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如洁:大道自然•中国花鸟画创作谈

梁如洁 020艺术观察 2021-06-30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南国雄风/145×366cm/2012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编者按:

2016年12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篁溪书画院、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南城分会艺展中心美术馆承办的“大道自然•中国花鸟画创作谈”梁如洁教授东莞讲座于东莞南城艺术中心举行,讲座吸引了近两百名国画爱好者参与。梁如洁教授分享了丰厚的花鸟画创作经验,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多方面的艺术思想与创作心得。



梁如洁,女,1953年生于广州市。197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原中国画系花鸟画教研主任、青年教师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岭南画派纪念馆学术咨询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国画院副院长。



2016年12月,梁如洁教授东莞讲座现场



梁如洁:今天我很高兴来到东莞这美丽的地方。东莞地方人杰地灵、文化艺术传统深厚,今天又是个好日子,我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委托,来东莞进行学术讲座。欢迎大家的光临,这次讲座很多朋友从远道来,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感谢大家!


我讲座主题《大道自然——中国花鸟画创作谈》。2013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道自然——梁如洁中国画展》,之后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大道自然——梁如洁中国画展》第二展。


我是位老师,从1978年攻读研究生到1981年毕业之后,在广州美术学院教书了几十年,特别在中国花鸟画艺术这方面有自己的体会和创作实践。这次讲座,想与东莞的朋友互相交流、学习,下面我分四个部分来谈花鸟画创作的问题。



高怀向霁月/252×180cm/2012年 



第一部分:中国画艺术民族性的文化内涵



我们中国绘画史源远流长,起源古代扎根中国文化。象形文字作为基础,我国有书画同源之说,文与画在当初并没有什么分别,学者认为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



梁如洁书法/隶书四联/180×47cm×4



从这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画是以民族文化内涵作为精神支柱的,中国文化的“儒、道、释”哲学都很精辟阐释着这一核心。道家哲人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里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朴素的宇宙观,这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家可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看老子是这样描述中国人看到的世界——他说地球这世界是物质混成的,比天地还要早就生出来了,寂寂寞寞、寥寥兮兮,在宇宙里周行不变、独立不改,它是天地的母亲。



梁如洁书法/老子道德经四联/138×34cm×4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用一个“道”字给它命名吧,或者叫做“大”,因为大,会走很远又回来,反反复复、有始却没有终点,所以说这“道”非常大。天也大,地也大,人也是大的。地球上有四大,人就是其中一大。


人要法地,地要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是非常的大,它包括了天地,包括人,包括了“道”。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下,这里面就有各种“道”。


接着老子《道德经》42章里又给我们描述一个天地之道的生态。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道真大,道就是一,这一可以生二,二是什么?道家说是“阴、阳”。从“道”里生出来的阴阳,阴阳又会生三,尤如人类有阴阳,家庭有父母亲、有子女、子女又生了很多,这二生了三,子子孙孙无穷尽。自然有万物,动物界、植物界......里各种各样的万物,都是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万物生长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就活不了,万物与自然融合一体,“阴阳合一”、“天人合一”这才叫“道”。



大地/95×180cm/2010年/广东美术馆收藏



下面用我的一幅创作《大地》来表达这“意象”,画面刻画了一对“雌、雄”有象征性的狮子,两狮像大山样蹲坐大地。我题跋是这样写的:“天地玄黄,晨宿列张,大地寒暑,阴阳化育。庚寅夏吾儿画动物,予以此象勉励之,如洁志于羊石”。其实这张画是画给我儿子的,因为他喜欢画动物,我画一对狮子鼓励他,告诉他绘画要有意向,要有精神的图像。这张画创作于2010年,为广东美术馆收藏。


接着我们谈一谈儒家哲人孔子,看他对中国艺术是怎样分析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么是“志于道”?这里主要说,君子立志高远要追求“道”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道”,其实是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据于德”也就是我们处事的行为,思想志于道,可行为要依据“德”而行。而“依于仁”呢?大家知道我们人的善良本性需要内心的修养,是性命之学,心性之学,它表现在外是一种爱人爱物。比如说,中国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都是告诉大家,我们仁爱要传天下,这是一种人性慈悲的发挥。



