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笑敢丨读《道德经》,哪个注释本比较好?
《道德经》答疑解惑
文 / 刘笑敢本文选自《〈道德经〉智慧100讲》
刘老师好,您比较推荐古今以来哪个版本的《道德经》注释呢?
我的回答很简单。古代注释的话,一般人看王弼的《老子注》就可以了。至于现代的话,我之前提到过三种。第一种是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介》;第二种是汤漳平和王朝华的《道德经》,这是全注全译本,是一套丛书里的一本;还有一种是董平的《老子研读》,这一本我觉得也很好,大家可以参考。
《道德经》的版本很多,怎么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读本呢?
我的回答是这取决于自己阅读《道德经》的目的,是想一般性的了解呢?还是想更深入的学习?或是想作更深入更严肃的研究?目的不同,选择的版本当然也就应该不同了。还有就是你更侧重于学习研究老子本人的思想,还是侧重于从《道德经》中找到对自己人生、事业、生活有意义的价值营养?这个目的不同,选择的版本也就不同。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如果想更认真地了解老子的真实思想,那可能就要多看一些版本,包括对照古本来看。
在前文中,我已经介绍过三本书。我在讲课的时候一般不推荐我自己的《〈老子〉古今》这本书。它主要是供研究者参考查阅的,不很适于一般阅读。但是既然再次问到参考书,我就补充一下,我写了一本《〈老子〉古今》,这本书看起来部头比较大,可能不适于一般人读。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的《道德经》和古代的《道德经》有些什么不同,那这本书很方便大家比较从古代的竹简本、帛书本到河上本、王弼本等这些版本的区别。这本书可以让你一目了然,帮助你比较快、比较简单地看到《道德经》古本什么样,今本什么样。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选择哪个版本的解读或者认识到哪个版本的文字更好。当然,这个更好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能你觉得它更符合老子的思想,还有一种更好的标准是它对你的人生、社会生活、事业发展更有帮助。所以除了我之前介绍过的几个版本以外,这里补充一本《〈老子〉古今》,这是我自己的书,供大家参考。它的一个好处是把不同的版本逐章逐句地对照,另外有我自己考据的分析,还有相关的思想问题的分析。这套书太厚重,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来看,不必从头到尾来读。
不过,如果你要写学位论文,这套书对你可能有较大帮助,两个导论分别对《道德经》文本演变和理论变迁作了新的梳理,正文对各章的内容、疑难作了介绍和评论,对主要的通行本和出土本作了逐句对照,可以有效节约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
刘老师提到的古代注本都是经典,当代的后两个注本我正准备拜读。只是,不知刘老师为什么忽略了《庄子》外篇对老子思想的阐释?
人们是否会因为这样的视而不见,从而忽略了庄子对老子思想的阐释呢?这个问题强调的是《庄子·天道》篇是对老子第五章的一个注解,为什么不介绍呢?那么,我想我们介绍的是注释本。《庄子》整体上不是对老子的解释和注释,但是《庄子》也好,《淮南子》也好,王充《论衡》也好,都有对老子思想的某种阐发。大家愿意学习是非常好的。至于《庄子》外篇就是对老子思想的阐释吗?我有些怀疑。内容相关、呼应,有所发挥并不等于自觉的阐释。
我听到王东岳学者讲老子的思想,说成书远比春秋时早,用词甚为古远,“立天子执三乡”,崇尚太古母系氏族时代,想听听老师的看法。
《道德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个说法我是没有见到的。说《道德经》成书很早,我不能说一定不可能很早。但是这种推测对我来说,要看证据。我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能说《道德经》成书时间比春秋时代还早。所谓的母系氏族时代,我不太清楚他是什么意思。我知道有母系社会的说法,有母系家族的说法。但就社会学、人类学来说,至今没有发现有母系社会这种社会制度。这里的母系社会是相对于父系社会来说的,父系社会是什么呢?是男人在社会上、生产活动中、经济活动中、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对应这样的父系社会的应该就是母系社会,可是女人作为经济、政治活动主体的社会,至今为止没有发现这样的证据。所以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就不承认相对于父系社会的母系社会的存在。但是母系家族肯定是存在的,这是有证据的,在此就不细讲了。所以,不要把母系家族和母系社会混同起来。
点击下方书影即可购买
《道德经》智慧100讲
刘笑敢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1月118.00 元
内容简介“无为”就是躺平吗?老子是不是主张“愚民政策”?……寥寥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智慧,但也因它的简洁,引发了后世读者的诸多迷思。《道德经》究竟说了什么?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呢?针对于此,刘笑敢教授在本书中通过八大主题,将《道德经》八十一章妙语整合为融贯的道家思想体系,详解《道德经》的核心关键词:道、自然、无为、正反……更有老子治国理政的独特命题和以及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68项专题解读,32篇答疑解惑, 为读者扫清《道德经》的阅读迷障,深入浅出地传授老子的独特智慧。
作者简介刘笑敢,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道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曾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主任,《中国哲学与文化》创刊主编,现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85),曾于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曾于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伦敦大学、PSR、CST等院校任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讲座主讲人。外文作品包括Classifying the Zhuangzi Chapters 、Dao Companion to Daoist Philosophy (主编及作者) 以及 Daoism and Ecology (合作主编及作者)。在多国多地多次获得优秀教学奖、著作奖和研究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