、新疆二地,总计有20处(以县级行政区计),甘肃只有肃州的玉门独登山1处,其余19处在新疆。新疆由于在清代晚期得到大规模开发,石盐产地迅速增多。
清代《重修肃州新志》赤金所.山川条目记载:“《元和志》:在废玉门县北十里。有盐出岩石上,美于海盐。其相近者,又有神雨山。”有载“盐池,在赤金北。”
清代官修地方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载:“独登在玉门县北,距城10里,逾赤金湖而至”,其具体位置在赤金峡东北。
清代雍正11年(1733)年,在肃州任职的沈青崖曾写有诗歌《赤金峡》:左湖右峡绕岩城,雪峤凌晨粉黛明,
久练戍兵驰马 ,新招烟户课牛耕。
己开道路通王会,那问莺花动客情,
慷慨每吟糜盐句,双旗猎猎一旗黄。
此诗首句点明位置,左湖右峡绕岩城,赤金峡、赤金湖左右绕岩城,此处岩城应指生产岩盐的独登山盐池或以生产岩盐闻名的玉门县城——赤金堡。
清代黄文蔚、沈青崖编撰的《重修肃州新志》靖逆卫.驿塘、烽堠、桥梁条目记载;“又查烽墩名目,有靖逆卫盐池一墩、二墩……”,清代这里还修筑有烽火墩进行护卫,足见盐池的重要。
据现在考证,独登西有赤金峡,南有赤金湖、县城,可谓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玉门盐池从汉代算就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与玉门县齐名。
8、民国时期
根据《河西见闻记》的作者明驼的记载,玉门盐池一直到民国时期,即1931年左右禁止关外私盐生产才停止,填塞。大小五七里见方,年生产1.12万斤左右。1933年后以挖土盐的方式存在,1933年甘肃榷运局在玉门设立着每月开支一百零九元的一个盐税机关,负责征收这项附加税,开办八个月,共收大洋一千二百余元。以此数和该项税收全年额定的五千七百余元的数目来比较,只占了全额百分之二十一强。
二
盐税和赤金盐民“暴动”
1991年出版的《玉门市志》大事记:”民国二十二年(1933),2月,赤金民众抗缴赤金湖盐捐,赶走盐务专员,砸坏甘肃榷运局设在当地的盐税机关,打伤盐税人员。”1933年赤金盐民抗税的记载,仅仅是简讯而已,并无来龙去脉。事件过去80多年了,但它反映了玉门赤金农民因盐税而与官府的抗争的事情。《河西见闻记》的作者明驼1933年秋由敦煌返兰州时,经过玉门时有有关赤金农民因官府征收盐税而暴动的事。明驼的文章名是《每粮一石附征盐税三元》,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本文特意原文收录。
附原文:每粮一石附征盐税三元
(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都在玉门县(今玉门镇)住。
由玉门县城向东走一百一十里,有一处地方叫赤金湖,那儿有个五七里见方的盐池,每年产盐一万一千二百余斤,百数十年来,都由私人挖销的。到了肃州组设盐税机关时,对于关外的私盐,便严行禁止,而这一所大好盐池,亦废弃填塞了。盐池填塞了以后,老百姓既不愿很远的经过肃州到高台去购买高价的盐,又不能不吃盐,便只有随地挖食土盐的一条路可走了。可是亦正因为玉门的老百姓随地可以挖食土盐,甘肃省確运局就规定一个按粮摊派盐税的办法,来对付当前的这一种情势。于是,在二十一年(1932年)下半年派遣了一位试办盐课的什么专员到玉门来,征收每升粮附征六分----每石粮附征六元----的盐税。但是一直到年底,并没有遵令缴纳的人,只有上呈文反对的绅士。反对发生了一些效力,甘肃確运局自动地减了额定的半数----每石粮附征三元。可是,还是“此路不通”,老百姓谁也没有把这一项附征税送上门来!到了今年(1933年)的春天,专员等着了慌,便要强制征收,催役四出。催役到了几处乡村,看见许多老百姓集合起来准备反抗,又吓得跑回城里。