梁如洁书法/游于艺


那么“游于艺”,是从事艺术,而不是玩艺术。“游于艺”在孔子那个时代包括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礼”用现代语言讲是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而“乐”,在现代也可转化为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属于“乐”的范畴。“射”,过去古代是拉弓射箭,现代可理解成是射击、击技、体育等等。“御”,在古代是驾车意思,现代可以驾飞机、驾太空飞船。“书”是文学及历史方面的。“数”指科学方面的。孔子说的“游于艺”不是狭隘的,它是文艺的方方面面,所以现代人才培养也应该包括六艺的修养。


从儒家学说里可以知道,我们的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修养都要懂。“志于道”、“据于德”是精神方面的,“依于仁”、“游于艺”是生活处事的准绳,具备这些,才叫学问。



梁如洁书法/240×70cm×3



下面我们谈谈佛家。佛家故事有一则禅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有一则:“拈花微笑”。“拈花微笑”禅语是这么讲的: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拿花示众。众僧不知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笑了,释迦牟尼佛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们要对禅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二是师傅和徒弟的一种默契,心灵相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里说的是佛家宇宙观。佛家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一朵花也是一个宇宙,万物可渺小也可宏大,在微观世界里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地球之外的宏观世界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所以人需要有佛性,不要纠缠佛的外表,“佛”就是“有觉悟的人”,万物都有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掘而已。当你有了微观与宏观眼界的转换,就可以想开很多事情,不会计较,可以发现自己其实也不过是大宏观世界里面的一朵花,一只蚂蚁,一位过客。当你有了万物平等的佛性思想,你就会得到了一种满足与宽容。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所以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下面以我的创作《菩提钟声》来阐述这一境界。



菩提钟声/190×180cm/2010年



《菩提钟声》创作于2007年。2002年我在欧洲游学,交流考察了三个月。一次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小村庄里,看到一棵站满了白鸽很大的老树,一串串的叶子垂下来。我问身边留学生这是什么树,她说可能是橄榄树,太好了橄榄树!回来就画了橄榄树蹲满白鸽的画,可不成功。


一直搁到2007年我去了印度,印度有很多的菩提树让我有感悟,回来画成菩提树后又困惑......还不能表达要寻求的境界,之后在寺庙看到僧人做法事,感受僧人善众都是追求心灵平安、吉祥,才向修佛的,他们是菩提树下修道的生命,和白鸽一样。


我的《菩提钟声》就把它作为一种象征,菩提众生。特别对于现代人浮躁的心灵,我们的心该安放下来,听听佛的声音,听听菩提树下的声音,这古老又永恒的钟声......,这里面有大“境界”。



第二部分:中国花鸟画创作形式与画家个性风格



中国花鸟画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与内涵,它是画家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是东方民族传统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画的“笔墨”内蕴,在西方是没有的。


花鸟画的花鸟、草木、禽鱼、走兽题材,在传统观念里有“借物比兴”、“缘物寄情”的意向与哲学象征。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用来表达“君子”的品德。草木、花鸟,中国人借这物象来表达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古代美术理论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理论。画家谢赫又提出“六法”的绘画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他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骨法用笔”。



理论家姚最又提出,画画要从“意求”出发,还要“立万象于胸怀”、“学穷性表、心师造化”。就是说画家必须要有一种意向,胸怀万物,心师造化与自然融合一体。画家与自然融合一体的锤练中,你的个性,你的学问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画家对绘画对象形神的掌握,要与自己主观意向的情意相结合,才可以创作艺术作品,这艺术作品里包括了画家的情趣、诗意、境界的个人风格。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的唐诗宋词,这里有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中国画,只是借“笔墨”来表现画家的思想内涵,表现画家的诗意,这诗意里面有“情趣”、“意境”、“境界”。当我们看到古代艺术作品时,都可以用这些理念来分析。



梁如洁书法/唐•二十四诗品/超诣•雄浑•高古•豪放•含蓄/180×47cm×4

 


花鸟画从古到今流派是很多的,技法繁杂,分类比人物、山水更细。通常说花鸟画里有工笔画,工笔画里有“凹凸法”。有没骨画,没骨画里又有一种叫做“撞水撞粉法”。小写意画,小写意又有半工意、兼工带写技法。还有大写意画,各种各样的技法,风格多样。下面我以一些传统花鸟画的代表作来阐述。


