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情绪的一场战役:和插画师聊抑郁症

ka233 刺鸟栖息地 2022-07-15

“在杂音系列专栏里,我们收集各种各样有关精神健康议题的声音。尽量去呈现更多的观点,打造一个多元化声音的集散地。”

杂音系列
30

和100个人

聊抑郁症

栏目正式回归

小卡

这个栏目来自于2017年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当时希望把田野调查期间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目的是尽量多地呈现别人的观点,从而给出一个多元化的声音。 有一段时间,这个栏目停更了,原因并非是无话可聊又或是无人可聊,而是在有关抑郁症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觉得这样浅薄而微小的记录和意义甚微。
但今年,这个想法发生了改变。比起学生时代那个千里奔袭只为见亲历者一面的自己,现在的我其实拥有了更便利的访谈条件和更多的读者。不如就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至于影响力,随它去吧,反正我们的阅读量也没高过。

我依然会邀请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名人也有,素人也有;专业的也有,野生的也有;刚得抑郁症的也有,资深病人也有。我也依然不见得会同意他们所有的观点,然而,我作为个体是否认同和其作为当下社会态度的反映是否值得被听见是两回事。这个栏目仍然希望呈现多元化的声音,希望成为当下精神健康图景的小小见证,也希望它能成为刺鸟栖息地日后回过头来对话的源泉。
废话不多说,以下为今日正文。                                                                                                  

和100个人聊抑郁症 

第13期

Kim

插画设计师

正在上海闲下来合作社举办画展《我和情绪的一场战役》。Kim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深入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看到了他们与这个世界抗争的情绪。这次主题画展希望通过绘制抑郁症患者的内在情绪给你带来治愈的力量。



画展先导视频《我和情绪的一场战役》



#创作背景#  

#色调的选择#

#布展思路# 

#未来工作方向#

#对抑郁症的认识#

#自身的情绪体验#

#对艺术X精神健康领域的期待#

#艺术作为一种日常表达#

#想对刺鸟读者说的话#


Kim在画展现场©小卡



第一段访谈全文

小卡 00:00
Hello大家好,我是刺鸟栖息地的小卡,今天是我们的老栏目和100个人聊抑郁症,来到我们播客现场的是Kim,下面有请他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Kim 00:17
Hello大家好,我是Kim,是一位插画设计师,平时也会做一些游戏设计,这一次很高兴能和小卡一起做这一期的访谈节目。


小卡 00:29
欢迎Kim来到刺鸟栖息地。知道Kim其实是一次巧合,我在上海新开的一个社区空间
闲下来合作社的现场看到了他的画作,画作的名称是我和情绪的一场战役,上面提到了抑郁症,和我们关注的领域非常相关,我就邀请了他来做这一次访谈。那么首先就请你介绍一下目前在闲下来合作社举办的画展。


Kim 01:04
当时想要去做这一个画展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是因为我当时认识了我们别处BeChance的负责人小黑,他当时跟我说可以为我办一个展览,我当时特别想去办一个关于抑郁症的展览,特别想把抑郁症里面那种与情绪对抗的那种画面画出来,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展览。


小卡 01:31
好的,那么可以说一说你这些画作的创作背景吗?因为在以往我们征集到的有关抑郁症的创作当中,许多都是亲历者,也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患者去做的这样的创作,那么你创作这些的动机和背景是怎样的?


Kim 01:51
我创作可以说是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的故事吧。因为从早些年就慢慢接触到抑郁症这个词,觉得特别的有很难去懂。慢慢身边有一些朋友得了抑郁症,他们也会分享他们的故事,所以慢慢的我会觉得自己有一些经历,可能会跟他们的情绪有一些共鸣的点。所以我就想通过我的画面去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小卡 02:26
也就是说你的创作的源泉或者素材是和你身边亲历者的经历有关。我注意到一件事情,我们以前收集到很多创作,
大家会比较倾向于使用黑白或者是暗色系来表达一种很沉闷或者很压抑的感觉。我有看到你是有用黑色的色块去画人的形状,但是你也有大面积的粉红色、黄色这样常人看来比较明媚的颜色。那么想请问在美术上的考虑是怎样的?


Kim 03:02
其实我用这一种明亮的色彩,也是想把自己的内心对于抑郁症的愿景告诉大家,就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以我在画的时候,虽然我在用一个黑色的人代表抑郁症患者本身,或者是我们情绪患者的本身,
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在体验到这种情绪波动的同时,看到美好的事物。


小卡 03:31
在布展的时候,昨天你有跟我聊到,你说很希望观众来给这些话起名字,所以我有注意到你的每一幅画作旁边其实都没有像一般的展览上面有一个卡片的标注,可以说说为什么你希望大家来给他们起名字吗?