于是专员真是震怒了。在二月二十日的上午,有个西大渠的农坊叫王得荣的和二十多个农民,为了缴纳盐税的问题,在城里的盐税机关里竟和专员起了争执,不知王某怎的把专员激得三尸神暴跳,弄得盐税机关办公室门口悬挂着的大木棍,却光临到王某的身上去,把他打得死去活来,并且将他带伤送到公安局拘留者。这么一来,在和王某同来的人们把消息带到王某的兄弟和其他进城纳粮的农民们的耳里时,遂激起了大部群众的愤恨,马上又二百多农民拉着运粮的牛车和带来的铁锨、镢头等农具,一窝蜂前呼后拥的到监税机关来寻找专员,很嘈杂地说明他们无力缴纳盐税,情愿缴交农具作抵,让天地荒芜起来!末后,并请专员把他们一起打死,免得受不堪的压迫。盐税机关便在这一严重的情况之中被包围起来了,专员情知不妙,连紧派人到县政府和公安局报告,县长和公安局长亲自来到肇事地点,然而平时弹压的力量亦已失去了效力。后来还是由县长一面把专员保护到县政府,以免被打,一面在县政府大堂向群众劝导回乡;可是群众除了县政府大门,即又劲奔公安局去,将被拘的王某劫出,再折向盐税机关前进。待到公安局重整旗鼓派了一队警兵赶至盐税机关时,群众早已把巡员打伤,器具房屋弄坏,才兴尽而扬长的散开。
事变告一段落后,专员恐怕王某因伤致死要负担重大责任,所以还得从腰包里掏出数十元的养伤费来;而对于这次事变的经过,认为地方绅士不但没有出面来劝阻老百姓,反而有煽动的嫌疑,马上就向省中报告一下。于是,地方绅士为自身的地位关系,恐怕有什么三长两短,又负责的允许向老百姓劝告缴税;而县长呢,他恐怕有碍前程,口头上虽说将来仍可呈请减免,实际上亦来帮助盐税机关了。这就是说老百姓还得缴纳盐税。老百姓本来是一盘散沙,当时并没有阻止的力量,只因激于一时的愤恨的情绪,才起了这么一次怒潮,事变既没有扩大,人散了力量亦就散了,虽则各自为政地表示发对依旧缴税,可是确有一部分是驯服了。后来虽有人呈文要求减轻税额,取消盐税机关,但到现在亦没有人照办。甘肃榷运局在玉门还依旧设立着每月开支一百零九元的一个盐税机关,负责征收这项附加税,从开办到现在八个月来,共收大洋一千二百余元。以此数和该项税收全年额定的五千七百余元的数目来比较,只占了全额百分之二十一强。在这一项比率上,就很明显地表示当地人民对于此项附加税的政令的服从程度了。
这一种征税的方法,在河西各县说起来,似乎并不见得十分稀奇。像玉门县邻近的几县中,很有几县的印花税,亦会按粮食摊派出去的;政府当道应酬驻军打牌而输了的钱,亦会以招待费的名目按吕粮食叫老百姓分担的。实在的,河西的老百姓真像筋疲力尽用不起来反抗的疯瘫了病人一样!而玉门县这一次的事变,亦不过是病人们在阵痛中的狂叫罢了!但是事变亦留下了几个要请政府重新考虑的问题;按亩摊派盐税是合理的方法吗?每石粮附征六元是有适当的标准以作根据的吗?不按物征税而按粮摊派,难道硬要叫老百姓吃一定分量的盐么!长此下去,是不是要激起老百姓再度的抗争呢?
在玉门县城二天,这一项题材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顾颉刚的《西北考察日记》也对河西敦煌、玉门、安西盐税有过记录,“略述安西出产土盐事,讵甘肃榷运局阅报后,立电安西县长,令速详明查复,目的在设局征税。该土盐远产草湖,质色均属不良,惟少数赤贫蒙民,勉以化水调味,实不配称食盐。前此邻封敦、玉两县,亦因稍产土盐,被榷局侦知,始则专员征收,终以入不敷出,改由县府附征,不管农民卖盐与不卖盐,吃得起盐与吃不起盐,均须按户摊派,按季一律缴款,至今地方受累不堪。况安西人口原有九百户,即因逃避重税,今仅剩五百余户。若再加征盐税,安民将无噍尖矣!”