如北宋崔白的《双喜图》。一幅全景式中国花鸟画,描绘出一个生气勃勃花鸟动物的环境,非常有名的画。如宋人小品工笔画《碧桃图》,这些大家都很熟悉。


如明代恽南田《香馆写生册——碧海珊瑚 》没骨小品花鸟画,这种“没骨法”也是恽南田继承传统来的。如清代居廉作品《富贵神仙图》,如《居巢小品》,他们创造了没骨法里的“撞水撞粉法”。


如明代画家林良《双鹰图》作品,林良是广东人,这画是小写意花鸟。我们要分辩什么叫做小写意画,什么叫做大写意画。如清代任伯年《天竹蔬笋》作品,他的画风属小写意花鸟画。


这幅是近代高剑父先生的《松鹰图》,画面老鹰造型写实,中西结合,松树笔法写意,这种兼工带写的画风属小写意画,他提倡中国画“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思想影响了岭南画派。我父亲梁占峰先生的作品《深海遨游》,他是岭南画派的知名画家,风格是小写意画法,造型严谨、笔墨精练、意境深远。



梁占峰/深海遨游/180×96cm/1985年



从这些作品里看到,南北画家不一样,南方大多擅长小写意花鸟,他们的写生能力强。而北方画家相对擅长笔墨,这与地域、文化氛围、画家个人气质有关。所以说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形式,是画家根据自己个性、气质、心理、生理特质来选择的,他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趣与思想。



大写意小品/168×34cm×4



画家一生经历几十年的艺术实践才会形成个人的风格,风格是一种沉淀的外象。习惯于用工笔画手法来创作的艺术家,一般创作情趣比较理性,画风平和、沉稳、典雅。习惯用小写意手法的画家,画风大多比较严谨、内敛、重视生活形态与细节的描绘。而习惯用大写意进行表现的画家,画风雄健、放逸、疏朗、感性。他们所追求意象是一种精神慰藉,一种人格表现。大写意不容易画,画得好的画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学识与修养。


比如说文人画,清代著名美术理论家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里提出文人画的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备了这四种要素才能完善。所以我觉得画家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部分:花鸟画创作取材与自然的关系



花鸟画创作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呢?这一节,主要是讲生活与艺术实践的关系。


花鸟画内涵着“借物比兴”、“缘物寄情”的意象。这意象来自画家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和对自然的取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国古代画论里就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我们要把自然作为老师,从生活体验中发掘素材,心灵有“道”的精神,各种各样的技法与“道”的精神融合为一,这叫“天人合一”,才可锤炼出精湛的艺术。


如何进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艺术实践的画家都体会到,写生是花鸟画有效的取材方式。白描写生,不管画大写意、工笔、没骨,都要经过白描写生的锻炼。花鸟画取材里有“折枝式”构图写生,有“全景式”构图的写生。


下面我用白描写生方式与大家探讨。这是《梅花写生》,用折枝构图,折枝构图画面并不大。



白描写生《梅》•《红棉花•》《牡丹》•《含笑》



上图是《木棉花》,也是折枝,我站在木棉花树上看下去的。首先你要观察、熟悉对象结构,通过写生掌握它的生长规律。这是在云南画的《写生牡丹》。白描写生不像西方素描那样画,不需明暗单线白描便可。白描也是素描其中的一种方法,中国画用白描写生作为素描的,画花鸟画的同道,一定要练习白描花卉、花鸟写生。



白描写生《家园》•创作



白描写生《雨林幽兰》•《椰子树》



下面几组画是全景式写生,全景式构图写生你能感受到环境很大。我带着学生赴云南、海南岛现场写生的,初学同道不容易掌握,要经过一段时期锻炼才能驾驭。左边一幅写《雨林藤蔓》,右边写海南岛椰子树垂在地下的《家园》,如果没写生感受怎么知道这椰子不在天上而是垂在地上的呢?