Kim 03:48
其实这一个有一点小插曲,因为当时也是跟常规一样想要给作品想一些名字,但是我当时真的想不出来给他们起什么名字。当时小黑就跟我提了一个意见,
我们可以让观众和这个画有一个共创,这也是我内心的一个想法,就是观众可以根据这一个画面给它定义一个它自己的名字,甚至可以把他们看到这个话的时候想到的一些心理活动写在旁边,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过程。


小卡 04:26
好,下面我想问你一个我自己很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征集跟精神健康有关的表达的时候,的确是出现了说我们会去描述一些压抑分裂等各种各样不舒服的感觉,用画面的形式去呈现,但有时候我也会很担心说,一方面来说它是让观众感觉到原来是这样有感染力的,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ta可能会更增加一些理解,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担心说会不会也有观众会觉得说太夸张了,ta们的世界跟我不一样,或者说原来这是抑郁症,我不是抑郁症。你会怎么看待我们去做精神健康主题创作的时候,这种表达方式带来的两种可能的结果?


Kim 05:21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当时我在画的时候是以抑郁症为出发点的,但是我在画的过程中里面就已经涉及到很多不一样的情绪表现状态了。所以我是觉得我现在创作的话题其实是涵盖了很多种我们生活遇到的情绪表现的,例如焦虑压力或者是一些性教育相关等话题,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比较宽广的范围。


小卡 06:01
话题关于画作的聊天差不多就到这里,可以打个广告吗?你的画展从什么时候持续到什么时候?


Kim 06:14
我们这一个画展会正式在
3月20号在长宁区,虹仙小区700弄25号,长期有一个展览的。欢迎大家来交流。


小卡 06:29
你还会再做围绕精神健康或者精神疾病有关的艺术创作吗?


Kim 06:37
以后都会有类似这方面的一些创作。例如我之后打算去做一个周末工作坊,
周末画室这样子,就是每一期提取一个话题出来,例如是生离死别或者是容貌焦虑等等这一系列的话题,再去做一些创作,带领大家体会这个话题的感受。同时用画面表达出来。


小卡 07:07
好的,祝你的活动顺利。


Kim和毛毛咖啡屋的卞阿姨在BelongingSpace串门
毛毛咖啡屋是小区特殊人群创业的公益项目
BelongingSpace则是刺鸟今年活动的重要据点


第二段访谈全文

小卡 00:00
可以聊一聊你对抑郁症的看法吗?当然我的问题会有点特别,请你用你自己的话,就这个话不要是书本上或者不要是网络上的,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去形容一下你对于抑郁症的认知。

Kim 00:24
我之前一直对抑郁症有一种不知道怎么去定义它的感觉,直到有一次我真的去海边去玩了,有一个很严重的晕船的体验,我当时的感觉就觉得是不是抑郁症的那种?内心难受的感觉就和晕船差不多。当时我有去问过我一些朋友,他们说确实会和这一个感觉差不多,所以我能体会到那种无助,
上了船下不了船的那种感觉。而且我们在实际去海边玩的时候,那个船是可以停下来的,但是我们在精神生活里面,船的节奏我们控制不了,这就是抑郁症给我的一个感觉。

小卡 01:16
有关抑郁症的比喻很多最流行的是黑狗,就是像一条如影随形的黑狗,但是有关下不来的船的比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谢谢。那么我还想问的就是说,因为你身边现在已经有接触一些亲历者了,就你观察而言,你觉得有可能让大家变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去导致抑郁的因素是什么?当然这里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讨论,只是说Kim的个人观察。

Kim 01:49
在他们的一些故事里面,
我感觉他们需要远离一下一些压力源,他们可以找到自己内心舒服的一个区域,避免一些让他们感觉到不开心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子会对他们会比较好。而作为朋友的我们可以多多去陪伴他们就可以了。

小卡 02:11
在你自己的生活经验里面,你会有感觉很淡或者很不好的时候吗?你会如何去形容这些状态,你会想到抑郁症这个词吗?