三
甘肃盐池历史
甘肃矿产丰富,开采历史久远,是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明清两代矿业开发已见诸于甘肃大部分州县,而且门类广泛。甘肃的盐矿开发,至迟在三国时已见文字记载。明清两代甘肃产盐地主要是漳县井盐、西和井盐和灵州池盐,统称官盐,由政府垄断课卖。明洪武时甘肃官盐产量约在350万斤上下,万历时增至1257万余斤,清代一般维持在1300万斤左右。清代池盐产地分布于直隶、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五省,以及内蒙古、外蒙古、青海、西藏四个地区。清代池盐产地有45处(以县级政区计),盐池137处。清代甘肃池盐分布于兰州、宁夏、凉州三府和肃、固原、安西三州,有9处(灵州、固原、宁夏、靖远、镇番、永昌、平番、高台、敦煌县级行政区),盐池22个。
四
寻找独登山盐池
《元和志》记载:“在废玉门县北十里,其山出鲜白盐,甘美,有异常盐。”独登山岩盐很出名
但盐矿位于何处,大多数人不知道,本人多年前就想寻找,一直没有行动,2018年8月20日专门去找岩盐矿的,我们一行有中科院遥感所的王心源、骆雷、硕士生姜晨,加上我和向导。联系了赤峡村农民赵宏军给我们带路,他很熟悉这里的山川,他的家在大墩山下,从那里他领我们向东穿过一片耕地,下到石油河,趟过石油河。
峡谷
岩盐矿山半山腰横穿
岩盐矿山半山腰采岩盐
岩盐
穿过石油河,在河东台地忽高忽低向南穿行了约500米后,向东进入一个山谷地带,穿行一段,看见沙粒状的红山,向导赵宏军先行跨过去在山上挖了一阵,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岩盐,软体山稍微一挖,就有盐。
我们在山上出露岩盐的地方一挖,拾取石粒,上面附着白色的粉末,岩盐附着在小颗粒石粒上,用手沾着尝,味道鲜美。当地群众早年一直是采岩盐用的,知道地方的,只是文物部门的人没有人关注而已。
这次的发现使我对石油河有了新的认识,及至我们下午去老市区的路上,忽然觉得石油河真是神奇,石油河上面产油,下游产盐,都令一国人瞩目,这是奇特的现象。
五
寻找东湖盐池
我们又于2018年8月22日去寻找东湖盐池,二点到达赤金峡2组,拉上赵宏军再次寻找东湖盐池。赵宏军在21日做了点功课,自己骑着摩托独自在东湖草滩去寻找,还采了点盐回去。轻车熟路指挥者越野车,在东湖村附近穿过高速路洞后,又折返向西行进,绕着便道一大圈,又返回从草滩中间插进去,没有费多大功夫就找见了东湖盐池。白色的晶体果然是盐池,第一次看见盐池,这是一条河道,个别地方渗漏处盐,一片白色液体出露,大自然就是这么的神秘。
我们从前丰村土夹道走起,距离盐池22公里路程,走了回程,实际从独登山到东湖10余公里,山体相连,那么岩盐在地下也是相连的,独登山岩盐向东潜流在东湖草滩出露地表,形成盐池。东湖村北面,独登山东面的草滩河道上,盐池相连,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因为征收盐税发生农民抗争。这里有岩盐、硝盐、土盐,盐池附近有废弃的公路道班,道班旁边南有两个地窝子。
东湖盐池
东湖盐池
小结
盐是一个地区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人类利用盐的历史比较长,赤金峡存在岩盐、硝盐等各类盐,且利用的历史比较长,从一方面说明,这一地区有着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赤金周边成为河西走廊较早有人居住的区域,出现了火烧沟文化、骟马文化。
参考资料
【1】、闫廷亮《汉唐时期河西盐业初探》,《社会科学实践》,2008(5).
【2】、吉成名《西夏食盐产地研究》,《盐业史研究》2006年(1).
【3】、赵斌《浅论西夏盐业资源及其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2.
4、郭正忠《西夏地区古盐产资源考辨——兼论若干宁甘盐池的位置》,
《宁夏社会科学》,1993(6)
5、吉成名《先秦至隋代食盐产地考略》,《盐业史研究》,1997.
6、吉成名《明代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盐文化研究论丛》,2009.
2014年7月一稿
2015年6月二稿
2018年8月三稿
编辑:白秀英 审核:王璞
往期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