白描写生《云南三月》•《老紫藤》



如《云南三月》、《地涌金莲》、《秋之声》、《老紫藤》、《棕榈果》《雨林幽兰》......都是在云南、海南岛雨林画的。一棵老树攀着很多的藤、椰子树横着长、地里涌出朵朵金莲、一串串棕榈果垂吊、可可树下欢乐的鸡群、深山老林里静静的幽兰…这些如果你没遇见过,想都想不出来。



白描写生《可可树》•《雨林山藤》



我把写生稿直接用于创作上,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写生稿就是白描稿,可以直接画成大画,而且可以画得很大。



白描写生《幽兰》、《批杷》、尼古拉鹤望兰》



白描写生经过自己意境、情趣的提练,画出来的作品不会与古人重复。现在很多人作画,走不出传统的套路,没有艺术感受也就不会有创作。只有通过写生,与自然融合为一,才可以有自己的艺术创造。



晨露中的尼古拉鹤望兰/春露满枝黄金/山谷鸣禽/232×69cm×3/2011年

 


第四部分:“大道自然”——花鸟画创作实践



我国十年“文革”,中国文艺遭到灭顶之灾,花鸟画在“文革”属于“封、资、修”的东西要铲除的。80年代改革开放,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花鸟画也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一些有民族自信心的中国画家,不管世界风云有多大的变化,也不管掌握了多少现代化的绘画手段,他们都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以神畅意”、“笔墨写意”的中国精神,坚持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实践。用自已的艺术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自己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一种良好愿望,和对“善意、美好、仁爱”的追求。


作为一位中国画家,怎么去想,怎么去创作的?下面我以自己的实践、作品来阐述一下“自然之道”的花鸟画创作,与大家分享我创作的甘苦和愿望。



涛声/175×190cm /1984年/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同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这幅作品《涛声》,创作于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创作是用我的感受来表达同辈人的经历,我与在座的很多朋友一样,当过知青,很不容易......,感觉自己像是自然里的一只鸟儿在大海中飞行,不知前方如何。后来当教师之后的一次教学实习,我在海南岛海边岩石上站着发现有很多海鸟也站着,不是与海浪搏斗,很安静,只有一浪浪的涛声回应。想了很多......就像我们人类,从一个个朝代过来,听着历史的声音,鸟儿也听着涛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只要我们心怀万物,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喜乐,就像鸟儿一样,暂时忘却自己的苦恼,求得一种心灵的慰藉。这《涛声》里有我的寄意。



桑田/160×190cm/198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建国四十周年广东省优秀作品一等奖



这幅作品《桑田》,创作于198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为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寄托了一个耕过地球的画家对土地的眷恋。大家知道广东沿海地区种植了很多桑树,1985年我带学生写生走在桑地上,发现刚下过春雨的桑地里藏着很多的小贝壳......,远处有新建的楼房。我突然感悟:其实这里本是一片海,这些贝壳与很熟悉的典故“沧海桑田”.....,人世沧桑,何止人世沧桑,地球也是沧桑的!大自然把海变成了陆地,陆地种植了桑树,我们的远祖就用它来养蚕、织布供自己生息,这就是“沧海桑田”。我在画上的题跋:“在沿海的桑地上,不难发现那一个个带有历史印记的小贝壳。如洁记于1989年珠江南岸”。这是我的桑田,对土地的眷念,把自己融合在大自然里记录着自己的感受,观察生活“大自然”会告诉你很多秘密。



木棉颂组画之四•告别冬季/190×180cm/1994年/入展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建国4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铜奖、广东美术馆收藏

 


这作品《告别冬季》创作于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为广东美术馆收藏。这创作我画冬天的木棉树,1994年中国大地是刚改革开放的年月,大家仔细观察,冬天古老的木棉树中一个个结着蕾的花苞…千颗万颗。我刻画一朵花开了,接着千百朵花也开了,改革开放的气候不也是这样吗?就像一个告别冬天迎来春天的季节,所以我表现这种意象,告别冬季,希望春天的到来。



新绿/180×190cm/1999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这作品《新绿》创作于1999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春天很多树木春芽萌发,《新绿》作品刻画广东的大榕树萌发春芽,象征广东春天的新生事物。北方画家看到这个意象觉得好新鲜呵,它代表了艺术家真切的生活感受,古画绝不会这么表现的。