Kim 02:23
其实在应该是早一些年的时候,我会有很严重的失眠或者焦虑的状态。因为我本身就是比较容易焦虑的人,当时那个状态下,我是真的有想过一些很极端的想法的,但是现在面对这一切,我觉得我很珍惜心里面的每一次的感受,
我觉得每一次流淌到心里面的那些情绪都是很珍贵的,它会变成我们以后的一些很美好的东西。我现在就把它付诸于一些画面里头,就把它这些珍贵的东西画出来。我觉得人的每一个情感不要去定义它好与坏。它就是我们本身,我爱我自己,我爱我所有的一切,爱我们所有的情感就可以了。

小卡 03:18
我有一个好奇,因为不同的人他对于抑郁症或者对于精神健康的体系建立的来源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我可能看书,可能做调查,实践各个学科,可能各个声音会去听,那么有一些比如说他本来是做艺术的,他可能从艺术这个里面切入的更多,那么我就很好奇了,所有的你现在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或者信息,一般都是来自于什么地方?

Kim 03:52
我会去看知乎,看他们的故事,我一般不会去看一些太理论的东西,我会看一些故事,他们的情绪我会把自己带入进去,产生一个共鸣,也会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你说我这个来源来自于哪里?我觉得更来自于我自己的内心。因为我觉得有时候内心才会告诉我们答案,因为再多的理论也比不过内心的那一句话。

小卡 04:22
我们回到精神健康跟艺术的话题,我知道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的作用,认识到艺术对人的缓解支持,身心的放松,包括在重新使得创造力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对生命的主动权。你对于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用艺术去介入精神健康的这么一个现状,有怎样的看法或者怎样的期待,又或者是怎样的担心?

Kim 04:58
我对于这一方面我是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的,我觉得它以后会越来越系统,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把我们内心的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投射到画面里头,让我们更好的去看到自己的感觉,明确自己内心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以至于后面我们能根据自己对自己的一个了解,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更好的让自己感受这个世界。

小卡 05:32
之前像我们也有问一些戏剧从业者或者电影从业者会说,你们会觉得艺术是个出路吗?当时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答案,比如我自己听下来好像一个没有很偏颇的声音是这样的,ta会说艺术的确能够帮你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是如果你要做一个职业的艺术创作者,那有可能是另一个话题,比如说你用一个电影表达你的抑郁症,可如果你是一个职业导演,那么要去参加电影节,要去被别人评价,你是否又能接受得了。我有想帮大家问一句,
许多人会选择艺术作为表达方式,关于这个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有精神健康困扰的伙伴,选择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你又有怎样的建议?

Kim 06:29
就跟一些宗教一样,大家可以通过宗教去做一些祈祷,让自己的内心平和。艺术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上面的一些表达,去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因为艺术本来就是让人去感觉到美的一个事情,如果他作为一个职业的话,他可能有不一样的目的,但是如果它作为一种让我们内心得到安稳的一个目的的话,我觉得艺术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小卡 07:03
那么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我们可以把艺术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的底色,或者
是一种其实你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日常,可是这样的意思吗?

Kim 07:17
是的,
就有点像我们平时写日记,把心里面的一些东西投射出来,只不过是通过一些画面,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抽象的,很难去用语言去表述出来,所以画面也是另外一种的表达方式。

小卡 07:38
谢谢Kim过来跟我们一起玩。也希望大家之后能过来看他的画展,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从业者,艺术工作者可以参与到精神健康主题的创作中来。谢谢你。

Kim 07:54
谢谢小卡的访谈活动,我觉得是非常有趣的一次体验。谢谢。

小卡 08:01
对我们刺鸟栖息地的读者说一句话吧。

Kim 08:05
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用心去感受,抓住自己感受到的每一段,感受每一段情绪,不要让它流淌得那么浪费,就好好的珍惜它们。


Kim来自一家名为BeChance的组织
以下是对别处BeChance主理人小黑的文字专访


#小黑你好,请用你的方式为我们推荐Kim的画展

对于比较健康的人来讲,可能很难体会到抑郁症患者面临的痛苦和压力,但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抑郁症患者看待世界的真实想法,直观让我们感受到其生活状态。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很多时候无非是去寻求一些情绪的刺激,有些事情带给我们快乐,有些事情带给我们痛苦,这些情绪的刺激往往就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一些源动力。对于患者来讲,可能他们对于这些刺激的感知已经是非常弱了,那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形式给更多的人看到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困境。不是说康复了之后就一定会特别好,有可能他们对于情绪的感知也会变得很低。总之,希望大家多去理解抑郁症患者,同时明白情绪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



#别处BeChance是什么

别处,是一个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去探索性、死亡和爱的一个青年组织。我曾在公益组织工作了三年,看到了很多社会边缘群体,我本身也是社会边缘群体的一员。尽管政府和公益组织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当我们真的去深入那些人群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些人里面就是有一个人,ta一直被拒绝一直得不到爱,然后我经常会跟朋友讲说,那我们要不要帮助这一个人呢?很多人就会跟我说说,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帮助这一个人,我们只能帮助一个群体吧,但是我觉得我不认可。所以成立别处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想要世界上每一个边缘群体的人的痛苦都看到。我想,我在意的是个体的痛苦,个体对于痛苦的表达、对于痛苦的呈现。我们非常坚信我们的理念:「当一个人被治愈了,所有人就都被治愈了。」



#接下来你们会做什么?