故土/180×190cm/2004年



这作品《故土》是2004年的创作。大家看到“故土”马上会想到“家园”。是呵,我们的“故土”!我用一棵大半节已经被拦腰砍断了的大橡树表现,这棵老树揭示了自已心中的愁怅与期望。我感受到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丢失严重,我们的土地很多丢失了,我们的天空雾霾,我们的食品环保危机…,就像那棵大树断层,鸟儿回来找不到“窝”了。要中国现代年轻人一下子把传统文化艺术承传,还是个难题,我们做老师的都很难,因为已经断层了,就像这大树锯掉了上半节,要重新再长,这就是我对现代的忧虑。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反思!我呼吁中国的环保,中国文化艺术的承传,《故土》画面我用大写意表现手法,提练概括、水墨淋漓,意到即止,这是我的思路。



彼岸/138×69cm/2006年/广东美术馆收藏



作品《彼岸》,我题了一小诗:“风啸啸兮,沧海茫;波泛泛兮,易水寒;欲展翅兮,空惆怅;思故乡兮,彼岸远”。有些同道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不是表现我们海峡两岸啊?又有人说你是不是画佛家的坐禅悟道?可我是这么想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在寻求彼岸,有追求理想,有渴望超脱......可人们很彷徨,彼岸在远方......都在寻求。我也在寻求,但自己是有目标的。我想鸟儿一样也希望彼岸的到达,要飞翔,要寻找......。



橘颂/180×95cm/2007年



作品《橘颂》,我是用折枝花卉形式,画的不是喜庆的橘子,画幅上半部书写了屈原大夫《橘颂》辞全文,表达自己一种对人格的追求,对高洁情怀的向往。对文学有兴趣的同道,可以感受到花鸟画也可以这样表达文学爱好、精神境界,这橘子就不止是大喜大乐的祝福,而是人文情操的表现。



怡春/69×69cm



《怡春》画面,用简练笔墨挥写窗台茶几上的兰花,大写意手法,是一种情怀的舒放。



荷之语/69×69cm


《荷之语》画面用两朵荷花情态细腻的笔墨刻画,表现了洁净温馨以人文情感交流的意象。



木棉颂组画之二•夏絮绿荫/190×180cm/2008年



木棉颂组画——《春意盎然》、《夏絮绿荫》、《秋日之歌》、《告别冬季》190×180cm×4/1994—2008年



创作《木棉颂组画——春意盎然、夏季绿荫、秋日之歌、告别冬季》,1994年我画了《告别冬季》、《秋日之歌》,2008年画了《春意盎然》和《夏季绿荫》。当时我就有画组画的设想,可一直没完成,相隔了14年后再把后面的两幅完成。这四幅画里,我借木棉树春、夏、秋、冬季节的转换,寓意大自然以及人生的变化与轮回。四幅组画因为画幅大,在展览中很壮观,给人一种“大自然”正能量的感受。



荷花六屏——晨光•凉月•披露•破晓•秋水•夏日/180×47cm×6

 


组画《荷花六屏——晨光•凉月•披露•破晓•秋水•夏日》,分开是单幅画,合起来又是一张整体的画,每张画里有意境......。把荷花的生态赋予诗意寄托情感,在艺术形式上用大写意的手法,是我艺术上的一种探索。



长青中国/190×180cm/2008年



《长青中国》创作于2008年,大家看到画面一棵像岩石样的老松树上蹲着很多白鸽。那年是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我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悲惨现状,作为一个画家,我揪心地为同胞们祈祷!我希望他们能像鸽子样停留在松树上,飞往天堂。这棵松树,是祈祷我们的祖国不要有太多的灾难,要像松树一样常青不倒,重建家园。作为画家,我把悲伤的、痛苦的情感化为艺术表达,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跋涉者/180×95cm/2010年



这创作《跋涉者》,一只老象迎面走来。我们中年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人生经历长途跋涉,把时光丢在后头迎面秋阳。我们老了还期望后辈赶上。我用了屈原大夫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前辈一步步走过来,今天我们又走过去。这路程漫漫,我们在自然界看到大象徒步迁家跋涉的壮观情景.....。人类也一样的,带着家园的梦想,从历史走来…这就是人生。所以我们要修持,要爱护我们绿色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丰年/244×122cm/2011年



《丰年》这幅画,取材于太行山下一个农村的家园,他们把丰收的玉米一串串挂在树上、挂在屋上,很壮观。这画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时外国人看了很久,这树怎么长这么多的果实?我们天天吃着玉米,可不知道农民百姓种的粮食得来不容易。我把他们辛劳得来的果实,很朴素的丰收景象描绘出来,揭示了天地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艺术家与土地家园生活的共鸣。



黄土地/233×53cm×4/2015年



这组画《黄土地》。我表现的是北方地域的向日葵、南瓜、柿子、玉米,非常丰硕。这些都是中国黄土地种出来的果实,内涵着中华的民族风。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组画2米多。分开是单独画,合起是组画,技法上有小写意,有大写意。只要适合表现意象,把技法融会贯通为创作实践。



岭南佳果/233×53cm×4/2015年



这组画《岭南佳果》,表现岭南的荔枝、木瓜、杨桃、芭蕉,岭南风情。在西南地区展览时很多北方人感到新奇,你们南方的水果好。我用芭蕉叶穿插整张组画,既表达了岭南风情,又分别刻画岭南很有代表性的佳果,方法提炼概括、简约, 表达了我作为岭南人对家园热土和南国自然风情的热爱。

 


现场提问



1、我非常有幸,今天是第二次见到梁教授。一开始见到她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漂亮,甚至有点像邓丽君的女性。今天看了她的画很感动,她的画大气,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特别喜欢她的《沧海桑田》,她说到小贝壳,说到人生的变化,我特别的喜欢。我看到《跋涉者》,她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她说我们已经是中年人了,接着走向老人,我们的后辈会跟上。因为我有时很迷茫,怕往前走了,不知要走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我儿子会不会跟上,大家都知道现在小孩子特别迷恋电子游戏,非常担心。听了梁教授的话,我不担心了。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只要我们努力,肯定能够到达彼岸。我请问梁老师,你招不招研究生,有什么条件,我想考。因为我是1988年云南艺术学院毕业的美术系学生,如果你招的话我想去试一试。


梁如洁:谢谢江姐,我叫一声江姐觉得很亲切。那天我见到你也感到亲切。而且你还说我们是同一个星座,真的有缘。


我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但学院一直还返聘我。我去年招了五位研究生,明年就不再招了。谢谢江姐,谢谢你的鼓励。



白牡丹、黑牡丹/138×69cm/一园春色/138×69cm



2、梁老师好,您的大名我们从小都在听。今天见到真人,又分享了您一路心路历程,是我们东莞女性的典范,要向您学习。看了您的创作,以前印象是很广东的小品,可让我们开了眼界,这么大气,非常感动!我在您的画里体验到哲学——易经、中庸的提倡,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在创作里面要与大自然相结合,其实我们还想听到您更多的分享…。


梁如洁:你提得非常好。我们都是女性,你看作为女性有很多角色,在家庭是妈妈,在丈夫面前是妻子,于学生我们又是老师。我觉得女性有这么多角色,肩负很重。但我们要学会把身心融入社会,学会角色的转换,有时候不要太自我。


我刚才说,男女就是天地间阴阳性别之分,但阴阳之“气”的转换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我接触到很多女性朋友,她们身上有不少阳刚气,也看到很多男性朋友,他们有很柔软的内心世界,这里面没有性别之分,是地球家园的“天地之气”。我们要学习把天地之气融合好,承担哪一个角色都用心,用自己的真心融进去,做好我们的角色,每件事情。



岭南春色/139×69cm/2016年/松下母子/139×69cm/2015年



3、梁老师,请教两个问题。第一是花鸟画如何创新?第二是如何理解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


梁如洁:花鸟画如何创新?你看我今天讲了一上午从来没有提出创新的问题,为什么?我觉得花鸟画田地里真的无所谓新与旧,传统花鸟画精品里旧的也非常美好,它把艺术家心灵的艺术留在了传统里。现代人画的画肯定与古人不一样,有时代性,但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我着重提的一点是,一个艺术家要有自己的修养、学问、文化内涵,特别谈到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如果画家没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笔墨,不是中国画。


我在广州美术学院80年代教过一班外国学生,他们学习了几个月最后画的创作很好玩,根据自己的意识来画。外国人没有中国文化底蕴,你教他水墨怎么玩也能玩几笔,但这不叫中国画。如果留学生在中国留学很长时间,懂得中国文字表达方式,用中国文化内涵做支撑,定有新鲜感。你看我们现代跟近代都不一样,都是新的,但不一定是好画。其实绘画艺术是表达艺术家的性灵,情感、思想,我是这么理解的。