那我们未来会做的主题包括死亡探索、性教育、爱三个部分。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去做线下的死亡工作坊,借由音乐绘画舞蹈即兴的方式去表达,去帮助人们去探索死亡。性教育的部分,我们有一个青海牧区的性教育计划,四月份的时候会去青海牧区上课。我们是因地制宜的,性教育是我们特别在意的事情,它需要因地制宜,通用课程是没有办法适应各地的个性化状况的。我们认为性教育一定是用当地本民族的文化去教育他们当地本民族的孩子。爱的部分,我们会通过一些文内容的创作,文章的产出,以及一些街头艺术的表达去呈现。

*此处的艺术疗愈指的是宽泛意义上的艺术带给人的放松舒缓及自我探索功效


#你对艺术和精神健康关系的理解,同时你如何看待目前市面上鱼龙混杂的情况?

艺术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比较新的话题,也是在国内很多一线城市开始去很多公益组织开始探索的一个部分。我们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自我当下的感知和对于身体的控制。艺术和精神状态的关系其实就在于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让大家有片刻的停留或者驻足,去觉察当下自己的状态,鼓励大家做到身心合一。我觉得世界上的人探索这个星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外,一种是向内,那向外你就可以把你的足迹走遍全世界,向内你就是要去更多的理解自己内心,去探索自己的内在,觉察自己的潜意识,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让你看到这个星球的全貌,所以没有对和错。那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其实更强调的是你向内探索的一个过程。当你准备好要去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这个时候问自己,我是谁?我存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会帮助你有更好的一个力量去做这样的事情。


市面上鱼龙混杂的情况其实我觉得就还好,因为它是一个很新的东西,所以不同人去探索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大家的目的都是助力身心成长,可能采取的方式会不同。这个鱼龙混杂,我觉得更像是百花齐放。现在并没有说有一个方法就一定是正确的,有一个方法就一定是错误的,所以当下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艺术介入的理念更好地去深入人心。在这样的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下,一定探索出适合我们本土的模式。


Kim的画展详情请戳

上海活动 | 春季抑郁很麻烦,但我仍然想和你玩儿



END


采写|小卡
视频&音频制作|小卡
排版|小卡


和100个人聊抑郁症

往期回顾


01

2017-07-19

心理咨询师

祝赫:我不想说那些鼓励的话


02

2017-08-26

香港资深社工

梁诗明:忧郁是一种生活的形态


03

2017-09-03

知乎网友/十八岁双相少年

水桐:学得越多我越相信他们


04

2017-09-17

戏剧工作者
何琛:普拉东诺夫在痛  

05
2017-10-22
精神病学博士生

姚灏:共识大家都有,行动则当另说

(后续:组建心声Mind精神健康公益组织,进入哈佛大学完成公共卫生硕士项目)


06
2017-11-14
来自人大附中的双相高中生
曹安洁:咱们得活着 
(后续: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科学和哲学双专业,成为科普作者,申请到了PhD,目前博士在读) 

07
2018-04-30 
资深媒体人

张进:每个人都在探究,我也一样


08
2018-05-03
知名公益人

长风:光喊口号没意义,真实地去做就好


09
2018-09-03
双相大学生
程琳:“我已经不会因为这几个字而神经紧张了”

10
2020-10-01
导演,王坪 
我们和青年导演聊了聊影像,原生家庭和精神健康

11
2020-10-27
大学生/导演/抑郁症亲历者,华真一
《我和很多人一起假装抑郁》:抑郁症发作时创作的喜剧

12
2020-12-27
导演/粉色空间发起人,何小培 
她放弃遗产,用脱口秀和冷水澡对付抑郁





征稿启事
我们常年征集任何有关精神健康的艺术创作进行展示,门槛不高——谁都可以参加,回报不少——没钱,但是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展览。题材不限,形式不限,不准投机,务必真诚。请以【投稿】为标题,将【作品+作品介绍+作者介绍】发送到邮箱thornbird123@foxmail.com。


非主流精神健康公益组织。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除了开展同伴教育、互助团体、讲座沙龙等经典社工项目,也通过影像研习、影像制作、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连续四年举办药玩·精神健康嘉年华。与多所高校合作,组织教学和培训。曾获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706空间青年基金、银杏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支持。赞助支持/活动合作/投稿,联系thornbird123@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