山野晨鸣/138×69cm/2014年/辰鹰138×69cm/2015年

 


吴冠中先生说“笔墨等于零”,在美术界流传得很广。其实先生讲这句话是有所指的,他指出现代不少画家耍弄笔墨,不懂的以为用笔墨就是中国画。吴先生是很耿直有责任心的艺术家,他批评这样的笔墨没有代表你的思想、心性,还有你的意象,只是临摹几笔,耍弄笔墨,不是等于零吗?没有自己的感受,都是从别人那里搬过来笔墨,真的等于零。中国画要有你的思想情趣、意境,你的生活体验、艺术实践成果,慢慢积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笔墨”绝对不等于零。



百年吉祥/138×69cm/富贵神仙图/138×69cm

 


4、梁教授你画了很多的写生稿,是如何把写生稿转变成创作?写生稿是很小张,创作又画出很大气,您人也很大气,你是怎么处理得这么大气,这么有内涵的创作?

 

梁如洁:写生有分折枝写生、全景式的写生,我把写生画成了创作如何转变?这个说来话长,但也可以几句话说完。我已经60多岁一直在美院教书。研究生我攻读杨之光先生的工笔人物,毕业任教后转花鸟画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中国画教学研究我掌握了很多的技法,不单是画花鸟画,人物画也很专业。造型能力是绘画艺术表达的基础,我有造型能力,早年也接受过现代的素描训练。



清清枝上果/138×69cm/2006年/清清朝露/138×69cm/2007年

 


我又有很多的老师,“大自然”是最长久的老师。我临摹过很多的古画,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都临摹过,这个过程很漫长,现在创作花鸟画的时候,笔墨技法应该说是潜移默化融进去的。我喜欢写书法,几十年坚持下来写,书法对我的熏陶很重要,很多朋友说梁如洁你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我也不知道,就这么写。从我的画里可以看出书法的用笔,书法的内涵,还有我喜欢看书,研究中国文化。我的作品里带有传承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人对人生的体会、甘苦、欢欣和期望…。



海上丝路/180×95cm/2015年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赵无极袁武杨之光王肇民王学仲李可染马顺先彭先诚陈金章张大千董希源梁江杜滋龄何家英陈章绩陈湘波林墉陈永正陈新华史国良李叔同罗渊李孝萱关山月陈炳佳方立丁一林李玉田丁聪叶永青方声涛贺友直刘济荣郝鹤君靳尚谊潘天寿田黎明朱颂民邵增虎吴茂长方向高剑父陈丹青涂志伟郭子良黄胄王子武许鸿基黄宾虹陆俨少叶浅予朱道平贾又福田克盛赖少其梁占岩司徒绵林风眠罗尔纯林丰俗冷军傅抱石詹建俊江汉城许固令黎雄才姜今毛焰黎明郭全忠莫肇生黎柱成方晓龙刘文东张闯崔子范苏百钧卢沉刘国辉周韶华吴大羽代大权谢楚余王宏剑刘国松陈耀年龙虎黄永玉于右任忻东旺张捷孙其峰宋雨桂石鲁卓鹤君杨福音程十发卢辅圣方人定刘二刚刘斯奋陈佩秋杨善深潘喜良马海方关良卢中见启功卢禹舜方严蒋智南鲁慕迅吴冠南潘晓东郭石夫吴冠南吴悦石马文西

1.吴悦石:画画离开了生活,笔墨就徒为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

2.蒋兆和:“人物画要看王子武,他已超过我”

3.郭石夫:不管你信不信,没有书法基础,写意花鸟画就画不了~~

4.吴冠南:在名人名作面前,挑毛病比学优点更重要!

5.画廊的春天,为什么总是盼不来?

6.郎绍君:谈当代工笔画的十大问题(超短好文)

7.陈传席:没有传统的所谓中国画,可以叫画,但绝不叫中国画!

8.石鲁:画画没感情,画的再精也只不过是完成照相机的任务

9.杨福音:美术界不是娱乐界,要守住自己,不要糟蹋中国画

10.忻东旺的幸与不幸均来自于他的天分

11.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12.卓鹤君: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考美院考了25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纠错︱建议︱合作︱交流︱收藏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